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课件(共105张ppt)_第1页
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课件(共105张ppt)_第2页
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课件(共105张ppt)_第3页
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课件(共105张ppt)_第4页
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课件(共10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

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学教评一体化:熟悉的陌生人到底是什么?——这节课讲的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希望大家能好好学,注意做好笔记。——这个内容我已经讲了N遍了,你们怎么还是答不出来呢?——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考到的,同学们课外自己看看教材即可。你还觉得陌生吗?提纲一、学教评一体化:概说二、理论思考:学·教·评三、实践探索:不同层面一、学教评一体化:概说

学教评一体化:历史溯源——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等人创建教育目标分类学,试图建立目标与测验(终结性评价)的一致性。——20世纪70年代,布卢姆创立“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试图解决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美国开展的“基于标准”教育改革运动影响的扩大,“学教评一致性”的概念得到传播与推广,试图解决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安德森等指出,“一致性指目标、教学、评估之间的对应程度”。(《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华东师大出版社)学教评一体化:一体实施策略

从字面上来理解,“一体”,是指“密切协调的一个整体”,“一体化”则是指要使原本相关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分离、不紧密的各部分转变为密切协调的一个整体。

“学教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

“学教评一体化”是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一种基本策略。学教评一体化:一体实施策略教·学·评学·教·评教·学·评:往往另外加上“目标”。学·教·评:“学”内含着“目标”。一致性一体化“一致性”更多的是体现了理论上的诉求。“一体化”则强调了实际的行动,强调课程实施的具体行为。学教评一体化:二维分析框架

实践理论

课时课文单元学段课程学习教学测评学教评一体化:三方互动模型以学定教以学定评学教评一体化:四个基本问题1.在时间有限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重要的?(学习问题)(也即目标问题)2.如何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3.如何选择或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测评问题)4.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学教评一体化:五个实践层面课时层面:目标达成课文层面:内容选择单元层面:能力训练学期层面:素养提升课程层面:整体规划学教评一体化:123451一体实施策略2二维分析框架3三方互动模型4四个基本问题5五个实践层面二、理论思考:学·教·评学·教·评:如何一体化?学什么?(学习目标)如何学?(学习任务)学案如何教?(教学策略)教案如何评?(评价方案)测评——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学教评一体化研究(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1.课程目标的选择标准——价值取向“由于人们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需求的重点以及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法存在差异,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因而对课程目标的取向会有所不同。”课程目标的各种取向,“实际上是在过程与结果、隐性与显性、唤起性的与规定性的之间的选择与侧重,从而表现出不同取向的追求。”(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一篇课文学什么?重视思想教育的老师,可能会设计出突出强调思想内容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掌握课文的主旨意蕴,与作品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老师,会注重把课文的学习设计成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的完整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积累,掌握方法,形成技能;重视应试训练的老师,会把它作为一个阅读文本,设计出与考试试题高度相似的问题,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以达到提高做题熟练度的目标。(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2.课程内容的建构—具体的学习内容比如说,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现行课程标准提出了相关的课程学习目标,却缺乏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规划。教材中散布着不少相关的训练内容,但是缺乏层次明确的系统规划,训练项目设置往往比较盲目,存在机械重复、缺乏梯度等问题。(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3.教材中的课程目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落实课程目标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注重立德树人。二是注重读书为要。把广泛阅读、大量读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强调积累、感悟、体验的基础作用,强调以量变促质变,强调学习过程、学习经历的课程价值。三是重视方法训练。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学习,以达成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课程目标。(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4.案例:教读课《猫》应该学什么?基于教材(教参)中体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者基于课文定位设计的学习方案和初一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读课《猫》的核心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1.学会根据阅读目的做分类梳理式的摘录,梳理文章的基本内容。2.分析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复杂情感,学会多角度概括中心思想。(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5.做课程建设者教师主要是课程的实施者,语文学习内容主要应该由课程标准文件来具体规划,但鉴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当前现状,教师要有清醒的课程意识,在语文最需要学什么这个问题上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在语文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能够根据学情和自身特点发挥主动积极性。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主动的语文课程建设者。(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5.做课程建设者A.学什么?(学习目标)借鉴理论建立语文学习目标分类框架修订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A.事实性知识B.概念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元认性知识

