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现代化_第1页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_第2页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_第3页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_第4页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第1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

第二节社会变迁理论主要内容第三节现代化

第2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

一、社会变迁的定义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社会变迁的原因第3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社会变迁的定义1.社会结构的变迁莫里斯·金斯伯格说:“我理解的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中的变迁,例如,社会规模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平衡,或组织的类型”(Ginsberg,1958:205)。

莫尔也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里的重要改变。这种改变包括社会规范、价值体系、文化遗产、象征等方面的改变(Moore,1974:3-4)。

日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在《社会学原理》中指出,“所谓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富永健一,1992:267)。

第4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社会变迁的定义1.社会结构的变迁

我国有很多学者也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变迁”(王思斌,2005:253)。“社会结构包括实体结构和文化结构。实体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结构、职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文化结构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生活式样等”(彭华明、杨心恒,2006:333)。

第5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变迁艾伦提出“社会变迁包括社会系统或子系统在结构、功能运行或某段时间进程方面的变革”(Allen,1971:39)。我国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这一观点,如陆学艺把社会变迁理解为“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成变化的过程”(陆学艺,1996:346)。“所谓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与功能上的演变而引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李芹,1999)。“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及功能生成变化的过程”(陈成文,2005:240)。第6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3.社会关系的变迁有些学者认为社会变迁可以从社会关系中的特定变迁中来考察。如“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关系中的变迁,是人们之间互动产生关系的变动方式”(Maclver&Page,1949:511)。兰迪斯也把社会变迁看作“一个社会里社会关系之结构与功能的改变”(Landis,1974:229)。我国也有学者赞同这个观点,如“所谓社会变迁就是指各种稳定的社会关系模式的变化”(张友琴、童敏、欧阳马田,2003:323)。第7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当然也有一些综合的观点,“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结构里的结构与功能上的变迁。此等变迁可能发生在个人生活里、也可能发生于团体、社会、或全人类生活里;它可能是行为方面的改变,但也可能是文化和价值体系方面的重要变迁”(蔡文辉,1982:7)。美国社会学家罗伯逊把社会变迁定义为文化、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模式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变化(罗伯逊,1981:793)。“社会变迁基本上是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改变;也可能是社会关系的改变、社会组织的发生修改,或社会体系的改变”(宋镇照,1997:680)。第8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社会变迁的类型1.渐进的社会变迁和突发的社会变迁2.整体社会变迁和局部社会变迁3.正向社会变迁和负向社会变迁4.无计划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第9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社会变迁的原因1.生产力2.科学技术3.自然环境4.人口5.意识形态6.文化传播第10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社会变迁理论

一、社会进化理论二、历史循环理论三、功能理论四、冲突理论第11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社会进化理论1.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孔德相信,社会进步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在完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知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Comte,1988)。这是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划分的“三个阶段法则”。换言之,知识的进步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前一个时期奠定的基础必然会引出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接近,但却永远无法获得完善的实证知识。

第12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摩根文明的进化阶段摩根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古代社会》(AncientSociety)出版于1877年(Vago,2005:42)。摩根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比之他在本土,他在前苏联和中国得到了更为普遍的认可(Tooker,1992:357)。摩根按照文明的不同进化阶段来描述人类进步,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他又将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分别细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过科技成就来划分这些阶段。第13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从社会组织的类型出发,提出了军事社会(militantsociety)和工业社会(industrialsociety)的概念,他对这两种社会的体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从主要功能或活动来看,军事社会以共同的防御或攻击活动来保护并扩展社会,而工业社会则是以和平的,相互交换的个人服务为主。

第14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历史循环理论1.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的长期循环论”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的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提到(斯宾格勒,2008):全人类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各个文化的历史。斯宾格勒强调历史的宿命,由这种宿命的历史观所决定,虽然他也感叹西方的没落,却还是认为不论人类是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宿命。他经过研究之后确认这一周期循环大约为1000年,所以他的理论也被称为“长期循环论”。第15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

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认为社会变迁是封闭性的短期循环过程,社会并非有机体而是一个系统,其特点是由这个社会系统中精英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在统治精英集团里的人不可能持久协调地保持自己的地位,总是处于不断地更替之中,历史就是统治精英不断形成、掌权、衰弱、被取代的过程,整个社会也是处于这种动态循环之中(帕累托,2003)。

第16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汤因比的“挑战”和“反应”论汤因比的代表作是《历史研究》(汤因比,1959),在这本书中他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碰撞、融合的历程。“挑战”和“反应”是其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社会是循环发展的,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了建立起经济生存的常规模式,后来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条件。每个挑战都会得到一个“反应”,如果反应成功了,社会就能生存下来面对下一个挑战。如果反应不成功,社会将会面临崩溃,挑战和反应能够促进文明的进步,而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接受挑战和做出反应的历史。第17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索罗金的“文化类型循环论”

