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备案申请报告PAGEPAGE38**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备案申请报告**研究院二○一一年六月**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备案申请报告院长:余献民总工程师:李保谦项目总设计师:许强**研究院二○一一年六月目录1.总说明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2备案申请报告承担单位及资质1.3编制依据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1.5项目研究的范围及主要结论1.6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2.企业基本情况2.1企业概况及简史2.2企业组织结构2.3财务状况2.4自然条件及环境3.市场预测及生产纲领3.1市场预测3.2产品方案及生产纲领3.3项目竞争力分析4.技术改造的配套条件4.1物料供应及协作配套4.2动力设施5.工程技术方案5.1目标和原则5.2工艺方案5.3总图运输方案5.4土建公用方案6.组织机构与人员培训7.环境保护8.职业安全卫生9.消防10.能源的合理利用11.项目实施进度初步安排12.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依据12.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12.3资金筹措12.4资金使用计划13.经济评价13.1概述13.2产品营业收入及税金13.3总成本费用测算13.4利润与分配13.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3.6财务状况及清偿能力分析13.7财务盈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13.8经济评价结论附表:技术经济财务评价表14.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1.总说明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建设承办单位:**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项目申请报告承担单位及资质可研报告承担单位:**研究院资质等级:工程咨询资质等级: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设计资质等级: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备案申请报告工作的技术负责人:研究员级高工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备案申请报告工作的经济评价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3编制依据1.3.1《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1.3.2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3.3国家发改委《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5《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3.6**研究院与**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1.4.1项目背景“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重点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如水电、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石化容器、冶金轧辊、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型基础件材料性能的提高。上述重大装备需要大量高性能的大型基础毛坯件,因此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重型装备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其质量的高低对重大装备的水平及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大型基础毛坯件无论在质量和生产能力上均还不能完全满足重大装备发展的需要。长江三峡26台70万千瓦机组的大型铸锻件几乎全部由国外供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需要的锻件目前也基本由国外垄断供货,虽经过国家与企业多年努力,目前关键技术上仍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情况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多次对此作出专项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铸锻工艺的研究,整合现有生产能力,加大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争取有大的突破。大型基础件制造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既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行业,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行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并主要为我国的钢铁冶金、能源交通、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多个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目前全球经济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总需求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在国际市场上,对大型基础毛坯件的需求在未来20年整体仍将保持一个增长的势头。国际电力市场,2030年用电量将是目前的2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更为迅速,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生物质能源发电设备需求缺口巨大;国际炼油产业发展迅速,亚太、中东、欧洲地区未来均有许多炼油厂的项目等待筹建,重型石化装备市场前景光明;近年来,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冶金业保持整体高位需求,对轧机的需求量很大,冶金轧辊市场前景良好。正因为:一方面欧美工业发达国家掌握着电力、重化工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国际大型基础件的需求旺盛,而其又把大型基础件的生产供应转移至亚洲,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其不具备生产大型基础件的能力和技术,因此中国扩大大型基础件生产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面临着良好的国际和国内市场机遇。2006年2月,在国务院国发[2006]8号文件《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并要求实现重要突破的16项产业重大装备,包括大型先进核电装备、大型冶金矿山设备(支承辊、工作辊)、大型煤化工设备和石油化工设备(筒体、封头、顶盖等)等,都需要大量高性能、优质量的大型铸锻件基础毛坯件。在此宏观背景条件下,**集团提出了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以满足国家及安徽重大装备所需大型关键基础件的需要。1.4.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满足国内外高端装备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日趋迫切,高端装备水平的提高,如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水电机组、风电核电、石化容器、高铁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性能的提高,而本项目大型基础件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端重型装备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其水平及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这对本项目生产的基础毛坯件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2)提升产能水平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需求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创造巨大市场潜力的同时,在技术水平、产能规模、装备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集团基于前期所积累和开发的大型基础铸锻件生产制造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及一支年轻的具有国际化合作能力的骨干人才队伍,将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大型锻件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布局,稳定和扩大产能规模;另一方面将通过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模铸、锻压、热处理和机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产品的覆盖范围,以适应大型基础件产品对钢水冶金质量、大型电渣熔炼能力、真空浇注能力和锻压热处理能力的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产能规模和产品的竞争优势。