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学习目标一积累字词句等文言常识二学习本文的说理艺术三熟练背诵解题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讽、谏、谤、讥、说”区别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诤臣—魏征(徵)WS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隋末,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背景读准字音臣闻求木之长者((zhǎng))塞sè源夫(fú)在殷(yīn)忧必浚(jùn)其泉源虑壅(yōng)蔽则思正身以黜(chù)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miù)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长(zhǎng):生长,这里指长得好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根本:树根.本:本义是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jùn)疏通.德行道义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形容词:治理得好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作谦辞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主持,掌管.帝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天地间.形容词作名词,重位.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皇权定语后置句美善、福祉应该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果)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介词:用敦厚,用做名词保持克服,忍受判断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所有的大深深忧虑。殷:深治道,指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善终,坚持到最后有、助词,用在动词前起到增进或者转承的辅助作用大概,表示推断(才能)指臣民连词,表目的,用来、来已经放纵情感,即骄傲相当于“而”,表并列看不起别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吴国和越过,指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路人,陌生人即使督察百姓以:介词,用。状语后置同“震”,威吓(hè)(百姓)苟且免于刑罚怀念(皇上)的仁德貌、心:名词做状语,在表面上,在心里只有

语出:《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判断句,这是所应当深切警惕的。(驾驭)奔驰的马车省略了“以”,用。状语后置其:反问语气词,难道轻视,怠慢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名作动,统治。假设连词,如果.可:适合,相称,比如可口,可心可欲:符合自己欲望的东西想到,思虑戒自,警戒自己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百姓)安定(地位)高而险.谦虚修养满溢:比喻骄傲自大,听不进批评.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田猎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慎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形容词使动使……端正罢黜,废除同“勿”不恰当的奖赏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光大《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宽而栗":行事谨慎,如履薄冰。(权力大,出不得一点差错)"柔而立":办事方式柔和,立场坚定。"愿而恭":与人为善,从人心愿,又严肃负责。"乱而敬":处事公平而持重。"扰而毅":耐心随顺,又极其果敢。"直而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简而廉":平易近人,又坚持原则。"刚而实":做事果敢而实在。"强而义":能力强,又能协调好关系。选拔能、善:用做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建议动词竭尽仁爱宽厚献竞逐,效力尽情享受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理解为颐养天年(可以来享有像仙人一样的长寿)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化,教化。不必多说但百姓得到了教化劳、苦,使动用法。管理役使劳损损毁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谏太宗十思疏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什么怎么办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设问对比论证十思文武争驰垂衣拱手不言而化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代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