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教程_第1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教程_第2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教程_第3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教程_第4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一、常规X线检查技术(-)普通X线透视(1)透视(人们称为照光):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常用方法,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剩余射线的差异,照射到荧光物质上,形成的影像黑白程度不同而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透视包括:1直接荧光屏透视。2隔室荧光屏透视。3影像增强器透视。而影像增强器透视逐渐替代荧光屏透视,现在完全取代荧光屏透视。透视优缺点优点:1、方便,经济;2、能实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3、检查中,可改变体位,多方位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情况。4、即时得到结论。缺点:1、厚部位、细小病灶显示不清.2、防护要求高,尤其是荧光屏透视。3、影像图像不能永久记录,不便以后复查、对比。(2)荧光屏透视与影像增强器透视的区别-荧光屏透视:1暗室内进行工作。2影像空间分辨力较差、图像欠清晰3对厚部位、密度大部位显示欠佳。4不利于开展特殊检查(造影检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异物摘除)5设备便利。-影像增强器透视1明室内进行工作。2其光亮度增加到几千倍,因此影像空间分辨力较高、图像清晰。3对厚部位、密度大部位显示较佳。4有利于开展特殊检查(造影检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异物摘除5管电压高、管电流小、病人和工作人员接受的X线辐射*少。6设备昂贵。(二)普通X线摄影人们称为照片(或平片):是利用X线的感光作用,使穿透过人体的剩余射线照射到胶片上,形成潜形,经化学处理而形成影像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普通X线摄影的优缺点优点:(1)空间分辩率高,图像清晰。(2)身体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部位病变也易显无(3)照片能永久记录,便于以后复查、对比和会诊(4)病人接受的X线剂・较透视少。缺点:(1)一幅照片是一瞬间,一个方位组织结构的重叠影像(平面影像),难于了解病灶的前后(左右)关系。(2)不能动态观察器官的形态、功能动态。(3)不便图像后处理(相对于数字成像技术卜特殊检查不同于普通X线检查,它是根据某一个诊断目的具体的需要,而作出特殊要求的摄影技术。目前,这些检查技术逐渐被先进的检查技术所替代或淘汰。具体包括:①体层检查②高仟伏摄影③软X线摄影④放大摄影。(1)体层摄影:其原理是使人体某一层需要的组织影像显示清晰,而其它组织模糊不清的检查技术。包括纵断和横断体层摄影。其方法:是将被检查身体固定于床面上,不动,X线球管在支持点的作用下与增感屏,胶片作同步反向运动。运动轨道的选择,依据灶的需要而定。其轨迹有:直线、圆、椭圆和内圆摆线式。体位的选择也称为“定位”:指摆放体层摄影部位的步聚。(2)高千伏摄影指管电压在120kv以上的摄影。由于穿透力大,能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层次丰富的光密度影像照片的方法。常用于尘肺的普查以及厚部位的摄影。①由于千伏高,则使用的毫安秒(mAs)剂量就少,病人接受的辐射曜少。②散射线多,各组织吸收X线的差异小,因此利用高比例(12:1)的滤线器,丫值高(反差大)的X线照片,以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和对比度降低。高仟伏摄影主要应用于纵隔肿瘤、支气管肿痛、矽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等。(3)软X线摄影指管电压在40千伏以下,其能■低,穿透力较弱的摄影。比如,铝靶X线机就是管电压在20-40千伏,产生单色性强的标识射线,使原子序数较低的组织之间产生较大的对比度。…常用于乳腺、阴茎、咽喉例位的检查。(4)放大摄影X线放大摄影:是利用X线几何投影原理或光学原理,使照片影像放大的方法。.放大摄影的作用:放大后的照片,利于细小病变和微细结构的显示。2放大摄影注意事项须用的X线管焦点应小于0.3mm。(放大摄影时应尽■使用小焦点。)尽*减少病人的皮肤照射:焦一肢距不能小于15厘米;X线球管窗口上要用铝质渡过板;用遮线器调节照射野大小。③一般用中速增感屏和感光速度快,颗粒细的胶片。©使用中注意不要超过X线机的负荷。造影检查:是指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人为地使之产生密度差别而形成的影像,明显地扩大了X线的检查范围。其对比剂有:1、易被X线穿透的阴性对比剂(氨气、空气、CO2b2、不易被X线穿透的阳性对比剂。(领剂、模制剂、非碘剂»引入对比剂的方法:1直接引入法:如、顿餐、子宫碘油造影等。2生理积聚法:如、IVP、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等。使用对比剂应注意副反应轻、中、■反应。做好过敏试验及过敏抢救措施。过敏反应:(1)轻度:血疹、搔痒、胃肠道反应。(2)中度:介于轻重之间。(3)・度:心血管、N、呼吸等系统反应。处理措施:轻度:简单处理。中度:一般处理。重度:如、心血管、呼吸、 喉头水肿。1%。肾上贤素1ml;氨茶碱25mg+5%GS500mlo二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数字X线成像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cophy;DR)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等。X线平片数字化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实CT也属于数字X线成像卜C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ngingplate;IP)作为鼓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的技术。DR:是指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采样、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D)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的技术。DR的优缺点:(1)数字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图像锐度好,细节显示清楚(2)射剂■小,曝光宽容度(3)可进行图像后处理(4)图像能存储,传输,以及教学或远程会诊。(5)使放射科管理无胶片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技术:是指在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常规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医学检查方法,是数字X线成像技术之一。其原理:(1)在造影前摄取一幅图像作为模板图像;(2)然后进行血管造影;(3)将血管造影的图像与模板图像相减,相同的组织去掉,即剩余血管造影图像,或数字减影图像。DSA用途:范围很广,包括诊断和治疗。1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2腔道支架以及穿刺技术等。三CT检查技术CT检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至于今天到医院看病不做一个CT,就像病就没搞清楚),从简单的头颅CT,发展到今天的螺旋CT,多层螺旋CT(spiralCT)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卜(WCT)和电子束CT。(-)CT成像原理:CT是以X线束环绕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透过该层面的X线部分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减,穿透人体后未被吸收的X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徽(A/D)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二)检查方法及适用范围:检查方法有:I、普通扫描。2、特殊扫描。3、增强扫描。4、造影CT。5、以及CT容积扫描和三维重建等。范围:1、头、颈。2、胸、腹、盆腔。3、脊柱及四肢关节等。三、CT局限:1空间分辨力不及普通X线照片。2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密度接近时难以发现。3有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现象隙。