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二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09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二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09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二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09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二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09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二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治和经济大变动。(2)阶级基础:士活跃起来并受到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3)文化基础:私人讲学出现,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2.含义(1)“百家”:是指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争鸣”:是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3.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韩非子。4.影响(1)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儒学创立——孔子(1)思想核心:“仁”,即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主张①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学*(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儒学完善——孟子和荀子(1)思想主张人物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人之性恶”(2)历史影响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道家和法家(1)道家①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a.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b.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c.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庄子。a.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b.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①代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②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③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做出这一人生总结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A.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C.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D.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君舟民水4.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下列对《老子》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一主张的解释合理的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争斗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尊尊”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的制度5.以下主张体现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出自《论语·为政》。《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A项正确;B、C两项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D项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三项都与材料不符,均排除。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强调大自然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与题意不符,排除;“人性本恶”既是荀子的思想,也是法家的思想,荀子主张利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但二者都假设“人性本恶”,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荀子主张“礼法并重”,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只是荀子主张,不是法家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不尚贤,使民不争”的意思是不过分崇尚贤能,就不会导致老百姓相争,这是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争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墨子是战国时期人,排除B项;“尊尊”是指尊重该尊重的人,而不是过分推崇某人,符合老子的“无为”思想,故C项正确;老子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反对世袭为官的制度”不符合老子的思想,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