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区的教案_第1页
沉积岩区的教案_第2页
沉积岩区的教案_第3页
沉积岩区的教案_第4页
沉积岩区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积岩区的教案第1页/共72页(一)基本层序的概念它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能在露头范围内观察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同一微环境或亚环境的沉积产物,一般上下都有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顶、底常有更明显的侵蚀或突变界面限定)。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页/共72页1所谓“基本”是相对于地层序列中的一定地层间隔而言的,地层间隔往往由1~2种基本层序反复重现组成。它是地层单位中最重要的实质性内容之一,是地层中最基本最原始的结构。在研究地层序列的组成和结构时,以基本层序为描述单位既准确又方便。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页/共72页1.相(Facies)沉积地质学中“相”己被广泛使用,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现代沉积学中“相”(里丁,1985)定义:相是指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岩石体。■沉积岩形成环境的,如海相、潮湿相;■指成因的,如浊积岩相、风成相;■指构造相的,如地槽相、磨拉石相;■地层学中,“相”常指岩石地层单位横向变化或穿插时,某一有限部分的岩性与古生物等的综合特征,如砂质相、泥质相、钙质相、笔石页岩相、壳灰岩相等。

注意:在使用“相”术语时,必须给人以明确的定义。在阅读文献时,也一定要把别人的定义搞清楚。

(二)常用术语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页/共72页2.相模式(Faciesmodel)

根据研究古代岩石、现代沉积物和现代沉积环境及作用的观测与实验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对特定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或其产物的物质特征的(岩性及生物等)概括和简化的表达形式。因此,相模式理想模式,只有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想模式才能叫相模式。常见的相模式有:直观的环境模式

垂向模式

微相模式

▲另外应注意的是相模式与地层单位内实际存在的相组合或基本层的区别,前者是一般性的、代表环境和作用本质的理想化标准;后者是具体的、地方性特色的描述实体。因此,将特定的基本层与相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基本层与理想相模式之间的共同点,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该层序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预测其相邻的环境与产物,以减少育目性,增加预见性;研究二者之的偏差,能开阔我们的思路,促进对特定地区与特殊地质过程及其产物的认识。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页/共72页1直观的环境模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6页/共72页1理想化的作用产物模式---垂向模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7页/共72页13.微相模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8页/共72页4.旋回在地质学中,把按一定顺序变化并且反复重现的过程、产物或完成该过程经历的时间叫做旋回。按旋回的形成机制可分为自旋回与他旋回;根据旋回本身对称与否,可分为对称旋回与非对称旋回。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9页/共72页15.韵律、层对与层束

韵律:是指一、二种过程或岩石按一定间隔和顺序、稳定而频繁地重现。层对:韵律中紧挨的两种岩性单层叫层对。如雪花状石膏一泥质石膏、粉砂层—粘土层、灰岩一白云岩等层对。层束:是指在一定地层间隔中反复重现的集聚在一起的两种以上的岩性薄层。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0页/共72页1

6.基本层序的厚度结构是指单个基本层序内各岩性单层的厚度及其厚度顺序和所构成基本层序的总厚度。通过基本层序厚度结构的变化,可以了解沉积环境、容纳空间及沉积速率等的变化。帮助我们认识基本层序的沉积作用和环境特点。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1页/共72页(三)基本层序的类型及基本特征一般分为两种

1.旋回性基本层序

2.非旋回性基本层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2页/共72页11.旋回性基本层序旋回性基本层序(狭义的)是由三个以上的单层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叠置而成,多在一定地层间隔内反复重现。因此,可以用基本层序的个数及代表性的单层组合来表示该地区地层间隔的组成与结构特征。旋回性基本层序多是某种周期性过程中他旋回与自旋回作用机制联合作用(以前者为主)的产物,它不仅是解开沉积作用和环境之谜的钥匙,而且其中一部分还可能成为详细测年的工具。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3页/共72页●识别方法可以根据厚性的粒度、厚度、层理特征、颜色和成岩特征的变化规律,识别出旋回性基本层序;在宏观上根据单层叠覆特征可分出向上变厚,粒度变粗或从下到上单层变薄,粒度变细的特点,有时两者兼而有之,识别出旋回性基本层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4页/共72页1

