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系统知识介绍_第1页
模具系统知识介绍_第2页
模具系统知识介绍_第3页
模具系统知识介绍_第4页
模具系统知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具系统知識介紹

F2MQCAnsonLi2010.9.12第一页,共四十页。模具知識介紹1.模具概述2.模具結構與分類3.模具零件材料選擇4.模具組成系統5.模具流道系統介紹6.模具冷卻系統介紹7.模具排氣系統介紹.第二页,共四十页。模具概述

塑模種類繁多,此處與各位討論的是“塑膠射出成型模具”﹐日本人稱之為“金型”美國稱之為“PlasticMold”或者“Tooling”。而塑件係指塑膠產品,因此,顧名思義塑模即是一種用來生產塑件之模具.模具是現代工業之父。第三页,共四十页。模具結構與分類M01AM03AM02AF01AF02AM04AE01AE02AP.LP03AP04A第四页,共四十页。模具結構與分類模具按其結構形式分為:二板模/三板模/無澆道模具(熱流道)1.二板式模具(由定模和動模組成):第五页,共四十页。2.三板式模具(由定模和動模/脫料板組成):脫料板定模板動模板頂針板開僻器脫料杆第六页,共四十页。三板模之開模順序第一次開模:脫料板與定模板分開第二次開模:脫料板與固定板分開第三次開模:動模板與定模板分開彈簧脫料杆開僻器第七页,共四十页。3.無澆道模具:熱流道隔熱板第八页,共四十页。熱流道圖示第九页,共四十页。模具零件材料選擇第十页,共四十页。模具組成系統模具組成系統﹕1.流道系統:流道選擇/進膠方式2.頂出系統:頂出方式3.冷卻系統:冷卻方式/水路設計4.成型部件:公/母模仁/斜pin/入子/滑塊5.定位導向系統:導柱/回位梢6.輔助支撐定位部件:固定板/模腳/螺紋/鎖模塊第十一页,共四十页。模具流道系統關于流道系統的常用定義:澆口Gate主流道Sprue分流道Runner冷料井第十二页,共四十页。流道介紹1.流道截面形式圓形U形梯形第十三页,共四十页。流道分布形式原則:流動平衡.節省材料,減小壓力損失其位置取決于型腔產品穴數分布.扇形流道用途:1.解決氣泡與流痕2.產品進膠側有滑塊或有特殊要求第十四页,共四十页。澆口介紹常見進膠方式及參數:第十五页,共四十页。側進膠第十六页,共四十页。搭接式進膠第十七页,共四十页。潛伏式進膠第十八页,共四十页。香蕉形進膠第十九页,共四十页。扇形進膠第二十页,共四十页。針點進膠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模具冷卻系統模具溫度調節的重要性﹕模具溫度對塑料制品的質量和成型周期影響很大。(1)﹑模具溫度的波動對制品的收縮率﹑尺寸穩定性﹑變形﹑應力開裂﹑表面質量等都有很大的影響。(2)﹑模具溫度對成型周期的影響﹕冷卻時間約占成型周期的80%。冷卻水路也叫溫度調節系統。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水路設計原則1)﹑在滿足冷卻所需的傳熱面積和模具結構允許的前提下﹐冷卻回路數量應儘量多﹐冷卻水路孔徑要儘量大。

圖a圖b圖a的冷卻速度比圖b要快。水孔直徑一般取Φ6~Φ12MM。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2)﹑冷卻水路的布置要合理。當制品肉厚基本均勻時﹐冷卻水路離成品表面距離最好相等﹐分布與輪廓吻合﹐如圖a﹔當成品肉厚不均一時﹐則在肉厚的地方加強冷卻﹐如圖b。第二十四页,共四十页。3)﹑設計時冷卻水路的排布一般為1﹕1.5~2﹕4~5﹐即水孔直徑﹕與成品的間距﹕水孔間距=1﹕1.5~2﹕4~5﹐如圖所示。假設水路直徑為Φ10MM﹐水路與水路之間的距離為40~50MM﹐水路與成品為30~40MM。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常見的產品冷卻形式1>﹑在成品比較小﹑模仁也比較小的情況下﹐水路可以只經過模板就可以達到冷卻效果。(直流式)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2>﹑當成品長與寬之比例相差比較大﹐表面比較平整﹐肉厚均一時。水路沿成品長的方向排布(直流循環式)第二十七页,共四十页。3>﹑成品面積較大的冷卻水路排布。第二十八页,共四十页。4>﹑成品成拱形﹐且較高時﹐排布水路會離成品較遠﹐用隔水板可以很好的冷卻。(隔板式)第二十九页,共四十页。5>﹑對于細長的入子﹐在無法排布水路的情況下﹐可以用導熱性能比較好的鈹銅材料。入子大頭端與冷卻水連接﹐熱量通過鈹銅接觸冷卻水而達到冷卻效果。(間接冷卻)第三十页,共四十页。6>﹑冷卻棒用于細長的部件上。第三十一页,共四十页。7>﹑噴水管用于細長的入子上。(噴流式)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8>﹑對于流動性差﹐粘度較高的塑料如PC﹑PMMA﹑POM等﹐注射成型時需要對模具加熱。模具的加熱方式有﹕電加熱﹑油加熱﹑過熱水加熱﹑蒸汽等。如下圖中所示用電加熱方式的電熱管對模具加熱。第三十三页,共四十页。模具排氣系統模具排氣作用:1.減小塑膠在型腔充填阻力.2.提高產品成型質量與周期為何排氣之原因?排氣不良熔體射速降低熔膠溫度降低射壓提高料溫提高應力集中熱應力或材料裂解翹曲變形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模具排氣的形式深度(depth): 1.0.075mm易流塑料(easy-flowmat.) 2.0.125mm難流塑料(stiffer-flowmat.) 3.深度深到流道末端見毛邊為準

(deepenoughtofeelflashatrunnerend)寬度(width):

和流道同寬(aswideasrunnerdia.)排氣唇部(ventlip):1.5mmA1拋光(finish)排氣通道通大氣(ventchanneltoatmosphere): 1mm深(deep)流道排氣第三十五页,共四十页。深度(depth) :

參照廠商建議(refertomanufacturer’srecommendation)寬度(width) :

全圓周長(wholeperimeter)or5mm長度(length) :1.5mmA1拋光(finish)排氣通道通大氣(ventchanneltoatmosphere): 1mm深(deep)分模面排氣PartingLineVents第三十六页,共四十页。深度(depth) :參照廠商建議(referto manufacturer’srecommendation)寬度(width) :

全圓周長(wholeperimeter)長度(length) :1.5mm排氣溝(ventgroove):1mm深

(deep)頂出銷或心型銷排氣EjectorandCorePinVents第三十七页,共四十页。其它位置的排氣及注意事項1.結合線位置需加強排氣來改善其熔合狀況.2.大面積靠破位置,其靠破面上需加排氣.3.入子上之排氣來改善加強肋的填充4.滑塊位之排氣.1.排氣的方向要正確:不可產生對流2.排氣的位置要正確:注意事項第三十八页,共四十页。END第三十九页,共四十页。内容总结模具系统知識介紹。射出成型模具”﹐日本人稱之為“金型”美國稱之為。產品,因此,顧名思義塑模即是一種用來生產塑件。動模板與定模板分開。1.流道系統:流道選擇/進膠方式。4.成型部件:公/母模仁/斜pin/入子/滑塊。6.輔助支撐定位部件:固定板/模腳/螺紋/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