4造影检查(一大、快,过敏或不能做卜5电离辐射,有损伤。四MRI检查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图像苴建数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原理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radiofrequencyRF)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中止射频(RF)脉冲后,氢质子在驰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MR信号)而成像。(-)MRI与CT比较有其优点:(1)无电离相射,对人体安全无创。(2)可多弁数成像,对某些疾病有特殊诊断价值(Tl、T2、质子密度加权像及重Tl、T2、T2*影像。(3)可多方位,多层面显示病灶部位的有关情况。(4)软蛆织分辨力高对神经,心血管,软组织显示清晰。(5)对比度,不使用造影剂也能使血管显影(MRA)(6)除形态结构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蛆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三)使用范围:全身都可以检查。尤其适用于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腹部实质脏器、关节等。(四)扫描方法及内容:方法:有普通扫描和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增强扫描。内容:(1谬像显示1脉冲序列2流动现象补偿技术3伪影补偿技术4一系列特殊成像技术:MRA、水成像、脑功能成像、化学位移成像(2)生化代谢分析:磁共振波请分析,主要用于提供蛆织的化学成份的数据信息。(五)MRI局限:1禁忌症多,危・患者不能检查。2对钙化、质子密度低显示不佳。3超高场设备的噪声、伪影、特殊吸收率有待研究4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时间长。五超声检查技术六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运用说起选择检查方法的问题,谈起来容易,实际工作中却很难使用恰当。如轲正确综合利用检查技术?总的原则:应遵循匍便、安全、费用低廉且能达到诊断目的。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普通X线摄影一、透视L成像类型 ★荧光透视 ★影像增强器透视n.成像部位★胸部★腹部★四肢★荧光透视①选择适当的透视条件②做好暗适应③注意射线防护透视时间避免过长,透视照射野不宜过大。④病人贴近荧光屏,以防止图像失真。★影像增强电视系统:①摆脱暗室操作,实现明室透视、遥控透视、录像、点片。②降低病人的照射剂③医务人员不被射线照射。④借助电视通讯系统,进行远距离传递会诊或教学。⑤由于射线剂■降低,x线管负载降低,可采用小焦点工作,提高影像清晰度。(-)胸部透视透视位置:立位,双手叉腰,两肘内旋,使肩胛骨外移,不与肺重・。应自上而下,由内向外,观察肺野、肋膈角、横膈、纵隔、肺门及心脏大血管。透视时让病人转动或深呼吸,观察肺尖、肺野透过度、膈运动及病变的变化。(二)腹部透视多用于急腹症检查。观察胃肠道有无穿孔和梗阻。发现和确定腹部的钙化、结石、金属异物的大致部位。下腹透视主要用于节育环的检查。(=)四肢透视主要观察四肢骨有无骨折、脱位及异物。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异物摘除等。二、普通X线检查一拍片(-)操作流程1、摄影前的准备头闻I、胸部、四肢等摄影一般不需特殊准备。尿路摄影时,必须清除肠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2、摄影步舞①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确定摄片位置。③选择适当尺寸的胶片和所需摄影设各(如:是否浓线栅或铅皮等卜④核对胶片上的各种标记。⑤除去衣物或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发夹、金属饰物、胃药等卜⑥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⑦注意使用摄影时所需的呼吸状态。⑧摆好位置、对准中心线、按下曝光按钮进行曝光。⑨摄影完毕,作好摄影条件记录并签名。三、点片摄影对某些隐蔽部位及胃肠透视时,发现病变后,在透视下选择好位置,立即摄片称点片。四、造影检查造影检查:指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第二节对比剂一、根据其对X线吸收程度不同分为两种:(-)阴性对比剂这类对比剂密度低、原子序数低、比・小、吸收X线少的物质。在X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低或黑色的影像。常用的有空气、气、二氧化碳等。(二)阳性对比剂这类对比剂密度高、原子序数高、比重大、吸收X线多的物质。在X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高或白色的影像。常用的有硫酸领、膜化合物。1、硫酸顿纯净的硫酸顿粉末,白色无臭,性质稳定,耐热,不溶于水或酸玻性水溶液中。在消化道内不被吸收,无毒副作用,服用安全。多用于食管、胃、肠道等检查。(1)普通检查用硫酸领制剂:大致分为三类①稠锁剂:硫酸顿与水的直■比约为3〜4:1,呈糊状,用以检查食道。②顿餐用混悬液:硫酸顿与水的■・比约为1:1〜2,每人用硫酸钢约150g,加温开水200mL〜250mL,可加适■辅剂,(如胶粉、糖浆等)搅拌而成。用于胃肠道口服检查。③顿灌肠用混悬液:硫酸领与水的■■比约为1:4,每人用硫酸顿约250g〜300g,加温开水1000mL〜1200mL调匀而成。(2)胃肠双■对比造影用硫酸领要求:①高浓度;②低黏度;③细颗粒;④与胃液混合后不易沉淀;⑤黏附性强。 胃肠双重对比造影时,应先服用产气粉。2、碘化合物(1)碘化油:碘化油为无机碘制剂,其含碘浓度为40%。主要用于子宫输卵管、痕管造影检查。碘化油造影检查时的注意事项:①避免其误入血管(造影时应在透视下即时观察卜②碘化油吸收慢,因此造影完毕后,应尽■将其吸出。(2)水溶性有机碘化合物①分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离子型进入体内后,离解为正、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常用的离子型对比剂有:泛影葡胺(单体高港x碘克酸(双聚体低承卜★非离子型在体内不离解,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常用的非离子型对比剂有:碘笨六醇、碘普罗胺(优维显卜典比乐、碘海醇等。②水溶性碘对比剂的副反应:★特异性反应:是病人个体对膜的反应,属于难以预测和防止的对比剂反应。小剂■碘对比剂也可引起这种反应。特异性反应的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尊麻疹、血管性水肿(如脸红、结膜充血、喉头水肿引起的喉痒、呼吸不畅或困难)b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体克、呼吸心跳雷停等。★物理和化学反应:是碘对比剂的某些物理或化学状态所引起的反应,与剂■有关,属可预测或防止的反应。临床上物理和化学反应较特异性反应出现的多。物理和化学反应的临床表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脸色苍白或潮红、心跳增快、胸闷、头痛、头晕、出汗等与神经、血管功能调节紊乱有关的症状。a.一般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尊麻疹等。处理原则:一般反应无须处理。b.轻度反应:出现喷嚏、流泪、结膜充血、面部红肿。处理原则:须卧床休息、吸策、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必要时肌肉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肌注非那根25mg。c.中度反应:为面色苍白、呕吐、出汗、气促、胸闷、眩♦、喉干痒等。处理原则:立即静脉注射地富米松20mg或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50mg-100mg,同时给病人吸氧,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对症处理。亦可注射肾上腺素1叫、异丙嚎25mg。d.重度反应:为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休克、心率不齐、心跳舞停。处理原则: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II孔对光反应。并组织有关科室配合抢救(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和急救药物的应用等卜对比剂反应的预防:a.尽■用反应较少的非离子型对比剂。b.造影前应了解病人有无药敏史和碘过敏史,了解肝、肾功能情况;作好碘过敏试验;给病人作解释,消除心理压力。c.认真筛选高危人群,注意其对比剂的反应。d.预防性给药,如造影时,同时静脉注射10mg-20mg地塞米松。可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e.完备抢救药品、器械、氨气等。f.造影中、造影后均要密切观察病人,一旦发生反应,立即停止注药,终止检查。碘过敏试验方法:a.口服试验:口服10%碘化钠(梆)液10ml,每日3次,共2日。