3)企业高效、节能发展及生产能力配套的需要近年来,**集团的大型锻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逐年提升,年销售额达10亿元,可生产单件重量几公斤至40t的各类优质锻件,广泛用于各类模具、机械、石油化工(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船舶(大型远洋捕捞加工渔船)和电站电力等各行各业中。由于国内经济建设对大锻件需求的剧增,企业现有2台3600t和1600t水压机任务异常饱满,锻件产量连续创造历史新高,但企业在满负荷下生产仍有大量市场订单无法按业主意愿及时完成,尤其是国家急需的大型铸锻件企业的制造能力受到制约,同时,锻件的毛坯——钢锭一直依靠长距离外供,不仅生产进度受制于人,而且由于钢锭长途运输、锻前需再加热而造成耗费大量能源。企业目前已聘请熔铸、锻压和热处理等国内一流专家多人。他们曾多次到美国、欧洲和日本进行技术培训、技术考察,参与技术引进的谈判,对生产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核电、船舶、冶金矿山设备等铸锻件都具有丰富经验,对上述产品的生产和关键技术、难点都了如指掌,对国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工艺都很了解。企业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及研发,已经基本掌握其生产技术,已具备生产大型铸锻件的主要条件。因此,极有必要针对高端装备基础件——大型铸锻钢所需的备料、模铸、锻压、热处理及机加工等制造能力进行综合扩产、升级改造,占据市场有利的主动地位,实现企业高效、节能发展。4)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和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扶持政策该项目产品大纲,主体为大型先进电站建设所涉及的重大技术装备及其配套的特种合金铸锻件产品,在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符合鼓励类第十二项“机械”第12条“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的规定,产品符合目录中鼓励类行业如大型远洋捕捞加工渔船、海洋钻井平台、海水淡化设备等用铸锻件。以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出台的《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所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核电重大装备及特种合金制品占据着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两大领域。与此同时,配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安徽省也出台了《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马鞍山市打造成冶金装备制造基地。综合以上几方面,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符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精神,产业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项目产品具有广阔而长远的市场需求,可突破国内外大型电站建设在大型特种合金铸锻件领域的生产瓶颈,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满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配套需求。同时,该项目在马鞍山市的建设发展,可大力促进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十分明确的实施必要性。1.5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主要结论1.5.1可行性研究的范围针对该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院从工程项目的产品需求预测、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及公用设施配套情况、工程技术方案、原辅材料供应情况、环境保护及治理意见、节能措施、人员安排、工程建设实施进度的建议、工程投资估算、项目经济分析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同时从市场、技术、资源、环保、安全、节能等方面,整体论证了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报告还围绕产品生产纲领,对实施本项目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分析。1.5.2主要结论1)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技术产业政策的要求,产品符合国内外高端装备市场对大型基础件产品的发展需求;2)本项目建设通过科学的设计,满足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3)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冶铸车间:建成达产后具备年产钢水35万吨,高端铸件3万吨,可一次提供钢水700吨,最大钢锭600t、铸钢件400t的生产能力。②液压机车间:新增14000t液压机、7000t液压机机组,具备生产12万吨/年锻件生产能力。③热处理车间:达产后具备6万吨/年产能,最重件280t,最长件≦23m热处理生产能力。④机械加工车间:达产后最终形成10万吨铸锻件机械加工生产能力,可加工最重件400t。4)本项目基建及辅助配套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冶铸车间、液压机车间、热处理加工联合厂房,以及动力站房等生产辅助设施,在总体规划中还考虑了企业今后生产规模扩展的场地需求;本项目实施达产后,企业将成为国内先进的为高端装备配套大型基础件的生产制造基地。5)本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2615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213388万元,建设期利息为12769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资金为55447万元(用于建设投资42678万元,用于建设期利息12769万元),银行借款170710万元。6)本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年销售收入517000万元,项目在达纲后年均利润总额为56924.54万元;年净利润34743.85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3.62%;资本金净利润率47.50%;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所得税前7.14年;所得税后7.81年。本项目盈亏平衡点为57.51%。7)本项目经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风险分析,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综上所述,本报告认为,**集团年产16万吨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紧密围绕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重点针对电力、石化、冶金、船舶等关键装备用大中型基础件产品的发展需求,形成规模化的高端制造能力,既符合国家和地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又具有现实而长远的市场需求前景。同时,本项目的建成投产,也将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企业自身的工艺与装备技术水平,形成规模化的综合配套能力,并可持续增强企业产品的国际化核心竞争力,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项目可行。1.6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项目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表(达产年)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与指标备注一主要数据1年产量吨1600002销售收入万元5170003销售税金万元2789.634增值税万元23246.905利润总额万元56924.546生产工人总数人8007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261578流动资金万元58987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7696二主要指标1资本金净利润率%47.502投资收益率%23.623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7.14所得税后年7.814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8.19所得税后%14.335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万元125210.82所得税后万元59656.936盈亏平衡点%57.512.企业基本情况2.1企业概况及简史**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等股改而来,董事局主席***。目前,设有三家子公司:**重型锻压有限公司,南京博大重型锻造有限公司和正在筹建中的江苏瑞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力、石化和船用中小型锻件,2008年—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分别为:91059万元、70137万元和76129万元;利润15458万元、11041万元和9604万元。