(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单元学习目标与表现标准第()单元单元主题:学习目标表现标准项目分项目具体阐述具体阐述已能掌握初步掌握未能掌握德育涵养德育涵养(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内容阐述)(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内容阐述)

基础积累字词积累

语料积累

梳理建构

能力提升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

写作技能

语文实践名著阅读

综合性学习

(一)语文最需要学什么?5.做课程建设者B.如何学?(学习任务)学案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干什么?从事什么学习活动?不同类型的目标如何转化为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通过合适的学习活动来实现?(二)语文如何教最有效?如何教?(教学策略)教案教,为了帮助学。教,如何基于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二)语文如何教最有效?1.课堂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有一句很精辟的名言:“为学习设计教学。”在他看来,“可以把教学看成精心安排的一组被设计来支持内部学习的外部事件”。可以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二)语文如何教最有效?2.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安排从引导学的角度来安排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标?为达到这几个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哪几项学习任务?教师将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这几项任务?“教学过程”最好分为“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两栏(并列)。——给参赛青年教师的电邮(二)语文如何教最有效?3.课堂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建构活动意图——学习目标——为什么学?活动对象——学习内容——学什么?从事怎样的语文活动?活动主体——学习者(助学者)——谁在学(怎样帮助学)?活动过程——学习步骤——怎么学?如何一步步展开?活动工具——学习媒介——用什么学?活动效果——学习结果——学到了什么?(二)语文如何教最有效?4.课堂教学实施:对话策略运用现在语文课堂的通病——“一逗到底”:整节课上都是教师在逗学生说话。要改变这种“伪对话”式的课堂,首先是要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做好教学设计,尤其是要设计好学习活动。具体到课堂教学实施阶段,要善用对话策略。(二)语文如何教最有效?4.课堂教学实施:对话策略运用搁置判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心倾听:己所欲勿施于人提供支援:人所欲施于人(二)语文如何教最有效?

4.课堂教学实施:区分课型策略教读

三位一体自读

名著阅读。案例:《猫》教什么?常规教学建议1.用两个课时教学,每个课时落实一个核心目标。按照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享交流的结构来组织教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案例:《猫》教什么?常规教学建议2.1第一课时,充分利用“思考探究”第一、二题,建议由学生在做摘录的表格最后根据自己阅读课文的发现设计一个新项目,另加一行。在学生完成表格之后,可以利用表格做几件事:一是复述课文内容,二是说说从表格中有什么发现,三是结合学生分享新设项目的情况对根据阅读目的做分类梳理式摘录的方法做总结阐发。案例:《猫》教什么?常规教学建议2.

2.第二课时,围绕“思考探究”第三题展开,重点学习第三只猫的故事。“问题链”讨论:“我们”认定第三只猫是吃鸟凶手的证据是什么?(把“我”和妻子推断它为凶手的心理过程演绎出来)它有什么具体行为?(试着用纯客观、无褒贬的叙述重写它的行为)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立即认定它是凶手?发现真相后,“我”的心理是怎样的?为什么“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案例:《猫》教什么?常规教学建议2.

2.第二课时,围绕“思考探究”第三题展开,重点学习第三只猫的故事。多角度思考、概括中心思想:你从文中的故事领悟到什么道理?联系作者的文学主张(链接资料),你认为他写作本文想表达什么?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链接资料),你认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由本文联想到了其它的故事、作品吗?(如《智子疑邻》《风筝》《羚羊木雕》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你觉得本文对于你处理和他人的关系与交往有什么启发?案例:《猫》教什么?常规教学建议2.

