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大道(蔡家L、R分区段)一期智慧工地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区段)一期智慧工地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区段)一期智慧工地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区段)一期智慧工地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区段)一期智慧工地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区段)一期智慧工地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智慧工地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重庆市建委2019年“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渝建2019-242)(2)《重庆市智慧工地建设与评价标准》(DBJ50/T-356-2020)(3)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智慧工地建设与评价技术细则》的通知(渝建发〔2021〕5号)(4)《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制造规范》(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8)椿萱大道(蔡家L、R分区段)一期设计施工图及现场踏勘情况等。2.建设思路针对工程高标准、高品质的特点,项目智慧工地采用云服务架构,以安全、质量、绿色施工现场管理需求为牵引,综合应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技术等构建建筑工地现场信息化管理体系,采用集中化的智能平台来融合和管理各子系统平台,通过单一入口,进入各个子系统,实现在单一系统平台上集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无需逐个登陆各子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现场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力投入。同时,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可以使管理人员的办公信息化更加深入和多元化,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对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能力大有裨益,更好的培养公司现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智慧工地建设思路3.实现路径数据收集:在项目现场架设扬尘、芯片、噪音、图像等传感器,通过互联网将实物数据进行动态传输收集整理;同时建立BIM模型,与GIS融合,将建筑物数据收集整理。数据整理:云平台集成各个分散独立的子系统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各个系统数据展示、联动。数据应用:企业决策层通过管理平台一张图、一张表实时了解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数据信息、运营情况,从而形成高效、准确、科学的决策。智慧工地实现路径4.系统设计智慧工地系统设计为保证项目实施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在选择各子系统时,优先选用经过市场成熟应用的子系统软件和硬件,对接系统优先选用市场主流和知名品牌,系统实施建议按照以下内容实施4.1云平台信息集成系统云平台信息集成系统应用,是指集成各个子系统的数据信息,将各个子系统的应用数据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以及internet网络,集成到一个系统。实现现场大屏数据同步显示,同步查看,同步汇总。云平台信息集成系统功能(现场大屏展示)序号功能描述1工程概况功能显示包括工程建筑面积、工程性质、建设规模,工程地质、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建筑物信息;建设单位、项目承包单位、设计单位、建立单位和勘察单位等建设信息以及质量、合同要求等内容;工程施工组织架构人员信息,包括姓名、照片、职务等,通过该功能可以快速了解工程信息。2项目总览功能直观展示工程施工状态,包括项目进度、在场人员数量、安全隐患、工程平面布局、水电数据、天气环境等。通过该功能快速了解工程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项目安全质量隐患。3生产总览功能详细展示工程施工数据,包括施工人数、施工材料计划、垂直运输设备数量塔基工作效率等。4安全总览功能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从安全检查整改情况,施工机械违章报警数量、巡更执行情况、各工种数量统计、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方面反映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情况。5BIM模型查看查看工程项目BIM轻量化模型,并可以进行漫游剖切等模型操作。云平台信息集成系统示意图(移动端)云平台信息集成系统功能(移动端)序号功能描述1数据查看功能通过手机端查看包括项目进度、在场人员数量、安全隐患、工程平面布局、水电数据、天气环境等。通过该功能快速了解工程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施工现场问题隐患。2工程检查功能查看施工机械违章报警数量、巡更执行情况、各工种数量统计等情况并能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过程进行监控和统计。3BIM模型查看功能通过手机端查看BIM模型及模型信息。云平台集成系统技术要求:满足接入重庆市建委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讯协议和标准。系统接口要接入业主智慧工地平台。灵活性,系统可以根据项目运行情况灵活调整功能配置。系统能够提供API,可进行二次集成。系统可设置多主机工作模式。4.2人员实名制子系统人员实名制管理“智能化应用”,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利用已与“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人员实名制管理子系统对接的智能考勤设备,对人员到岗情况实施考勤,供项目部、企业、主管部门对人员进行管理的智能化管控措施。