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12 世界现代史 第02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1页
《世界近代史》12 世界现代史 第02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2页
《世界近代史》12 世界现代史 第02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3页
《世界近代史》12 世界现代史 第02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4页
《世界近代史》12 世界现代史 第02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第一个是主因,新兴强权国家挑战老霸权国家,表现为英德矛盾;第二个原因,欧洲国际关系的联盟体系(和历史积怨、殖民地矛盾)使得英德矛盾最大程度上扩大为了:英法俄VS德奥意两大集团;第三个原因,是巴尔干半岛“火药桶”引发了战争,微小、局部的危机引发了军事集团间的大战;1、欧洲均势一百年(1815-1914)欧洲大陆均势: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100年没有发生大战争,实际上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二十年反而更加促成欧洲均势:法国、德国、俄国(包括奥匈)都很强,互相牵制、形成均势(维也纳体系);英国则置身欧洲大陆之外关注形势、维持均势balanceofpower(“离岸平衡手”、“光荣孤立”)德国1870年统一之后,恰逢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在工业生产能力和武装方面超越

了英法。1865年尚不及法国,1900年就超过英法总和,实力

已经大幅上升,具备欧洲霸权

的能力;2、俾斯麦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五球不落”结盟体系但是德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处于欧洲中心,被法国和俄国两边包围,因而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之后二十年中一直奉行和平、低调的外交政策,担心英法俄联合对付德国(战略噩梦),因而:(1)在海外:不争夺殖民地。瓜分非洲一开始德国并未参与,相反特别高兴英法在非洲争夺而不注意德国的发展,而且当大国为殖民地矛盾重重的时候德国还扮演调停者的角色;(2)在欧洲:结成两个互相矛盾的同盟体系第一,加强实力的德奥(攻守)同盟:德国与奥匈、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中欧连成一片,主要防御性的;第二,孤立法国的德俄(中立)同盟:最牛的地方在于德国同时还和俄国结盟(来牵制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矛盾非常尖锐,能够同时和他们结盟非常困难;不在欧洲大陆争霸和在海外争夺殖民地,也避免了和英国的冲突3、德皇威廉二世放弃俾斯麦韬晦政策(1)法俄结盟:威廉二世登基逼退俾斯麦,逐渐放弃韬晦政策;同时赶上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在巴尔干问题上越来越势同水火,因而必须做出选择,相同历史文化语言使得放弃了俄国;法国的战略机会来了,最后法俄在1894年结盟,德国的战略噩梦最终到来了,东西两边的国家结成同盟,这是俾斯麦最竭力避免的结果;(2)德国直接挑战英国霸权:法俄结盟之后形势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德国同时挑战英国:布尔战争和摩洛哥危机的时候都向英国敌人发贺电,最关键的是挑战英国的海军“两强”标准;德国还要争夺殖民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挑战英国霸权,与其竞争经济、竞争声誉(3)英法、英俄协约:恰逢英国实力衰落、欧洲各国对其普遍有怨恨,面对德国挑战,只能放下身段,与欧洲大陆国家结盟;英法、英俄都有极大矛盾,最后都表示谅解,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形成了两个协约,1904英法协约,1907英俄协约。加上早先的法俄同盟,形成英法俄准同盟关系,即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把两大同盟拖向战争的巴尔干火药桶:

(1)大国博弈巴尔干:“巴尔干问题”始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退出巴尔干半岛的过程,奥土极盛之时统治整个巴尔干半岛,今希腊、(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还曾围攻维也纳;但随着西欧国家兴起开始蚕食奥斯曼帝国,要不是因为大国互相争夺和平衡,早就灭国了;就在奥斯曼逐步退出巴尔干半岛的过程中,两大帝国势力渗入,奥匈从西北方向,俄国从西南方向:奥匈帝国5000多万人口中,斯拉夫人占3000万,先后占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虎视眈眈波斯尼亚;奥匈边界之外有独立的塞尔维亚国,边境两边斯拉夫人想联合成立南斯拉夫国家(都是斯拉夫人,语言一样,文字字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塞尔维亚背后是打着“泛斯拉夫主义”的俄罗斯帝国,想要介入巴尔干争端,获得奥土海峡权力。巴尔干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