**重型锻压有限公司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历史悠久,是整个集团公司的发源地;座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环境优美,地理条件优越,是一家具有三十余年锻造生产历史的专业锻造厂家,为中国重机协会和中国锻压协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公司占地面积60000多m2,职工总人数235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35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90人,工人145人。主要生产石油、化工机械用Ⅰ~Ⅳ级容器锻件、石化加氢反应器锻件、电站锻件、船用锻件及大型机械锻件、斜拉桥冷铸锚具锻件。产品出口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主要锻造设备有1600t自由锻水压机1台、3t、2t、1t电液锤、560Kg自由锻空气锤各1台。企业锻件年生产能力23000t。其中环形、饼形锻件最大直径φ2200mm,轴类锻件最大单重10t南京博大重型锻造有限公司隶属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机协会的重要成员之一。与所有从事锻造生产的其它国内民营企业相比,以生产规模大、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多、层次高、工艺先进、操作规范和企业管理规范化而著称。南京博大重型锻造有限公司拥有3600吨自由锻水压机1台,配有50t锻造操作机,拥有Ф5m以下重型立车、15m以下重型卧车和2m以下锯床等重型加工设备36台套。具有年生产锻件能力30000t。最大可锻造单重40t,环形锻件最大直径Ф3200mm,饼形锻件最大直径Ф3100mm的各类水压机锻件,能满足用户粗加工及热处理要求。江苏瑞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集团公司正在筹建中的第三家子公司,建成后具备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综合生产能力。厂址位于盱眙工业园玉兰大道东侧,厂区占地约100000m2。本项目建设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工业区,至此,**重工构成了东西雄踞、两极呼应、优势互补的联合态势。另外,为了优化产业经济结构,提升集团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公司还在济南开发了商业地产项目。因此,就集团公司目前的分布格局来看,遵循了“东西呼应”和“南北跨江”的两大商业策略,形成了东西一线,遥相呼应;南北对峙,隔江控扼;互联互动,紧密衔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济链。这是企业向集团化迈出的关键一步。2.2企业组织结构**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隶属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局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财务独立核算。2.3建设地自然条件及环境2.3.1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马鞍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5月,位于马鞍山市西北部,总规划面积为11.2平方公里,与南京市接壤,是马鞍山市的传统工业基地。开发区交通便捷,205国道、宁铜铁路穿区而过,宁马高速公路与开发区零距离接触,是南京半小时都市圈核心城市,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重点产业:冶金钢铁;电力能源;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港口物流。2.3.2港口:开发区内岸线总长3790米,为稳定、顺直的深水线主航道,可通航万吨级船舶。区内现有5000吨级化工专用码头、货运码头、石油码头、大件码头各1座,4个5000吨级兼靠万吨级海轮泊位的公共码头,与国内外港口四季通航,是长江10大港口之一。公路:目前开发区内道路网已全部建成。对内成为衔接码头、专用铁路的重要纽带;对外通过与宁马高速、宁安城际高铁及205国道无缝对接,已融入长三角交通网。宁马高速到南京市区30分钟车程,宁沪、宁杭高速到上海、杭州约3小时左右车程;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铁路:宁铜铁路贯穿全境,与京沪、京九、皖赣、宣杭铁路干线相连;区内现有5.3公里铁路专用线,与宁铜铁路相连。2.3.3供水:区内建有自来水厂2座,自来水管网覆盖全区。供电:区内现有4*300MW发电厂1座,企业综合利用电厂2座,220KV、110KV变电站各2座。拟选地块与发电厂相邻,与220KV变电站仅隔一条马路。供气:开发区现有中压调压站1座,供应天然气热当量约为931.9BTU/立方英尺,压力有六种选择:2.5MPa、1.6MPa、0.8MPa、0.4MPa、0.2MPa、2000Pa。蒸汽:区内万能达发电厂和中橡公司可对外供应蒸汽,其中万能达公司现有4台300MW发电机组,可大量向外供热,供应蒸汽的压力、温度可依据企业需要调整。2.3.4项目拟选地块与马钢新区隔路相望,可实现铁水红送;开发区已建成区域性废钢集散中心,年交易废钢180万吨。马鞍山在拥有东部地区区位优势的同时,拥有中西部地区的低成本和政策优势,综合商务成本约为沿海发达地区的50%。雄厚的工业基础为马鞍山培养了人数众多的优秀技工和研发队伍,在人力资源方面,马鞍山有国家级科研机构2家(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其他专业科研机构9家,高等学校8所、各类中等学校6所、普通中学64所。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与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培训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可根据园区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员。2.3.5水文气象马鞍山处于中纬度地带,副热带北缘,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市气象台气象资料表明其特性值如下:年平均气温15.7ºC极端最高气温41.1ºC极端最低气温-12.7ºC最大绝对湿度41g/m3最小绝对湿度0.50g/m3年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降雨量1004.2mm最大降雨量1522.2mm最小降雨量460.4mm日最大降雨量254.6mm最高气压1042.8hpa最低气压991.6hpa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风速3.3m/s马鞍山市地震基本防护烈度为6度,重要工程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区内场地类别III类,场地内无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2.3.6**集团集团拟建厂区位于长江以东,公共码头项目以南,万能达发电厂以北,沿江大道及四水厂以西,占地约700亩。厂区拟选地块北边建有长江港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码头建设及货物仓储、装卸及废钢加工,年加工废钢能力30万吨。西北方建有**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建成营运,日处理污水4万吨,二期建成后日处理污水8万吨。厂区拟选地块南边建有万能达发电厂,由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徽皖能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马鞍山市电力开发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容量为240万千瓦,同时已建有恒兴变110KV,容量为11万千伏和3.5万千伏。厂区拟选地块东北边为首创水务四水厂,日供水能力为10万吨;东边为马钢新区,核心项目是建设一条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到连铸、热轧、冷轧、连退线以及镀锌的,年产500万吨高档板材的全流程先进工艺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低合金结构钢、船用钢、管线钢、双相钢、汽车和家电用板等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吨钢用地0.6平方米,吨钢综合能耗669公斤标准煤、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0.25公斤,这些主要的经济技术、环境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厂区拟选地块西边为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区内港口岸线总长3790米,为稳定顺直的深水线主航道,可通万吨级船舶,与国内外港口四季通航,现有马和轮渡,建有金星码头、海螺码头、石油码头和公共码头,且万能达发电厂有大件码头。3.市场预测及生产纲领3.1市场预测电力、石化、船舶、冶金工业是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需求的主要领域,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大型基础件—铸锻件的需求不断增大。3.1.1电力行业大型基础件需求风电大型铸锻件市场分析.1世界风电产业据测算,全球风力发电能力超过70万亿千瓦,是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的10倍。世界能源消耗量的持续增加,使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形势愈发明显,缓解能源危机、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在地球上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估计未来多年风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高达20%。