b.眼结膜试鞋:将碘对比剂1-2滴,滴入一侧眼内,5-10分钟后,观察双眼情况。c.口含试验:将2-3滴对比剂滴入舌下,5-10分钟后观察有无反应。d.皮内试验:用0、1ml有机碘水注入前臂皮内,10-15分钟后观察皮肤反应情况。e.除脉注射试验:是静脉注射30%碘制剂1mL,15分钟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尊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如碘过敏试验反应阳性,则禁用碘剂造影。铮脉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亦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二、造影检查技术(-)消化系统造影检查消化系统的器官包括食管、胃、小肠、结肠及肝、脾、腴和胆道系统。由于它们之间的密度大致相同,无良好的天然对比。在检查时必须采用造影检查。消化道的检查方法:透视与摄片(点片)相结合,但以透视为主。☆透视可以隙意转动病人,观察胃肠道的解剖和功能情况。☆点片可以作永久记录,可发现透视时不能看到的微小病变。.食道造影食道造影一般不需作任何准备。操作步象:①常规胸部透视,特别注意观察纵隔的宽窄情况。②根据病人吞咽困难程度,调制不同浓度的顿剂。当有食道气管瘗、食管破裂、穿孔者应选用碘油或碘水作造影剂。③检查食道阴性异物时:可在领中加入消毒棉花并调匀,一口吞下,观察有无阻挡或勾挂征像。④食道检查,逐段观察食道充盈扩张及收缩排空情况。可结合左前斜位和正位检查,如不满意可重复进行。⑤透视中注意观察食道有无狭窄、扩张、充盈缺损,管壁是否僵硬,黏膜有无破坏和顿剂通过是否通畅等。食道检查摄片包括:完全充盈像、中度充盈像和黏膜像。⑥有些疾病,需采取特殊的检查方法,才能显示。如滑动性食道裂孔疝,用增加腹压法,以增加检出疝囊和返流现象的机会;食道静脉典张病人,可取卧位和肌注654-2,更有利于显示曲张的静脉。.胃、十二指肠常规造影口服锁剂后,在透视下不断按摸上腹部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和充盈后的轮廓。如有异常,81时摄片。⑴适应症:先天性胃肠道异常者;上消化道出血、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欲明确原因者;上腹部肿块;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复查等。⑵禁忌症:胃肠道穿孔,急性胃肠道出血,肠梗阻,体质衰弱者。⑶造影技术:①术前准备:必须空腹,一般需禁食6-12小时。②对比剂:物餐用混悬液。③操作步骤:a.常规胸腹部透视,如发现胃内有大■潴留液时,应抽液后或改日再作检查。若发现肠管内有液气平面或气腹者,应详细了解病情,并与临床取得联系,决定是否继续作领餐检查。b.病人立位先口服一大口稀顿混悬液,大体观察领剂通过食道的情况。C.检查时,病人应卧位IB转数圈,有利于顿剂均匀涂抹胃黏膜。仰卧位时,胃体、胃爽部黏膜显示较好;俯卧位显示胃底部黏膜。注意观察胃,膜的柔软度,粗细形态,有无破坏、中断和纠集现象。d.再服中等・领剂(100mL-150mL),观察胃中等充盈下的形态。e.继而再服多量领剂(约200mL-400mL),重点观察胃在大■充盈下的轮廓、形态和功能表现。f.十二指肠的检查:一般在胃检查结束后进行。若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应随时进行检查。十二指肠检查时,既要看充盈相,又要用加压按摸观察其黏膜相。注意其形态、轮廊、端动和收缩功能以及有无激惹征像、变形和龛影等。g.在胃、十二指肠常规造影检查中,应采取多种体位检查,以利于观察、发现病变。检查以透视为主,辅以摄片。一般要求摄取黏膜像和充盈像。透视中发现异常或发现病变时,应立即局部摄片。3、胃双重对比造影胃双重对比造影:在胃内既服入领剂,又充以足■的气体形成对比分明的影像。它有利于发现常规顿餐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对早期胃癌、康烂性胃炎、细小溃疡等有特殊的诊断价值。4、小肠常规造影(1)适应症:怀疑来自小肠的出血、炎症和肿瘤。(2)禁忌症:胃肠道穿孔,急性胃肠道出血,肠梗阻等。(3)造影技术:①术前准备:一般禁食6-12小时,并于检查前一天晚上,用开水冲服普泻叶20g-30g,用以清洁肠道。②操作步舞:a.腹部透视,观察有无胆结石、肾结石、钙化影,了解肠内积气、积液以及有无气腹等。b.小肠造影检查一般与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当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完后,即加服顿剂100mL-200mL和口服胃肠促排药胃复安5片(25吨),增强胃肠的蝠动。c.小肠检查时,主要观察各段小肠的黏膜、轮廓及其分布情况和移动性。同时注意小肠的动力和排空时间。d.小肠检查应显示致回盲部充盈,才能结束。在检查中疑有病变,随时摄片;最后拍摄全腹片。5、结肠领灌肠造影(1)适应症:结肠先天性异常,结肠息肉、肿瘤、慢性炎症等。(2)禁忌症:结肠穿孔或坏死,急性阑尾炎等。(3)造影技术:①检查前准备:病人于检查前三日吃少渣、无渣饮食。于检查前一日上午9时用善泻叶30g冲鲜开水口服数次后;并于下午用硫酸镁80g加水90mL,分别于2.4.6时,分三次服完。于检查日上午,排便后等候检查。②操作步襄:a.在灌肠时,应徐徐灌入领剂,并注意顿柱前端,观察其走行有无受阻、分流及残缺狭窄等。当发现异常,即雷停注领。b.当钢剂首达升结肠中段时,即停止注领,并用体位及手法使盲肠充盈。领灌肠主要观察结肠的轮廊、宽度、韧度、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充缺和激惹征像。c.根据需要分别摄取充盈像和排顿后的黏膜像。6、肠套・空气津肠复位肠套量是要幼儿急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是一段肠管套入邻近肠腔内所致。⑴适应症:发病在24小时以内为绝对适应症,24小时-48小时为一般适应症,48小时为谨慎适应症;临床上无腹膜炎、肠穿孔、肠坏死征象者。⑵禁忌症:超出适应症范围;成人肠套量大多继发于肿病,应以手术治疗为宜。⑶操作技术:a.在透视下向肠腔内注气,注意观察气柱的前端,当有肠套叠时,可见前进的气柱受阻,并可见类圆形或葫芦状、环状等软组织块影。b.在确定肠套量后,可摄取点片,随即进行注气复位。注气压力保持在40mmHg-60mmHg。复位时可用间断注气法,辅以手法按摸,效果更好。(4)复位标准:①可见气体大■进入小肠;②回盲部肿块影消失;③患儿症状消失,腹部柔软,安静入 睡,血便消失;④患儿复位后应留置观察。(5)注意事项:①在复位中,随时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压力表的指针数字,切忌快速加大注气压力;②注意肠管在充气高压下的穿孔征像。③注意患儿的射线防护。(二)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检查技术1.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肾盂造影不但可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了解肾脏的分泌功能以及各种尿路病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泌尿系X线检查方法。2、静脉肾盂造影(1)适应症:肾、输尿管的结核、肿瘤、暗形和积水;证实尿路结石的部位,了解有无阴性结石;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的关系等。(2)禁忌症:碘过敏者;全身情况衰竭;急性传染病或高热;急性泌尿系炎症及严重血尿等。(3)造影技术:①造影前准备作碘过敏试验港查前日下午用菩泻叶20g-30g用鲜开水冲服或口服25%甘140mL清除肠道;并于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禁水。②对比剂:常用76%泛影葡胺40mL;儿童可按0.5-1mL/kg计算用一。③操作步骤:a.造影前先摄取腹部平片。b.注药前做好压迫输尿管的准备工作: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将两个长圆形棉垫倒“八”字形・于脐下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并用压迫器压紧或用专用造影气袋充气压迫。c.压迫情况以能压迫输尿管,使造影剂停留于肾盂、肾盏内为度。当病人腹部加压过大,可出现迷走神经反应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烦燥等,应立即解除压迫,一般就能媛解。并注意与碘过敏反应鉴别。d.若病人腹部不宜加压时,可放低病人头部,将骨盆抬高10-15。进行检查。e.注射完毕后5-7分钟摄第一片。并立即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分钟摄第二片,30分钟摄第三片,若肾盂、肾盍显影仍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至2小时。f.当胃盂、肾盏显影满意时,除去压迫器,立即摄取肾脏、输尿管、膀胱全尿路片。若肾盂、输尿管有积水梗阻,输尿管显示不好,应加摄俯卧位全腹片,有利于观察输尿管梗阻端的影像。.大剂量静脉滴注肾盂造影主要用于常规造影检查不满意和不能加腹压患者。其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按2mL/kg的剂置,加等量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辞脉滴注,一般在4分钟内滴完。