2.第二课时,围绕“思考探究”第三题展开,重点学习第三只猫的故事。小组分享交流,教师梳理不同角度概括出来的课文中心思想及其启示,提炼出多角度思考、概括中心思想的阅读策略。2.3.布置作业:完成“积累运用”第五题,自定阅读目标,设计表格,做摘录,并写下自己对作品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思考。(可以用一课时进行群文阅读)(三)语文如何评最有利?如何评?(评价方案)测评测评什么?(依据学习目标)测评不同类型的目标如何采取不同的测评方式?测评如何测定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三)语文如何评最有利?1.课堂教学评价——以教读课《猫》的评价为例

第一层次,从对课文《猫》的阅读理解来看,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该能够:(1)借助分类梳理式摘录形成的表格,有条理地向其他人介绍本文基本内容;(2)选择两个以上的角度分享自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从中获得的启示。评价这个层次的学习结果,可以围绕课文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回答。这可以在课文学习结束时,以分享学习收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三)语文如何评最有利?1.课堂教学评价——以教读课《猫》的评价为例

第二层次,从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学习本课后,学生阅读一篇与课文类似的文章,应该能够:(1)自主设计表格来进行分类梳理式摘录,以梳理文章基本内容;(2)从两个以上的角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评价这个层次的学习结果,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按以上方式阅读与课文类似的文章来进行,比如阅读“积累运用”第五题中推荐的文章,或阅读自读课文《动物笑谈》,或阅读自选文章。这样的学习评价实际上也是阅读方法和策略的迁移学习。(三)语文如何评最有利?2.单元学习评价

如何设计单元学习评价方案(含平时过程性评价和单元形成性评价),以此来引导、规范、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语文如何评最有利?2.单元学习评价

①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侧重于学生课堂表现观察、作业设计以及基础积累评定和语文实践表现评定)②单元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案(设计基于学习目标和表现标准的纸笔测验具体方案——单元测验细目表)PISA阅读素养:层级框架主要使用文本内的信息主要利用文本外的知识关注文本中的独立部分关注文本内的关系关注文本整体

关注文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形成整体理解解释文本关注内容关注形式反思和评价文本内容反思和评价文本形式检索信息阅读素养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PISA阅读素养:试题分布情境

(%)文本(形式)(%)层级

(%)个人的(30%)连续(60%)访问与检索(25%)需专家编码(11%)不需专家编码(14%)教育的(25%)非连续(30%)整合与解释(50%)需专家编码(14%)不需专家编码(26%)职业的(15%)混合(5%)反思与评价(25%)需专家编码(18%)不需专家编码(7%)公共的30%多重5%———————————————

(三)语文如何评最有利?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考命题渗透文化与价值观强化语言实践运用提升思维考查力度突出情境化综合化(四)学教评如何一体化?“一体化”更侧重于行动,以行动来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关键是采取措施改进教学:1.强化目标意识,追求目标与结果的统一,让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实施教学时,要形成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结果这样一条贯穿性线索,时刻关注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在教学设计中,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量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量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学结束后,用学习量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香港中文考试朗读等级描述5发音标准,吐字清晰,适当地运用语速、语气及语调的变化,充分表达文意;停连得当,徐急有致,抑扬合度,富节奏感。4发音吐字大体准确清晰,能适当地运用语速、语气及语调的变化表达文意;停连快慢得宜。3发音吐字基本准确清晰,能运用语速、语气及语调的变化表达文意;偶有回读、增字、换字或口语化。2发音吐字尚算清楚,虽有失误,未算严重,或语速、语气及语调的变化不明显,但不妨碍文意表达;偶有回读、增字、换字或口语化。1音量不足,大部分难以听闻,或发音吐字不准确,或未能适当地运用语速、语气及语调变化,影响文意表达;经常回读、增字、换字或口语化。(四)学教评如何一体化?2.重视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重在学习进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策略。形成性评价打破了学习、教学、测评的界限,使学教评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学教评能够实现一体化。

(四)学教评如何一体化?3.以学评教——从学的角度看评价教的有效性。应该重点考察三个方面的情况:(1)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否用在本单元训练的能力重点上?(2)课堂上学生是否有机会进行运用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3)课堂上学生集体的参与度如何?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是否有效?三、实践探索:不同层面(一)课时层面:目标达成(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三)单元层面:能力训练(四)学期层面:素养提升(五)课程层面:整体规划(一)课时层面:目标达成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课时层面:目标达成王荣生:在两个关联中反思,审议语文课堂教学三个层面:(1)教师在课堂上想教什么?(2)教师在课堂上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3)在这堂课里学生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两个关联:(1)想教什么和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2)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一)课时层面:目标达成好课的标准:目标达成(一)课时层面:目标达成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学什么=(想)教什么?学与教的一体化关键核心目标在活动中的达成度目标设计:表现标准活动规划:表现标准案例刘文銮:《植树的牧羊人》唐素荣:《从人物关系看小说魅力》(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一篇课文,可学、可教的内容很多,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学·教·评:如何一体化?学什么?(学习目标)如何学?(学习任务)学案如何教?(教学策略)教案如何评?(评价方案)测评——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资源《全程学案·教案(课件)·测评》(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建议01