索罗金认为文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理念型文化。它以上帝的特征为一切真理的标志,认为一切真理的事实或价值都是基于超感觉的或超理性的终极现实。二是感觉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以感官的见证作为一切真伪的判别标准,认为一切事实及价值都是感性的。三是理想型文化。这是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文化类型,也称整合文化。他认为文化类型的转换会伴随着持续的社会危机、战争以及其他灾难。现代西方社会正面临着危机。

第18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功能理论1.早期功能主义理论家

埃米尔·迪尔凯姆被认为是用功能主义理论解释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家。在其社会学名著《社会分工论》中,迪尔凯姆(Durkheim,1947)认为社会分工导致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转变为“有机团结”。较之“机械团结”的社会结构,“有机团结”则是一种更具整合性的高级社会形态,因此他认为社会变迁可以看成是社会整合功能的变化。第19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塔尔科特·帕森斯功能理论帕森斯将社会视作一个被其他三个系统(人类、有机体、文化)包围着的系统。一个社会,当他与其他三个系统的界限没有被破坏时,就处于均衡状态,均衡即是一种边界的维持状态。而这种边界一旦被突破,潜在的界限就被破坏了,就会产生社会变迁(Parsons,1961:71)。社会变迁被看作是界限的破坏和均衡性的恢复。帕森斯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类似于有机体进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有点类似直线进化理论,但帕森斯的论证方法是纯功能式的。他提出社会进化的四个机制: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和价值普遍化。第20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冲突理论1.卡尔·马克思马克思的理论对冲突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曾说过:“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这是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法则”,“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是社会真正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Marx,1959,参看Vago,2005:59-60)。马克思将历史分为5个阶段,划分的依据就是生产方式作为决定因素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迁,变迁是按照社会中的群体成员所依附的生产技术的方式。第21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拉尔夫·达伦多夫

社会冲突根源于社会的结构性特征,这种结构性特征既是一种“被权力关系合法化的冲突”(Dahrendorf,1959:176)。权力分配不均是冲突的主要原因,权力的分配不均会转变成为社会两个阶级的对立,即掌权集团和无权集团的对立,由此必然会造成冲突。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大大扩展了冲突发挥作用的领域。民族和种族群体、性别、政党以及宗教群体也进入到冲突的研究之中。冲突的结果往往是权力结构或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22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刘易斯·科塞

科塞认为冲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他注意到了冲突的正面影响,提供了另一种对于冲突思考的途径。科塞强调冲突的社会功能,认为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冲突是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系统的活力,防止社会退化。冲突是刺激社会变迁创造性的理论(Coser,1956:153)。

第23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三节现代化

一、现代化含义二、现代化的内容三、现代化理论第24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现代化含义1.社会结构变迁角度

美国社会学家勒纳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分层结构和心理结构由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参看陈成文,2005:264)。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利维(Levy,1970:31)也认为,现代化在社会结构上显示出显著的特质,具体表现在:社会单位的专门化;社会单位的相互依赖性;一种普遍性的伦理观念;集权化和民主化的综合。

第25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工业化角度

乔达克指出18与19世纪欧洲国家中的工业化催生了现代化(Chodak,1973:259)。我国学者罗荣渠也认为“现代化是指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一直到现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这个新时代的中心内容是在现代生产力引导下人类社会从农业世界(社会)向现代工业世界(社会)的大过渡”(罗荣渠,1994:158)。第26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人类知识增长和控制环境的角度

西瑞尔·布莱克指出,现代化反映着人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使得个人能够运用增长的能力去认识自然奥秘,并用新知识处理日常事务(布莱克,1988:11)。罗伯特·贝拉(Bellah,1965)将现代化视为一种“学习能力”和一个社区处理社会信息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的提高。第27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科学技术发展角度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从“技术纸上论”出发,把知识的扩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贝尔,1984)。台湾社会学家金耀基也在《传统到现代》一书中提到:“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利用科技知识来主宰自然、解决社会各方面问题的全过程”(参看陈成文,2005:265)。第28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5.社会整体变迁的角度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的社会变迁,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和整体的范畴。布莱克甚至认为:“只有一种无所不包的定义才更适合于描述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各方面的相互关联”。因为“现代化的过程极为复杂,无法将其用寥寥数语归纳之,否则就将大错特错”(布莱克,1988)。第29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现代化的内容1.经济现代化2.政治现代化3.人的现代化4.城市化第30页,共3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现代化理论1.经典现代化理论有关现代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一些古典思想家如滕尼斯、迪尔凯姆、韦伯等。在社会变迁理论时所提到的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描述的“从礼俗社区到法理社会”(GemeinschafttoGesellschaft)的变化趋势,既是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