在滴注开始后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分别摄全尿路片。.逆行性肾盂造影是在膀胱镜的观察下,将特制的导管插入输尿管并注入对比剂。使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显影。X线成像基本因素获得一张X线照片影像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X线管焦点②影像信息检测系统③X线摄影条件④被照体一、影像信息检测系统(-)屏一片系统(概述)1、医用X线胶片【种类】⑴、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普通X线胶片: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双面涂布乳剂型的感光材料。它又分为感蓝胶片和感绿胶片。⑵、多幅相机和激光相机成像胶片:腰单层涂布乳剂型胶片。⑶、影像增强记录胶片:主要包括:荧光电影胶片、荧光缩影等。属单层涂布乳剂型胶片。⑷、特种胶片主要包括:直接反转胶片,也称复制片,属单层涂布乳剂型胶片;自动洗片机辑轮清洁用胶片等。胶片:胶片主要由感光乳剂层、片基、保护层和底层构成。2、增感屏X线摄影时,X线穿过被照组织后,到达胶片的X线■仅有5%使胶片直接感光,形成照片的光学密度,绝大部分X线穿胶片而过。而胶片感光形成的密度值的95%光能是由X线照射增感屏的荧光物质发光转换来的。由此可见增感屏具有使胶片感光的重要作用。【种类】⑴、铛酸钙增感屏:按增感率又分为低、中、高速三种。主要缺点:是X线光子的吸收效率和荧光转换效率较低。⑵、稀土地感屏:稀土屏按发的荧光请不同,又分为蓝光系列和绿光系列两部分。稀土地感屏的特点:增感效率高,摄影时使用的曝光曜较少;但影像的颗粒性较大,对细微结构和微小病变的显示较差。⑶、特殊增感屏:①高清晰型增感屏②高压摄影用地感屏③同时多层增感屏④感度补偿型增感屏⑤乳腺摄影专用增感屏⑥连续摄影用增感屏(二)影像增强器一电视系统影像增强器将X线转换成可见光,再在TV摄影机内转换为电子信号。(三)IP(ImagingPlate)和FPD(flatpaneldetector)作为数字化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X线信息转化成数字化图象.是当今普通X线检查的主流.❖记忆用增感屏进行摄影时,胶片的感光主要是X线照射到增感屏感光体发出的可见光,对胶片感曝光占95%,X射线直接感光不到5%。不同材料做成的增感屏发出荧光的波长不同。(~)增感屏的主要作用是进行X线能・转换,大幅度的减少作用于人体的X线(二)X线胶片所接受的曝光绝大多数均来自增感屏的发光。(三)荧光物质及发光机理:物理学上定义,某种荧光物质吸收了以射线形式(紫外线、X线、电子线)的激发能■,并将吸收的能■以可见光的形式(荧光)释放出来,这种现象叫荧光现象。这种能发光的物质叫荧光物质。荧光物质的发光机理就是荧光体在X线激发下,通过能■转换的方式,将高能・X线光子转换成低能量可见荧光。(四)增感屏的基本结构增感屏由基层、反射层、荧光层及保护层组成。片基:片基通常为厚为1mm的聚酯塑料或硬纸板要求1、有一定的刚性2、有弹性3、不易发生化学反应4、均匀透射线反射层或吸收层:某些高增感率的增感屏在基层上涂有一层光泽明亮的无机物(如二氧化钛、硫酸顿、氧化镁等),使荧光反射回胶片,此层即为反射层。它的作用是选择性吸收射向基层的荧光,防止荧光反射回胶片,提高影像清晰度。荧光体层:荧光体层的主要组成物是荧光体和一种能保证塑胶育曲时不致断裂的物质(如硝化纤维树酯),荧光体悬浮于塑胶体中保护层:保护层主要由纤维化合物组成,厚度约25pm。保护层覆盖在荧光体层表面。作用是对荧光体层进行物理保护,并有助于防止静电现象的产生。(五)地感屏的分类.增感率增感率的定义是,在照片上取得相同的密度值(1.0)时,无屏与有屏所需要的曝光量之比值。.相对增感速度相对增感速度也称相对感度(relivespeedRS),是增感屏最有用的分类方法。.发光色诲增感屏发光色谱是指荧光体受X线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的波长范围。增感屏按发光色调进行分类,其发光光谱有蓝紫色区域和发光光谱在绿色区域的两大类。(1)典型增感屏CaW04CaW04增感屏是从1897年开始使用至今的增感屏。它的发光光谱在蓝紫色区域(350〜560nm,峰值在420nm卜它的主要缺点对X线光子的吸收效率和荧光转换效率较低。现已逐渐被稀土型增感屏取代。(2)稀土型增感屏稀土增感屏最大的特点是它的X线光子的吸收效率和荧光转换效率高于铛酸钙屏。4、特殊增感屏:①乳腺摄影专用增感屏:用于软组织摄影。要求能对蛆织宙度对比小、病灶小都能检出,增感屏质・好,清晰度高。使用单面增感屏单面药膜胶片,即可满足。②超清晰型增感屏:用于四肢远端骨关节摄影。③高千伏摄影用增感屏:为了过渡散射线,此种增感屏增加一层很薄的铅合金薄。④同时多层摄影增感屏:用于多层体层摄影。⑤感度补偿型增感屏,由多种不同感光度的荧光体组合而成。厚部位增感率高。⑥连续摄影用增感屏,快换机用。特点:增感效率高、余辉小,耐磨、防除电。(六)增感屏的影像效应使用增感屏的最大优点是将X线曝光■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X线利用率以及减少病人的照射剂一。但是,由此也带来包括对清晰度、颗粒性、增感屏老化等负面效应的影响。一、增感作用1、辉度:增感屏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荧光强度。余辉现象:当X线照射停止后,增感屏上仍然继续有荧光存在一段时间,这种荧光继续滞留称“余辉32、感度:是指在增感屏的荧光作下,X线胶片的感光程度。3、增感率或者叫增感因数:在其它条件(如千伏、mA、被照体、距离等)不变的情况下,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与有屏所需曝光时间之比。增感屏不同,增感率不同,一般在40~95之间。4、影响增感作用的因素(1)增感屏的X线吸收效率.X线吸收效率是指被荧光物质吸收的入射X线占原X线的百分数。吸收效率越高,对X线的有效利用率就越高。.X线吸收效率与荧光物质种类和X线能■有关。荧光物质不同,增感屏的X线吸收效率就不同。荧光物质的原子序数高则入射X线光子与荧光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率就增高,对X线吸收效率也越高。(2)增感屏的荧光转换效率X线光子与荧光体相互作用时部分被吸收后,会以另一种光子能■的形式将能■释放出来,这种以能・转换的方式产生荧光的能力就是增感屏的转换效率。荧光物质的转换效率越高,对X线能利用率就越高。增感屏实际上是个能量转换器,它能把所吸收的X线能曜转换为荧光,并对X线曝光曜按比例进行转换放大。二、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1、减少X线照射■,缩短曝光时间,减少运动模糊。2、影像对比度增加:使用增感屏所获得的照片影像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3、影像清晰度下降:由于使用增感屏,照片清晰度下降,这是增感屏最大的缺陷。医用X线胶片基本结构(双面胶片)双面乳剂胶片结构共有7层,由保护层、乳剂层、底层和片基分双面组成.片基层X线胶片使用透明聚酯材料(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聚对莘二甲酸乙二醇脂(涤纶)作为片基,片基厚度约为150pm,它为组成胶片的其余成分提供了物理支架。.粘合层因片基表面有憎水性,不易与亲水的乳剂层粘连。.乳剂层感光乳剂层由AgX、明胶、少■的有机和无机附加物组成。AgX晶体悬浮在明胶中形成了感光乳剂,感光乳剂被极其均匀地涂于片基上,其每面的厚度按生产厂家不同,可以从5〜10Pm。(1)卤化银AgX:卤族元素F、Cl、Br、I与Ag的化合物,统称为AgX。光吸收特性:胶片中卤化银晶体颗粒的大小为0.05~1.71um1.晶体颗粒小,分辨率高;2.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3.晶体颗粒分布均与,反差系数高;4.晶体颗粒的大小不一,宽容度大。(2)明胶:各种用于感光材料的AgX均不溶于水,更不能直接涂布在片基上。对胶片的感光特性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b可使卤化银颗粒涂布均匀,c明胶膨胀后具有多孔性,可使小分子通过,便于冲洗,d粘性强具有坚膜作用,e性能不稳影响胶片的感光性能。4.保护层 保护膜是一层坚硬的保护性明胶,用以防止质地柔软的乳剂层受到刮擦和磨损等机械损伤,保护胶片免受触摸时皮肤上的油脂,汗和影液等的污染。保护膜具有抗静电作用。X线胶片的主要性能X线胶片的性能主要包括有胶片的感光特性、成像特性和物理特性。a感光特性主要包括感光度(sensitivityS\本底灰致Dmin\最龙腕(Dmax》对ttK(contrastC\宽容度(latitudeL)等参数。这些弁数在胶片的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形成。b成像性能感光材料的感色性,分辨力与成像的质■密切相关。c理化性能X线胶片的重要理化性能包括乳剂稳定性、防潮防静电特性、保存性、乳剂涂布均与性、外形尺寸标准化和胶片厚度一致性等参数二X线摄影条件(-)影像形成要素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照片影像的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模糊度)及失真度。前三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影像的几何因素。①窗度:X线照片上:曝光多的区域黑化程度亶,表示照片的光学密度值高,影像表现就越黑;曝光少的区域黑化程度轻,表示照片的光学密度值低,影像表现就越亮。照片的光学密度值:等于照片的入射光线强度10与透过光线强度I之比的对数值。