根据全球风能委员会的报告,目前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丹麦、意大利、英国、荷兰、中国、日本和葡萄牙等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较多。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风能协会发布的全球产业蓝皮书认为,到2020年全世界风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2.6亿千瓦,届时风电电量达3.1万千瓦时,占全世界电力供应的12%。近年来,由于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等发达国家对发展风能的高度关注,以及积极出台并实施促进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风电产业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5亿千瓦。正如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苏思樵所指出的:“这些数据是具有说服力的,全球市场对于风电这样的零排放技术有着巨大并且持续增长的需求。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后果,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且开始下降,而风电是目前唯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发电技术。2010年底全球的总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相当于每年产生发电量约3200亿千瓦时,可减排1.8亿吨CO2。装机总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见表3-2。3-1近两年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单位:万千瓦美国西班牙中国印度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英国加拿大2007年新增容量524.4352.2344.9173166.788.860.343.442.738.6新增排名123456789102008年新增容量835.8166.5630180166.59510171.283.652.3新增排名152347698103-2风电装机容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单位:万千瓦德国美国西班牙印度中国丹麦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2006年206211601162672260314212.3157196.21722007年2224.71681.81514.5803.6605312.5272.6245.4238.92152007年排名123456789102008年2390.325171675.4964.51221318373.6340.4324.1286.22008年排名213549678.2欧洲风电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欧盟就提出了大力发展风电的目标,当时,该目标是在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并要求其成员国据此制定相应的风电发展计划。为此欧盟在2008年初又进一步修订了风电发展计划和目标,要求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到2020年欧洲风电装机达到180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4300亿千瓦时,分别占欧洲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20%和12%;2030年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0万千瓦,发电量要达到7200亿千瓦时,届时分别占欧盟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35%和20%。从目标中可以看出,欧洲未来20年风电将保持每年10%以上速度发展。近年来,在德国、西班牙和丹麦等国推动下,风电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是欧洲风电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新增总装机容量达887.7万千瓦,其中德国以166.5万千瓦位居首位,占欧洲年度新增容量的18.76%;西班牙紧次于德国新增容量为160.9万千瓦,占欧洲年度新增容量的18.13%;意大利新增容量101万千瓦,占欧洲年度新增容量的11.38%,位居第三位;德国、西班牙及法国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之和已达欧洲新增风电装机总容量的48.26%。而世界风电累积装机容量前10名的国家中,欧洲德国、西班牙、丹麦、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占据了7个席位,欧洲已经成为世界风电产业发展最为活跃、规模最大的区域,占据了世界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主导。欧洲的风电产业之所以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与其国家推行的风电产业政策息息相关的。(1)德国德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持续支持开展一定规模的风电示范项目,对所采用的风电机组提供10年的税收返还补贴优惠政策。德国政府对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每台机组提供不超过机组价格60%的资金补贴。1990年德国议会批准“电力供应法案”,规定电力公司必须允许可再生能源上网,全部收购,以当地电价的90%作价上网,其与常规发电成本的差价由当地电网承担。与此同时,政府对风力发电投资进行直接补贴,450—2000千瓦的机组,每千瓦补贴120美元,对风力发电开发商提供优惠的低息贷款,规定制造商在发展中开发风力发电,最多可获得装备出口价格70%的出口信贷补贴。新修订的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法案于2009年1月1日起生效,根据该修正法案,陆上风电场的税收补贴将从每千瓦时补贴7.9欧分提高到9.2欧分,海上风电场的补贴将提高到每千瓦时(2)西班牙西班牙制定了风能发展的长期政策,政府通过推行《54/1997号电力行业法》,使可再生能源发展享受了无需竞价上网的特殊政策,并获得了相应的能源补贴,增加了与其他一次能源的竞争优势。1999年12月,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促进计划》,确立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一次能源12%的发展目标。2001年制定《6/2001号环境影响评估法》,2002年经济部通过《电力、燃气行业以及电网运输发展规划》,2004年《436/2004号皇家法令》正式生效,在加大信贷对风电开发支持的同时,将风能发电量与CO2排放权直接挂钩,从而为未来风能发展确定了长期的经济政策。对50MW以上的风电项目,上网价格由市场电价加上3欧分的补助。(3)丹麦丹麦是风电产业发展最早,也是风电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早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丹麦政府制定了新能源政策。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在随后的能源政策中继续增强,特别是得到来自企业家和合作性组织自下而上的支持。能源政策包括居住限制、个体能源消耗量极小值和非中心地带发电强制的电网连接,从1979年开始推动郊区化运动。与公用事业就实施目标和每kWh补贴的协议为发展的丹麦风电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丹麦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丹麦海上风电能源政策起始于了1996年,当时丹麦政府“Energy21”制定了2030年400万千瓦的目标。鉴于大型风力涡轮机的可实现性和陆上风电场的广泛实施,政府修改了海上风电的目标,以达到2030年在1990年CO2排放基础上削减50%的目标。2003年开始实施的协议包括环境友好发电的优先权,RES2的消费者配额和CO2排放交易系统的公告。同时设定了将2008-2012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1%的目标。在技术开发上,丹麦的维斯塔斯公司在最初得到了丹麦Risoe国家实验室有力的技术扶持,形成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随后完全依靠企业自主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该公司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丹麦Risoe实验室长期从事风电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涵盖气象模型、空气动力学、风电机组开发、风能系统、零部件材料、海上风电开发等研究领域,建成了较为齐全的风能利用研究和大型试验设施,形成了具有世界级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骨干。显然,有国家优惠政策和国家实验室作后盾,才使得维斯塔斯和Bonus等丹麦风电企业迅速展翅腾飞。2006年,在《能源法》中提出:2030年以前丹麦风电装机容量将达550万千瓦,实现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50%的目标。目前风电价格连动制,风电价格为NORDPOOL市场价格加上1.3欧分环境补贴。(4)法国法国是世界上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水电的比例也很高,法国对风电的发展推动力度同样很大。根据法国2004年制定《风力发电的中期发展计划》,法国政府对发展风能发电采取了积极鼓励的基本政策,同时,也制订落实了一些具体的鼓励措施,包括对风电入网实行一些强制性的扶持措施,对风电入网价格,也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性补贴。