内蒙(贺兰山北段)呼鲁斯太一带的石炭系是个后退型浅水三角洲的基本层序。它是在寒武系的风化侵蚀面上,从靖远组底部砾岩、砂砾岩开始(三角洲河道相),到前三角洲页岩、灰岩结束(太原组顶部),构成了一个大的海进旋回。该区石炭纪海进旋回中,又可分出5个次级亚旋回,每个亚旋回基本层序是由下到上逐渐变细的沉积序列。资料也说明当时沉积环境动荡不定。在单层或次级的韵律中,局部可出现向上变粗的现象。表明三角洲有暂短时地向前推进。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5页/共72页2.非旋回性基本层序是指凡肉眼看不出垂向变化规律的沉积序列(地层间隔),又称不显旋回性的基本层序。如岩性均一的粘土岩、页岩,厚度大于5—10m或更厚的岩性均一的灰岩,骨架礁灰岩等。对于岩性均一的沉积可以取任意一段地层柱当作岩性均匀的不显旋回性的基本层序的代表来表示该地层间隔的特征。对于某些随机重复出现的夹层,应根据较明显的特殊夹层如重力流沉积的重复出现等来划分基本层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6页/共72页根据生物富集层划分基本层序。特殊岩层组成的基本层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7页/共72页1根据较明显的特殊夹层如震积岩等划分基本层序特殊岩性组成的基本层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8页/共72页3.安塞尔的基本层序分类及其特点

安塞尔(Einsclc,1991)依据基本层序的形成机制、旋回有无、对称与否等不同特征,从不同侧面和不同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划分了10种基本层序类型。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19页/共72页1a为随机型基本层序,它的划分是时间界面。b为事件型基本层序,由突发性地质事件(如地震、海啸、风暴等)形成,如斜坡带的重力流沉积、滨浅海的风暴沉积等;c为韵律型基本层序,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由层对组成。c,d,e三种基本层序具有周期性,可能是受气候或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影响的结果,c,d的形成与时间的关系呈线性,有固定的周期,层对比较均一;e的形成与时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它的沉积速率在逐渐增大;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0页/共72页1f为完全对称型。g至i为不对称型,且g的旋回性表现为向上变粗。h的旋回性表现为向上变细。j为由层束组成的基本层序。

正常野外级旋回性基本层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1页/共72页1(四)基本层序的野外识别与调查内容

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理论及成果都必须建立在认真、细致的野外观察的基础之上。基本层序的识别划分与调查研究也必须在野外现场进行,必须坚持在野外全面、详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层序的划分。否则,就会步入误区。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2页/共72页●单个基本层序调查内容:(四)基本层序的野外识别与调查内容

1.单层成分、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化石、化学成分、元素含量及特殊成分。2.特殊成分或特殊成因之夹层、化石层、含矿层、古风化壳、火山灰夹层等;3.单层厚度、形态、结构、沉积构造、遗迹化石、古流向、古生态和成岩结构构造(结核、帐蓬构造等)。4.基本层序内各单元之间的基本层序间叠覆特征和接触关系,注意岩石的侵蚀兼并、冲刷和沉积间断。5.基本层序的纵横向变化,它们常指示环境的变化。6.与相模式进行对比,找出与相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性,前者有助于认识基本层序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后者可能说明工作区特殊的地质作用或随机性地质事件的存在。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3页/共72页(五)基本层序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通过剖面实测和路线地质观察进行

●实测主干剖面是研究岩石地层单位基本层序的厚度、组成、结构、数量及纵向变化等特征。●填图线路的调查是研究基本层序在空间上的变化,必要时补测辅助地质剖面,以补充新发现的基本层序特征。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4页/共72页

基本层序的观察和记录做到详细、直观、具体,对视域内所见岩层形态及变化也应进行描述。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5页/共72页1

a为灰色含完整单体珊瑚、小个体腕足类的粉晶生物砂屑灰岩b为灰黑至深灰色含完整生物个体(单体珊瑚、小腕足类、层孔虫完整小礁块)与生物碎片泥粉晶灰岩(从下至上生物由完整至碎片),

a,b显然属潮下低能带一顶部高能带的沉积;c为浅灰、灰白色具垂直生物.钻孔的泥粉晶灰岩,属潮间带的沉积;d为灰白色藻纹层灰岩,属上潮间至潮上带的沉积,

图4—3A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6页/共72页1A反映了潮缘地带由深变浅的基本层序,B反映了潮下带由浅变深的基本层序。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7页/共72页1

基本层序的组合分析就是对垂向地层序列的各地层间隔中的基本层序的演变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沉积作用类型、沉积作用机制、地层结构、沉积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及规律以及它们属于层序地层中的哪个体系域等的结论。

