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实用教程》01 纪录片创作基础_第1页
《纪录片创作实用教程》01 纪录片创作基础_第2页
《纪录片创作实用教程》01 纪录片创作基础_第3页
《纪录片创作实用教程》01 纪录片创作基础_第4页
《纪录片创作实用教程》01 纪录片创作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录片创作实用教程纪录片创作基础第一章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一、世界纪录片的发展历程1.世界纪录片的起源卢米埃尔兄弟

《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的午餐》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影作品。标志着影视艺术新时代的悄然来临,纪录片以及纪录手法也在影视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当时的“纪录片”作品都很粗糙,基本上都是单个固定镜头的形态,是静态照相技术的一种动态延伸,还不能被称为完整的纪录片作品。麦斯基奇:完全对现实场景进行拍摄和记录杜勃利埃:按照自己的“构思”对素材进行再创造这两种方式恰恰是纪录片创作的两个对立的方向之后几乎所有纪录片的拍摄理念与方法都是在这两个“极点”之间展开的。

卢米埃尔兄弟培养出两名摄影师2.弗拉哈迪与纪录片形态的诞生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摩阿纳》弗拉哈迪的创作理念:运用搬演手法。关注并表现古老、原始的文明,发现并歌颂美好的事物;在拍摄过程中坚持与拍摄对象长期、深入地相处,从中厘清拍摄思路,挖掘细节,力求做到自然、流畅;在结构上运用戏剧性手法,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节奏性,并以此吸引观众。《北方的纳努克》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里程碑,“影视人类学”由此诞生。3.维尔托夫和“电影眼睛派”吉加·维尔托夫

维尔托夫发现摄影机能够记录“真正的现实”。他不使用演员,只通过摄影机记录现实,制作出能够反映现实的纪录片,按照每月一期的频率共制作了23期作品,这些作品被命名为“电影真理报”。他在1923年发表了《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标志着“电影眼睛派”的成立。

电影眼睛派:”主张通过摄影机这样一双不断发展的、改进的“眼睛”来展示、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在创作过程中,他主张创作者应将自身“隐蔽”起来,客观观察和记录人物最自然的状态和事件的原有进展,避免人为表演和对拍摄对象的干涉,体现了对客观性的追求。维尔托夫按照这一理念拍摄了《电影眼睛》《带摄影机的人》《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等优秀作品。4.格里尔逊和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格里尔逊

