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重点中学两校联考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重点中学两校联考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重点中学两校联考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重点中学两校联考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重点中学两校联考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重点中学两校联考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周公在殷遗民管理的问题上遵照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原则,采取了册封微子启、强行迁徙殷遗民中的顽固分子、分割殷民中的平民部分、对商人进行德政教化等一系列措施。西周的这些措施()A.旨在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B.巩固了贵族间的政治联系

C.加强了各族间的文化交流 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2.如表所示为法国宪法在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重要内容。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国()名称部分内容1814年宪章行政权归属国王;立法权由国王、贵族院和众议院共有1830年宪法行政权只属于国王,国王有权任命各级行政官吏;国王和议会两院共同提出法案1848年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大权,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不得连选连任;国民议会由普选产生,拥有无限的立法权1875年宪法议会是立法机关,实行两院制;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对议会负责A.总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政府处理行政事务渐趋理性化

C.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D.封建残余势力主导民主化进程3.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这一转变()A.有效地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B.为汉末地方割据埋下了隐患

C.加强了司法监督进而削弱了相权 D.表明中央监察权力逐渐下移4.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国家政务官为保证政策的可行性,往往会咨询拥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事务官,也会根据自身政治事务的需要拉拢事务官,如政治家自主任命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而高级文官不得不依附于政务官以获得好的工作评价,使事务官出现政治化倾向。西方这一情况的出现()A.加强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B.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严重阻碍了政治与管理相结合 D.破坏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5.2022年初,司法部发布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指出在“十四五”时期预计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将达到75万名。如表所示为2016-2022年我国律师执业人数统计情况。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我国()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人数/万32.836.542.347.352.25462A.进入人民民主政治的新阶段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C.依法治国原则开始有效落实 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6.国际联盟规定加入会员国,仅有大会同意即可,会员国可自行退出,在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而《联合国宪章》规定接纳新会员国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安理会推荐和大会决议,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五大常任理事国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这表明()A.联合国的原则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两者都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D.国家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7.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国际提出联邦制是各民族走向统一的过渡形式,于是1922年中共主张促成建立蒙古、西藏和回疆三个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而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渐趋形成 B.少数民族拥护中共的领导

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 D.人民民主原则的贯彻实施8.1948年8月国民政府在《金圆券发行办法》中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但到11月底金圆券的发行量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这一状况()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一定程度抵御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C.加剧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 D.促使国统区的民族经济开始崩溃9.1712年清政府宣布:“其征收办粮,但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1716年针对已固定的人丁因死亡等缘故而出现的缺额,清政府规定:按人丁派者,一户之内开除与新添互抵;不足,以亲族丁粮多者抵补;又不足,以同甲丁粮多者顶补。清政府的这些措施()A.为摊丁入亩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B.强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解决了封建国家赋税征收不均的问题 D.有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0.1943年,贝弗里奇规划了二战后英国社会乃至整个欧洲国家的蓝图,建议将基本社会保障、国民健康计划和家庭津贴的覆盖范围扩大,实施全面的社会保障。1944年法国颁布了《全国抵抗委员会纲领》,主张集中供应保障民众所需,也强调了福利制度的地位。这些主张()A.促进了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 B.体现战后欧洲国家的调控道路

C.遵循“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 D.源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需要11.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及其北部,发展起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反映了()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了农业进步 B.当时中国北方农耕文明较南方发达

