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的鉴定_第1页
棉花枯黄萎病的鉴定_第2页
棉花枯黄萎病的鉴定_第3页
棉花枯黄萎病的鉴定_第4页
棉花枯黄萎病的鉴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棉花枯、黄萎病的鉴定》目录一棉花枯萎病的鉴定棉花黄萎病的鉴定二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主要区别二三四枯黄萎病的防治方法一、棉花枯萎病的鉴定两片子叶时便可表现症状,到现蕾期达到发病高峰,幼苗期发病往往造成大量死苗。夏季高温后,病害发生趋势逐渐下降,秋季多雨,气温下降,病害发生趋势可再度发展。棉株被枯萎病菌侵染后,可引起叶片变色、皱缩、萎蔫、加厚变脆,直至干枯脱落,植株矮化,节间缩短,甚至枯死。有的病株呈半边枯死,半边存活,棉花枯萎病主要症状分为5个类型:黄色网纹型:叶片呈黄色网纹状黄化型: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紫红型:叶片变紫红色或呈紫红色斑块。青枯型型:叶片突然失水褪色,植株叶片全部或先从一边自下而上萎蔫下垂,不久全株凋萎死亡。矮缩型: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顶叶常发生皱缩、畸形。(一)、发病时间:

出苗后即可发病。(二)、发病条件:

多雨、湿度大,最适合25~30℃,35℃以上不发病。

(三)、症状类型:

黄色网纹型:病叶叶片局部或者全班叶脉变黄,呈网纹状,最后叶焦枯。黄色网纹型及维管束变色

黄化型(半边黄):病叶尖或叶脉开始发黄,多数为一半黄,一半绿,最后病叶焦枯;黄化型

急性青枯型:病株全部叶片凋枯,青枯下垂,后期枯死全落。青枯型

紫红型:叶脉呈紫红色。棉花枯萎病——紫红型棉花枯萎病——症状海岛棉枯萎病——叶片和蕾铃苞叶呈黄色网纹状棉花枯萎病——症状矮缩型(四)、症状表现:

病株矮小,茎枝节间缩短,呈曲轴状,叶脉变黄,呈网纹状,叶片变小,深绿,木质部导管深褐色。

(五)、鉴定方法:

自然病圃、人工病圃、人工接种鉴定。每种又可分苗期和成株期鉴定。

(六)、病级划分:

级别病状0健苗,无症状11/4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21/4—1/2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31/2—3/4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43/4以上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指=﹛∑(各级病株×相应病级)/(最高病级×调查总株数)﹜×100%

病症免疫高抗抗病耐病感病高感枯萎病05.0以下5.1~10.010.1~20.020.1~70.070.1以上二、棉花黄萎病的鉴定

黄萎病一般现蕾期开始发病,花铃期达到高峰。发病初期在叶缘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近主脉处仍保持绿色,呈掌状斑驳或花西瓜皮状。重病株叶片脱落、蕾铃稀少。

(一)、发病时间:

5月中~7月上、9月。(二)、发病条件:

多雨、湿度大,最适合25~28℃,35℃以上不显症状。

(三)、症状类型:

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生,开花结铃期达高峰。普通型:病株症状自下而上扩展。病斑呈“褐色掌状斑驳”,后变色部位的叶缘和斑驳组织逐渐枯焦,呈现“花西瓜皮”症状

落叶型:顶叶向下卷曲褪绿、叶片突然萎垂,呈水渍状,随即脱落成光秆,表现出急性萎蔫落叶症状。叶、蕾,甚至小铃在几天内可全部落光,后植株枯死。其根、茎维管束均变为褐色,但较枯萎病变色浅。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症状Topandbottomleft:TypicalsymptomsofVerticilliumwilt.Bottomright:SeverebrowningcausedbyhighlevelsofV.wilt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症状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症状SympteminField(Verticilliumwilt)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症状海岛棉黄萎病症状(四)、症状表现:

植株变矮不明显,茎枝节间缩短或曲轴状也不明显,叶大小较正常,叶脉绿色,叶肉发黄,木质部导管浅褐色。

(五)、鉴定方法:

自然病圃、人工病圃、人工接种鉴定。每种又可分苗期和成株期鉴定。

(六)、病级划分:

级别病状0健苗,无症状11/4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21/4—1/2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31/2—3/4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43/4以上植株高度或叶片表现症状。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指=﹛∑(各级病株×相应病级)/(最高病级×调查总株数)﹜×100%

病症免疫高抗抗病耐病感病高感黄萎病020.0以下20.1~30.030.1~50.050.1~80.080.1以上三、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主要区别

棉花枯萎病发病早,出苗后即可发生,现蕾期达发病高峰;黄萎病发病较晚,一般在现蕾期才开始发生,花铃期达高峰。枯萎病症状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黄萎病的症状则一般由下而上逐渐向上发展,不形成顶枯症。枯萎病常引起植株明显矮化、枯死;黄萎病一般不产生严重矮化和早期死亡。枯萎病叶脉可变黄,呈黄色网纹症;黄萎病没有叶脉变黄的症状。理论上讲枯萎病维管束变色较深,黄萎病维管束变色较浅。在我国棉花枯、黄萎病往往混和发生。

维管束变色是鉴定田间棉株是否发生枯、黄萎病的最可靠方法,也是区分枯、黄萎病与红(黄)叶枯病、碱害等生理病害的重要标志,所以对其怀疑时,可剖开茎杆或掰下空枝(或叶柄)检查维管束是否变色。

比较指标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植株高度病株出现矮化多不表现矮化发病期苗期开始发病,现蕾期到达发病高峰现蕾期开始发病,维管束变色维管束变色深维管束变色浅病株的发展方向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由下向上发展,不形成顶枯。有无病征病茎表面常有粉红色霉层个别情况下看到白色霉层棉花枯黄萎病症状的不同点四、枯黄萎病的防治方法一、保护无病田:严格进行植物检疫,控制病区棉种向无病区大引大调。若必须引种时,应按照检疫法规,。二、控制轻病田:水旱轮作,点片消灭。在零星发病田,用12.5%的治萎灵200-300倍浇灌病苗。

三、改造重病田:1、种植抗病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