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梳理_第1页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梳理_第2页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梳理_第3页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梳理_第4页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第1课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1893—1976)代表词作有《沁园·雪》《七律·长征》等1.内容概要: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江上美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2.艺术特点: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第2课《立在地球上放号》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郭沫若(1892—1978),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1.内容概要: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声呼唤,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调、雄奇奔放的气概。2.艺术特点:意境壮阔,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强烈的时代感。

《红烛》

闻一多选自《红烛》。闻一多(1899—1946),又名亦多,字友三,号友山。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1.内容概要:诗人化用“蜡烛”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2.艺术特点:感叹词的回环使用,诗句长短错落形成节奏美,音乐性强。

第3课

《百合花》茹志鹃选自《百合花》。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等,话剧剧本《不拿枪的战士》。1.内容概要: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写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2.艺术特点:语言自然柔和;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独特的女性视角。

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选自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沈英甲,吉林辉南人,现代作家、记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等。1.内容概要:文章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的事迹,以及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2.艺术特点:叙议结合;人物刻画细致入微。

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选自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1.内容概要: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艺术特点:多用排比造势;夹叙夹议。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五。李白,字太白,号青梦居士,被称为“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并称“李杜”。1.内容概要: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借助想象以大量的笔墨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2.艺术特点:借告别题材抒情言志;用梦幻内容写现实之事;以夸张手法描绘幻想世界;借灵动诗体表现恣肆奔放的感情。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选自《白居易集笺校》卷十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篇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卖炭翁》等。1.内容概要: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沦落江湖的身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凄凉一生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失意之感和愤懑之情。2.艺术特点:形象逼真,细节真实;叙述结构和谐统一;音乐描写真切动人。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费孝通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1.内容概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2.艺术特点:语言流畅,浅显易懂:见解深刻,有理有据。

第10课《劝学》《荀子》选自《荀子集解》卷一。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1.内容概要:文章内容表达了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人成为君子是要靠后天努力的观点。2.艺术特点:善于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来说明学习的道理;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论证的效果;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师说》韩愈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等。1.内容概要:本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奋不顾流俗”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2.艺术特点:论证严密,说理透彻;用对比手法逐层深入论证;整句和散句穿插变化。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内容概要:文章列举了党八股的多条罪状,重点批判了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正确的主张,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2.艺术特点:纲目分明,结构完整;说理切中要害,深入浅出;比喻生动形象。

第12课《拿来主义》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代表作有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等。1.内容概要:作者批判送去主义,肯定拿来主义,叙写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个态度,表达了对待文化遗产,应该坚持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观点。2.艺术特点:先破再立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有效性。

第14课《故都的秋》郁达夫选自《郁达夫全集》第三卷。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小说《沉沦》。1.内容概要:作者在对故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寄寓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眷恋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2.艺术特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

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选自《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1921—2010)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等。1.内容概要:选文第一部分写地坛,写地坛风景以及我在地坛里的思考;第二部分写母亲。写对母亲的追思以及对母亲生命的理解。2.艺术特点: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第16课《赤壁赋》苏轼选自《苏轼文集》卷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本文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是韵散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1.内容概要: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对于宇宙人生的见解。2.艺术特点:景情理紧密结合,充满诗情画意又寄寓人生哲理;“以文为赋”,兼具诗歌的情的和散文的透辟;语言可感、形象优美,取譬恰当。

《登泰山记》姚鼐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代表作有《惜抱轩诗文集》1.内容概要:文章介绍了泰山的地理环境,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2.艺术特点:紧扣题目,结构严谨;语言精简,用词生动;修辞巧妙,手法得当。必修下册第1课《子录、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选自《论语·先进》。《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1.内容概要: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言志谈话,写出了学生的志趣与性格,也表述出孔子的思想和态度,即“礼治”的最高境界。2.艺术特点:循循善诱的孔子形象,刻画鲜明;弟子其言其行,虽寥寥数语却显个性;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1.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2.艺术特点:论述迂回曲折,层层深入,跌宕起伏;气势浩然,逻辑严谨;善于取譬设喻。