1926年,格里尔逊在发表的评论《摩阿纳》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纪录电影”(documentary)的说法,其“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成为纪录电影的权威性的定义。《漂网渔船》被认为是英国纪录片的开山之作。格里尔逊作为艺术倡导人通过推动机构发展、筹措资金、培养人才等方式,逐步培育出一个学派,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推出了《逆流而上》《从乡村到城市》《工业的不列颠》《山峦起伏》等大量精品之作,掀起了一场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即著名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纪录片创作的重镇。5.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直接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流派在美国诞生,其代表人物为罗伯特·德鲁(RobertDrew)和理查德·利科克(RichardLeacock)。罗伯特·德鲁直接电影:1.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纪录观。认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官经验越丰富,越能够直接、充分地接近事实真相。2.在创作中,创作者主张尽可能少介入或不介入,让拍摄对象自己“表达”,杜绝搬演和表演,不采用提前写好的脚本。3.直接电影大多使用轻便的摄影设备,力争用最透明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最真实的体验。真实电影: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电影流派。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JeanRouch)采用调查、介入的方式拍摄纪录片。1961年,他与艾德加·莫兰(EdgarMorin)一起拍摄的《夏日纪事》成为真实电影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的副标题就是“真实电影的一次经验”,鲜明地体现了真实电影的创作理念。。1.没有对作品的主题和结构提前进行构思。2.记录观众的真实反映。思考: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异同?相似:都追求真实的表达,反对固定脚本,大多使用灵活、轻便的拍摄设备。不同:直接电影主张在拍摄时冷静地等待事件的发生,创作者不会在片中出现,始终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呼吁对现实进行纯粹的记录,反对虚构;真实电影的创作者则更多地参与到作品中去,主动促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认为人为制造的环境更能推动本质真实的出现,所以并不排斥使用虚构的方法。6.新纪录电影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理论家林达·威廉姆斯(LindaWilliams)提出了“新纪录电影”一词。《蓝色警戒线》《证词:犹太人大屠杀》是新纪录电影的代表作。新纪录电影的虚构策略不同于传统纪录片对搬演和再现的使用,也不同于故事片的虚构,而是一种“新虚构化”。新纪录电影的虚构是充满创造性的,能够基于非凡的想象力做到现实与想象的完美融合。蓝色警戒线二、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1.纪录片创作的起步阶段1.以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为主要内容,比如重要会议、领导人出访等,在题材、主题、创作理念和“报道”的风格上都带有明显的“宣传片”特点。此阶段有影响力的作品有《收租院》《长江行》《珠江三角洲》等。2.《收租院》由陈汉元创作于1965年,它摆脱了传统的、僵化的新闻“报道”模式,采用富有感情的散文表现方式,摄影、配乐、解说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既富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收租院》“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纪录片也成为极“左”路线的宣传工具作品都充斥着口号、虚假和形式主义。点击添加标题2.“文革”时期的纪录片创作《太行山下新愚公》《放鹿》《下课以后》《种花生的哲学》《泰山压顶不弯腰》有选材范围较窄、表现方式单一、形式主义的痕迹明显等问题阶段特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开始进入初步繁荣阶段2.纪录片的创作题材、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涌现出了一大批内容健康、思想积极、艺术质量高的优秀作品,例如《周总理的办公室》《金溪女将》《牧马姑娘》《大连漫游》等。3.《望长城》这种纪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开始走向成熟。3.纪录片创作的初步繁荣《望长城》20世纪90年代上半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纪录片人开始走出国门,国外纪录片新理念也逐渐传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新纪录片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随着《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沙与海》等一批作品的涌现,这项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创作理念:新纪录片运动追求纪实主义,以“真实再现”为创作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小人物、平民大众和弱势群体,注重过程的记录,认为真实要在正在进行的未知状态中得以体现。创作者大量使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力求做到对真实场景的完整记录,为观众展示原生态的生活。4.新纪录片运动的兴起《最后的山神》新纪录片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之后便进入衰退期.原因:1.娱乐性、消费性、通俗性、普及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则一步步走进文化中心2.当电视产业化之后,创作周期长、花费大的纪录片一时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例如《英和白》《老头》《江湖》等。5.新纪录片运动的衰退《英和白》小型化、数字化、轻便化、高画质成为纪录片发展趋势。出现了很多“现象级”的纪录片作品,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本草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21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的创作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创作理念逐渐与国际接轨,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阶段。6.21世纪的纪录片创作《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定义第二节定义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片,是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真实”是它至关重要的标准“以各种记录方法在胶卷上录下经过诠释后的现实的各个层面,诠释的方式可以是拍摄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忠实而有道理地重演发生过的事实,其目的在于通过感性或者理性的管道去激发和加强人类的知识和认识,并真正提出经济、文化和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国际定义第一,纪录片是非虚构的影视艺术作品,创作者根据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场景、事件进行创作;第二,创作者使用视听语言去记录和发现,这是在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他们对题材、视角、表现形式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观;第三,纪录片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作品,创作过程中伴随着思想、个性甚至意识形态的表达,完全客观、不留一丝创作者印迹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中国定义早期定义纪录片的特性第三节艺术性第一,纪录片提供了新的艺术叙事方式第二,纪录片的时空处理方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第三,纪录片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具有较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视听语言1.影像纪实是纪录片的本性,真实、客观、非虚构是纪录片的特征。2.“照相本体性”3.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ArdréBazin)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纪实性文化性第一,纪录片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档案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第二,纪录片承载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的重担第三,纪录片是最具有跨文化属性和跨文化传播价值的片种。

技术性是影视艺术的内在属性。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能促进影视艺术创作方式和表达形式的变化。技术性纪录片的类型第四节以客观记录拍摄对象的自然状态为创作理念,主张对社会生活做客观、真实的反映。反对创作者的主观介入,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只能隐藏在其对拍摄对象及事件的记录中,创作方法朴实,带有明显的纪实风格表现现实生活、展示人物行为的同时,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化思考和主体意识。侧重于通过显性的方式表达观点,但显性又不等于直白,作品会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和意境。创作者在记录过程中注重美感的挖掘和塑造的同时,将哲理寓于其中。02创意型纪录片01纪实类纪录片一、依据创作理念与风格分类二、按题材分类A历史人文类纪录片B新闻纪实类纪录片C自然地理类纪录片F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E社会现实类纪录片D理论文献类纪录片01文化人类学纪录片02口述历史纪录片03剧情纪录片04“真人秀”纪录片三、按创作方法分类纪录片的功能第五节功能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客观、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1真实记录纪录片可以通过情景再现、口述历史等方式还原和再现历史2解释历史纪录片也是文化传播的优良载体,3文化传播纪录片能够真实、客观地记录事件的发展过程,成为信息交流的有效工具,在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交流中,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信息失真、虚假所造成的误解。4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商业性较强的纪录片,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人们不仅能够在观看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同时也能够获得休闲娱乐的感受5休闲娱乐纪录片的创作原则第六节一、非虚构客观、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非虚构则是纪录片创作的底线。纪录片创作必须坚持来源于真实、最大限度记录和还原客观真实的原则。创作者要坚守忠实记录客观生活真实面貌的态度。《生于妓院》二、平实纪录片创作者在向观众传达一定的信息的同时,把自身对事实的态度尽可能不露痕迹地隐藏在影像背后,不对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