用符号D表示:°=bgm/。//)人眼能识别的密度值在0.25-2.0;最宜于医师识别影像的密度值在0.7-1.5。②影像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物理对比度)2,主观对比度(X线对比)3,胶片对比度(特性曲线)4,照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5,人工对比度a、物体对比度此物体与其相邻物体在物理特性或化学特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源于物体固有差异称为物体对比度。b、X线对比度:由于组成被照肢体的有效原子序数、密度、及厚度的不同,X线通过时产生了吸收差异,使透过肢体后的X线分布也产生了差异,形成X线对比度。c、X线胶片对KX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将X线对比度放大1.9-3.5倍d光学(照片)对比度:X线照片上相邻二处之间的密度差。亦称为光学对比度。用高电压技术摄影时,照片对比度下降,但影像黑、白之间有较大范围的灰阶,层次丰富,诊断信息增多。e人工对比度:采用人工注入对比剂的方法而获得人体内组织结构间的影像对比度称为人工对比度。(二)摄影条件(三)摄影优化措施❖记录细节X线影像影像的一个■要特征是具有显示人体解剖结构细节的能力。1,影像的清晰度:指图像能显示更多细节和具有清晰边缘,它控制可视细节。取决于模糊度(经空间传递后物象变化的物理现象X分辨力(规定测■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值\影像噪声(照片窗度或者影像亮度的随机变化卜2,影像的失真度:组织结构在大小、形态上的歪曲,成像在解剖部位的大小、形态的歪曲。它取决于影像放大失真或形态失真。3、在X线摄影时,被摄肢体或病灶一侧应尽・靠近胶片4、采用小焦点的办法来减小照片影像的伴影。5、当伴影HVO.2mm时,人眼无模糊感;H=0.2mm时,人眼开始有模糊感。因此,0.2mm被公认为模糊的阈值。6、一般情况下,中心线通过被摄部位的中心,并与胶片垂直。否则,影像就会变形失真。7、照射野:指通过X线管图口的X线束入射于肢体的曝光面的大小。8、照射野的大小与X线照片影像的密度、对比度有很重要的关系。9、减小照射野,对减少散射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对病人和摄影工作人员也起到减少辐射的作用。.散射线的产生:A.穿透人体时产生的康普顿效应B.和人体发生相互作用,变向无规律。C.KV越高,产生的散射线■越大。D.散射线是软射线。E.散射线的主要影响是降低照片的对比度11、临床照片中影响散射线的因素:1.散射线随KV的增大而增加。2.患者是散射源,散射隙被照体的厚度、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3.散射随照射野的增大而增加12、源线栅是直接吸收散射线的有效设备。使用注线器的原则:1.身体被照部分的厚度超过10cm。2.摄影所用管电压高于60KV时。13、源线栅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聚焦式、平行式和交叉式。14、聚焦式是滤线栅的铅条延长聚焦于一直线;平行式是滤线栅的铅条相互平行;交叉式是源线栅的铅条相互垂直交叉组成。15、★滤线栅的栅比:R=铅板的高度(h)/铅板的间隔(D)栅比越大,吸散线收能力强越。射*栅密度n:在滤线栅表面上,平均1cm中的铅条数n=l/(d+D)16、在照片上得到相同窗度值,不用滤线栅时的曝光・与用浓线栅时的曝光・之比,也叫滤线栅因子。曝光星倍数随栅比的增加则增大,管电压高时,其值也增大。滤线栅的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聚集式滤线栅时,注意正反方向。②X线中心线要对准源线栅中线,左右不要偏移3cm。③领斜X线管时,倾斜方向只能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④使用聚集滤线栅时,焦栅距离要在允许范围内。否则,产生边缘切割。⑤使用调速运动源线栅时,要调好与曝光时间相适应的运动速度,一般运动时间长于曝光时间的五分之⑥滤线栅的选择:根据肢体的不同摄影部位、摄影距离和管电压来选择。17、在X线摄影中,当被照体厚度超过10cm或使用管电压超过60KV时,产生的散射线就会较多,使照片影像对比度下降,因此,必须使用法线栅加以消除。使用滤线栅不仅吸收了散射线,而且也吸收了一定的原发射线。所以,在选择摄影条件时,需增加一定的曝光18、影像失真主要有大小失真和形态失真放大失真三、摄影条件的选择(-)感光效应:是指在X线摄影中,X线经过身体部位不同程度地吸收后,到达X线胶片而使胶片感光的作用。(二)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1、管电压⑴、管电压表示着X线的穿透力(2)管电压管电压控制着照片影像对比度慝光效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n值随管电压升高而下降15%法则:KV增加或下降15%就可以使密度增加一倍或降低一半(适用于60-100KV)2、管电流和摄影时间管电流和摄影时间的乘积称为管电流一(mAs卜3、摄影距离通过感光效应公式可知:胶片上得到的X线量与焦-片距(FFD)的平方成反比。4、变换屏一片系统在更换胶片或增感屏时,特别是更换增感屏时,应注意增感屏的性能和增感率5、滤线栅和照射野照射野:在X线摄影中有效地缩小照射野,不仅减少被检者的辐射剂■,而且使散射线含有率下降,从而提高照片对比度。但是需增加曝光■以保持影像密度不变。(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1、变动管电压法:将摄影中的其它因素固定不变,管电压相应地陨着被检体的厚度变化而变化的方法。变动管电压法的特点是:被检体厚度增减1cm时,管电压就增减2KV。2、固定管电压法:在X线摄影中,管电压值固定,mAs作为照片密度的补偿,且随着被摄体的厚度和密度的变化而变化。3、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此法最大缺点是计算、查表烦琐,实际应用较少。4、自动曝光法是指在X线摄影时,将探测器,于人体与屏-片组合系统之间,实时监测透过人体到达胶片的射线■,通过控制仪控制X线机的曝光时间。在摄影中应根据体位及体厚等的变化,选择具有能穿透被照体的KV值;并选择合适的密度值。以保证高质■的X线影像。感光机理Ag++e-Ag即形成显影中心,无数显影中心构成潜影。X线曝光形成的潜影主要分布在卤化银颗粒内部。日光曝光的特性曲线足部斜率更小些,x线曝光下的特性曲线足部斜率相对大些,这由于X线光子能曜大,一个X线光子可以使多个卤化根感光。反转现象:胶片在重复曝光,或过度曝光时会出现曝光■增加,密度反面下降,即反转。摄影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即乳剂合成阶段(形成感光中心);②曝光阶段(形成显影中心-形成潜影);③暗室处理阶段(显、定影、水洗、干燥-形成可见影像b(-)显影方法与原理感光后胶片产生了看不见的潜影,经过显影、定影等化学处理后售到固定的影像的过程称显影处理。显影的■要性是把不可见潜影转化成可见光影像。显影处理就是将胶片上的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银原子的过程。化学显影法:化学显影是利用显影液中显影剂提供电子,把胶片上已感光的卤化银晶体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的方法。显影液的成分及作用一、显影剂二、保护剂三、促进剂四、抑制剂五、溶剂在X线照片显影液中,常用的有机显影剂有三种:米得、对笨二酚、菲尼明。①米吐尔(Metol)又叫米得化学名:对甲基酚硫酸盐无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艇、乙醇。在含有亚硫酸钠或碱溶液中溶解度小,是强力显影剂,是对笨二酚的20倍。②对基二财又叫海得,几奴尼化学名:对笨二酚,1.4二羟基笨无色,或灰福色晶体,易溶于水,干燥空气中稳定,碱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由淡黄色变成棕色。但在亚硫酸钠溶液中很稳定。单独使用显影弱。显影诱导期长、显影速度慢,出影后加快。受澳化柳的抑制作用大,与米吐尔合用或菲尼・合用,能发挥超加合作用。③菲尼・:化学名:1-笨基-3-毗理烷事无色晶体,能溶于热水,易溶于碱性溶液。显影性能似米吐尔,速度稍快,无诱导期。菲尼明本身是一种中等活性显影剂,但与其它显影剂合同形成超加合作用。定影液的成分及作用定影就是对未感光卤化银的溶解过程。成分:定影剂、保护剂、中和剂、坚膜剂、溶剂。定影剂要求:①能溶解卤化银。②性能稳定,无毒、价低。常用的有: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钱。定影剂化学性质:1、硫代硫酸钠:无色棱状晶体,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在溶解中吸热。遇强光、酸易析出硫,应在阴暗处存放。2、硫代酸镂: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解于爵类、魄类有机溶剂。保护利:亚硫酸钠作用:1、防止定影液中定影剂被H化。2、防止硫代硫酸盐遇酸析出硫。3、稳定定影液性能。中和剂强酸易使Na2s203分解,常用酸性较弱的冰醋酸、硼酸。作用:①中和显影后胶片上带的碱性显液,使之立即停止显影。②使定影液呈酸性,PH值控制在4〜6之间,以形成使用坚膜剂的条件。③促使膨胀乳剂膜收缩。坚膜剂:钾根、锋研坚膜剂是定影液中对胶片乳剂起固定和收敛作用的药剂,使胶片影像长期保存。显影液辅助成分及作用1、保护剂显影剂在水溶液中,尤其是在碱性溶液中极易被茶化。因此必须加入保护剂,以防止显影液被氧化。