C.人类的生产纯粹依赖自然资源 D.中国早期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明显12.12世纪十字军东征将甘蔗带回英格兰,此后仅作为宫廷烹饪的香料使用。而哥伦布远航时将甘蔗带回新大陆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种植园大量使用非洲奴隶提高了甘蔗产量,18世纪甘蔗成为欧洲普通的消费品。这可用于印证()A.物种交流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势力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传播 D.经济发展推动了消费品的趋同13.如表所示为1765~1840年英国布匹价格(单位:英镑/匹)的变动情况。这反映出()年份厚棉布平纹细布年份厚棉布平纹细布1765~176935641805~180918411770~1774—541810~181425381775~177939601815~181922361780~178437841820~182415401785~178929561825~182910331790~179426481830179927411835~18409—1800~18042744A.工厂制度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 B.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C.产能提升拉动了市场需求扩大 D.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状态已改变14.据统计,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平均有7次,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每次可减少损失2亿元,每年仅减少台风损失一项至少可达14亿元:银行利用卫星通信实施调度,至少可减少一半的在途资金,即相当于6天内为银行平添250亿活动资金。这些可用于说明()A.航天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B.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

C.空间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 D.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跨越式发展15.16世纪以后,我国古代统治者在原来大运河流通南布北棉贸易的格局下,运河流通又增加了北方豆粮梨枣的南下。长江流域每年则在两淮食盐上溯之外,增加了上中游与下游之间米粮与绸布的对流贸易。我国古代这些情况的出现反映了()A.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B.区域专业化生产的格局被打破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较为明显16.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效优化了内部治理结构。2006年9月,国际贸币基金组织全体成员投票通过了一项改革份额和投票权的决议,主要内容是对中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四个份额低估最严重的国家进行特别增资:增加每个成员所拥有的基本投票权。据此可知,当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A.维持了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 B.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 D.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是中国婚姻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唐宋统治者强调礼法的作用,以律令形式规定了婚姻缔结和解除的原则。同时期婚姻习俗与婚姻观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唐初的士庶不婚发展到宋代的不限阀阅,嫁娶论财。地方官蔡襄曾说:“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嫁妆)之多,汉唐时期,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妇女婚嫁也有一定自由。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而且妇女再嫁也不为社会所鄙视。”到南宋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片面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唐宋将“父母之命,媒始之言”,这一准则引入法律,使父母干预子女婚姻有了法律依据,但宋代法律对女子离婚和再嫁进一步放宽限制。这些变化不仅说明了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而且对后世婚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安秀玲《浅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在全国的贯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5月《婚姻法》颁布前后,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委把《婚姻法》正确执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作为当时的首要任务,各地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展开宣传。第二阶段:1951年9月,中央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婚姻法》,并派遣工作组分赴各地进行检查。这一时期是《婚姻法》深入宣传或重点试验阶段,重点惩罚破坏、阻碍《婚姻法》干部的情况:对没有认真执行的地区予以批评,或责令没有认真执行的地区或干部作检讨,对认真执行的地区予以表扬等。第三阶段:从1953年1月起,中央、各大行政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市纷纷成立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负责研究情况、交流经验、编写宣传材料和接待人民群众等工作,通过让群众现场参加婚姻案件的审理来宣传《婚姻法》,以调动女性的自主意识。——摘编自刘维芳《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贯彻实施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婚姻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0年《婚姻法》实施的特点。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和救济。仅在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中,包括生老病死各种情况下的福利或救济。在福利制度实施中,有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赏赐或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栖身之所、提供生产工具或资料、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减免徭役、提供免费医疗、提供丧葬费或服务、免除学费……这几乎包括了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所有福利或救济方式。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也没有真正的长期稳定的这类税种被执行,用于福利或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要么开列专项税收,要么直接取自富民等。——摘编自范忠信《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材料二: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英国在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鼓励新民走上工作岗位。20世纪30年代,英国着力形成一个以凯恩斯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1948年英国颁布《国民救助法》,标志着社会救助制度正式建立。《济贫法》规定国家济贫的资金主要通过济贫税筹措资金,筹措方式既体现了政府济贫责任的落实,也有效保障了贫困救济的资金到位。英国历史上的救济制度都强调将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分开,体现了社会救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特点。无论是英国历史上的《济贫法》,还是其战后实施的《国民救助法》,都强调了综合性救济的方式,主要包括生活资助、就业扶持、住房或房租支持等相关援助与服务。——摘编自陈金圣《英国济贫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绝对贫困救济立法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福利制度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济贫制度建立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英国济贫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养民”和“聚民”思想的影响下,历朝历代无不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如清乾隆皇帝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但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旦发生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地区性的饥荒和社会动乱。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的农业生产。在古代阶级社会里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在面临灾害或其他危机时,应对饥荒能力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应对饥荒的能力弱,粮食安全系数低,还需要向封建国家和地主缴纳租税钱粮。——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强化生产能力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完善粮食市场机制。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完善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健全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进出口调剂,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粮食省长负责制,增强销区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倡导科学节约用粮。改进粮食收获、储藏、运输、加工方式,降低粮食产后损耗,提高粮食综合利用效率;倡导科学饮食,减少粮食浪费。——摘编自国家新闻网《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保障粮食安全的不同点,并对《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进行评价。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因素,也是资本主义不断扩张的外在表现。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多作为商品流通过程的要素而出现,由于货币的媒介作用,时间与空间因素被引入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流通允许交换过程中时间的延伸与空间的拓展,当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世界市场。马克思将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张的过程。同时指出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摘编自张毓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册封微子启、强行迁徙殷遗民中的顽固分子、分割殷民中的平民部分、对商人进行德政教化”可知,西周的这些措施,体现了对原来商朝统治区采取恩威并施的措施,目的是为了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故A项正确;