7个地层间隔由下向上(由老至新)基本层序表明滇东南屏边冲庄一蒙自白牛厂地区,在早寒武世沧浪铺期至龙王庙期复合海平面经历了两次升高(第1,5地层间隔),两次降低(第3,7地层间隔),两次出现低速沉积(第2,6地层间隔)和一次水体逐渐变浅转向变深的沉积(第4地层间隔)。1234567按三级层序划分,1,2,3-高水位体系域(HST);4-与Ⅱ型层序界线不整合界面相当的连续沉积;5-海侵体系域(TST);6-饥饿段(SS);7-高水位体系域(HST)。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8页/共72页西藏昌都地区阑仓江源头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29页/共72页第三节地层格架调查一

常用术语地层格架调查涉及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的一些新概念和新方法。因此,首先对有关常用的术语做简要的解释:1.地层结构(Stratigraphictexture)指岩石地层序列内单层间的相互关系—叠覆与堆积型式,称为地层结构。例如:■韵律式沉积-----韵律结构

■旋回式沉积-----旋回结构■岩性单一的沉积-----均一结构■加积型沉积-----加积结构■退积型沉积------退积结构■进积沉积------进积结构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0页/共72页1是指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称为地层格架。区域地层格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阐明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地层的侧向堆积规律,它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地层格架可分为:岩石的空间格架-----岩石地层格架(或沉积格架);岩石的时间格架----年代地层格架。2.地层格架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1页/共72页1岩石地层格架

它是客观存在的,可根据岩石地层序列的结构和空间排列特征查的描述性格架,它是进行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2页/共72页1年代地层格架年代地层格架是解释性格架,要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格架,除使用生物地层方法和各种年代地层方法之外,还必须研究岩石地层格架的几何关系。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3页/共72页3不整合(Unconformity)

地层记录中的重要间断称为不整合。—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面,沿该面有可能指示重要间断的上剥蚀截切或地表暴露的证据。不整合可分为4种类型:①非整合(异合)②角度不整合(截合)③假整合(嵌合)④似整合(平合)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4页/共72页1

3.层序(P.R.Vail)

是指成因上相关,内部相对整合,其顶底以不整合或与不整合相当的整合面为界的一套地层。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5页/共72页1盆地类型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斜坡折边缘型盆地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6页/共72页1

层序类型两类层序-------(I、

Ⅱ)。

识别Ⅰ、Ⅱ层序的主要标志是:①层序边界的不整合类型;②层序边界之间的体系域组合。第I类型层序Ⅰ的形成被认为是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海平面下降的速率超过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形成的。沉积岸线坡折是陆棚上的一个位置,该位置的向陆一侧(方向),沉积表面处于或接近基准面,通常是海平面;而该位置的向海一侧(方向),沉积表面在海平面以下。这个位置大体上与三角洲河口砂坝的向海一端或与滨岸环境的上临滨一致。

Ⅰ--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7页/共72页第Ⅱ类型层序第Ⅱ类层序中最低的体系域是陆棚边缘体系域。其底界是第Ⅱ类型层序边界,其顶界是陆棚上第一个明显的海泛面。第Ⅱ类型层序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因而没有下切谷,并且其也缺少明显的侵蚀削蚀;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被认为是在层序的(当时的)沉积岸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期,在海平面下降的速率略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形成的。因此,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Ⅱ-----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陆棚边缘体系域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8页/共72页1●体系域(Systernstract):同时生成的沉积体系的联合。每个体系域都是根据其界面附近的地层几何关系、在层序内的位置和内部副层序堆积型式客观定义的。每个体系域亦被认为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的某一特定线段有关,如:全球海面低水位—低水位楔;全球海面上升—海侵体系域;全球海面快速下降—低水位扇等)。

根据体系域在层序内的位置分为:低水位体系域(LST)陆棚边缘体系域(SMST)海侵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各体系域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主要岩相和形态几乎都是固定的,各体系域之间的关系如:LST与TST之间以海侵面(TS)为界,TST与HST之间以饥饿段(SS)(称凝缩段(CS)或低速沉积层)为界。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39页/共72页1

●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systemstract):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或者是慢速下降至海面上界初期的沉积体系,其地层结构特征多为进积型沉积。低水位体系域可划分为低水位扇(bt、btfs)、低水位楔(LSW)和深切河谷充填物(ivf)。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0页/共72页1●陆棚边缘体系域(Shelfmarginsystemstract):在陆架坡折处,相对海平面下降速率较慢(低于海底下降速率),沉积在陆架边缘上的海退地层单位,以进积逐渐减弱之后出现的加积型堆积为特征,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1页/共72页1●海侵体系域

(Transgressivesystemstract):

海平面低水位期以后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时在陆架上的沉积体系域,地层结构特征是由一系列后退的或退积的副层序组成。底界为低水位体系域之顶的第一重要海侵面,顶界为饥饿段中的最大海泛面。