常用抗氧化剂亚硫酸钠作为保护剂。保护剂的作用有三点:①防止显影剂被H化:2Na2so3+O2=2Na2s04②防止照片污染,并稳定显影作用。亚硫酸钠与笨座反应生成无色的,无污染的对笨二酚单硫酸钠,具有一定的显影作用。③微粒显影作用:亚硫酸钠对卤化银有溶解作用,当乳剂表面溶去少许卤化银时会使显影颗粒更细一些。2、促进剂多数显影剂在中性溶液中不起显影作用,或显影作用弱,只有在球性溶液中才有较强的显影作用。X线照片显影液中,常用的促进剂有碳酸钠,氢本化钠、偏硼酸钠。促进剂的三点作用:A、保证溶液一定的PH值,促进显影剂的还原作用。B、促使乳剂层膨胀,加大显影液的渗透性。C、稳定显影液的PH值,具有媛冲作用。3、抑制剂:也称防灰雾剂主要作用是防止照片灰雾产生。4、溶剂显影液中的溶剂主要为水。要求没有有机物、无机物杂质,保证配出的显影液性能的稳定。蒸恒水最好,也可用煮沸过的自来水。显影剂中的防灰雾剂笨骈三血嗖,必须用酒精溶解后放入溶液中,方可发挥作用。定影的速度依赖于定影剂的扩散和化学反应二者的速度。水洗的目的:定影后的乳剂层中含有大■的硫代硫酸盐及其络合物,若不将这些物质除去,这些物质将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受潮,场化、分解,并与乳剂中的银起化学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银,使影像变色,失去保存的意义。因此,定影后的照片必须经过充分的水洗。水洗后照片必须干燥后,才便于读片和保存,干燥就胶片乳剂层中的水扩散到空中去。自动冲洗技术的基本结构(1)自动输送系统控制洗片速度、顺序、各程序的运行时间自动洗片机的安装方式:半明室式:输片入口在暗室,其余均在明室;全明室式:采用储片盒或输片器,插入输片入口;联机方式:自动洗片机与X线机联机。(2)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加热器、恒温器、热交换器、过热保护器。作用:保证显影、定影、干燥的温度在预定的数值。(3)化学药液贮存系统包括显影槽、定影槽、水洗槽。(4)补给系统包括补给筒、补充泵、滤芯等。补充方式:1长度补充:以胶片的长度来控制药液的目前最常用。2面积补充:以胶片的面积来控制药液的,。3密度补充:以胶片的密度来控制药液的最科学的一种方式,未来将广泛使用。(5)循环系统包括药液循环泵、密封管道、过滤器。作用:保障显、定影液均匀及温度的一致性,过渡反应颗粒及杂质。水循环:保障胶片上残留的药液被清洗干净。(6)干燥系统分热风干燥和红外线干燥。(7)控制系统包括电源供给系统和整机工作控制系统。激光相机的流程和优势.良好的成像效果;.多机输入;.连续打印;.多种功能:①照片幅式选择多样化;②输入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在打印前可以清除;③打印前可任选打印数目;④有的打印机还可任选胶片大小;⑤具有图像黑白反转功能。.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明室装片、图像存储容■大;.质■控制有保障。无论是湿式打印机还是各种方式的干式激光打印机,其通过激光形成潜影的过程和各种控制程序时一致的。解剖学的基准点线面(1)点一人体表面的标志点人体组织结构中的某些供摄影定位使用的标志,例如,在胸部摄影时,常用的标志点有肩峰、锁骨中点、胸骨角、肩胛骨下角等。注意,有的常用的标志点可以看到,有的必须通过触摸判定。(2)轴--人体互相垂直的三个轴人体摄影时,摄影体位必须遵从位于空间三条轴向,分别称为:垂直轴:即自上而下与地平面垂直,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矢状轴:即自前向后与地平面平行,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冠状轴:或称额状轴。即由左向右与地平面平行,与前两条轴垂直的轴。(3)线.人体互相垂直的三个轴线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正中线:上下方向,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4)面-人体位于标准姿势时的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人体解剖学基本姿势描述为了说明人体各部或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特规定一种标准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特定的解剖学姿势规定如下: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i|o_规定了一些相对的方位名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侵I。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三)人体常用关节运动描述在摄影学中,对人体组织结构的显示常需要采取一定的角度,一般的描述方法统一用语如下:屈、伸运动、内收、外展运动、旋转运动人体基本体位:(1)立位■自然立位、解剖学立位(2)坐位--坐位、半坐位(3)卧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右侧在下称“右侧卧位;左侧在下称“左侧卧位:(4)斜位-内斜位、外斜位、前、后斜位身体一侧向前倾斜与摄影台面成角时的体位称“前斜位1一侧向后倾斜与摄影台面成角时的体位称“后斜位、注意;在影像上,一侧的左前斜位,相当于另一侧的右后斜位。(5)特殊体位TF常规体位.依被照体的功能命名,例如,膝关节功能位,脊柱侧鸾的加■、减轻位,观察椎体稳定性的过伸、过曲侧位,眼眶异物的生理定位(眼球上下转动)等。.依被照体的姿势命名,例如,值关节蛙式位、胸部前弓位等。.依摄影位置创始人名字命名,例如,乳突劳氏位、债关节谢氏位。(6)各种体位的临床意义X线摄影位置的概念x线管的轴线:X线管阳极至阴极端的方向为长轴。长轴只有一个。短轴有两个:一是与X线管雷口平行方向的,一是与X线管窗口垂直方向的(射线方向),X线摄影所用短轴为后者。中心线投射方向与角度L中心线:与球管轴线相垂直,居X线束中心部分的射线称“中心线:中心线一般由模拟光明的投影(坐标轴的中心点)表示。中心线是X线入射方向的代表。临床使用时,代表X线在人体表面的入射点和透过人体后穿出点的连线。.斜射线:中心线以外的线称“斜射线、.垂直投射:中心线与地面垂直。.水平投射: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向上倾斜:中心线向头侧倾斜。.向下倾斜:中心线向足侧倾斜。.中心线倾角:中心线投射的方向与胶片或台面的夹角角度。③摄影距离:a.焦-片距:指X线管焦点至胶片的距离。不同部位的胶一片距均不同。b.焦-台距:指X线管焦点与台的距离。c.焦-肢距:指X体管焦点与被检查肢体的距离。精确计算应为焦点至肢体中点检查平面的距离。d.肢-片距:指检查部位至胶片的距离。一般按肢体的重点检查平面或中部计算。X线投照方向的描述矢状方向(正位)被照体矢状面与胶片长轴呈平行,中心线经被检者的前方或后方入射,从后方或前方射出的位II称“正位:;冠状方向(侧位)被照体冠状面与胶片长轴呈平行,中心线经被检者的一例入射,从另一侧射出的位置称“侧位1③斜位方向被照体冠状面与胶片按要求呈一定角度,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右后方或左、右前方入射从左、右前方或左、右后方射出的位置称“斜位:④轴位方向中心线经被照体的一端入射,从另一端射出的位置称“轴位,分头一尾、尾一头、上一下、下一上方向。⑤切线位方向指中心线与被摄影肢体局部边缘相切方向。©四肢检查方向.胫腓方向指从小腿的胫骨射向腓骨方向.腓胫方向与1的方向相反.桃尺方向指从前臂的桎骨射向尺骨方向.尺快方向与3的方向相反.背底方向指从足的背侧射向足底.底背方向指从足底射向足的背侧.背学方向指从手的背的射向掌心.掌背方向指从掌心射向手的背侧邈昱是指在人体的表面上可以看到或扪到的固定标志点。这些点与体内某些解剖部位,内脏器官对应,X线摄影摆位时,需要根据各定点来找到所要摄取的部位。各种定位点:a.头:眉弓、眉间、鼻根、内眦、外眦、眼眶下缘、下颌角、频尖、截弓、■间线、鼻翼、鼻唇沟、口角、外耳孔、枕骨隆凸、乳突尖、翼点(17个)。b.颈:甲状软骨,第七颈椎棘突。c、胸部:肩峰、锁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肩胛下角。d、腹部:脐、前上棘、嚣靖、耻骨联合、酷后上棘、尾骨尖。e、上肢: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集、鹰嘴突、挠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f、下肢:股骨大粗隆、股骨内、外侧繇、族骨、腓骨小头、胫骨粗隆、胫骨内踝、腓骨外踝。头部各连线的概念a.听眉线: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b.・间线:两■孔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C.听眦线、听眦面: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为之。包含两侧听眦线的平面为听眦面。听眦线与同的听眶线约呈12。角。d.听庭线:为外耳孔顶部至同侧眼鞋下缘的连线,与解剖学的水平面平行。e.听鼻线: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12-13°卜f.听口线: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与听眦线约呈35。角。(22-23。