《庖丁解牛》《庄子》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庄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1.内容概要:文章通过对庖丁解牛的娴熟技艺的介绍,说明养生之道,也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2.艺术特点:采用夸张、对比、映衬、描摹等多种手法;语言生动简练;结构严密。

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同时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1.内容概要:文章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2.艺术特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第3课《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内容概要:通过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刘、项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及两个集团内部的不同情况、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2.艺术特点:善于通过激烈冲突刻画人物性格;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精练生动,寥寥几笔凸显人物性格。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刘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张良——老练多谋;樊哙——忠勇豪爽;范增——老谋深算。

第4课《窦娥冤(节选)》关汉卿选自《关汉卿戏剧集》,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等,1.内容概要:选文描绘了窦娥途中控诉、刑场哭别和立三桩誓愿这三个场面,表现了窦娥坚韧刚烈、威武不屈的精神,对元代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强有力的控诉。2.艺术特点: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情节有张有弛、疏密相成,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戏剧语言通俗生动、极具个性化特征。

第5课《雷雨(节选)》曹禺曹禺(1910—1996),湖北潜江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戏剧家、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作品有《原野》《北京人》《日出》等。1.内容概要:选文主要讲述了鲁侍萍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的场景以及鲁大海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的剧情,表现了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2.艺术特点:人物形象丰满;戏剧结构紧凑集中;语言个性鲜明、丰富深刻、富于动作性,具有意韵深厚的诗意和抒情性。

第7课《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屠呦呦,浙江宁波人,药学家。2015年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1.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2.艺术特点:语言准确严谨、朴素自然、平实易懂;结构明了;条理清晰。

第9课《说“木叶”》林庚选自《唐诗综论》。林庚(1910—2006),福建福州人,现当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1.内容概要:文章通过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说明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暗示性特征。2.艺术特点:深入意境,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切中关键,引发联想,深入分析。引用贴切、论述清晰。

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1.内容概要:本文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文章充分肯定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高度赞扬了英国工人运动的成果,暗示同仁们不要因为斗争被掩盖和隐瞒就放弃革命理想;铿锵有力地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的观点。2.艺术特点:使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具有针对性、鼓动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亲密战友。1.内容概要:悼念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作品不仅寄托了恩格斯的哀思,更准确地评述了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有力地教育和鼓舞了正在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2.艺术特点:本文是悼词,具有议论性文章的思路严谨缜密和评述性语言的客观、有分寸感的特点。第11课《谏逐客书》李斯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前208)战国末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1.内容概要: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2.艺术特点:论述观点时摆事实,设比喻,重铺叙、论辩有力,说理透辟;在结构上,既曲折多变,又严谨有序;句式上、多用排比句和对偶句,造成文章雄浑奔放的气势。

《与妻书》林觉民选自《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内容概要:这是作者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2.艺术特点:采用了四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娓娓动听,明净如洗的语言,极富诗的韵致;适当地从日常口语中提炼出富有表现力的叠字、铸炼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散文语言。把作者对妻子无限爱恋,对人生无限眷恋的浓烈感情传达了出来。

第12课祝福选自《彷徨》。鲁迅,作品有诗序《白莽作<孩儿塔>序》等。1.内容概要:小说叙述了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2.艺术特点:语言简洁、凝练、深刻、富有个性化;叙述方式多变;人物形象生动典型。

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施耐庵,字子安,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1.内容概要:围绕林冲的遭遇,课文情节的展开可以说是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由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到彻底反抗的性格思想变化过程。2.艺术特点:以“风雪”为线贯穿全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擅用“巧合”推动情节;人物形象在情节变化中发展。

第14课《促织》蒲松龄选自《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四。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志异”意即记述奇闻轶事。1.内容概要: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作品是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引线,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2.艺术特点:借古讽今的笔法,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贪官虐吏;人物心理描写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第七单元《红楼梦》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1.内容概要: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2.艺术特点:错综复杂的情节设置;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选自《贞观政要集校》卷一。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1.内容概要:文章以自然现象设喻,以历史教训佐证,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积其德义”,力戒骄怠奢纵,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这体现了魏征不顾个人得失,勇于箴言直谏的精神。2.艺术特点: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说理形象、透彻;语言上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代表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1.内容概要:文章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信中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给自己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2.艺术特点: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采用驳论的论证方法;气势磅礴,寓刚于柔。