为了大力促进风能发电,法国政府对风能发电项目给予倾斜政策,仅2004年2月1日至2005年2月1日期间,法国经济财政工业部就颁发了325份风能发电站的建设许可证。同时,法国还为再生能源的开发提供财政支持,在海洋风能电站运行初期,政府将按照每兆瓦100欧元的标准为风能发电提供保障性收购价格,而目前法国电力市场上的批发价格为每兆瓦45欧元。由此产生的1700万额外费用,将由政府拨专款负担。另外,法国为促进风能发电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05年7月,法国政府颁布第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利的鼓励、扶持措施,法国风能开发区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法国风能供电总量节节攀升。2007年是法国风能发电量急剧增长的一年,同一年,法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迅速从上一年的欧洲排名第六,跃居为欧洲第三。2010年,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法国电力市场的比重将提升到21%。(5)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英国,瑞典,意大利,比利时,波兰在内的国家都采取了配额制。比如英国于1999年7月,制定并通过了《可再生能源义务令》,该法案要求供电商有义务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例由政府每年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市场情况等来确定。到2010年,应保证有10%的电力资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以确保政府总体目标的实现。.3美国风电产业(1)发展目标美国风能协会日前发表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美国风力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超过德国,这些新装机容量在2009年提供了1600万兆瓦的清洁电力,满足150万个美国家庭的照明、供暖和家电等日常生活用电。根据2008年5月,美国能源部发布报告,目标是2030年风电产能占据全国电力需求量的20%,届时美国风电的产能将从2008年的2517万千瓦增加到3040万千瓦。(2)美国的风电产业政策风力发电在美国的迅猛发展,与美国政府多年的支持政策息息相关。美国是现代联网型风电的起源地,也是最早制定鼓励发展风电(包括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法规的国家之一。1978年实施《能源税收法》,规定了购买太阳能、风能设备所付金额在当年须交纳所得税中的抵扣额度,同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取消了联邦政府对风电的投资补贴,转而对风电进行生产补贴。法案规定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给予1.5美分/千瓦时的价格补贴。从项目投产起补贴10年,并随通货膨胀率调整补贴价格。从风电项目的全经营期核算,相当于降低了25%的风电成本。1998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RPS)》,提出2010年7.5%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资源供应的发展目标。2004年能源部推出《风能计划》,着力引导科研向海上风电开发等新型应用领域发展,并通过制订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RPS)、减税、生产和投资补贴、电价优惠和绿色电价等多种多样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激励措施确保风电产业的持续增长。美国所实施的“生产税返还”政策,就相当于给风电等并网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了约2美分/千瓦时的电价补贴,使资源比较好的风电投资项目具备了经济性。据预测,2009-2011年,美国“生产税返还”政策补贴总额将达到131.43亿美元,其中约一半将用于风电补贴。.4印度的风电产业(1)发展目标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无论在风机制造能力还是在风电总装机容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表3-3近五年印度风电装机容量表单位:万千瓦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装机容量300443672803.6964.5世界排名54445增长率(%)41.547.751.725.720从过去五年印度风电装机容量看,每年的增长率均在20%以上,最高达到51.7%。印度计划到2012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到2030年印度至少25%的电力需求应由可再生能源提供,从目前看,印度是亚洲风电市场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风电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印度的产业政策印度出台促进风能发展的优惠政策。印度政府为促进风能相关项目的开发,财政方面出台了特殊优惠政策:1994~1996年,通过非常规能源部(MINES)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署(IREDA)在全国实施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设立专项周转基金,以软贷款形式资助商业性项目;制定了减免货物税、关税、销售税、附加税、免税期、设备加速折旧待遇等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另外,历来重视以租赁形式促进风电场项目开发,并发挥私营企业在《风力发电计划》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推动大型私营企业与机构转向投资风能开发项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更是对风力发电青睐有加。印度的风电政策启动早、优惠多。印度专门成立了非常规能源部,同时由政府牵头成立了再生能源投资公司,为风力等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低息贷款并帮助新能源企业开发进行融资。印度政府规定:在风电项目装机的第一年,允许风电设备按100%折旧,且电力销售的前5年免税;设定不同关税税率鼓励进口风机零部件而不是进口风机整机;对于风机制造所需的专用轴承、齿轮箱、偏航零部件和传感器,以及叶片生产所需的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对用于风机制造所需的液压刹车部件、万向联轴器、刹车钳、风机控制器和叶片,减征关税;对于发电机制造所需的部件,免征消费税;全额免除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增值税,工业企业利润用于投资风电的部分可免交36%的所得税。印度电力法还规定,新能源发电至少要占10%,并实行电价优惠。.5世界风电设备的市场分析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2008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2亿千瓦,世界风能协会发布的全球产业蓝皮书认为,到2020年全世界风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2.6亿千瓦,在未来十三年时间里将增加的装机容量为116588.8万千瓦,平均每年增加8968.4万千瓦。按照风电设备投资640~840美元/千瓦计算,全球每年风电设备的仅新增的市场容量为620亿美元。根据目前风电技术的发展情况,在未来十年内风电设备的需求市场是广阔的。.6国内风电市场分析我国幅员辽阔,陆疆总长达2万多公里,还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边缘海中有岛屿5000多个,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也有4000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m2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O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像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000h和3000h。(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在4000m的高度,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m2,而在4000m的高度却只有209.3W/m2。所以,如果仅按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违的出现小时数计算,青藏高原应属于最大区,而实际上这里的风能却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大陆上的风能可利用区,也基本上同这一地区的界限相一致。(5)云贵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山区,以及塔里木盆地,为我国最小风能区。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可利用的风力仅有2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在2000h以下,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150h以下。在这一地区中,尤以四川盆地和西双版纳地区风能最小,这里全年静风频率在60%以上,如绵阳为67%,巴中为60%,阿坝为67%,恩施为75%,德格为63%,耿马孟定为72%,景洪为79%。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仅3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仅20h。所以,这一地区除高山顶和峡谷等特殊地形外,风能潜力很低,无利用价值。