●饥饿段(或称凝缩段)(Starvedsection或Condensedsection):一个薄的以非常低速积(<1—10mm/1000a)为特征的海相地层间隔。它由贫陆源物质的半远洋或远洋沉积物组成,是相对海面最高或滨线最大海侵时沉积在陆架中至外部、大陆斜坡以及盆地底部的。

●高水位体系域(Highstandsystemstract):以副层序的进积型堆积逐渐增强为特征,被认为是全球海平面高水位期的沉积。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2页/共72页1

●进积(Progradation):沉积中心由陆架向盆地迁移,称为进积。地层的倾斜向海堆积型式。

●退积

(Retrogradation):海侵期由于沉积中心向陆地迁移,造成沉积地层向陆后退超覆,称为退积。具有退积型结构的地层体均显示向下伏不整合超覆(或上超)的特点,其沉积的最大厚度出现在近陆地一侧而不在近盆地一侧。●加积(Aggradation):

沉积中心不变,垂直向上的地层堆积型式称为加积。加积作用产生的层理是水平层理,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体可称为具有加积型结构的地层体。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3页/共72页1

●关于地震地层学的几个术语

A.下超(Downlap):层序的底部顺原始倾斜面向下倾方向终止。下超表示一般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一定方向的前积作用。最大海泛面在向海方向其上覆地层往往以下超为特征,故最大海泛面也称下超。因该术语形象,有动态感,在地表亦可见到,故应推广使用。

B.上超(Onlap):指地层向其下伏的不整合面逐渐超覆终止的现象。与过去的术语“超覆”相当。它表示在水域不断扩大情况下逐层超覆的沉积现象。上超是地层与层序下部边界的关系。C.顶超(Toplap):指地层向一个上覆的层面终止的现象。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4页/共72页二区域地层格架调查

过去研究不整合多用来划分构造运动,而对大量具地层学意义的假整合和似整合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研究。这里重点讨论假整合(嵌合)与似整合(平台)的识别标志。

(一)区域不整合面的识别标志假整合:是以不规则的侵蚀或暴露间断面为特征的上、下岩层接触面。

间断面:为看不出侵蚀、暴露现象的层面,其上、下岩层平行,难以在露头中准确定的不整合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5页/共72页

1.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识别标志:

最重要的是向陆方向追索上覆岩层对不整合的区域性上超(超覆)、陆架(台地)前缘或盆地边缘的倾斜进积岩层对陆架边缘的上超、对上覆不整合的顶超以及上覆地层对不整合的下超等。孟关岩楔(mw)对台地边缘的关岭组(Tg)上超,对上覆不整合的顶超,其上的杨柳井组(Ty)又对不整合下超。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6页/共72页

2.古风化壳标志:以钙质风化壳最为常见。常表现为土豆粒、渣状体、瘤状层等。泥岩中大量钙质结核富集层;在灰岩发育区,含大量淡水方解石胶结的喀斯特化角砾岩、在古海岸线位置上出现一套大型帐蓬构造带;过了帐蓬构造带继续向盆地追索,接触关系可能会变为似整合(平合)。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7页/共72页

3.岩性岩相标志:

岩性和垂直相序的突变、底砾岩、海相层序中出现陆相沉积的顶或底,含陆棚或台地内部沉积物是大角砾的块体流沉积的顶或底或大量蒸发岩之顶或底,可指标不整合存在。

4.剥蚀面标志:不整合面的起伏、深切河谷,较大型的喀斯特溶沟等。

5.地层缺失和生物带的缺失。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8页/共72页1(二)饥饿段的识别与追索饥饿段(又叫凝缩段)指相对较薄、沉积速率极低的一段地层。代表相对海平面最高时期的沉积。其识别标志有:强烈生物扰动和钻孔的毫米级—厘米级的纹层—薄层泥灰岩(或页岩)--泥灰岩韵律,浮游生物化石凝聚的瘤状泥质灰岩层,富有机质或深色的粘土岩,磷、锰、菱铁矿等结核或自生海绿石相对富集的较深水沉积层,地球化学异常富集层等。饥饿段主要分布于盆地内至陆棚或台地前缘部位,向陆棚或台地内部追索,其延伸范围可大可小,其特征亦会发生变化。总之,饥饿段与上、下岩层相比其层理明显地较薄,其沉积速率总是较低的。饥饿段由于岩性特殊,一般可作为非正式或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填图。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49页/共72页1(三)特殊形态岩石单位填图一般分布范围有限。主要是构成低水位体系域的沉位重力流沉积(如灰岩角砾岩楔—岩舌、厚层砂岩岩楔),高水位体系域的礁、滩等。这些一般可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填图。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0页/共72页1(四)基本层序垂向变化的研究:

