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第1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是大陆文化地域文化模式中国式的大陆文化欧洲式的海洋文化日本或英国式的岛国文化第2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海洋文化又称地中海文化或西方文化发源于欧洲,不是在欧洲大陆的腹地,而是在南部靠近海洋的地带第3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海洋文化的特点1、外向性(面向海洋)↓2、重商性(重商文化)第5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大陆文化特点:1、内向性2、重农性第6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7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大陆文化形成的必备环境条件:﹡幅员辽阔至少应和中国大陆适宜农业经济发展的平原地带差不多大

﹡环境封闭中国大陆三面封闭或半封闭的独特地理环境﹡水源充裕任何一种农业文化没有比较充裕的水利资源都不能生存,更难有发展。

﹡气候适宜否则会出现农不如猎或种不如采的现象第8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幅员相对狭小,生存背景:地理环境相对恶劣,自然资源也相对贫乏。

→﹡必须向外发展﹡内部容易团结﹡学习、借鉴,竞争、自强三、岛国文化第10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情况两条独立的源流:▲黄河流域以种植稷和黍两种小米植物为代表的

北方旱作农业起源▲长江流域以种植稻谷为代表的

南方稻作农业起源。二、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质上属于农业文化第11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稷(jì,古代早期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尊为百谷之长,是今天谷子的前身)第12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谷子第13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小米第14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黍(shǔ,果实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第15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黄米第16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距今65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古人种植的粟第17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距今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古人种植的稻谷第18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尝百草的神农氏第19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西汉·陆贾·《新语》五谷:稷、黍、稻、麦、菽第20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因素1、土地因素2、人口因素

3、气候因素4、水利因素5、社会因素第21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①②③①井田制②1948年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③三中全会后,农民丈量土地,准备包产到户1、土地因素第22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人口因素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中国人口首先集中于黄河流域。第23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气候因素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的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第24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4、水利因素自古以来,治水一直是中国人关心的头等大事。大禹治水的传说第25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5、社会因素

王朝暴政→社会动荡→人口减少→农业生产衰退王朝更替→社会稳定→人口增加→农业生产发展第26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中国大陆文化加上中国农业文化,又转化为儒家文化

水土是人文的基础,人文则是它的精神;而儒家文化正是这种人文精神的最佳概括。

第27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儒家文化自汉代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力量↑儒家文化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了中国大陆与农业文化的要求↑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第28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涵一推崇皇权,天人合一,提倡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人一体天人相通“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第29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元年春,王正月”——《春秋·隐公元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第30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涵二

上智下愚、性分三品,明确等级“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第十九》人性圣人之性——上品之人——不教而明中民之性——中品之人——教而后益斗筲之性——下品之人——教而无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第31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涵三

以孝为先,克己复礼,倡导中庸“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孝的提倡首先直接有利于封建大家庭的稳定。家与国在传统中国人眼里就是一个同位结构体。第32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父为子纲→父尊子卑最高男性家长处于主宰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重礼轻理的家庭婚姻关系第33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克己复礼”: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所谓中庸,以过犹不及为核心,要求做人处事追求适量、守度、得当,以不偏不倚为宜。个人本位与官本位(官府所代表的整体性利益)第34页,课件共3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涵四

重义轻利,安贫乐道,修身为本

儒家的义利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第十六》

重德轻技、修身为本“吾一日三省吾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