奥匈和俄国在背后的博弈。(2)两次巴尔干危机:进入20世纪以来,两次博弈中,俄罗斯支持的塞尔维亚都失败了,俄国没有起到作用,一次是奥匈公然兼并波斯尼亚,另一次是在奥匈策动下成立了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原来属于奥斯曼,奥土退出阿地区的过程中本有机会并入塞尔维亚),这样就使得塞尔维亚失去了出海口的大好机会。(3)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第三次巴尔干危机):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弗朗茨一世之侄)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想成立三元帝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他才是统一的南斯拉夫的最大敌人,遂在1914年6月28日

刺杀了斐迪南大公;5、战争机器发条启动德国给奥匈、法国给俄国两张“空头支票”7.25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30俄沙皇开始做战争动员并调动军队陈兵奥俄、德俄边境8.1德奥向俄国宣战8.3德奥向法国宣战,之后迅速攻入比利时8.4英国向德国宣战由于联盟体系,微小的事件根本无法在自身范围内解决从中非常明显地能够看出联盟体系极大的危险性和连锁反应性,由于同盟性质和不可逆转的军事动员时间表,使得战争开始进程根本停不下来。英德矛盾是主线,德法矛盾中间,俄奥再次之,塞奥的矛盾是最低层次的,但引发战争矛盾却是从低到高排列。巴尔干不是各方大国核心利益;是联盟体系使得政治上破产和民族矛盾尖锐的国家把政治稳定、实力先进的国家拉下了水。

战争根源再思考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民族国家封闭性之间的矛盾。由于经济上互相依靠使得民族国家总想着主导一部分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日本最典型);没有后来美国(和现在中国)帝国-天下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意识,领土小国家的局限性(德国和中国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加入霸权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前工业化时代,战争目标有限,没有对殖民地那么大需求,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就对于海外殖民地的需求就是的民族国家间的矛盾被空前的激化和放大了;且战争的能力和手段先进,战争本身也是根本性被地改变了。二、战争进程1、欧洲战场:1914—19161914年:西线德、法英对峙,德双线作战1915年:东线德军大胜,但俄军未投降1916年:西线大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绞肉机”),没有结果仍然对峙;英海上封锁德国经济,德短暂采取潜艇战;后又进行日德兰海战,德海军被封锁在港口中一战中的沟堑战2、1914—1916年其他国家情况:

奥斯曼土耳其由于俄国一直觊觎海峡,加入同盟国作战;意大利待价而沽,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各方都在扰乱敌人大后方尤其是心怀不满的少数民族和殖民地人民(德国挑动墨西哥收复失地、德国挑动爱尔兰独立运动、“阿拉伯的劳伦斯”、支持犹太人回巴勒斯坦等)日本由于英日同盟对德宣战,占领山东(青岛),以占领德国的太平洋岛屿(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独占东北和华北日军进占青岛3、战争的全球阶段:1917—1918年(1)1917年底,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列宁主导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失去了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诸地区德国在1918年初摆脱了双线作战窘境,可以集中精力在西线打击法国了,5、6月间距离巴黎很近,胜利在望(2)美国参战(1917.4宣战)参战原因:经济联系(出售物资、债券),文化血缘关系(亲英),政治意识形态亲近(英法属于民主国家),但是俄国是专制独裁的,俄“二月革命”之后美国人这方面疑虑也消失了;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人以其特有的方式认识战争:民主与专制之战,并宣布“tomaketheworldsafefordemocracy”4、战争结束1918年初的局势是,俄国退出,德奥在西线占优,英法军队疲惫但没有垮;英法军队主要的思想状态就是“坚守到美军到来就是胜利”;但关键是潜艇战没有预想的作用,美海军保驾护航、还有防潜艇措施,到1917年底潜艇战便无威胁了。这意味着物资可以源源不断运给协约国,即英国不可能被困死和投降;美国加入战争之后一年左右的时间,终于可以派大股部队进入欧洲了,义务兵役制使得美军在一年时间从13万人扩展到了400万人,同时利用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生产战争物资供应自身和协约国,私人银行和国家给协约国提供钱款来购买美国物资;随着美军以每月25万人