在陆棚或台地边缘,地层格架的几何特征、低水位或边缘楔和饥饿段等比较清楚,在台地或陆棚内部,主要是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沉积。仔细查找不整合面,研究基本层序的垂向变化,将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分开,建立地层格架。

TST和HST的地层结构正好相反。TST----退积型结构。HST-----进积型结构。这两种在垂向变化规律可以划分高级的退积(海侵)、进积(海退)旋回。两者之间界面相当饥饿段中部的最大海泛面。退积----进积的旋回界面相当不整合面。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1页/共72页1海侵体系域的地层结构为退积结构,退积型层序是下粗(厚)---上细(薄)的韵律.高水位体系域的地层结构为进积结构。进积型层序是下细(薄)---上粗(厚),因此,根据其垂向变化规律可以划分高级的退积(海侵)和进积(海退)旋回(图4—7)。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2页/共72页

(五)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视域开阔,可从图像上看到大范围地层实体的形态与几何关系,在研究地层格架时是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可以在陆棚或台地边缘区,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详细进行像片解译。重点是特殊形态的岩石单位、不整合与沉积岩层的层理特征,以及下超、上超、顶超等接触关系的判读和填图。层理是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应该在地图上有所反映,这也是研究地层格架和沉积过程,填制动态地质图不可少的内容之—,上述地质特征在陆棚和台地边缘发育最好,因而也是研究地层格架最有利的地区。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3页/共72页

(六).贵阳地区三叠纪地层格架研究实例贵州贵阳地区青岩一孟关一带是地台区地层格架研究较为详细的地区。三叠纪地层格架的建立是我国现代地层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该区为一套三叠纪碳酸盐岩台地与陆源碎屑岩盆地过渡带的沉积。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4页/共72页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5页/共72页1

1.

发现了三个重要的(可能为全球性)不整合,龙头组二段(Tltz)与龙头组一段(Tlt1),杨柳井组(Tyl)与关岭组(Tg);安顺组(Ta)与大冶组(Td)。三个不整合可以划分出三个以上的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即3-4个“层序”,为建立地层格架提供了层序条件。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6页/共72页12.查明了罗楼组(T1-2L3)灰岩角砾岩楔和中三叠世孟关岩楔(mw)等角砾岩楔为进积型的重力流沉积。与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呈侵蚀不整合关系(mw/Tg),与上覆的杨柳井组(Tyl1)白云岩呈顶超不整合关系。这些角砾岩楔的形成时间可能相当安顺组或安顺组(Ta)之后。

相当于关岭(Tg)

,但比杨柳井组为老。它们分布的空间位置表明,其形成对盆地内部沉积水位较低,而台地上是一个形成古风化壳的暴露剥蚀时期。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7页/共72页

3.发现了“饥饿段”大冶组(Td)中部、关峙组(Tg)底部和杨柳井组第二段(Tyl2)薄层泥质灰泥岩、页岩—泥灰岩或薄层白云岩等与其上、下地层相比,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层理很薄(毫米—厘米级)、韵律性极明显,说明它们是低速沉积的“饥饿段”。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8页/共72页1

4.在台地与盆地边缘发现了一系列进积型层理的地层单位,由下而上依次为安顺组(Ta3)、关岭组(Tg)中部、杨柳井组(Ty1)和(Ty3)。其中安顺组(Ta3)和杨柳井组(Ty1)在盆地边缘与下伏的角砾岩楔及盆地相地层呈下超不整合关系;关岭组(Tg)中部及杨柳井组(Ty3)则下超于饥饿段(SS)之上.前者说明在角砾岩楔及相关的盆地相地层沉积结构结束后,沉积中心发生了大规模的向陆迁移(移到台地之上)由于这种迁移,在盆地内造成短期的沉积间断。后者说明在饥饿段沉积之后,沉积中心又反向盆地移动,并一直持续到角砾岩楔及与其穿插相变的盆地相地层沉积结构结束为止。而控制沉积中心反复侧向迁移的主因看来是相对海平面的大规模升降。沉积地层的叠覆现象,是在沉积盆地长期下降的基础上,经历了复杂的侧向堆积过程后形成的。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59页/共72页15.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把两个不整合之间的地层序列划分为一系列成因单位(3个三级层序)—体系域.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60页/共72页1(七).年代地层格架研究年代地层格架是解释性格架,是根据各岩石地层单位所取得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资料划分地层后,并将岩石地层格架的空间分布(沉积、剥蚀、接触关系等)资料投影到年代座标上,即为年代地层格架.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61页/共72页1

牛牛文库文档分享第62页/共72页1三地层模型研究

地层模型是地层实体的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