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讲义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讲义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讲义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讲义_第4页
古代诗歌阅读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

子母题型变式

-母题体验题型演化-

[201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濠濠。

原味母题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对点子题

(3)题目提供的信息:

(4)理解“诗家语”

①含省略成分的词语和句子:

②翻译诗歌正文:

(5)读表情词语:

(6)据推测,此诗作于李贺遭谗落第之后,请结合这一背景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形象。

[2017•全国卷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

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原味母题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II

对点子题

(3)题目提供的信息:

(4)理解“诗家语”

①含省略成分的词语和句子:

②翻译诗歌正文:

(5)读表情词语:

(6)注释暗示的信息:

考点技法精讲

-,嬴泽洲显矗0-

考点精讲:

。角度一读懂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内容的重要载体。有的题目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有的题目提示了诗歌的线

索,有的题目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题目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卷别诗题重要信息

2018年全国卷11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2017年全国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②点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

①"送"表明了题材是送别诗;②"子由"是送别的对象;③

2017年全国卷II送子由使契丹

“使契丹"点明了出使的目的地

2016年全国卷【金陵望汉江①点明了地点(金陵);②点明了事件(望汉江)

2016年全国卷川内宴奉诏作①点明了地点(内宴);②点明了写作原因(奉诏)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就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一般

在题目中使用“歌、行、弓I、曲、吟、谣”等表示体裁的字,如《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

《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诗。

【针对训练】

阅读下列诗歌的题目,写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阮郎归•西湖春暮》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角度二读懂诗歌正文一一理解“诗家语”

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是一种"变形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

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具体如下:

类型释义例句

"蓑唱牧牛儿,篱窥蓿裙女。"(杜牧《村

行》)

古诗特别是其中的近体诗,具有

严整的格律,受格律的制约,诗句

如果也像读散文那样去读,岂不是蓑衣能唱歌,

中的词语顺序往往需要打破某蜂

竹篱长眼睛了吗?只有把它理解成牧牛儿披蓑高

法规律而表现出一种只有在诗中才

唱,倩裙女隔篱窥客,才算读懂了这两句诗.可

能见到的特殊形态。若对这种现象

见,诗句的语序往往具有某种独特的形态,解读古

缺乏认识,在解读古诗时就会碰到

诗,必须注意到这些情况.只有真正了解了古诗语

不少困难

言的特征,懂得了“诗家语",懂得了古诗中语言

的变形,才能读懂古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

人庄》)

诗人在写诗时,为了准确地表情达

意而又不违反格律,就在语言的锤

浓缩这一联的意思是:浓绿的树木环绕在村庄四周,

炼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这种锤炼语

乡郭之外隐隐横斜着一脉青山。在这首诗中,这一

言的功夫表现之一就是对词语的浓

联是容纳不了这么多字的,诗人就把它浓缩成这样

十个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

早行》)

词语的省略是指省略了诗句中某

一成分的语法现象。主要有省略主

省略这两句的意思是旅客听到鸡声即起来看茅店上空

语、省略谓语、省略中心词、省略

之月,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然

关联词等

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了.两句诗由几个名词组

成,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有关谓语则被省略了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杜甫《寄李十

本是一个完整的词语,诗人在使二白二十韵》)

用它时,却因格律的需要而将其分

拆开来,这也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一袭锦袍绣上了兽形图案,就叫"兽锦袍”,但

现象。这类词语多为由一个修饰限在本句中"兽锦"与"袍"被拆开了:下句按理应

制性词语与一个中心词组成的偏正作"夺新兽锦袍",但为了与上句“龙舟移棹晚"

式词语构成对偶,也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就把“夺新兽

锦袍"写成"兽锦夺袍新"了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卢照邻《长安古意》)

