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1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2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3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4页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博理工学校——第二学期教学方案设计课题名称回顾鲁迅先生讲课班级19学前、19幼1、19幼2讲课时数2课时讲课地点各班教室讲课形式讲授,讨论,练习教材分析《回顾鲁迅先生》是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属于回顾散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与鲁迅先生交往一些细节,以女性视角、细腻笔触刻画了日常生活中鲁迅先生形象,表现了鲁迅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课文内容丰富,由多个长短不一样生活片段组成,这些片段之间即使互不关联,却由作者对鲁迅先生深深崇敬与思念之情一线贯通,感人至深。学情分析19级学前、幼1、幼2学生对鲁迅了解仅限于初高中书本上知识,缺乏更全方面认识。本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学中应该注意利用一些方法去调动,激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萧红生平和作品,了解鲁迅相关文学常识,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一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能力,提升当代文阅读了解水平。素质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严谨治学、关爱家人、善待朋友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努力刻苦学习。教学重点了解萧红笔下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感情世界。教学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写作格调(白描手法)。教学流程激趣导入—作者介绍—课文初读—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巩固提升—拓展延伸教法学法学法教法认真听课,合作探究,练习,课外阅读讲授,朗诵,练习教学步骤与资源资源名称对教学内容支撑作用硬件资源笔记本电脑、U盘存放课件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件软件资源Office办公软件制作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延伸)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搜集关于萧红音视频资料,阅读萧红作品,阅读纪念鲁迅先生相关文章。回顾初中课文《社戏》激发兴趣为教学顺利进行做好各方面准备课中实施(30分钟)一、导入新课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更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发表《狂人日志》时所用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参加者,中国当代文学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萧红与鲁迅是什么关系呢?日常生活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呢?二、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当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更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19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认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三、写作背景在林林总总鲁迅回顾录中。萧红《回顾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不过鲁迅回顾录中珍品。而且是中国当代怀人散文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一个永不凋谢花环。因为作者萧红跟回顾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顾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所以作品不但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四、初读课文,积累词语明朗咳嗽轻捷闷热鉴赏混浊筵会取笑窘旷代催逼抽屉阖眼犹豫遭殃抹杀祈祷虔诚喉咙包袱久病初愈五、合作探究1、文中描写了鲁迅哪些生活片段?神情姿态:“鲁迅笑”“鲁迅走路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穿着审美:“穿衣裳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一样寻常,忘我精神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路上”“踢鬼、谈鬼”,幽默幽默、童心未泯。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2、细节,即细小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单位组成;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表示。①鲁迅先生笑声是明朗,是从心里欢喜,若有些人说了什么可笑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经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好像不顾一切走去。--灵敏、性急、坚毅③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触过这种眼光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全智者催逼。--对青年严格要求同时又深切关爱六、巩固提升(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10分)回顾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品茗,或者刚才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经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停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午夜了,原来已经是睡觉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何睡得这么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汽车嘟嘟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了。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依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人家,明亮亮;照着鲁迅先生花园夹竹桃,明亮亮。鲁迅先生书桌整整齐齐,写好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12.用简练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2分)【答案】鲁迅先生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用在陪客人上;鲁迅先生从后午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家人很小心怕打搅鲁迅先生休息。1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鲁迅先生书桌整整齐齐,写好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小龟背上站着。【答案】“整整齐齐”“压”表现了鲁迅先生拥有良好生活习惯和写作习惯,从细节处还原和展现了鲁迅先生生活、工作状态,彰显了鲁迅先生忘我工作态度。14.作者为何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细节?(4分)【答案】作者经过这一细节描写,暗示鲁迅先生从后午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才人睡,同时表现出家人对鲁迅先生写作工作认同与尊重,从侧面反应了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精神。听讲,记笔记做笔记听写词语做笔记做笔记概括提炼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萧红重复朗诵,体悟感情(3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生活中鲁迅,笑声朗朗,走路轻捷;议论穿着打扮,审美眼光独到;牺牲休息时间陪客,克己待人;谈论鬼神,幽默幽默;尊重妻子,关爱儿子;身患疾病,依然忘我工作……他拥有和普通人一样喜怒哀乐,是一位令人钦佩宽厚老人。布置作业(3分钟)写一篇读后感,字数600左右。课后延伸7分钟总结评价本文利用读、思、议、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学生概括了解能力和口头表示能力。但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思索,需要有较多帮助。拓展延伸《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坚强与死挣扎。旧中国东北农村风俗画,画面中,贫苦无靠农民背向蓝天,面朝黑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煎熬,生存十分艰难.其中女主人公王婆,是一个饱受磨难妇人,她第一个丈夫虐待她,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跑进关内去了.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嫁给第二个丈夫,这个丈夫却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给第三个丈夫赵三.可在她老年时候,儿子因为反抗官府,被枪毙了,她以为生活无望,愤而自杀,就在将要埋葬时候,她又活过来了.另一个贫农家少女金枝,只有十七岁,梦想着青春和幸福.她还没有过门就怀了孕,受到母亲和同村妇女们冷落和嘲讽.嫁过去之后,丈夫嫌她和刚出生女儿拖累自己,竟把不满一个月小金枝活活摔死了.还有一个贫农家少妇月英,原来是村里最漂亮、性情最温和妇女,因为患了瘫病,成了丈夫累赘,不给她饭吃,不给她水喝,日后死了。全书共有十七节,其中第一节《麦场》至第十节《十年》里,作者萧红用充满感情笔调,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生活。他们身受地主残酷压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背向蓝天,脸朝黄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