第16课《阿房宫赋》杜牧选自《樊川文集》卷一、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1.内容概要: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唐朝皇帝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2.艺术特点:使用大量的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传统技巧;使用若干散句,整散结合;注意韵脚变化,形式自由奔放。

《六国论》苏洵选自《嘉祐集笺注》卷三。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论,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1.内容概要:文章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来讽谏北宋统治者以此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2.艺术特点:语言生动,气势充沛;借古讽今,切中时弊;论点鲜明,论据严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内容概要:这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这篇演讲词或叙述,或阐释;或告诫,或期望;有对历史的回顾,有对未来的远瞻。2.艺术特点:使用大量的判断句和表示强调的词语、句式,观点鲜明,态度坚决;语言简洁,层层推进,意境昂然,大气磅礴。

第2课《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选自《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1914—2004),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内容概要: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再写吴起镇战斗,最后写中央召开全体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2.艺术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场面、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第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本文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1.内容概要:记录了香港回归的瞬间,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2.艺术特点:语言庄重含蓄;切入角度小而巧;现场展示和背景叙述巧妙结合;逼真的场景描写、气氛的烘托、象征的手法,具有浓厚的文学味。

第4课《<论语>十二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1.内容概要:内容侧重于儒家关于立身处世和修身养性的规范性原则,以及孔子对“君子之德”的基本观点。2.艺术特点:意义丰澹详明,富有哲理性;语言精练含蓄,富于概括性;运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说理富有形象性。

《大学之道》《礼记》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1.内容概要: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2.艺术特点: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孔子和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奉为“亚圣”。1.内容概要: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写起。由“不忍人之心”的仁心导出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2.艺术特点:论证灵活、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逻辑严密,文章逻辑性强,层层推进,很有说服力。

第5课《<老子>四章》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1.内容概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2.艺术特点:说理形象;语言简练,如歌如诗;善用逆向思维:善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五石之瓠》《庄子》《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庄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1.内容概要:庄子超越世俗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所以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探索其最大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2.艺术特点:借寓言设喻说理,深入浅出;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

第6课《兼爱》《墨子》墨子,名翟,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1.内容概要: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而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所以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2.艺术特点:意显语质,逻辑清晰;采用类比论证;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

第7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1.内容概要:小说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写了19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也蕴含对当时社会的批判。2.艺术特点: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语言幽默化、个性化。

第8课《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1.内容概要:本文写的是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的经过。托尔斯泰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对贵族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好的人性理想。2.艺术特点: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采用多种形式对比的手法;讽刺的多样性。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1.内容概要:这是恩格斯写给德国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一封回信,主要阐释了经济关系、社会历史、历史发展的关系。2.艺术特点:运用例证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第2课《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1.内容概要: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2.艺术特点: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表达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句式整散结合,使文章生动、活泼。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1.内容概要:阐明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科学地论述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正确思想对于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2.艺术特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运用设问修辞,发人深思,给读者印象深刻,突出了中心。

第3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1.内容概要:本文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持续检验,也要紧跟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发展、改正,从而更好地为实践服务。2.艺术特点:富于思辨性;讲事实摆道理,论证充分有力,理论与驳论、道理与现实相结合。

第6课《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刘和珍(1904—1926),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她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1.内容概要:作者回忆与刘和珍交往的一些往事,追忆刘和珍等人的遇难经过,表达对英勇献身的烈士的无限哀悼,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和反动文人的阴险无耻,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激励继续战斗者“更奋然前行”。2.艺术特点:记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哲理和诗情和谐统一;反复重叠,回旋起伏;把抽象的事物和议论具体化、形象化。

