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_第1页
第一讲 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_第2页
第一讲 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_第3页
第一讲 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_第4页
第一讲 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第一讲孔子及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概述:孔子主“仁”重“礼”,崇“乐”尚“中和之美”。孔子“思无邪”、“尽善尽美”、“文质彬彬”、“兴观群怨”等文艺观念,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中庸(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中庸的内涵:符合“礼”,执其两端。本节另一重点《礼记·乐记》。第一部分: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论语》节录: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致于离经叛道了。”)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i)如也;从(zong)之,纯如也,皦(jiao)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把演奏音乐的道理告给鲁国的太师,说道:“音乐,那是可以晓得的:开始演奏,翕翕地热烈;继续下去,纯纯地和谐,皦皦地清晰,绎绎地不绝,这样,然后完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论到韶,说:“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论到武,说:“美极了,却还不够好。”)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陈亢(ga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问道:“您在老师那儿,也得着与众不同的传授吗?”答道:“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道:‘学诗没有?’我道:‘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便学诗。过了几天,他又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过。他问道:‘学礼没有?’我答:‘没有。’他道:‘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我退回便学礼。只听到这两件。”陈亢回去非常高兴地道:“我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诗,知道礼,又知道君子对他儿子的态度。”)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地告诉他。”)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比德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u),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第二部分:从《乐记》看儒家的文艺思想《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礼记》中所说的“礼”,不仅包括今天我们所说的各种礼节。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现象和各种规则,以及作为各种文化现象和规则根基的最基本的原则。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礼记》中有很多精彩的哲学篇章,诸如《大学》、《中庸》、《礼运》等,其中《礼运》构造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当然,《礼记》对“礼”——也就是人类文化的准则——论述得最为深刻。《礼记》认为,礼之所以产生的基础有两点;首先,礼是自然秩序的体现,自然与社会是同构的,人类文化的准则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即所谓“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礼运》),“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其次,礼的产生是基于人性的需要,《礼运》篇将人性归纳为“七情”和“十义”,而只有“礼”,才能节制人性恶的一面(“七情”),并且使人性的优秀之处(“十义”)得到发扬光大。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大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在这里,“七情”属于人的自然属性的一面(所谓“不学而能”),“十义”则属于人的社会性,“礼”的目的就是要节制人的自然性而发扬社会性。《礼记》还详细论述了“礼”的本质和意义,首先,“礼”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最根本标志,“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运》),“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冠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郊特性》)。这就是说,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在于人有文化准则,而动物没有。其次,“礼”规定了人类社会的秩序,《哀公问》上说: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再次,《礼记》还强调了“礼”在治理国家人民中的重要作用,“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经解》)最后,《礼记》中的很多段落还论述了“礼”对于人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这些内容比比皆是,此处不在引述。《乐记》中所谓的“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在内。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音毛),谓之乐。(干戚指盾和斧,羽旄指雉尾和旄牛尾,都是跳舞时所持道具。译文: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的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就叫做音。将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舞蹈,就叫做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音较)以杀(音晒);其乐心感者,其声啴(音产)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里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里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犷而激越;心里产生恭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庄重而正直;心里产生爱恋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和顺而温柔。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才产生。所以古代的圣王重视可以刺激人心的事物。用礼引导人们的志向,用乐调谐人们的声音,用政令统一人们的行为,用刑罚防止人们的奸邪。礼乐刑政的终极目的是一个,使民众齐心而实现国家的太平安定。)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所以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快乐,这是政治宽和的表现;乱离时代的音乐哀怨而愤怒,这是人民困苦的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同的。)……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微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音沾赤)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音壁),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微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材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如果宫声混乱则其音散漫,象征着国君的骄恣;商声混乱则其音不正,象征着官员的腐败;角声混乱则其音忧伤,象征着百姓的不满;徵声混乱则其音悲哀,象征着百姓的徭役太重;羽声混乱则其音危急,象征着物资的匮乏。如果五音皆乱,秩序荡然,那就会奏出所谓的慢音。到了这一步,国家也就快灭亡了。)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乐与事物的伦理相同。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得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得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理。因此。从分辨而懂得音乐,从分辨音乐而懂得乐理,从分辨乐理而懂得政治的道理,这就具备了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与他讨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与他讨论乐理。懂得了乐理,就接近懂得礼仪了。礼仪和乐理都懂,就叫做有德。德的意思就是得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人生来是好静的,这是先天的本性。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变为好动,这是本性受到了诱惑。人的认识和外界事物交接,就会表现为两种态度:喜好或厌恶。喜好或厌恶的态度如果从人的自身得不到节制,再加上对于外界事物的引诱不能自我反省和正确对待,那么人的天性就会完全丧失。本来外界事物就在不断地影响着人,如果再加上人在主观上对自己的好恶不加限制,那就等于外界事物和人一接触就把人完全征服了。人被外界事物征服,就等于人的天性完全丧失,放纵了人欲。到了这一步就会产生犯上作乱欺诈虚伪之心,就会干出纵欲放荡之事。以至于强者压迫弱者,人多的欺负人少的,聪明人欺骗老实人,勇猛者折磨怯懦者,有病的人得不到照顾,老幼孤独者得不到关怀。这是天下大乱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有鉴于此,古代的圣王就制定出礼乐,为人们制定出节制的办法……)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贵贱。上下协调就会相互亲近,贵贱区别就会相互尊重。过分强调乐会使人际关系随便,过分强调礼会使人际关系疏远。要使人际关系内心情感融洽外表相互尊重,这就是礼乐的职能了。乐由内心产生,礼体现于外表。乐由内心产生所以能够潜移默化;礼体现于外表,所以形成礼仪制度。最好的乐必定平易,最好的礼必定简朴。乐通达内心则民众没有怨恨,礼仪通行则民众没有冲突。以礼治理天下,就是指实行礼乐。)……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乐依天道而凿,礼按地理而制。制礼超过分寸会造成混乱,作乐超过分寸会越出正轨。明白天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礼作乐。)……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德是人性之正,乐是德之光华,金、石、丝、竹是乐的工具诗抒发内心志意,歌吟唱心中声音,舞表演内心姿态、侍、歌、舞都源本于内心,然后用乐器来伴随。所以,情感深厚就会文彩鲜明,气度宏大就会变化神奇,和顺的情感聚积在心中,就会有美好的神采表现在外表。只有乐才不可能伪装出来。)……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也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君子说,礼乐片刻都不能离开身心。详细审视乐的作用以加强内心修养,那么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会油然而生。具有平易、正直、慈爱和诚信之心,就会感到快乐,快乐就会安宁,安宁就能持久,持久则能成自然,自然就可达到神的境界。天不言不语,却可使人相信;神虽然不怒不愠,却让人感到威严。详细审视乐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内心修养。详细审视礼的作用是为了端正仪表举止,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