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页/共10页2023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为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将给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多重挑战。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者加在一起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要分别在2035年和2050年各翻一番以上,否则就不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进而也就没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中国科技创新力不强的“阿喀琉斯之踵”效应,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而且会拖累现代化进程。三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并可能导致“马太效应”,不仅会直接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程,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后劲。四是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加快,可能产生“高质量悖论”,即由于“双碳”过程和“智能化”“数字化”过程叠加,导致中国“去工业化”进程加快,使传统制造业、煤炭石化钢铁等产业“早衰”。也正是由于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复杂叠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摘编自韩保江、李志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挑战和路径》)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一经中共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随即成为学术界的诠释热点。这是由中国现代化发展及其最新的谋篇布局所注定的事情。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在政治维度和学术维度同时展开:在政治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最新政治谋划,它将成为国家权力布局现代化的政策指引;在学术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与现代化规范之间的无缝对接。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表述有几个需要重视的基本要素:一是在时间上的“从现在起”“第二个百年”;二是在领导力量上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三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主体上的“全国各族人民”;四是在现代化的目标模式上的“中国式现代化”;五是在现代化建设历史性指向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五个要素中,“现代化”是统合其他要素的核心辞藻,其他要素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规定性的表述。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这个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现代化样式。因此,帮助人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双轴线凸显出来:一个轴线是中国的国家处境、历史脉络、现实处境、预期目标;另一个轴线是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以及既有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总结归的。对此,中共二十大报告进行了明确论述,就前者,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这一论述,涉及中国现代化的国家处境的两个面向:一是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已经崭露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希望之光;二是当下的中国现代化发展,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需要把握住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和战略机遇。就后者,报告也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不宁唯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自觉区别于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新路。“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对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条轴线做整合观察,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现代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过程。相反,无论是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还是整个世界的现代化发展,都是一条充满艰难曲折、起伏跌宕、布满荆棘、艰苦卓绝的进路。(摘编自任剑涛《从现代化的规范含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这既源于复杂国际局势,也源于国内社会及其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B.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提出要求,现代化发展必然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C.“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政治新词也是学术热点,是国家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是在中国这个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现代化样式。D.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现代化的要素是统合其他要素的核心,这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双轴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否则会拖累现代化的进程。B.材料一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多重挑战,也指出应对挑战需有信心。C.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不相同,这是基于中国实际做出的选择。D.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遍布荆棘的进路,但我们坚信这条道路充满希望之光。3.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下列选项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一项是()A.房玄龄在《晋书·宣帝纪·制曰》中总结的第一句:“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B.魏源《海国图志》:“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C.鲁迅在《故乡》中深刻谈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D.毛泽东告诫党员同志:“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4.材料二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并请从材料二中举出一处例子简要分析。5.“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何有利条件?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逃跑铁凝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每天,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老宋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演员听了高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老宋并不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也没少做。