第7课《包身工》夏衍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中国近代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代表剧本有《心防》《赛金花》《法西斯细菌》《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1.内容概要:文章描写包身工起床、早饭、上工、放工的一天生活,又穿插着记叙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此制度的产生、发展等,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和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结局。2.艺术特点: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结构上,采用时间顺序;表达上,以描写为主,兼具议论和抒情。

第8课《荷花淀》孙犁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内容概要:文章讲述了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和爱国主义精神。2.艺术特点:浅化情节:重在以散文的打情笔触表现人物的心美,语言清新秀美;在简含蓄的动作,对话和细节描中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心理;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充满诗情画意。

第9课《屈原列传》司马迁《史记》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1.内容概要: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记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主张和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休或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2.艺术特点:选材上,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且议论方式各不相同,有评介式、结语式、陈述式、比照式;语言上,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倾向鲜明,直抒胸臆: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第10课《苏武传》班固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1.内容概要:通过记述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2.艺术特点:以典型场景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第11课《过秦论》贾谊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著名。1.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叙述秦从秦孝公至秦亡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事实,指出秦政的过失在于夺取天下后不施仁义,遭到天下人的反对,终至国破身亡。以此提醒汉统治者要以秦为鉴,广施仁政。2.艺术特点:大量叙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心论点,用叙事来说理;运用对比手法;大量运用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表现主旨。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其《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形式,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仟1.内容概要:通过对后唐盛衰史实的分析和议论,说明一个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而在人事。2.艺术特点:论点明确,议论精辟,极有章法;以小见大,对比鲜明,笔法精练;叙述、议论、抒情相生,语言形象生动。

第12课《玩偶之家(节选)》易卜生易卜生(1828—1906)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培尔·金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野鸭》《当我们死人醒来时》等。1.内容概要:本文节选的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从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酒会之后的甜言蜜语开始描写,刻画了二人逐渐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2.艺术特点:戏剧场景高度集中(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个性鲜明的对话、独白,直接表现人物心理;巧妙利用细节和人物动作描写,折射人物心理;两次运用“突转”的手法,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主题。

第13课《迷娘(之一)》歌德选自《迷娘曲》。歌德,德国著名思想家、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1.内容概要:诗歌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冈、悬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2.艺术特点: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第14课《致大海》普希金选自《普希金抒情诗选集》。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家,代表作有《自由颂》《叶甫盖尼·奥湿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1.内容概要:全诗通过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的“三步曲”,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2.艺术特点:采用象征的手法,以大海象征自由,表达诗人渴求自由的愿望;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和赞颂大海的波涛汹涌,表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风格豪迈,自由奔放。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课《离骚(节选)》屈原选自《楚辞补注》。屈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1.内容概要: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2.艺术特点: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开创了香草美人传统;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结构宏阔,辞藻华丽,语言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后人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1.内容概要:本诗通过讲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歌颂了刘、焦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2.艺术特点:双线结构——矛盾冲突一线与爱情纠葛一线,交替发展;叙事前呼后应,互为映衬;形象鲜明,描写见性格,对话显个性;比兴、铺陈等手法的运用,景物渲染。

第5课《阿Q正传(节选)》鲁迅选自《呐喊》1.内容概要:选文主要刻画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在遭受欺负和羞辱时,总是用“精神胜利法”来疗伤,来麻木自我,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揭示了“精神胜利法”其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愚昧和怯懦的实质,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2.艺术特点:运用传神的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叙述体的结构和夸张的讽刺性的语言;在形式上,出色地将悲剧和喜剧两种不同的风格融为一体,达到悲剧内容与喜剧形式的有机统一;在写人的艺术上,成功地将西方小说注重描写人物心理及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等的特点,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统形式的结构及用人物自身言行来传达人物心理的艺术传统融为一体。

第6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选自《艾青诗选》。艾青,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主要诗集有《北方》《火把》《黎明的通知》《春天》等。1.内容概要: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2.艺术特点:语言朴实,细节生动,感情真挚,抒情色彩鲜明;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节奏和回环的旋律。

第7课《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选自《山水》。冯至(1905―1993),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昨日之歌》《伍子胥》《十四行集》《山水》等1.内容概要: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