卜体表定位标志概念颈部的边界 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障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骨、肩峰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为界。与胸部、上肢、背部为界。颈部体表标志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舌骨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当第四颈椎水平。甲状软骨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后方正对第五颈椎。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临床上常在此处作急救气管切开或用粗针头穿入,以解救窒息。它的后方对第六颈椎,它是吼与气管、咽与食道的分界点。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二、三胸椎水平;锁骨上窝位于锁骨中1/3分界处上方。胸部边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沿锁骨到肩锁关节,再由此连线往后到第七颈椎棘突。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限是三角肌的前缘。形状胸部外形与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状况有关。一般可分为宽短形和狭长形。体表标志胸骨柄与胸骨体处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两侧连接第二肋骨,可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胸骨角相当于第四、五胸椎水平,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腹部边界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器官。上界从前向后为胸骨剑突、肋弓、第十一肋前端与第十二胸椎。下界从前向后为耻骨联合下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精与第五腰椎下缘。腹壁在后方为脊柱的腰部。前外侧壁均为扁平肋构成。体表标志骨性标志有剑突、肋弓、第十一肋前端。在下方有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前上棘、略棘。脐的位・不恒定,约相当第三、四腰椎之间。上肢体表定位标志:①锁骨:横向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左右各一,可扪到。②肩脚骨:在背部的外上方,内侧角对第二肋骨、下角与第7肋骨或7~8肋间隙相平。肩峰高耸在肩胛岗的外上方。在肩峰的前内下,深按可触及喙突。③肱骨大结节:突出于肩峰的外下方。④肱骨内上H:位于肘关节的内上方、外上II位于肘关节的外上方。⑤尺骨鹰嘴:位于肘关节的后侧突起处。⑥尺骨及挠骨茎突:分别为前臂近腕部的内侧及外侧突起。⑦豆骨:为腕部掌面尺侧突出的小骨。下肢体表定位标志:■前上靖:两侧略骨前外上方最突出的骨点。酷前上靖后上方,与第四腰椎棘突同一平面。股骨大粗隆:嚣前上崎的外下方突出的骨点,可扪到。耻骨联合:正中线与两侧大粗隆连线相交处。膑骨:股骨远端膝关节的前上方。股骨内、外上歌:股骨远端的内、外侧。腓骨小头:股骨外上赛下方可触及。胫111粗隆:族骨前下方突起处。胫、腓骨内外踝:踝关节内、外上方的突起处,分别为胫、腓骨内外繇。坐骨结节:与胃部下方可扪到。全身体表定位标志点。①根据被检查者体位和X线穿过人体的方向命名。如:前后位、后前位、侧位等。②根据身体与胶片的相互关系命名。如:左、右前斜位。③以摄影位■的设计人姓名命名。如:劳氏位、斯氏位等。④据中心线,人体与胶片间角度关系命名。如:乳突双45。角(梅氏位,双45。)⑤据被检查者肢体的姿势命名。如:胸部站立后前位等。⑥据某部的功能命名:如:下颌关节的张口、闭口位等。上下肢基本骨质结构解剖关系四肢骨投照的注意事项:①熟悉四肢带骨的体表定位标志为基础;②长骨摄影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摄影一端时,至少应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共解剖位,。③长骨的长轴应与胶片的长轴平行,胶片尺寸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④在一张胶片上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端应位于胶片的同一端,关节面最好在同一水平线上。⑤焦一片径为75-100cm,一般不用滤线器,较厚者可用(股骨\⑥骨折患者,摆位・小心谨慎,防止骨折错位。不能动者可转动X线管的方向,以适应其体位。单双侧肢体,均要用铅字表明“左、右'⑦晏幼儿骨关节常规摄取双侧肢体,以便对比。⑧摄片条件常用:40-55KV,10-20mAs,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⑨不需要检查的部位应尽*减少X线的照射。被摄手臂尽■取向外展的位置,以便照射野远离静脉等对射线敏感部位。⑩必要时利用棉垫、沙袋,压迫带等辅助用具,以便支持和固定胶片及被摄部位,避免移动造成影像模糊。手、腕关节、足、踝关节的正侧(斜)位要点

一、手的投照位厦1、手后前位、前后位摄影:了解骨质形态。2、手侧位摄影:了解异物、骨折、脱位时使用3、手后前斜位摄影:未指稍屈曲,手掌约是45。角。4、手前后斜位摄影:未指稍屈曲,手掌约是45。角。手正位: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暗盒射入。胶片尺寸:8X10英寸或10X121手侧位: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手斜位(内斜):左、右标签的直要性!!手斜位(外斜):摄影体位:手外旋,手背与暗盒成45。。第三掌骨头・于胶片中心。手拇指正侧位:用途:观察拇指关节病变和软组织内异物。一腕关节正位(前后位、后前位):中心线:尺桎骨茎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二、腕关节侧位:摄影目的:观察尺骨、挠骨远端、腕尺挠关节了解其侧位投影形态;月骨影像等。胶片尺寸:8x10TOC\o"1-5"\h\z摄影体位: _ . ।■■■・a.患者在摄影台旁边坐立。 彳|&b.手指伸直或微握,掌内旋90。。c.腕部尺侧在下垂直暗盒,尺骨茎突置中心。 /d.拇指伸直,与暗盒呈“90。”角。 Q腕关节正位:中心线:经挠骨茎突垂直摄照。腕关节后前尺偏位:腕部尺偏位(外展位):目的:了解舟骨的情况,可前后或后前位,手掌向尺侧偏移即可。腕骨轴位:中心线:像肘部倾斜25。到30°,经第三掌骨底部上方2cm射入胶片中心。

尺整骨前后位:投照要点:范围、至少包括一个关节,10X12'三、前臂侧位:要点:尺侧在下,肘部弯曲90。肩部放平肘关节前后位:摄影目的:观察时关节、肱骨远端,无挠近端及周围欠蛆织情况。渡线器:(-)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垂直暗盒入射。屏情况气:平静呼吸状态屏气曝光。显示结构:常规位■,显示肘关节正位影。肘关节前后位:注意:当肘关节部分强直时,上胃与前胃夹角小于90。时,可使双臂与台面的夹角TOC\o"1-5"\h\z一致,并然双臂同时外旋20。左右,以充分显示关节面。 * / >肘关节侧位:摄影目的:观察肘关节诸骨及关节的侧位骨质,形态,'中挠骨头与肱骨小头号关系;尺骨半半月切迹,鹰嘴,喙突与肱骨的关系。 户J-I摄影体位:乩患者面向摄影台的边,上臂外展,屈肘呈90°-100。角。- ^—>7^b.尺侧在下、肩向下一时平手掌例位,拇指向上。 一c.肘部内上课■胶片中心。滤线器:(-)中心线:垂直在节入射;或经肱前外上蛛下方与挠骨小冰的关节面垂直入射。屏气情况: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显示结构:常规位■,肘关节侧位影。肘关节轴位:目的:重点观察尺骨鹰嘴和尺神经沟一中心线:鹰嘴上方2.5cm垂直射入;肩侧倾斜30°经鹰嘴上方射入。上臂前后位:位厦要求:手臂伸直,稍外展20-30°角,手掌向前或上。肱上臂侧位:摄影目的:观察肱有的位形态,骨抽结构和软组织影像。胶片尺寸:14x14;12x10