团里唱小生的老夏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嚓嚓声。他的记性也差了,有时候会把张三的信送到李四的办公室去。但剧团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它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稀里哗啦掉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有删改)文本二:文学伦理和生活伦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生活伦理是对人或事做出道德评判,能够表明主体一定的道德倾向;而文学伦理呈现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创作主体的道德倾向可以是明确的,当然更可以是模糊的,甚至不做道德判断或无法做道德判断还可能是最好的。因为文学伦理关注的是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存故事和心灵的细微颤动。“叙事伦理学不探究人的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而是通过个人经历的叙事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营构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新世纪带给作家对生活和艺术新的思考,他们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用一种全新的叙事伦理塑造人物,作者和读者都无法评判人物是非,不是不做判断而是无法做出判断。作者不是从传统道德的角度揭示这些人物的不道德,而是从文学伦理出发,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故事。(节选自吴玉杰《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使用了白描手法,简要地勾勒出了老宋的性格特征:虽不善言谈,但勤快可靠,且待人有礼。B.老宋向老夏讲述自己的家事,重点谈到了他女儿的遭遇。这一段情节为后文老宋的选择提供了合理性。C.在老宋年纪大腿脚不便后,剧团对老宋的态度是很包容的,不仅没有辞退他,反而积极帮他凑钱治病。D.老夏费力寻找逃跑了的老宋,一方面是因为不能接受老宋骗自己,另一方面是他得给捐钱者一个交代。7.关于文本一中老宋刚拿到捐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万五千多块钱,老宋数了一整夜,这一情节背后的合理性在于:捐款额老宋前所未见,且很多是零钱。B.排比手法的运用,强调了老宋对每一张钱币都无比珍惜,而夸张手法则使钱币承载的深情厚谊凸显出来。C.捐款的钱足够治病了,老宋却“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这表明他已经想好如何使用这笔钱了。D.老宋尝试使用左腿做一些由易而难的动作,成功的部分源于精神力量,而惨败则让他又陷入了两难境地。8.请结合文本一谈谈题目“逃跑”的含义。9.请结合文本二中“创作主体的道德倾向可以是明确的,当然更可以是模糊的,甚至不做道德判断或无法做道德判断还可能是最好的”这一句话,赏析铁凝的《逃跑》。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武伯问:“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第五》)材料二:十一年春,齐为鄎①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②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搜乘③,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④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陈瓘、陈庄涉泗。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泄曰:‘驱之。’”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一年》)【注】①鄎(xī):周代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境内。②一子: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中一家。“二子”即其中两家。③搜乘:检阅军队。④须:樊迟,名须,字子迟。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师A获B甲C首D八E十F齐G人H不I能J师K宵L谍M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背,文中为背部对着之意,与李密《陈情表》中“慈父见背”“背”意思不同。B.属,文中为服从命令之意,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C.强,文中为坚持之意,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虽欲强聒”的“强”意思不同。D.涉,文中为渡过之意,与《诗经·氓》中“送子涉淇”的“涉”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齐国的进攻,执掌鲁国政权的季孙咨询身为家宰的冉求,冉求开始给出的两种策略都被季孙直接否定了。B.冉求认为季孙既有不可推卸的捍卫鲁国的职责,也有战胜齐国军队的实力,他旗帜鲜明地认为季孙应该出战。C.冉求有意等候在武叔、懿子上朝的必经之路上,面对武叔、懿子的询问,故意贬低他们,并成功让他们退朝后检阅军队参与战争。D.鲁军不肯冲过沟去与齐军接战,樊迟指出问题所在是不信任冉求,并建议多次申明号令,冉求接受了建议并成功让鲁军出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2)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14.材料一中,面对孟武伯的提问,孔子用“可使为之宰也”评价弟子冉求,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冉求能够“为宰”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一陶渊明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①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②将不复疑。忽③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注】①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②逝:离去,指隐居。③忽:尽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衰荣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颇似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诗人以从贵族侯爵沦为瓜田农夫的邵平为例,证明他所悟到的衰荣之理。C.诗人感悟寒暑如同人世一般流转更换,天道和人道的运行规律惊人相似。D.通达事理的人会明白理之所在,诗人也明确了自己的心意不再有所怀疑。16.这首诗以“欢”作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欢”的原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爱边泛舟边吟歌,以“扣舷”打节拍助之,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__”一句都表达了作者的欢快之情。(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了凄凉之意,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思念之情。(3)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这富有美感意象传达诗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红楼梦》的阅读状况,可谓①:一方面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②,另一方面《红楼梦》在部分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一方面《红楼梦》不断地被改编成影视节目,另一方面叫好又叫座的少之又少,昆曲电影《红楼梦》频频获奖,却遭遇“零排片”的尴尬。这个中缘由,固然有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可替代作品增多等等诸多客观因素,但思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楼梦》阅读热、87版电视剧《红楼梦》走红,就知道《红楼梦》本身并不缺乏流行的基础和基因,关键在于能否③,赋予《红楼梦》足够且恰当的流行元素。《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莫名其妙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选言推理是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可在两种判断中选择其中一个。文段采用了选言推理法,即“p或q”或者“要么p,要么q”。请根据文段内容,用文字将“p”和“q”概括出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