陈灿 四年级 2540课时教案_第1页
陈灿 四年级 2540课时教案_第2页
陈灿 四年级 2540课时教案_第3页
陈灿 四年级 2540课时教案_第4页
陈灿 四年级 2540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25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短诗三首》1课时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课件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板书设计示意图短诗三首怀念往事热爱大海赞颂母爱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预设: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26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短诗三首》2课时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课件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板书设计示意图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风雨:狂风暴雨繁星困难挫折痛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对大海的眷恋、感激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设计意图: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诗歌的美好意境,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准备。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板书: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预设:困难、挫折、痛苦……)(板书:风雨:狂风暴雨困难挫折痛苦)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预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如下:(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母亲啊……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预设:是一种依恋的感觉。预设:趴在母亲膝上是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这些事--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的(),藤萝的叶下,()的(),母亲的膝上。()的()。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4.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学习冰心先生的诗,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27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绿》1课时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教学难点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课件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板书设计示意图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风雨水阳光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出示春天的图片,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2.检查生字词语:(1)读准字音。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2)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3)重点指导: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指挥:指导演奏的人。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4)指导书写。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重点指导“瓶、挤”“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挤”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上面是“文”,不是“夊”。3.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第二段(4~5小节):具体介绍“绿”的静态和动态。设计意图:说主要内容,一是为了复习课文,二是为了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说得内容正确,语言流畅。这是第一课时,不过多涉及课文内容的分析,这里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分段并写段意。四、拓展延伸。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3.学生交流。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课下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3、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28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绿》2课时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教学难点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课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板书设计示意图绿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对绿的赞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对春的热爱挤、重叠、交叉按着节拍飘动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挤在一起

设计意图:出示并复习词语,温故而知新,为下文学习做铺垫。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自己轻声朗。指名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板书:绿得发亮、绿得出奇)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说话练习。【出示课件16】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雨中的是绿色。阳光下的也是绿色。(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板书:挤、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2)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指读,师范读,全班读。三、拓展运用,读写训练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阅读链接读一读“阅读链接”,说一说: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绿,满眼都是绿。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静态的绿,艾青笔下的绿是有动态感的。3.学生交流,句式训练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4.试背课文。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完成《能力检测》作业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29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白桦》1课时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课件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板书设计示意图白桦雪中——花穗齐绽流苏如画寂静——玉立朝霞——光华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导入课题,介绍作者1、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你猜出来了吗(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白桦树图片)3.简介作者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设计意图:导入课题,简介作者,为下面学习新诗铺平道路,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白桦是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2.读词语:白桦涂上毛茸茸潇洒花穗金晖徜徉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部不要少了短横;“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设计意图:感知课文内容,先分节概括,再整体感知,降低概括归纳的难度。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5.出示短语,学生读。洁白的流苏姗姗来迟的朝霞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四、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一朵梅花一朵梅花开在洁白的雪中北风萧瑟一朵梅花开在迷离的夜里寒光冰冷宛若——苍茫中的奇葩泪水里的新芽一朵梅花一幅图画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30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白桦》2课时在教学中,要留足学生品读、赏读的时间,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课堂上真正还学生“熟读深思”,才能换来“子自知”。无论是初读,还是再读,或是反复读,都要让学生真正读进心里。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升华主题,品味匠心,从而习得方法,获得能力。学生读得不流畅,再读;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再读;学生欲言又止,再读;学生有所共鸣,再读……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课件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板书设计示意图白桦雪中——花穗齐绽流苏如画寂静——玉立朝霞——光华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2)师指名分节读诗。(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3.学习全诗。(1)学习第1小节。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③师指名读。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⑤生交流。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⑥师指导朗读。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b.师指名朗读。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2)学习第2小节。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3)学习第3小节。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②师指名读,并评价。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④想象画面。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⑤引导理解。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4)学习第4小节。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③指导朗读。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④引导理解。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⑤拟小标题。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生自由交流)课件出示: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b.相机板书:沐朝霞。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1.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一读整首诗。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3.生自由朗读全诗。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示例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3)师范读后指名读。(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4)生交流读后感受。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2.课堂总结。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31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1课时学生们对于新字词达到了会写的程度,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了会背的程度,就连很差同学也能背下来。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很成功。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学生们根据以前的经验基础知道它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让他们进行练说。我想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学习的话,相信全班的作文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一个新的提高。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课件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板书设计示意图12在天晴了的时候泥路:温柔小草:新绿走走小白菊:绽透凤蝶儿:闲游