B.西周的这些措施并非为了巩固了贵族间的政治联系,而是为了加强统治,故B项错误;

C.材料并未体现加强了各族间的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

D.秦朝推广郡县制,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国宪法在发展过程1875年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宪法中的规定体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发展,从国王拥有行政权并可以参与到立法权到国王或国家元首只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并且国家元首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这反映了法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项正确;

总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说法有误,排除A项;

政府处理行政事务渐趋理性化,在材料并未反映,排除B项;

主导法国民主化进程的应该是资产阶级,而非封建残余势力,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宪法,需要结合法国宪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统治时期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可知,汉武帝时期,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这一时期刺史仅作为监察机构,而到东汉灵帝时期,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这一时期刺史改为州牧,并且职权扩张,说明地方权力扩大,这为汉末地方割据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

材料中措施主要是为了限制地方的权力,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但是客观上却相反,排除A项;

司法监督进而削弱了相权,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

刺史或州牧指的是地方监察权力,并没有涉及中央监察权力,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需要结合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国家政务官为保证政策的可行性,往往会咨询拥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事务官,也会根据自身政治事务的需要拉拢事务官,如政治家自主任命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而高级文官不得不依附于政务官以获得好的工作评价,使事务官出现政治化倾向”可知,西方国家政务官根据自身政治事务的需要拉拢事务官,使事务官出现政治化倾向。这会导致政务官和事务官结合,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不利于西方政治的稳定性,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排除A项;

西方这一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政治与管理相结合,排除C项;

西方这一情况不利于资产阶级政治的连贯性,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需要结合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文官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司法部发布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指出在“十四五”时期预计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将达到75万名。如表所示为2016-2022年我国律师执业人数统计情况。”可知,我国律师执业人数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反映出从事律师行业的人数在不断上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水平在不断提升,D项正确;

1982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人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阶段,排除A项;

材料并未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排除B项;

律师队伍的壮大是依法治国国策有效落实的客观条件,而不是表现,且“开始”说法有误,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结合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仅有大会同意即可大会决议,大国一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A项正确;

B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联合国的强权色彩并不是明显,且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的成立,需要结合联合国成立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C【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渐趋形成”,但这一变化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A项错误;

B.材料未体现少数民族的态度,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国际提出联邦制是各民族走向统一的过渡形式,于是1922年中共主张促成建立蒙古、西藏和回疆三个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而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国际提出联邦制是各民族走向统一的过渡形式,于是1922年中共主张促成建立蒙古、西藏和回疆三个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而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变化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故C项正确;