由于诗句字数的限制、格律的约士行

束、艺术表达的需要,诗人常常把本句

本句互见指同一句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

方我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意地拆开,分

且又别放在本句中或两句中,在解释时且儿上互见.古人认为,"燕""赵"多美女,

是歌舞之乡,因此,这里的“燕歌赵舞"是

必须前后结合,才能理解语意。这

111V指燕赵的歌、燕赵的舞

种现象称为互文见义,有人也称之

为连句。互文见义最常见的形式有对句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珏单箜

本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

互见悲."(《孔雀东南飞》)

对句互见就是上下句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

具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诗中罗列数字,交叉表述,应作为互文来

看.突出了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优点

古诗词还有变换称谓的特征,即同一事物用多种称谓。如称战争和战乱用"烽火、烽

变换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等;称书信用"鸿雁、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函、

简、笺、札、尺牍"等;称船用“扁舟、兰舟、画舫、橘、棹、橹、楫"等;称马用

称谓"玉臆、玉鞭、征辔、鞍”等;称月亮用"婵娟、蟾宫、玉兔、素娥、嫦娥、银阙、玉

轮、玉环、清辉”等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阳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吴淞",江名。

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的信息:

(2)翻译诗歌正文:

(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天寒""叶正飘""雁声急""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深秋。

B.首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景色,营造了感伤的离别氛围。

C.颔联写天寒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一年各尽,归家路程却还遥远.

D."鸟避征帆却"写水鸟们"啾啾"鸣叫着跟在船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

开去。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角度三读意象、表情词语

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

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

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

依惜别的深情;"月亮""鸿雁""红豆"常常是相思的象征;"梧桐""芭蕉""猿猴"是凄

凉、悲伤的象征;"连理枝""比翼鸟”是美好的恋情的象征。

诗词中诸如"愁""忆""思""喜""苦""暗"等词语往往透露着作者的情感,抓住这些

表情词语,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形容词,也有助于读懂诗歌。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

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揭示了全诗的感情。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州送祖三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的信息:

(2)翻译诗歌正文:

(3)读意象、表情词语: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真挚、深厚的;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正面衬托

作用。

B."天寒远山净"表现出友人离去给自己造成的空虚感、落寞感,"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

缭乱。

C.颈联借景抒情,借寒天、远山、日暮、长河等凄清的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感伤之情。

D.这首诗运用了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友人的不舍。

皿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

么?

。角度四读注释

高考试卷上没有无用的文字。既然诗歌带有注释,其中必然有对理解诗歌、答题具有提示性、

暗示性的信息,有的甚至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所以这些注释信息不能忽视。常见的注释所暗示的

内容有:

注释作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歌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诗句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歌作于贬官或流放之与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

际”类似的注解寂等深层原因有关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

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

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作品。②偃蹇:有高耸、傲慢之意。③生:语气助

词,无义。

in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的信息:

(2)翻译诗歌正文:

(3)注释暗示的信息:

IE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至

极。

B.作者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作者有屈原一般的忧国忧民的爰国情怀。

C.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作者惺惺相惜,心心相印,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D."劝我溪边住"使用了拟人的修辞,使本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入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

蓄。

画有人评价这首词是物与我、景与情的“亲密融合",请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

跟踪训练验收

请完成专项对点练(十三)

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子母题型变式

一二百赢龌'1”

(标*的为本考点题)

[2018•全国卷U]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蝶。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原味母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当。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事物形象】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对点子题

(3)诗歌中间四句展示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17•全国卷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二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

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原味母题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人物形象】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对点子题

(3)【人物形象】诗歌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事物形象】诗中的"凤娥"这一物象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5)【景物形象】诗的第三联运用想象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016•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

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

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原味母题

*(1)【景物形象】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对点子题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长江气势,称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盘踞的九条巨龙。

B.第三、四句写长江特点,既写江水泛滥危害百姓,也写江水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

C.第五、六句转入评论,说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D.第七、八句用词有意蕴,"众流安"本指各条江河都平稳,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4)【人物形象】"我君"指谁?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事物形象】诗中的"汉江"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考点技法精讲