课文学习要聚焦并落实教材单元学习重点。七

上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四时之景亲情之爱校园之美人生之舟生命之趣想象之翼

*朗读一:把握重音与停连*品味精彩语句*朗读二:把握语气、节奏与情感基调*把握作者的情感*默读一:一气呵成*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二:圈点勾画*理清作者的思路*默读三:摘录积累*概括文章的中心*默读四:快速阅读*理解联想和想象

下群星闪耀祖国之恋凡人小事修身正己哲理之思科幻探险

*精读一:字斟句酌*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精读二:学做批注*学习主要抒情方式*精读三:熟读精思*掌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略读:确定阅读重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比较阅读*学习主要描写方法*浏览:提取主要信息*对内容和表达有所思考和质疑

教材教学目标(以七年级阅读为例)案例:七下第五单元教读课《紫藤萝瀑布》(程宇赫)自读课《一棵小桃树》(刘恋)托物言志应注意的问题一、所托之“物”特点鲜明;二、所言之“志”明确深远;三、“物”与“志”高度契合;四、巧借联想和想象。案例:八下第五单元(游记)《壶口瀑布》(孔维波)《一滴水经过丽江》(郭建)游记阅读基本框架语言品味基本策略(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建议02:教学过程要聚焦核心目标目标单纯集中,过程聚焦清晰,真正一课一得,夯实关键能力。

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课标)程翔《秋天的怀念》课例教学目标

重视朗读,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并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程翔《秋天的怀念》课例教学过程一、尝试朗读(自由选读)1.给同学们3分钟,把课文放声读一遍。2.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段,可以随便选一段读。

生1(读第6段)。生评:读得有些快,没有把最后一句母亲的遗言的感觉读出来。

生2(读第7段)生评:读得挺棒,感情非常充沛。3.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挑选自己有感受的一段,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互相评价。小组代表01读第1自然段。自评:情感处理得不好。教学过程二、把握基调(读好第一段)

师:你能说说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吗?生1:愤怒生2:暴怒无常(师:情感基调必须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生3:伤感(师:好!理由?)“我”双腿瘫痪非常伤感,最后母亲也去世了,“伤感”贯穿了全文。(师:有道理,但不够准确)生4:惆怅。母亲非常心疼“我”,“我”每次暴怒,母亲都躲在一个角落看“我”,心情一定很惆怅。(师:这篇课文主要是在写母亲疼爱“我”吗?注意写的是什么呢?)生5:写“我”怀念母亲,思念母亲。(师:“怀念”这个词太笼统。“我”是怎么怀念母亲的呢?)生6:用心怀念。

教学过程二、把握基调(读好第一段)师:现在,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第1自然段,要读出情感来。谁来读?(生读第1自然段。)师:停。没有读出“我”瘫痪后的痛苦沮丧,读时语气语调要沉重一些,再试试。(生再读第1自然段。)师:好。现在,咱俩来一次对话。我问,你答。母亲原来挺喜欢养花,后来,那些花都死了,这是为什么呀?生:因为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顾“我”上了。师:当时,作为儿子的“我”……