热爱自然新阳热爱生活看看暗绿云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3.同桌互读。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凉爽又温柔)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不再胆怯)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1)泥路:凉爽又温柔。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小草没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3)小白菊:不再胆怯。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4)凤蝶儿:自在闲游。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设计意图: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小练笔: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有的,;

有的,。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四、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2.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3.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4.师: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预设:小路: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让人心旷神怡的、有生命的……小草:新绿的、充满生机的、干净的、顶着小雨滴的、戴着珍珠的、快乐的、可爱的、活泼的……小白菊:小心翼翼的、文静的、美丽的、自信的、绽放的、幸福的……凤蝶:自由自在的、美丽的、穿着五彩衣服的、快乐的……(板书:泥路:温柔小草:新绿小白菊:绽放凤蝶儿:自由自在)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学生再次齐读)设计意图:复习有关修辞手法的知识,便于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6.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拟人回顾拟人手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五、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五、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背诵诗歌。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32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综合性学习》1课时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件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板书设计示意图轻叩诗歌大门了解诗歌编排诗集诗歌朗诵感受诗歌魅力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激情导入。1.导语: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走近诗歌,去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和趣事呢你想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综合性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2.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有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故事或轶闻趣事3.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4.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但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搜集的资料也会有限,我们全班同学为何不一起合作,共同来轻叩诗歌的大门呢那要如何才能合作完成呢(导出拟定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各施其能等。)5.今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大门吧!(板书:轻叩诗歌大门)二、了解诗歌。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三、合作编小诗集。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四、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1.课内的诗歌。(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短诗三首》感受冰心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颂;《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然的绿色;《白桦》体会叶赛宁对白桦的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舒一起在雨后漫步。)(2)小组交流,读出诗歌的韵味。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3)小组展示并评比。2.收集的诗歌。(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3.创作的诗歌。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自己也创作了诗歌。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歌充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原创诗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五、拓展延伸。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关于诗歌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的方法。)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乐趣!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诗。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33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语文园地》1课时“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讨论交流大意,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教学难点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课件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板书设计示意图语文园地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认识古代文人,学习生字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细致、具体、生动仿写现代诗:“的”字短语关于诗歌的名言: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二、学习“交流平台”。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小雨: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小博: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小如: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设计意图:出示交流内容,找出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学习和概括新诗的特点。3.学生交流。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现代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板书:新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4.

小练习: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示例:从《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绿”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白桦》的“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体会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学习“识字加油站”。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四、学习“词句段运用”。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五、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创作一首现代诗。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34、35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2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猫》1、2课时《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突出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上课时以研究性阅读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课件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板书设计示意图猫性格古怪小猫可爱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1.课件出示猫的图片及课题:猫。(生齐读)(板书:猫)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养过猫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了解(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3.课件出示补充资料。4.师: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5.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完后四人小组内交流反馈字词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无忧无虑任凭尽职蹭稿纸丰富多腔遭殃枝折花落责打生气勃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指导:“蹭、腔、殃”的读音,注意“屏、折”的多种读音。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注意“忧”与“扰”、“虑”与“虚”、“稿”与“搞”的区别。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任凭:无论,不管。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②引导学生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屏息凝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遭殃:遭受灾殃。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部分,写小猫的什么特点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2.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引导生自读课文。(1)师过渡:同学们顺利闯过字词关,接下来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2)出示课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的印象。(相机板书:古怪淘气可爱)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1)出示课件。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几个自然段又写了猫的淘气分别用横线画出概括描写的句子。(2)预设:第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第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3)出示课件。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谁能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到答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4)师指名交流。示例1: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这是它们的不同特点。示例2: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3.初步感知小猫的可爱。(1)师:如果这只淘气的小猫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出示课件)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猫。(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3)师引导:老舍先生是怎样评价它的快速从文中找出两个相关的词语。(相机出示课件)(4)师:此时此刻,你对猫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谁来说一说(预设:喜欢、喜爱)四、课堂小结。读了课文之后,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爱)-第二课时-一、导入教学。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板书:猫)2.检查复习。(1)课件出示词语,师指名认读。