一,嬴善潟瀛莪星-

。考点精讲: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

象.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

"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O题型一人物形象

知识储备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

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的人物的意义。

一、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

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

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二、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

“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

类型示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感时花溅泪”写诗人因感伤时局而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惩"(屈原《离骚》),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

追求真理的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

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我

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形象们仿佛看到了T立英勇的战士形象,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

雄心壮志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刻画了一个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另U》),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

洒脱的性格

由君秋茎白出瑜袤的中史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描绘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

寂寞愁古、身世就零的形象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个悲怆、郁愤的不遇

之士的形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

人形象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

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又在不远处开

垦了一块荒地,名之日"东坡"。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之曰"雪堂"。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

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征。

审答指津

一、审题规范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设问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

方式

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辨别标志1.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包含诗(词)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

1.审清题干要求,分清是鉴赏诗(词)中人物还是诗(词)人自己。

审题要点

2.细读诗歌,找出有无具体的描写、抒情语句,有无相关的注释或提示

二、答题规范

1.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以及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

长意义,不能任意拔高。

o'

题2.整体感知,确定身份。从诗(词)句出发,借助意象、重要的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确定人物形

要象的身份。

3.抓住描写,分析形象。要注意诗(词)人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

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答2.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

题份")(步骤1)

骤3.结合诗(词)分点说明、概括。(步骤2)

4.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词)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步骤3)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

国、慷慨激昂,愤世嫉俗、傲岸不羁,重视友情、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有所作为、建功

立业,情趣高雅、安贫乐道……

三、答题示范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题干的要求是"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先说明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特点)什么(形象

要点类别,如隐者、游子、将士等)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步骤I)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

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

答案另解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步骤3)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镒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闰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O题型二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

知识储备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

观感情的,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

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写景时,作者常常挑选特定的景物,并用带有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的词去修

饰这些景物。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然中有万般景象,因为作者有思乡之愁,所以他偏挑选"藤""鸦"

等景物;这些景物也有各种特征,而作者偏偏要用带有思乡之愁的词去修饰它们。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

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词语,T殳为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

分析意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

象特点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

思考角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

度内在的品质特征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

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分析意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

象作用

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

思考角

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爰国

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

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

意境,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意境的范围I:匕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几

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

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阴凉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

由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体,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腕,又树蕙之百亩,秋菊

更餐英二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诏赴临安,陈端仁为他设宴饯行,席上辛弃疾赋此词。②

"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

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拳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

掌: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0二首(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迄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磺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i: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审答指津

一、审题规范

i.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设问

2.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方式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辨别1.题干中有"意象""画面"或"景物形象”等字样。

标志2.涉及意象的题目,一般会涉及意象的作用或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审题1.明确题目是对景物还是意境的鉴赏,分清是单个景象还是几个画面。

要点2.看清设题的范围,是几句还是整首诗歌

二、答题规范

1.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2.抓特点,联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抓住描述的具体意象,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

题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

要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表感情,明作用(分析意象的具体作用)。根据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

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营造意

境、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找出诗(词)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步骤1)

3.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2)

4.剖析作者的情感。(步骤:3)

1.动景类:活泼、热烈、喧闹、高亢、基庶.

2.静景类:恬静、幽静、清幽、静谧、明净、宁谧.

3.悲凉类:渺茫、寥落、萧条、冷寂、孤寂、寂寥.

语4.苍茫类:辽阔、宏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

5.细腻类:朦胧、缠绵、清丽、淳朴、和谐.

三、答题示范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

审题”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意思是要答出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特点)的画面,然后再结合诗

要点句具体分析,这需要答出步骤1和步骤2.”表达了什么感情"则要求答出步骤3

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步骤1)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

步骤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竹喧、渔舟莲动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

演示平安乐的气氛,(步骤2)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其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之情。(步骤3)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1注】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鞫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

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题型三事物形象

知识储备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将

事物人格化。在全诗中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

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

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

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他们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

心声。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