(6)在4和5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为风能季节利用区有的在冬、春季可以利用,有的在夏、秋季可以利用。这一地区,风能密度在50~100W/m2之间,可利用风力为30~4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在2000~4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1000h左右。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绘制的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kW,实际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kW,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的3倍,据此,我国可开发的风能资源约为10亿kW,居世界第一位。.7国内风电产业发展状况(1)风电装机容量预测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随着世界风电的渐成气候,我国各地自行研制或者引进国外风电机组,建设示范风电场,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或教训。在这个探索阶段中,各项工作主要处于试验研究范畴,距离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尚有很大距离。但是,起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初步基础。自1989年到2004年,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积累阶段。这15年间,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既艰难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在政策、技术等方面,我们经历了学习引进国外经验、结合实际积极消化吸收、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各类决策举措的过程。积累阶段为中国风电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以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通过为标志,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进入了爆发阶段。根据我国确定了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kW,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kW,而实际情况,到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21万千瓦,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从上图中可知,我国风电产业在最近四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每年增长率接近或甚至超过100%。我国继续坚持和完善积极的风电扶持政策、稳步增强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和技术质量水平,在2010年可以实现风电累计装机~1900万千瓦,2010年后每年新增~1000万千瓦,达到目前欧洲现有的水平,则2020年保守估计风电可以实现1.2亿千瓦装机,风电可能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2050年甚至可能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届时,风力发电未来可能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能源之一。(2)风电装备发展预测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加大,2010以后每年新增850万千瓦,将带动我国风电装备市场的繁荣。我国是风电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争夺我国风电市场,世界风电装备制造商已在我国开展业务,如丹麦的Vestas公司已在天津建立工厂,主要生产风机的核心部件叶片,年产1200片,可形成年产80万千瓦的装机能力;西班牙Games公司在天津设立的工厂主要从事整机生产,年生产能力为70万千瓦;印度的Suzlon公司在天津的工厂能力为80万千瓦;美国GE公司在沈阳主要生产1.5MW的风机。除上述国外独资生产企业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与外国公司各种形式合作的生产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国家对风电装备生产企业的扶持,我国也逐渐发展出一批规模的风电整机企业。①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该公司600千瓦和750千瓦机型已经批量生产。2007年推出1.5兆瓦直驱式永磁机组,并生产100余台。生产基地包括新疆、北京、包头等。②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2004年以生产许可证形式从德国Fuhrlander(富兰德)公司引进FL1500系列风机(FL1500/70、19FL1500/77)。2006年生产1.5兆瓦风机100台,2007年、2008年产量已达到500和800台。③东方汽轮机厂该公司自2004年以来,以生产许可证形式从德国RePower公司引进了MD77/MD70型(1.5兆瓦)风电机组技术。目前,风电订单达到50亿元以上,2007年、2008产量已达到300台和500台。④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由湖南湘电集团与日本原弘产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双方各占股50%,主要机型为2兆瓦直驱式永磁风电机组。2007年9月,首批机组已在内蒙卓姿风场安装运行。目前,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已和大唐集团签订3.5亿元风电机组合同。⑤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承担了国家863攻关项目—1.5兆瓦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现已推出产品。此外,国内整机制造企业还包括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北重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包括南通航天万源安迅能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恩德(银川)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等。在累计装机容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企业依次为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汽、维斯塔斯和歌美飒。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在增长,外资企业的份额在下降。近几年来我国风电新增装机份额变化见下图。.8我国风电产业政策1998-2002年以来:国家支持风电技术引进和创新及规模化发展,在此期间,我国通过了“乘风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债项目和风电特许权项目等,这些项目支持了风电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及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到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根据该试行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核准建设的风力发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法为: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15年后,取消补贴电价。2005年7月从2006年开始,中国组织了四期的风电特许权招标,共涉及11个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规定,为提高国产风电机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标者风电机组采购的本地化率不得低于70%。由于前两期招标中出现了低价竞争的情况,从第三期起,项目招标实现了综合评价法,电价不再是投标人排序的唯一依据,而是考虑投标人的综合实力技术方案,上网电价和经济效益等。风电企业中标之后,就要进行风机设备、基础设施、电气工程等建设,以最终完成该项目。2008年8月财政部通过了《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风电产业的扶持对象,扶持标准等,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9国内风电装备基础部件——风电主轴市场分析风电机组的主要零部件包括叶片、风电主轴、齿轮箱、轴承、发电机等,风电主轴目前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风电主轴生产状况由于我国风电产业技术相对落后,在国家与企业多次技术攻关下,我国已掌握5.0MW以下的风电主轴生产技术,而在2006年以前国内风电机组多为兆瓦级以下产品,兆瓦级以上产品多采用进口或国内外资企业生产,随着2006至2008年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并提出风电装备国产化率70%的指标要求,近三年来,我国企业已实现并在2.0MW(含)逐步实现小批量生产,2015年以前,风电机组在我国主要以1.0MW和3.0MW为主流产品。对国内风电主轴生产企业的3.0MW以上的风电主轴主要供应国内外资或合资企业和国际市场。