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教育心理学论文_第1页
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教育心理学论文_第2页
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教育心理学论文_第3页
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教育心理学论文_第4页
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教育心理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教育心理学论文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由于户籍政策、城乡二元构造等制度原因,他们大多项选择择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早期的留守儿童如今已长大成人,部分孩子中学毕业以后不再读书,他们和父母们一起进入城市工作,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另外部分成绩优秀的孩子则进入大学,成为曾留守大学生。自2006年起,这些曾留守大学生们开场进入研究人员视野,对曾留守大学生的相关研究是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延伸。童年时期有过留守经历、现已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群体,当下研究人员并未统一名称,因而有多种讲法,如留守大学生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等,本文中我们称之为曾留守大学生。诸多留守儿童的研究都指出,留守儿童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伴随其成长,留守经历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会长时间存在吗?本次研究主要对曾留守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这里基础上了解留守经历对儿童成长的长期影响。一、研究对象与方式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择安徽省内三所本科院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以上课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648份,回收632份,剔除无效问卷(信息不全)后,有效问卷共604份。华而不实,男生241人,女生363人;曾留守大学生332人,普通大学生272人。在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内,男生152人,女生180人。对于留守经历的界定当下并不统一。例如,李凡繁在研究中采用的标准是17周岁及下面,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时间在6个月及以上的儿童。李晓敏等人在研究中采用的标准是儿童期(0-16岁)有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持续时间1个月。王玉花在研究中采用的标准则是14周岁及下面,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一次性连续半年以上。在界定留守经历时,有两个要素需要考虑:一是外出父母的数量,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当下认可的界定标准是只要父母双方有一方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即能够视作留守。关于儿童的年龄界定也存在争议。本次研究中,参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年龄标准,我们界定留守经历的标准是:18周岁之前,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经历。(二)研究方式方法本次研究使用(90项异常感觉和状态清单〕(SCL-90)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计10个因子,分别从个体的躯体异常感觉和状态、情绪、思维、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该量表采用1-5级评分。调查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表1可知,在强迫和焦虑这两个因子上,曾留守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二)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在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内,抑郁、焦虑、恐惧、总均分及总分等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的分数。(三)父母外出工作类型对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在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内,父母双方外出工作的学生在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一方外出工作的学生。(参见表3)三、讨论本次调查中曾留守大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55%,可能是由于安徽本省学生较多,而安徽属于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农村青壮年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他们的子女很有可能被留在农村家中,出现大量留守儿童。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曾留守大学生在强迫和焦虑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也看到类似的结论。如谭斌的调查结果显示,曾留守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李颖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曾留守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和敌对这三个因子上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由此我们以为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仍然存在一定持续的影响,表如今曾留守大学生在个别因子上与普通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的关爱意义更为重要。在留守儿童的成长经过中,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当他们碰到烦恼时,无处倾诉;当他们感到忧愁时,无人安心抚慰;当他们碰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无人帮助。长期的孤立无援加上内心的种种冲突,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内,在抑郁、焦虑、恐惧、总分及总均分这几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对于这样的结果,能够理解为女孩子对本身的要求愈加严格,天性敏感,性格相对更为脆弱,对于父母的情感依靠更深,所以父母不在身边对于她们造成的困扰更多。本次研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在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谭斌采用一样量表的调查数据发现父母均外出的曾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更高层次层次。李凡繁的研究显示,父母皆外出的曾留守大学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单亲监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来讲较好。这是由于假如父母双方同时外出,留守儿童只能由祖父母、其他亲戚代为监护,有些孩子甚至是一个人生活,他们的情感需求很难知足。但是假如父母一方能够留下来陪伴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一定的慰藉,父母有着其他监护人不可替代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出务工人数会持续增加,留守儿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持续存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和青年阶段。留守经历带来的影响,不管是消极或者积极的,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以下为以下为参考文献:[1]张虹.曾留守大学生的留守经历研究以湖南C大学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8.[2]熊翔宇.高校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及预防对策[J].成都市委校学报,2020,(1):93-96.[3]谭杰华.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途径探寻求索[J].韶关学院学报,2018,(6):114-119.[4]谢新华,张虹.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研究的述评[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8,(2):25-29.[5]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8,(5):990-995.[6]李凡繁.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希望和良好寝室关系的保卫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3):207-208.[7]李晓敏,等.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