人员实名制子系统图人员实名制子系统功能序号功能描述1信息采集进出人员身份证信息采集,进出人员控制,防止闲杂人等进入。2信息存储人员出入信息记录存储,安全培训数据记录存储。3考勤管理施工人员考勤管理。4统计分析人员进出数据统计和分析,实名制数据信息集中查询、打印等。1)系统配置要求:布置要求按施工出入口布置,配置数量满足进入施工现场入口的需要。身份卡不少于300张。2)人员实名制子系统技术要求:智能考勤设备应能从人员实名制管理子系统读取本项目已录入实名制信息的人员的信息数据,并按照相应考勤方式进行信息关联、融合。智能考勤设备应支持互联网接入,存储数据量不低于1万条记录。智能考勤设备上传考勤数据,需满足人员实名制管理子系统数据通讯协议,能正确采集通讯协议中需上报的内容。满足人员实名制管理子系统对数据上传的接口要求。4.3扬尘噪音监测子系统扬尘噪声监测“智能化应用”,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设置扬尘噪声监测设备及其配套监控软件,实时采集现场PM2.5、PM10、噪声等相关环境数据并进行现场处置,同时,将现场PM2.5、PM10、噪音数据实时传送至“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扬尘噪声监测子系统的智能化管控措施。扬尘噪音监测子系统架构图扬尘噪音监测子系统功能序号功能描述1扬尘检测对PM2.5/PM1O双通道同步监测,检测量程为0.001-10mg/m3,每1分钟检测1次,采样流量偏差可达到≤±5%设定流量/24小时。2噪声检测对30-130dB,20Hz~12.5KHz范围内的噪声测量,频率计权为A(计权),时间计权为F(快),最大误差为0.5dB。3气象参数扩展接入接入温度以判别空气流动速度对污染扩撒的影响,接入湿度作为污染凝结的重要条件,接入风速做污染扩撒速度的判别,接入风向对污染扩撒及传播方向的判断,接入大气压用于污染自然沉降速度的判别。4空气质量扩展接入支持AQI(CO、NO2、SO2、03、TVOC)监测,实现环境全面监控。5治理设备扩展接入支持治理设备接入(喷淋、雾炮),在数据超标情况下,可手动、自动控制治理设备启停。1)系统配置要求:根据现场实际要求,扬尘、噪声检测子系统设备在主要施工点、项目部、作业点周边居民区等具体位置布置,配置数量满足监测仪器的覆盖范围。2)扬尘噪音监测子系统技术要求:PM2.5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mg/m3,分辨率不低于0.01mg/m3。PM10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2mg/m3,分辨率不低于0.03mg/m3。TSP(PM100)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20mg/m3,分辨率不低于0.01mg/m3。风速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30m,分辨率不低于0.1m/s。噪音传感器测量范围为30~130dB,频率不低于1.5Hz~8K±1.5dB。4.4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智能化应用”,是指建筑工程施工总包单位在施工现场,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及其配套监控软件,对现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同时,视频可供“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进行实时点播的智能化管控措施。视频监控子系统架构图视频监控子系统功能序号功能描述1视频实时监看系统远程调阅音视频资源,可对联网系统内带有云台镜头解码器的摄像机进行远程控制。能按照指定通道进行单路图像、分组图像的实时点播,自动或手动轮循切换显示。应能根据时间段,自动切换不同类型的图像分组。支持对显示图像的缩放、抓拍和录像。2视频存储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一定数量的硬盘,将视频图像数据存储在硬盘内,保存一定时间,用户后期可根据需要调用查看硬盘视频图像。硬盘数据写满后,系统会自动覆盖早期图像数据。3视频回放系统能按图像通道、日期和时间、报警信息等检索条件对前端设备录像文件进行检索。在录像检索时,可以在4画面、9画面对多路视频录像进行同步回放,从多个角度掌握现场情况。支持1/16×、1/8×、1/4×、1/2×等慢速及2×、4×、8×、16×等快速回放,回放过程中,支持拖拉定位播放,支持单帧回放。4展示屏幕要求大屏屏幕尺寸要求不小于:长度4m,高度1.5m。系统配置要求:布置原则:施工主要作业点、施工场地进出口、交通口。视频监控子系统技术要求:项目视频监控的图像分辨率应达到D4标准(1280×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具备远程视频直播功能,根据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的需要,提供安全的互联网访问通道。视频监控数据应在本地保存至少2个月,根据施工情况,经参建各方讨论研究,对于典型重点施工部位进行永久监控存储,并形成资料。视频监控设备能够输出兼容HTML5标准的HLS视频流,可直接用于浏览器和移动端播放。视频监控设备输出的视频流应采用H264编码,能够支持最大1080P分辨率的视频流稳定传输,并支持多路视频输出。视频数据接入,需满足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通讯协议,能够正确采集通讯协议中需上报的内容。4.5工程监理报告子系统工程监理报告“智能化应用”,是指全市监理企业通过“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监理行业管理子系统,按照《关于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理报告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渝建〔2017〕540号)等要求,向建设主管部门报送涉及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民工工资拖欠等方面的监理专报、监理急报和监理季报等的智能化管理措施。4.6工程质量验收子系统工程质量验收管理“智能化应用”,是指通过建立“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子系统,对建设工程重要节点验收过程中的验收组织、验收程序及验收内容等各环节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的智能化管理措施。4.7建材质量监管子系统建材质量监管“智能化应用”,是指通过建立“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建材质量监管子系统,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及出厂检验质量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的智能化管理措施。