摄影位■:a.患者仰卧或前后定位,被检测紧靠暗盒。b.患侧上臂稍外展,屈时至90。角,内旋、手■、腹前。c.上臂内侧靠近片盒,肱骨内外上骨条,连4=.2工d.胶片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时关滤线器:(-)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入射。屏气情况:平薛呼吸下屏气曝光。显示结构:肱骨侧位影像,常规位置。肩关节侧位:要点:通过胸片夹摄影因为使用了浓线器,曝光条件用胸部条件:85KV,15mAso肩关节前后位:摄影目的:观察周关节骨的正位摄照形态,特别是肱骨头与关节盂的关节间隙。胶片尺寸:10x12摄影体位:a.患者仰卧或站立位,被检测肩部紧靠暗盒,冠状面与暗盒成10°-15°ob.患侧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前。c.片盒上缘超出肩部约3cm,或喙突对胶片中心。滤线器:(土)中心线:经喙突垂直投射。屏气情况: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显示结构:肩关节的正位结构影像。肩关节前后位:中心线:经缘突垂直射入胶片中心。肩胛骨前后位:摄影目的:概况肩胛骨的形态和骨质结构。滤线器:(土)中心线:对准被检测喙突下4-5cm处,垂直暗盒入射。屏情无:平静呼吸情态下屏气曝光。显示结构:肩胛骨的正位影像。锁骨后前(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锁骨后位影像。滤线器:(+-)中心线:摄单侧锁骨时,对准患侧锁骨中段垂直射入胶片。摄双侧时,对准第1椎或胸骨切边。屏气情况: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显示结构:锁骨正位影像。锁骨轴位:了解锁骨的上、下、前、后位情况。投照位置:仰卧于台上;片盒斜30。,中心线通过锁骨中心向头斜20-30°入射。肩领关节后前位:后前位胸部,只是上肢下垂。中心线对3胸椎垂直投照。下肢带骨解剖及体表定位标志 之足前后位:中心线:对第3跖骨底部垂直入射;或向足跟斜15。角,第3跖骨基底部入射。足前后内斜位投照:摄影目的:观察足骨及其相应的关节和第4-5跖骨底部。摄影体位:a.患者坐于摄影台上,患侧下肢朦部屈曲,小腿内收。b.足底内缘贴近片盒,外缘抬高,足底与胶片呈30-45。角。c.足背与胶片平行。滤线器:(+->»中心线:对第3跖俾基底部垂直入射。显示结构:常规位■,为足内斜位像。附舟骨的摄照:相当干切线位,双足对应投照。足前后外斜位:中心线对第2籍骨茎底部入射。足外侧位:检查足畸形或足内异物定位。踝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踝关节正位骨质及软组织情况。胶片尺寸:12x10摄影体位:a.患者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b.足尖向上并内旋10-15。角。c.将内、外踩连线中点1cm处置胶片中心。d.若重点观察胫腓关节,可增大内旋角度至30°。滤线器:(+->»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1cm处垂直入射。显示结构:常规位■,为踝关节正位像。踝关节侧位:①外踝靠下•胶片中心。②足向前、背曲。跟骨、肘、膝的轴位投照要点跟骨外侧位:中心线:对跟矩关节垂直入射跟骨底跟骨轴位:①踝关节背屈,或用绷带向后拉住②中心线向足底倾斜35。-45。,对准第3跖骨底部入射。朦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朦关节关节间隙;股骨内、外恻睇,胫骨内、外Ml和候骨的外形、骨质变化,膝部软组织,骨垢和籽骨等。胶片尺寸:14*14摄影体位:a.患者坐于摄影台上,患肢平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b.馥骨位于股骨内、外躁之中。.片盒・朦部胭窝下,胶片中心对候骨下缘。d.朦关节不能伸直者,可用则卧水平投照或后前位。滤线器:(+-b中心线:经候骨下缘垂直射入胶片。显示结构:朦关节正常,常规位置。膝关节侧位:摄影目的:观察朦关节侧位投影形态,族骨、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形态及骨质情况。胶片尺寸:14*14摄影体位:a.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膘关节屈曲约呈135。角。b.对侧下肢置于患肢前方。c.腓侧紧靠暗盒,族骨在胶片约2cm内。滤线器:(+-)中心线:对准族骨下缘与胭窝折线之中点垂直入射。屏气:平睁屏气曝光。显示结构:常规位置,朦关节侧位影髓关节、骨盆的投照体位股骨颈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股骨头、颈、大小粗障及髓关节情况,摄一侧可以,最好两侧同时摄片。胶片尺寸:14X17摄影体位:①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然后内旋20。角,两足拇趾相接触。②往耻骨联合与前上棘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与腹股沟相交点为定位点,将定位点■胶片中心。滤线器:(+)中心线:经定位点或定位点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显示结构:股骨颈正位影。髓关节蛙氏位:摄影目的:观察两侧股骨颈侧位情况。常用于小儿髓关节复位,复位后检查。胶片大小:14X17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台中线,恢与膝部屈曲,两下肢外旋相同角度,并与水平台面约呈30。角。中心线:为双例债关节定位点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显示部位:双例股骨头、髓以及相关结构。头颅正侧位、副鼻窦正侧位、下颌骨正侧位、乳突许梅氏位、眼眶正侧位、颅底位头部常规摄影位,头部摄影分颅穹隆部、面颅部、顿乳突部、副鼻舆区、颅内各骨性通道、切线位和颌骨等。每个人体检查部位都有确定的几个摄影位,。头颅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头旁。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较舒适。头须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垂直于台面,前额和鼻紧靠台面,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暗盒上缘超出头颅,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在暗盒中心。中心线:①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cm处,与暗盒垂直。②向足侧倾斜15。~20。角,通过鼻根射入暗盒。用途常规位置。如观察前额和眼睚病变,应以中心线向足侧倾斜摄影。头颅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管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稍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左右两侧外耳孔与台面距离相等。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线包括下颌骨。中心线:对准眉间,与暗盒垂直。用途:常规位适用于患者意识不清而不宜于俯卧位摄影者,或同时需要检查内耳等部位者。头颅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的转,被检测紧靠台面。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弯曲,用前胃支撑身体,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间线与台面垂直,头颅摆成完全的位。暗盒上级超出头顶,下级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与眉间的连线中点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标准片显示:显示头颅标准侧像。颈椎显示为斜位像。枕骨和颖骨岩部前后位(Towne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为使患者较为舒适.可用一棉垫垫于枕骨处。暗盒上缘与头顶相齐,下缘低于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对暗盒中心上方约5cm处。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1cm处,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用途对检查枕骨和额骨岩部等部位的病变很有价值。标准片显示:显示枕部前后半轴位影像。颅底颌顶位(颅底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领正中面对台面中线。背部用沙袋垫高,愤关节和朦关节育曲,使腹部肌肉松弛。头尽■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听毗线尽量与胶片平行。前额用棉垫和沙袋顶住,使头颅保持后仰姿势。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线超出枕外隆凸。中心线对准两侧下颌角联线中点,与听毗线垂直或向面侧倾斜5。角,射入暗盒中心。用途常规位置。标准片显示:显示标准颅底轴位像。一底外形呈圆形、额骨弓对称性的投影在■窝外。下颌为弓形,^部与额部■叠。体部、齿列与上颌寞重叠。牙齿均为轴位像。下颌支投影短小,与下颌角■合。矢状缝与鼻中隔、筛寞垂直板相续,位于影像中线。颅底外形左右对称“筛窦与鼻腔、蝶寞与腭部苴叠。《(骨岩部为7V字形,投影在枕骨大孔的前外方,呈轴位像。顽中凹可见听器与内外耳道相通,内耳道开口于岩骨中部向后。自岩骨尖部向前外方,依次可见破裂孔、卵圆孔和棘孔的轴位像。顽前凹,照片中心线与听眦线相垂直时,下颌骨投影前移JB骨、筛窦等显示较广。蝶鞍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前胸上部可用沙袋支撑,使其稍抬高。头颅矢状面与暗盒平行,■间线与暗盒垂直。抬高侧的肘部鸾曲,手握拳支热下颌部,使头颅保持侧位不动.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置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用途常规位,。蝶鞍侧位标准片显示:显示蝶鞍局部侧位影像,主要显示蝶鞍前床突、蝶鞍后床突、鞍背、鞍结节、鞍底、蝶奏。鞍底无双边。影像细节可见。蝶鞍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