那现在呢?“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又是怎么样的呢?那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生:生(杂):后悔、自责、内疚、忏悔……教学过程二、把握基调(读好第一段)师:好!写下来,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后悔、自责、内疚、忏悔”。朗读课文,特别是散文,一定要把握住课文的感情基调,要不然就读不好。当时,“我”只是在想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却从来没有注意到母亲已经病入膏肓,所以读第1自然段应该怎么读呢?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然段中他最喜欢的句子。谁来读?师:那写“我”暴怒无常和表现“我”自责、内疚有没有关系呢?生:有。通过写“我”暴怒无常,突出“我”不关心母亲,表现“我”的自责与内疚。师:“我”当时的种种行为,简直就是在用刀扎母亲的心啊!现在,同学们齐读一遍第1自然段。(生齐读第1自然段。)教学过程二、把握基调(读好第一段)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师范读。生鼓掌。)师:文中两个“好好儿活”的读法不一样。同学们看,史铁生捶打自己的双腿时说:“我可活什么劲儿!”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拿着一把刀戳母亲的心啊!最让母亲伤心痛苦的是儿子不想活,所以作者写母亲时用了——(生:“扑”。)师:把“扑”换成“走”行不行呢?(生:不行)师:“扑”既快又猛,母亲急忙抓住“我”的手,不让“我”再捶打腿。然后,母亲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第一个“好好儿活”是表达要活下去的什么?(生:信心。)师:信心!可是母亲马上就想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说第二个“好好儿活”时应该是带着哭腔说的。好,下面,我们再一起读一遍第1自然段。(生齐读。)教学过程三、读品结合(读好第2-3段)师:“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这句用了一个有转折意味的词——“可”,能把这个词去掉吗?为什么?师:对,之前“我”只关心自己,所以这一转就转到了谁的身上?生:母亲的身上。师:好,你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第2自然段。)师:这个转折是“我”的一个心理活动,表达了“我”的自责、后悔、内疚。读这一段,要会用气声的发音技巧读。生:用气声发音怎么读?(师范读,生跟读。)教学过程三、读品结合(读好第2-3段)(生读第3自然段。)师:你读得好像不够温柔哦!你再想一想,母亲的话是很温柔的,重新读一遍。(生重读。)师:有一个地方读得还不是很好。“絮絮叨叨地说”就是说起来——生:说起来没个完。师:母亲没完没了地说,说得多了儿子便不愿意听了。母亲为什么要“絮絮叨叨地说”呢?(生:应该是她高兴吧。)为什么高兴?……师:“她忽然不说了……”后面有省略号,那省略的是什么呢?生:省略的是当年那一段非常开心的记忆。师:这是多么复杂的心理啊!请把这几句话再读一遍。(生读。)教学过程三、读品结合(读好第2-3段)师:朗读时要注意这个地方,因为当时母亲已经沉浸在对美好过去的回忆中,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读得稍微——(生:慢一点。)生:不应该是慢,而应该是快。母亲一想到儿子美好的童年,就会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没了,说着说着,就刹不住车,把儿子忌讳的字眼儿说出来了,但意识到后便立马就停下来。师:同学们能体会到母亲这时的心理吗?生(齐):能。师:那我们请一位同学把母亲当时的心理读出来。(生读。)师:是不是读得有点快了?要注意停顿哦,重来一遍。(生重读。)师:好。朗读技巧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读出情感。朗读这篇课文,当你真正处在那样一个情境中时,你会自然而然地停下来。现在,同学们听老师读。(师范读。)教学过程四、提升技能(读好第4-6段)师:第4段非常短,作者为什么要让它单独成段呢?朗读时,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谁来说?你来试一试。(生深沉、伤痛地读第4段。)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知道这一句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吗?生:单独成段是在强调此处表达的感情。师:这里感情特别复杂,哪位同学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第4段。)师:这个时候,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生:非常非常后悔。)师:非常非常后悔,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又努力想控制,发音会有什么特点呢?(生:哽咽,断断续续地说。)师:很好。哽咽,断断续续。你就这样重新读一遍。(生重新第4段。)师:好。现在,同学们听老师读。(师范读。)师: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极度自责、后悔、内疚的情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读出这种情感。(生自读。师巡视指导。)教学过程四、提升技能(读好第4-7段)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大部分同学都用了气声。气声和实声是两种基本的发音方法,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来说很重要。下面,老师再给大家示范一下。(师示范气声和实声两种发音方式。)师:哪种方式更能表达作者极度自责、后悔、内疚的情感?(生:气声。)师:好,咱们再请一位同学接着往下读,谁来读?(生读第6段。)师:表现的感情还是欠缺一点儿。还有哪位想展示一下?(生读第6段。)师:两个“没想到”要重读。“我”为什么就没想到呢?生:因为“我”之前就没想过母亲。师:对,当时“我”只想着自己了,根本没想过母亲,所以写这篇文章时作者才连用了两个“没想到”,而且第二个“没想到”前面还用了一个“绝”字。哪位同学重新读一下这一段?(生读。)师:“我没想到”应该用气声重读,再来一遍。(生再读。)好,你会用气声朗读啦!教学过程四、提升技能(读好第4-7段)(生读第7段。)师:你是用气声读的,说明你学会了这种朗读方法,但不是表达情感都要用气声读。你知道这一段为什么可以不用气声读吗?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这时母亲已经怎么了?(生:去世了。)师:“我”和妹妹没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生:“好好儿活”下去了。师:对呀!那这一段应该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好好儿活”呢?(生再读。)师:还需要把声音读得再实一点。要像我这样。(师实声范读。生再读。)师:这次读得很好!“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生: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师:好,我们接着往下读。(生读最后一句。)师:情感表现得不对。,母亲希望“我”和妹妹相依为命,坚强地、