D.材料与“人民民主原则的贯彻实施”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金融经济秩序混乱,加剧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C正确;

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仍然是恶性膨胀的趋势,排除A;

滥发纸币不会抵御经济危机,排除B;

D项“崩溃”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学生结合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续生人丁永不以同甲丁粮多者顶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712”“1716”,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康熙统治时期,为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

这一措施弱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排除B项;

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D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税收制度,需要结合古代税收制度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税收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43年盖范围扩大”“1944年,集中供应保障民众所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稳定,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保战争的胜利,注重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D项正确;

西方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

这体现了战前欧洲国家调控道路的探索,排除B项;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石器时代,黄河、长江等区域受各自独特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故选D项;

“早期国家”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

B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

C项说法过于绝对,当时已出现农业生产工具,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需要结合实际时代文明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作为宫廷烹饪的香料使用”“哥伦布远航时将甘蔗带回新大陆”“18世纪甘蔗成为欧洲普通的消费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传播,C项正确;世界经济发展在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

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D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如表所示为1765~1840年英国布匹价格(单位:英镑/匹)的变动情况”这一时期正处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布匹的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他三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AC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利用气象卫星监测相当于6天内为银行平添250亿活动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信息和数据说明航天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A项正确;

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在材料并未反映,排除B项;

空间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说法不够准确,排除C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跨越式发展,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公元16世纪以后的对流贸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是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的结果,C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这一时期还处于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时期,排除B项;

经济中心南移在南宋就已经完成了,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主要内容是对中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四个份额低估最严重的国家进行特别增资;增加每个成员所拥有的基本投票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体现了新发展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稳定“说法有误,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促进“说法有误,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趋势:婚姻社会等级限制有所放松;厚嫁风气日益浓厚;贞洁观念日益增强。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发展和普及;法律对离婚现象的宽松;科举制度的发展。【小题2】特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阶段性明显;成立专门机构;注重宣传教育;严厉惩处违法行为;注重发挥女性自主性。【解析】(1)本题考查了唐宋时期婚姻演变的趋势和原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本题考查了新中国1950年《婚姻法》实施的特点,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唐宋时期婚姻演变和1905年《婚姻法》实施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主要特征:从福利救济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的福利救济是全方位的;从福利救济的方式来看,中国古代实行的福利或救济的方式途径是多样化的;从福利或救济所需资源的来源看,奉行通过单项或特项收人以解决福利经费的原则(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小题2】原因: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危机的冲击;世界战争对英国社会的破坏。启示:应凸出以政府出资为主要方式的原则,要保障济贫资金来源的稳定性;采取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注重救济内容的综合性和多样化;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国情变化进行调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第一问结合中国古代福利制度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结合近代英国救济制度的特点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主要措施:提升粮食安全到治国安邦的地位;建立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的政策。(任答两点即可)因素:生产力水平;农业经济模式;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政府政策。(任答两点即可)【小题2】不同点:指导思想:古代儒家思想,当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点:古代主要是统治的安危;当今是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解决方式:古代重点是国家和市场调节;当今:科技兴农、市场配置、粮食储备和节约用粮综合解决。(任答两点即可)评价: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利于推动中国粮食生产,促进国计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有利于国家安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粮食安全问题。第一问结合中国古代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来解答;第二问结合我国现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粮食安全问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本题为观点阐述类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首先,结合材料信息,围绕材料中提炼的观点,拟定论题。根据材料“马克思将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张的过程。”可知,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其形成过程即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张的过程,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拟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相互促进”的论题;根据材料“世界市场,多作为商品流通过程的要素而出现,由于货币的媒介作用,时间与空间因素被引入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流通允许交换过程中时间的延伸与空间的拓展,当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世界市场。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可知,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演变,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拟定“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的论题。

其次,围绕论题,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相互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西欧处于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