4.8BIM施工4.8.1应用简介BIM施工“智能化应用”,是指将深化出的BIM施工阶段模型,有效应用于建筑工程场地布置、施工方案与工艺模拟、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验收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等的智能化管控措施。4.8.2建设主体与内容(1)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BIM施工子系统的维护,接收项目传送的BIM轻量化模型与BIM施工应用相关数据,并做统计汇总及数据分析。(2)施工总包单位负责建立或深化出BIM施工阶段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施工现场的智能化应用;同时,按要求将该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后提交“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BIM施工子系统。(3)施工总包单位应基于BIM应用管理软件进行BIM施工现场的智能化应用,并将管理数据及时推送到“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4)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项目部应利用BIM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具体管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利用“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内具备BIM施工“智能化应用”的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4.8.3BIM软件要求采用国家主流的通用BIM核心建模软件及施工应用管理软件。4.8.4BIM模型认定(1)施工总包单位应建立BIM基础模型(BIM基础模型是指含建筑、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在内的细度不低于200的建设项目模型)。(2)BIM基础模型应当通过“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BIM施工子系统的模型审查功能进行模型认定。4.8.5应用技术要求(1)场地布置:运用BIM施工阶段模型,进行建筑工程场地布置(包括围墙与大门、场地分区、拟建物、活动板房、基坑与围护、料场加工棚、道路、标志牌等现场实体),并能实现可视化虚拟演示。(2)施工方案与工艺模拟:运用BIM施工阶段模型,进行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方案、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复杂建(构)筑物施工工艺流程的3D数字模拟,并能实现可视化虚拟演示。方案模拟工序包括:现浇箱梁施工过程、满堂支架施工过程、隧道开挖、高切坡、深基坑等每个典型施工工艺模拟展示。(3)施工进度管理:运用BIM施工阶段模型,根据实际进度每月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模拟并上传至管理平台。(4)工程质量验收管理:运用BIM施工阶段模型,自动生成检验批、检查项目和检查点,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完成施工单位自检录入和监理单位复验审核,并自动生成验收资料;实现工程预警、远程巡查;与工程技术资料相关联,并形成可交付归档的数字档案;工程质量验收管理过程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5)施工安全管理:运用BIM施工阶段模型,模拟现场各施工阶段的临边防护、外防护脚手架等重要安全防护措施;在隧道工程、桥梁现浇、深基坑、高切破等危大工程施工前,运用BIM进行专项方案编制、论证和安全交底;运用BIM模型对隧道工程、桥梁工程、深基坑和高切坡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可视化展示;施工安全管理过程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4.8.6数据传输要求项目应将以下资料或数据,传送至“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BIM施工子系统:(1)上传轻量化的BIM基础模型。(2)场地布置BIM模型与漫游动画(动画应采用MP4格式,不低于1080P)。(3)复杂节点以及重、难点施工方案的BIM深化模型或模拟动画,以及可视化交底记录。(4)每月更新施工阶段BIM基础模型的进度信息。(5)验收阶段上传与质量验收资料相关联的BIM建造模型。9.4.8.7其他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4.9vr虚拟现实系统vr虚拟现实系统配主机、显示屏、VR头盔、VR手柄,可实现虚拟现实体验。VR设置在项目经理部。5.智慧工地总平面布置及工程数量表5.1智慧工地平面布置图智慧工地布置详见附图5.2智慧工地工程数量表智慧工地工程数量表序号分项工程项目名称要求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云平台智慧工地云平台系统具备和支持多种接口、通讯协议和标准(OPC、ODBC、JDBC)定制套1灵活性,系统可以根据项目运行情况灵活调整功能配置系统能够提供API,可进行二次集成系统可设置多主机工作模式2实名制桥式双机芯翼闸智能考勤设备应支持互联网接入,存储数据量不低于1万条记录。PM-YZZJ-21套13门禁控制卡智能考勤设备上传考勤数据,需满足人员实名制管理子系统数据通讯协议,能正确采集通讯协议中需上报的内容。纽扣卡个3004人脸识别抓拍满足人员实名制管理子系统对数据上传的接口要求。iface701套15超高频读卡器ZK-CR200个26超高频发卡器ZK-CR200个27交换机8口千兆个28实名制通道显示器50寸个19身份证阅读器CVR-100U个410显示器定制支架定制个111无线企业路由器普联WAR308个412环境监测操作电脑PM2.5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mg/m3,分辨率不低于0.01mg/m3。G3260/1T/4G台113空气温湿度传感器PM10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2mg/m3,分辨率不低于0.03mg/m3。定制个414风速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