(2)师指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哪几种不同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预设:写了猫在成年时和满月时的不同的形象;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猫性格的古怪。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交流:①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②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说它贪玩,是因为——说它尽职,是因为——③“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④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爱)⑤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3.课文第2、3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4.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戏称是“踩印几朵小梅花”。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来会是“丰富多腔”的。模仿猫的叫声,理解“丰富多腔”。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猫的喜爱)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二)猫的可爱。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没完没了、再跑再跌、胆子越来越大、摔跤、打秋千)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小猫当成一个孩子来写,突出了它的天真可爱。)④出示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从《养花》一文,可以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三)朗读全文。一只普通的猫,在老舍笔下是那么栩栩如生,这都源自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1.通过对比感受猫的可爱。(1)师:老舍先生写的猫非常可爱,他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生自由读全文)(2)师指名交流。示例:把猫拟人化,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3)师小结:过去我们写动物,只会写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了猫的性格及对猫的喜爱。2.对比阅读。(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内容)(1)师:先默读课后的两个片段,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这个片段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2)预设:相同的是,都表达了喜爱之情。不同的是,从不同的方面表现情感,夏丏尊的《猫》是从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现猫的可爱,周而复的《猫》是通过描写猫的外形和神情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3.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作品。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作品。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36、37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1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母鸡》1、2课时本文是老舍写的另一篇佳作。由于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教学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1.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主要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反复诵读相关语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2.前后联系,感悟写法。将前后课文联系起来教学,感受老舍先生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如将描写母鸡叫的句子,与《猫》中相关句子进行比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同样是写叫声,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相同的。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课件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板书设计示意图母鸡讨厌不敢再讨厌叫声 勇敢负责欺软怕硬 慈爱辛苦喜欢炫耀 伟大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师引导:谁见过母鸡谁见过下蛋后叫个不停的母鸡虽然你们认为它很烦人,但是这只是母鸡的一个方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2)板书课题:母鸡。(3)齐读课题。2.简要介绍作者。(出示课件)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已经认真地预习了这篇课文。学习课文前,先读读这几个字,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3)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4)认识多音字“恶”。(出示课件)(5)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①师指名读;生齐读。②师引导交流: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③生自由交流;师点拨。a.字源识记“毒”字。课件出示:,毒,会意字。本义是有毒的草在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b.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c.换偏旁识字:厌—伏。④指导书写。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戒:“戈”从上、右包围“”,不要漏写一撇。(6)课件出示词语。①生齐读;师指名读。②师指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左边“卵”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伏”字不要漏了点。)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4.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感的变化。5.理清文章条理。(1)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2)师指名交流。示例: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3.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熟了课文,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是对同一只母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四、课堂小结。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第二课时-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师引导: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母鸡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2)板书课题:母鸡。(课件出示母鸡的图片)2.师引导生用喜欢的词来夸夸它。3.师小结:在老舍先生笔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继续学习课文。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1~3自然段。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1)母鸡的叫声。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②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③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抓住“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写出母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二)学习第4~10自然段。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齐读第9自然段。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批注。比较句子,体会情感。(1)比较句子。(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你认为哪句话更好,为什么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我不再讨厌母鸡了。(2)师指名交流。(示例:第一句好。因为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鸡,还带有对母鸡的崇敬)(板书:喜爱、崇敬)(3)师指导男、女生轮流朗读,读出崇敬之情。4.师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就是有了一群儿女的母鸡的优秀品质。因此,在课文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1)生齐读。(2)师引导:此时此刻,你还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3)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答案。(板书:赞美母亲,歌颂母爱)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敬、赞颂,是情感的升华。)三、拓展延伸。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2.学生交流。3.相同之处:①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五、布置作业。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备课人:陈灿总第38、39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四班级21备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题《白鹅》1、2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抓住“白鹅的高傲”这一线索贯穿教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感受白鹅的高傲,也让学生养成在朗读中与同学交流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课件1.认识“郑、嚣”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4个字,会写“即将、姿态”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板书设计示意图白鹅叫声步态吃相严肃郑重 步调从容 三眼一板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1.复习《咏鹅》,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咏鹅》及朗读音频。(2)师引导: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骆宾王)他写的这首《咏鹅》脍炙人口,无独有偶,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只可爱的大白鹅。(3)板书课题:白鹅。(生齐读课题)(4)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1)师引导: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后,都会认读生字了吗如果脱离课文,大家还会认读吗(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3)生开火车读;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吭、供”读后鼻音,“奢、侈、侍”读翘舌音,“促、伺”读平舌音。(4)学习多音字“看”。①课件出示多音字。②师指名读后生齐读。(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①师指名认读后,全班齐读。②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③形声字识记“促、剧、譬、侍、馆、附、供”。④字源识记“吠”字。课件出示:,吠,会意字。=(口,叫)+(犬),表示犬发出叫声。⑤指导书写:“脾”右边的笔顺为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要特别注意,中间的撇是从框内撇出的。(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练习书空。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6)课件出示本课词语。①师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提示:“供养”中的“供”读gōng,“譬如”中的“譬”读“pì”。②生练习读词语两遍。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丰子恺(kǎi)(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在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文笔隽永清朗,语淡意深。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3.指名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看守”的“看”读kān;“侍候”的“侍”读shì,书写时要与“待”区别开。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重点指导:“颇”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五笔是点;“脾”右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