的速度在欧洲登录,

眼见同盟国就不行了,1918年11月11日,战争结束。三、“一战”的后果1、战争损失:死亡1000万人(死亡率0.06%,一百个人中就有0.6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主要大国都有100—200万人死亡(英法德俄),等于1870年以来欧洲增长的人口很大一部分被战争夺去了生命2、“一战”的世界性后果:

欧洲霸权衰落的起点表面看起来殖民地体系似乎在战后更完整了,瓜分了奥斯曼土耳其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欧洲主导地位的丧失始于“一战”开始终结于“二战”结束(1914—1945),1914—1918年正是起点。(1)美欧经济地位易手:战争使得英国损失了海外投资1/4,法国1/3,德国全部;债务:1914年美国欠欧洲40亿美元,1919年则是37亿美元债权国,1930年88亿;工业:欧洲国家工业区遭受重创,美国工业由于战争需求迅速大量发展,1929年占全球工业量42.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所有欧洲国家工业产量;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欧洲已经不再是世界经济中心(2)欧洲政治自信丧失: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使得)欧洲是现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发源地,西方文明曾经一度代表了文明、进步、现代,但是现在引发了人们深深地对于此正当性的怀疑。不再“文明”:

意识到西方文明核心有着缺陷,“文明的西方”概念已经不那么正当,极其野蛮的恰是欧洲人自己。大工业和科学、民主政治制度、理性根本无法控制欧洲文化当中的扩张、斗争、残忍、非理性的因素;不再“进步”:《西方的没落》作者认为欧洲已经开始倒退,甚至没落。全世界都在热情地期盼着威尔逊和列宁(非西欧人)关于人类进步方向的“福音”美国人(威尔逊式的)方案是欧洲文明和启蒙理念的改良版和升级版,认为不是理性有问题,而是没有彻底贯彻理性原则和启蒙理念;苏联人(马克思、列宁式的)方案是从根本上否定欧洲文明和启蒙理念,认为革命和共产主义才是人类出路。(3)殖民地初步觉醒:

(日俄战争和)“一战”使得欧洲白人威信丧失殆尽,而且殖民地人民也参加了战斗和后勤工作,开展了眼界,不再驯服了;殖民地很受威尔逊和列宁的鼓舞和启发:白人殖民和统治并非天然的和不可克服的。亚非拉殖民地走向反殖民反抗道路,出现了大批独立运动领袖,孙中山、甘地、尼赫鲁、毛泽东、胡志明、恩克鲁玛等。一战记忆和对欧洲文明的幻灭感在其革命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成长在20世纪上半期,在20世纪下半期扮演重要角色、登上历史舞台;古老的文明国家开始有了对自己文明的自信和文化民族主义思潮,即从根本上否定西方文明的绝对正当性和主导地位,主张有限度学习西方。当时的代表是梁启超:主张以中国文化为本,反对效仿欧洲;梁漱溟、钱穆也都从提出中国文化根本上是有优势的,印度甘地则是根本上否定工业文明和暴力,提拉克则提倡印度传统价值观。这些其实都从“一战”肇始。(4)、附带后果:

对欧洲老旧帝国、封建君主制的最后一击

奥匈、德国、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解体、皇帝下台,连同中欧和东欧效果都变成了共和制;旧式封建土地贵族消失;可以说是民主制度胜利,推动了法国和美国革命开创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