“好好儿活”下去。师:好,你再重新读一遍。(生读。)教学过程五、课堂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师: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在《秋天的怀念》中表达的情感,并掌握气声朗读与实声朗读的区别和技巧。程翔《秋天的怀念》课例

目标把握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学会气声朗读。过程一、尝试朗读(自由选读)二、把握基调(读好第一段)三、读品结合(读好第2-3段)四、提升技能(读好第4-7段)五、课堂总结(强调学习重点)(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启示目标单纯集中,过程聚焦清晰,真正一课一得,夯实关键能力。(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一篇课文,可学、可教的内容很多,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转变理念:教课文用课文教宁鸿彬:《语文课教什么》用课文教语文知识用课文教阅读方法用课文教写作方法用课文教思维方法案例:《皇帝的新装》《变色龙》(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阅读目标设计与达成策略一、教材特点:重视方法与策略的学习二、目标设计:主动进一步,授学生以“渔”三、目标实现:不妨退一步,还原阅读初心(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开发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策略)靳彤:阅读方法_是什么_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一条预习设计为例阅读方法_看阅读教学教什么_靳彤阅读方法的整体设计与炼制(二)课文层面:内容选择阅读教学如何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初中语文同一堂课初中语文专项课题关键:氛围与框架(三)单元层面:能力训练实践尝试2020年10月三科教材培训2020年11月教研员培训2020年12月

韶关始兴送教2021年04月肇庆高新区送教2021年04月梅州五华帮扶2021年04月茂名电白帮扶2021年05月韶关教研帮扶(三)单元层面:能力训练推行单元整体教学,夯实能力训练七下第三单元:熟读精思八下第四单元:演讲能力从教材特点与创新之处确定单元设计要点双线结构三位一体文质兼美助学系统活动探究随文学习德育内涵语文知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能力层级经典性

多样性语文性

适用性基础积累阅读提示阅读链接等活动体验自主学习语文实践方法策略程序知识七下第三单元:熟读精思项目分项目具体阐述德育涵养德育涵养通过阅读“小人物”的故事,感受平凡人朴素的爱、单纯的善良、平凡的向往、坚定的追求以及自信与智慧,从而达到感受“人”的形象、理解“人性”、思考“人生”的目的,进而增进对社会的理解,促进个人精神的成长。七下第三单元:熟读精思项目分项目具体阐述基础积累

字词积累

掌握教材“读读写写”中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及意义。其中,需要掌握在特殊语境中进行大词小用的词语有“憎恶、谋死、霹雳、震悚、惶急”;需要掌握书面用语“愧怍、塌败、荒僻、取缔、降格”;需要理解常见的方言用词“凼、晌午”;需要通过部首联想法掌握“颔”的含义和用法;需要通过字形探究法掌握“睨”的含义和用法。语料积累1.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2.语法小知识——叹词和拟声词。3.文化知识——古代称谓文化、文革历史、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回民文化、江浙习俗等。七下第三单元:熟读精思项目分项目具体阐述能力提升

阅读方法熟读精思阅读策略1.通过标题理解、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2.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意蕴。(1)通过反复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