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课时规范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课时规范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课时规范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课时规范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课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解析】从数字来看,“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数量最少,青铜由于质地不够坚硬,较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的鼎盛时期,出土的文物“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数量庞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武器有“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未体现“多样”,不能说明商朝战争频繁,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出土青铜礼器40件”能说明“重视礼仪”,但材料还有乐器、生产工具、兵器等信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西汉时期,不仅能够生产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这一状况()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助于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C.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提升了汉代人民的生活质量【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与材料中“西汉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耕作技术与材料中“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铁制用品广泛使用,材料中“长剑、长矛、环首大刀”“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反映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生活质量与材料中“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解析】庄园中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故A项错误;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庄园经济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C项错误;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时有发生”,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故D项错误。【答案】B4.(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清代苏州民间丝织业“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可见其专业化特征明显,C项正确;A项表述缺乏对比难以得出这一结论;B、D两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答案】C5.(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唐代手工业行会都有从业者共同议定的行规,对工匠入行从业、技术的传授都有一定规定,如非本地人不能随便入行、师徒相授时间等相关的传习规定条款。据此可知,唐代()A.手工业规模与前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扩展B.政府对手工业行会的管理非常严格C.行会对技术垄断以维护本行业人员利益D.个体手工业者数量较前代大量增加【解析】由材料中行规工匠入行从业、技术的传授都有一定规定,如非本地人不能随便入行、师徒相授时间等相关的传习规定条款,说明行会严格控制技术的传授,从而垄断技术以维护本行业人员利益,故C项正确。【答案】C“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宋·朱彧《萍洲可谈》(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从时空发展的角度指出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2)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不同:①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②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③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④唐朝长安位于西部高原,北宋东京位于中原腹地。趋势: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②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③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世俗化;④政治中心逐渐东移。(2)特征:海外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原因: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技术高超;②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③“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发达;④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管理机构;⑤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等航海技术的进步。影响: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②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③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④有利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4.(2017·四川凉山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滨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朝贡体制的根本在于“它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与统治关系相比,朝贡贸易体制的根本点是靠贸易关系在支撑,实际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层次的、具有包容异质因素作用的一种体制。”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解析】首先需要提炼观点,其次用史实说明,如观点一据材料可知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再如观点二《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答案】示例一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7世纪至13世纪是中国的唐宋时期,唐宋时代中国国家富强、文化世界领先;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伴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人、财、物的流动,逐渐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进而形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