(2)国内风电主轴的市场预测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900万千瓦,2020年预计达到12000万千瓦,增长曲线见下图,从2010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将按照1010万千瓦速度增长。按照此增长速度,到2050年,我国的风电累计容量将达到35500万千瓦,占我国可利用风电10亿千瓦的35.5%。从2010到2020年,按照装机容量每年1010万千瓦速度增长,单机容量按2.0MW,每年需要的风电主轴数量为5050根,国际市场按15000—20000根计算,则每年需求量为20000~25000根。火电大型铸锻件市场分析为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根据全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精神,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最大的火电项目,整体需求将有较大回落。目前,我国燃煤机组中,单机10万kW以下的小机组达1.15亿kW。未来四年中,全国要关停小燃煤机组5000万kW以上,燃油机组700万kW至1000万kW。“十一五”期间,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承诺关停小火电机组总数超过2226万kW。根据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今后新建燃煤机组单机容量一般要达到60万kW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级别。国家发改委已将到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9.6-10亿kW调整为达到13亿kW,在新增的6亿机组中火电将占2/3以上。此外,到2020年,老机组的陆续退役和关停能耗高的小机组将增加改造机组1亿kW。因此,预测火电每年新增装机容量3000万kW。加上每年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500万kW,预计火力发电设备年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kW。以装机容量30万kW占10%、60万kW占50%、100万kW占40%计,每年需15、37.5、15套机组,共计67.5套,322根火电电站转子。此外,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对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仍有较大的需求。水电大型铸锻件市场分析我国是水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水力资源占国内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采储量的40%左右,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开发利用水平。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将从2005年的1.04亿kW达到3亿kW;今后,我国将积极推进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平均每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00万kW,其中30万kW以上的大水电机组约占70%。水电开发的重点将是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西南、西北水力资源丰富的流域,随之将有近百台70万kW机组的电站要建设。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是在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和大型混流式机组。而作为大型水电机组的重要配套件—大型铸锻件,其技术发展路线是向大尺寸、高参数方向发展。随着混流式机组容量增大,设备尺寸加大,对参数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运行范围越来越大,所配套的大型铸锻件的制造难度加大,技术要求提高,对产品质量、交货状态、交货周期等提出更高要求,由此给大型铸锻件制造企业在冶炼、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等方面生产制造工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kW∶核电大型铸锻件市场分析(1)国际市场目前,世界上有33个国家和地区有核电站发电,其中有18个国家和地区核能发电量超过各种发电量的四分之一,有的国家甚至超过了70%。世界各国核电发电比重:法国为77%,韩国为39%,日本为34%,英国为22%,美国为21%;立陶宛为73%,比利时为58%,葡萄牙为47%。从总体上看,世界核电产业发展进入了建设高峰期。核电复苏的增长需求—提供清洁、安全的电力供给全球核反应堆新建计划全球最大的核电巨头AREVA最近预测,在未来25年中,全球将兴建90座至300座百万千瓦级的反应堆,迎来核电站建设的新的高峰期。另一方面,今后现有核电站设备的维护更新将是一个大市场。到2015年前后,目前在运行的核电站大都将面临寿期终结,需要更新换代。美国核能产业界和核管会预测:美国现有104座核电站最终会有80%的核电站将提出延长运行的申请,并会得到批准。到2006年6月,美国核管会(NRC)已经将44个机组的执照更新延长了20年。因此,自从2000年开始续办反应堆延长寿命许可证以来,法国AREVA公司,已经夺得了超过40%的美国蒸发器、50%的反应堆压力壳顶盖的更换件。综上所述,到2030年,国外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8000万千瓦,需新机组1.6亿千瓦(含用于更新机组),即:需约90座至300座百万千瓦级的机组。尤其是2020年以前,印度计划新增2100万千瓦,越南新增400万千瓦,印尼400万千瓦,巴基斯坦新增至少240万千瓦机组,合计3140万千瓦,需生产约31套百万千瓦级的机组,即:东南亚需年均3套百万千瓦级的机组;同时,法国要用EPR反应堆更换目前的19个反应堆,2000万千瓦,美国将更新现有104个核电站反应堆的80%,约8000万千瓦,合计1亿千瓦,年均更新700万千瓦,折合约7套百万千瓦机组。根据以上分析统计,今后10~20年内全世界对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年需求量约为25套以上。(2)中国市场现状我国核电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核电设计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国内现有3个核电基地:浙江省的秦山核电基地,有6台核电机组;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有5台核电机组;江苏省田湾核电基地有2台核电机组,共计13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1076万千瓦.,见表3-4。我国计划开发多个新的核电基地:如浙江省三门核电基地和广东省阳江核电基地等。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共有25台,装机容量2600万千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建和已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总数达32台,如下表3-5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高端装备大型基础件制造项目备案申请报告PAGE20PAGE132表3-4我国已运营核电机组情况项目名称堆型机组数量额定功率(万千瓦)设计寿命(年)大概投资额(人民币)主体工程开工期商业运营日期主要股东秦山一期CNP3001303012亿1985.31994.4中核秦山二期CNP60026540148亿1996.62004.4中核秦山三期CANDU6272.84025.7亿美元1998.62003.7中核、中电投等大亚湾M310298.44040亿美元1987.81994.5中广核、香港核电岭澳一期CPR10002996040.25亿美元1997.52003.1中广核田湾一期AES-9121064032.04美元1999.12007.1中核、中电投等岭澳二期1号机组CPR1000199601、2号机组合计260亿2005.122010.9中广核秦山二期扩建3号机组CNP600+165403、4号机组合计144亿2006.42010.10中核合计13台机组投入运营表3-5我国已核准待建或在建核电机组情况项目名称审批机组已审批未建成机组(台)发建造许可证日期堆型约额定发电量(万千瓦)大概投资额(亿)主要股东福清一期3#、4#22010年12月30日M310+100267中核、华电等1#、2#22008年11月12日阳江一期3#、4#22010年11月12日CPR1000100495中广核1#、2#22008年12月12日防城港1#、2#22010年7月18日CPR1000100256中广核等海南昌江1#、2#22010年4月20日CNP600+65160中核、华能宁德一期3#、4#22010年1月7日CPR1000100490中广核、大唐等1#、2#22008年2月21日台山一期1#、2#22009年11月18日EPR175502中广核海阳一期1#、2#22009年9月24日AP1000125429中电投三门一期1#、2#22009年3月26日AP1000125400中核、浙能集团等红沿河一期3#、4#22009年1月10日CPR1000100486中广核、中电投等1#、2#22007年8月15日方家山1#、2#22008年12月25日CPR1000100268中核岭澳二期1#、2#12005年12月1日CPR1000100130中广核秦山二期扩建3#、4#12006年5月10日CNP600+6570中核田湾一期3#、4#21999年10月1日AES-91100--中核等合计32台已审批未建成机组PAGE通过对表3-5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建核电机组堆型基本涵盖了各种世界先进堆型。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为主流堆型。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平均投资为150~200亿元人民币。(3)中国核电的市场发展预测200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标志中国已把积极发展核电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逐步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自主化”。