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_第1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_第2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_第3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_第4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HAPE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研究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而以此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作一回顾,然后综述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竞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必须拥有垄断优势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在此之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并没有所谓的垄断优势,但是他们依然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且投资同时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发展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使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一步得以完善。一、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美国学者海默(Hymer,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开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该理论后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69,1975)的补充发展,现称之为“海默一金德尔伯格传统”。垄断优势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对他国进行直接投资。但这一理论也有其偏颇之处,它研究的对象只是实力雄厚、具有明显垄断优势的美国跨国公司。根据该理论,没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无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没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则对此理论提出了质疑。另外,垄断优势理论也无法解释产品出口、技术转让与对外直接投资三种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适用条件。垄断优势论提出后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垄断优势的来源,丰富了该理论。如Caves(1971)的产品差异论,Johnson(1970)、Magee(1977)和Hirsch(1976)的占有能力论,Magree(1977)的信息占有论分别从产品差异、占有管理和信息来解释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而Knickerbocker(1973)和Graham(1975,1978)的寡占反应论,则从寡头之间的博弈行为来分析跨国公司之间的交叉直接投资行为。更有其他学者,如Teece(1976,1977)、Wolf(1977)和Lall(1980)等从企业规模、技术的动态变化、要素投入等角度解释企业垄断优势的形成。此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或者进行理论的辩驳,或者进行理论的推进,或者结合自己所处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美国经济学家维农(Vernon,1966)在其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中解释了发达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出口贸易、技术转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产品周期理论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基础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特殊优势,而且还取决于企业在特定东道国所能够获得的区位优势。而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家巴克莱和卡森(Buckley&Cason,1976)以及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Rugman,1981)在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化理论,认为世界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的性质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化行为。内部化理论指出,正是为了克服外部市场障碍或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跨国公司才用公司内部交易来替代外部市场交易。从海默和维农的理论似乎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拥有雄厚资本和高技术的大型企业才有独占市场的优势,才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日本的情况却与此不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大都是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并不是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垄断技术优势,而是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小岛清(Kojima,1978)就此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优势论,认为垄断优势论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尤其是忽略了国际分工中比较成本原理的作用,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按照比较成本的原则,首先将本国比较成本已经处于劣势或者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并将其投向东道国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同类产业。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的,对各自国家特定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却不具有普遍意义。而此时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使得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欧洲和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逐步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繁荣,为邓宁折衷理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1977)在借鉴垄断优势论和内部化理论并引入区位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折衷的方法提出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指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同时具备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自称其为“三优势范式”),否则只能采取出口贸易或技术转让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但是折衷理论的研究对象仍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很难解释那些并不具备各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无法做出科学、全面的解释。之后,邓宁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论,从动态角度解释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发展和完善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动态地描述了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投资发展周期论根据一国的人均GNP把对外直接投资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得出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但在实践中也显示出很多与该理论相悖的事实。二、发展中国家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刚随着国际对俭外直接投资定的迅速发展泉,发展中国训家也日益加哈入到这一行石列中。从2穿0世纪70暗年代中期开滩始,一些学等者逐渐关注原对发展中国各家对外直接黎投资的理论阵探讨,提出偷了许多有价锋值的理论和伶观点。诞美国哈佛大莫学研究跨国感公司的着名沈教授刘易斯缸·威尔斯(懂1983)义提出的“小宫规模技术理剥论”,被学迟术界认为是绵研究发展中兽国家跨国公捡司的开创性洞成果。威尔尤斯认为,发饶展中国家跨狱国公司拥有出的小规模制么造技术,虽帐然无法与发挑达国家的先舞进技术相比逆,但这却正俗是其特有的步优势。这些启技术具有劳递动密集型的赞特征,且灵尽活性较高,锹特别适合小冬批量生产,著能够满足其下他发展中国舰家相对狭小租的市场需要至。发展中国止家跨国公司跪同时具有“声当地采购和块特殊产品”哪和低价产品对营销战略的撞优势,这也泰使得他们能那够与发达国插家跨国公司霉相竞争。同味时,威尔斯吨指出“保护影出口市场”假是发展中国吊家企业对外惰直接投资的锄主要动机。玩也就是说,巨发展中国家售企业的对外漠直接投资行自为是防御性甜的,往往是农在其国外市修场受到威胁悟时候才进行值的。当然“碍谋求低成本踪”、“分散狱资产”也是逆他们对外投傻资的动机。饭由小规模技背术理论可知村,即使是技体术不够先进缘、经营范围巴和生产规模隐较小的发展踢中国家企业男,也能够进废行通过对外沫直接投资来口参裤与国际竞争显,这对发展搏中国家企业觉开展对外直膝接投资活动瓶具有十分积弯极的意义。棍英国学督者拉奥(L烤all,1皂983)在扒对印度跨国扰公司的竞争榨优势和投资痛动机进行了婚深入研究后谋,提出了“犁技术地方化刊理论”,认赖为第三世界草跨国公司的祸技术特征虽剑然表现为规鞋模小、标准衰技术和劳动醋密集型,但锁是其中却包捷含着企业自箭身的创新活浴动,有自己针的“特定优遗势”。技术鼻地方化理论位强调发展中勿国家对发达目国家的技术辽引进不是被亲动的模仿和败复制,而是奴对引进的技坏术加以消化杆、改进和创弱新。正是这天种创新活动见给引进的技检术赋予了新烂的活力,给悦引进技术的野企业带来新肠的竞争优势绩,从而使发跌展中国家企仓业在当地市吸场和邻国市帽场具有竞争萌优势。寸坎特威醉尔和托兰惕臣诺(Can色twell口&Tole浆ntino玉,1990黑;Tole革ntino烘,1993爷)针对20答世纪80年部代中期以后誓新兴工业国皮家和地区对行发达国家的哗对外直接投完资活动,提太出了“技术艰创新产业升舞级理论”,亦指出发展中棚国家在吸引钱外资的时候洽,对引进的蒙技术加以吸匀收、消化和有改造创新,财进而为本国尚企业带来新趋的竞争优势浙。该理论指氏出技术能力转的提高是一辜个长期积累酷的过程,而度且与该国对禾外直接投资以的增长直接耻相关,并且塌进一步认为专可以预测:纲发展中国家它对外直接投语资的产业分听布和地理分抖布会恨随着时间的凉推移而逐渐丧变化,显示皆出技术引进奇对本国产业舞转换和升级依的推动作用随。雾[1]铸Hymer齿,SH铁(1976揪),The陡Inter屈natio鸟nalOp西erati顶onsof滴Naion笛alFir帖ms:AS卸tudyO胜fDire叨ctFor皮eignI挨nvest卵ment,披MITPr泻ess将Kin多dlebe渣rger,胃CP(忠1969)塌,Amer诚icanB节usine巷ssAbr群oad,Y刑aleUn骂ivers更ityPr啦eSS冷鲁桐。届WTO与中钱国企业国际叶化[M].垂北京:中共甜中央党校出谎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