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核电站,正在筹建中的核电站见表3-6:表3-6中国正在筹建中的核电站核电站厂址装机容量(万千瓦)核电站厂址装机容量(万千瓦)湖南桃花江4x100湖北大畈4x100江西彭泽4x125广东陆丰6x108广西红沙6x100辽宁徐大堡6x100重庆涪陵4x125广东海丰8x100四川三坝4x100浙江龙游4x100辽宁东港4x100安徽芜湖4x100河南南阳6x100湖南小墨山6x125吉林靖宇4x125安徽吉阳4x100福建漳州6x125福建三明4x100广东揭阳6x100合计,19个厂址10348万千瓦。在未来的10-20年间,我国预计将有94个核电机组投入建设。每年开工建设的机组达到10个之多。(4)核电设备国产化的现状目前核电设备制造常规岛国产化程度较高,但核岛内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程度较低,核二级、三级的部件可国产,但核一级的大型部件多数靠进口,核电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已成为制约我国核电建设发展的瓶颈。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分为三个子板块:关键设备制造、其他核电设备制造和配件及其他材料。关键设备指关系到反应堆运行和核电站发电的重要大型设备,主要包括主管道、蒸气发生器、反应堆压力容器、主泵、汽轮机、安注箱、稳压器等。其他设备包括与核反应堆运行和发电站发电有关的一般设备,包括电源系统、开关站二次设备、变压器、电站空冷设备、阀门、泵等。配件及其他核电设备包括管道、电缆、锻件、焊材等辅助材料。我国核电发展历经了20年的历程,由于没有核电站整体设计权和核关键设备的知识产权,核电关键设备所用材料的选用和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也无话语权,主要依靠国外的技术采购规格书向国外企业采购,致使核电关键设备用材料的开发不能支撑核电设备国产化的需要。近年来,在国家核电政策导向的积极推动下,国内核电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外方合资等途径已具备了一些核电主体设备的生产资质及制造能力,并已有一些资产的重要设备或部件用于近年来投入商业运行的在役电厂。

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规划》提出,我国的核电发展指导思想和方针是:统一技术路线,注重安全性和经济性,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自主化,形成批量建设中国自主品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综合能力。《规划》要求,到2020年,在引进、消化和吸收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实现自主化,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对于核电厂址的选择和保护,要根据核电厂址的要求、依照核电发展规划,严格复核审定,按照核电发展的要求陆续开展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应合理安排核电项目和进度,确保我国核电工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规划》要求,核电主设备制造以国内三大设备制造厂家为骨干,同时发挥其它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逐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共同建立起较完整的核电设备制造体系。“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不低于每年200万千瓦的核电成套设备生产能力,2010年以后形成每年4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表3-7核电设备国产化情况表压水堆核电机组机组设计和生产能力国产化率(按价格计算)30万千瓦级已具备了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机组设计和设备生产能力,并达到了可出口创汇的水平80%60万千瓦级具有自主设计和基本具备组织成套设备生产能力70%100万千瓦级已基本具备设计第二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自主化能力50%《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发布,标志我国已把积极发展核电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的核电事业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进入快速发展期。2010~2020年的10年间,国内,每年需新增10-12套百万千瓦机组;国外,现有核电站的设备更新是一个大市场,法国要用EPR反应堆更换目前19个反应堆的2000万千瓦机组,年均新增1.5套;美国将更新现有104个核电站反应堆的80%,折合8000万千瓦机组,年均更新折合约6.1套百万千瓦机组。此外,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等国计划年均新增3.1套,再加上日本0.6套、韩国1.5套,俄罗斯1.6套、乌克兰1套,国内外总共需年新增19.3-21.3套、更新6.1套百万千瓦的机组。一套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核岛部分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稳压器的壳体及管板、主管道锻件按6140吨(产品3070t)计算,未来10年全球年均需要核电锻件约15.6~16.8万吨,国内市场毛坯锻件需求量在6~8万吨。核电建设的复苏,致使大型锻件严重供不应求,国内外知名重机企业生产任务已经排到3年以后。因此,核电市场前景广阔。综合上述分析,从供给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为70%左右,主要集中在三大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并且我国的核电设备企业在技术和经验上相比国外企业均较为落后,生产能力非常有限。但是随着我国核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其产能将在2011-2020年间大大提高,但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们预计在2011-2020年间,我国核电设备市场将供不应求。3.1.2石化行业3.1.2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发表的2004~2030年长期预测(2005年版),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8210万桶/日,2030年将增加至11540万桶/日。2004年12月上旬,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先发表应于2005年2月出版的“2030年长期能源预测”摘要,预测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至9100万桶/日,2020年10370万桶/日,2030年达到11780万桶/日,中国石油需求年增长率3.2%,2030年达到1493万桶/日(现在约660万桶/日)。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炼油能力8310万桶/日,2010年将达到9270万桶/日,年增长率1.8%;2030年提高至11780万桶/日,比现在增加42%。若不注意扩增能力,各种炼油设备出现不足,将诱发原油价格和油品价格上涨。炼油能力扩增大多集中在亚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2030年中国将由现在的610万桶/日扩增至1460万桶/日,增加一倍还多。而且,中国油品需求增长超过炼油能力增长,至2030年仍将继续进口油品。同期印度由现在的240万桶/日,提高至520万桶/日,增长116%。沙特由2004年的210万桶/日,增长至450万桶/日,增长一倍以上。北美由现在的2050万桶/日,2010年增长至2210万桶/日,2030年增加至2560万桶/日,为应对环保要求,还将增加生产低硫油品的设备投资。欧洲由目前的1570万桶/日增加至1660万桶/日,2010年将成为柴油、喷气燃料等中间馏分的净进口地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俄罗斯,目前炼油厂开工率60%以下,为向欧洲出口低硫油品,今后必须增加投资。至2010年OPEC将最低建设10座炼油厂(炼油能力230万桶/日)。中东、北非地区为满足油品需求,今后25年须投资1100亿美元。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预测今后10~15年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总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原油和成品油的消费量也会相应增加。到2010年,中国将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20万桶/日(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11.4万桶/日(570万吨)。届时,炼油工业基本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但需进口部分化工轻油以满足下游石化工业的需要。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内石油大企业都在与外国合资或独资建设大的炼油项目。估计全国石化行业今后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石化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30%,总计为300多亿元。预测“十一五”期间石化设备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其中石化专用设备需求250万t,重大装备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