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演示文稿_第1页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演示文稿_第2页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演示文稿_第3页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演示文稿_第4页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

当前第1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主要内容1.糖尿病的流行、现状趋势与危害性2.不同人群血糖控制的目标3.关注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必要性4.血糖监测是实施糖尿病护理管理的基本手段5.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当前第2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趋势WHO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糖尿病发病人数占全世界人数1∕3。2型糖尿病由于发病的隐匿性,相当多的患者因为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而被确诊有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也是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当前第3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糖尿病的并发症(危害性)慢性并发症:眼-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关节运动性障碍;生长的异常;足病等.急性并发症:代谢病(高渗高血糖非酮性并发症,低血糖症等);感染病(口腔溃疡,尿路感染等)当前第4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主要内容1.糖尿病的流行、现状趋势与危害性2.不同人群血糖控制的目标3.关注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必要性4.血糖监测是实施糖尿病护理管理的基本手段5.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当前第5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

当前第6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之间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稳定糖基化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因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反映约120天(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与即时血糖无关,抽取静脉血检测,没有时间限制,不受进食影响当前第7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当前第8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1

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策略

适应人群:糖尿病病程短,生存期长,无严重冠心病控制目标:A1C<7%,如果无明显低血糖发生,可以控制更加严格(空腹:4.4-6.1mmol/L,非空腹:4.4-8.0mmol/L)严格的血糖控制

1

适应人群:严重低血糖发生史;生存期有限;严重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合并多种疾病;糖尿病病程长控制目标:比A1C<7%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7.0mmol/L,非空腹:≤10.0mmol/L)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

2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3当前第9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1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10.ADA.DiabetesCarevol.33no.Supplement1.S11-S6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内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7.8-10mmol/L,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血糖在6.1-7.8mmol/L仍可接受。不建议降低至6.1mmol/L以下。非危重住院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推荐餐前7.8mmol/L,随机血糖10mmol/L以下。小于5.6mmol/L,要仔细评估胰岛素用量小于3.9mmol/L,需要调整用量(除非有明确的原因,如漏餐等)

当前第10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老年糖尿病患者1、脏器功能和认知能力良好、预期生存期>15年:严格控制HbA1c<7%;2、合并其他疾病、预期生存期5-15年,可适当放宽:HbA1c<8%;

3、既往有严重低血糖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预期生存期<5年:HbA1c<9%;

HbA1c较高者应避免发生高血糖症状和急性代谢紊乱。

当前第11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主要内容1.糖尿病的流行、现状趋势与危害性2.不同人群血糖控制的目标3.关注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必要性4.血糖监测是实施糖尿病护理管理的基本手段5.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当前第12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高血糖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不断增加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2%-25%(实际上更不止这个比例)应激状态下糖尿病患者出现更明显的高血糖无糖尿病的患者出现暂时性的高血糖当前第13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严格控制住院患者高血糖的益处降低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和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当前第14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

越严格越好吗?

当前第15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关注低血糖院内低血糖的高危时间点:夜间、午餐前、睡前和晚餐前是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高发时点应注意高危时点的血糖监测和护理当前第16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低血糖的症状程度及特点

当前第17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院内低血糖的危害轻度低血糖使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神经系统缺糖表现严重低血糖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增加老年痴呆发生风险,甚至引起脑卒中或昏迷严重低血糖的漏诊或误诊,可能造成患者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当前第18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如何预防低血糖发生经常监测血糖,一旦监测显示低血糖,立即补充含糖饮料或点心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恰当遵循饮食计划,准时就餐如果不能按时进餐,应在正常进餐时间吃些水果或点心当前第19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院内低血糖的护理要求当血糖<3.9mmol/L应立即启动低血糖护理流程严防血糖进一步降低为严重低血糖(<2.2mmol/L)血糖水平在1小时后可能再次降低,有必要在低血糖纠正后1小时重复监测血糖及时通知医师,调整饮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当前第20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院内低血糖护理流程

当前第21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住院患者血糖控制

-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高血糖安全性(低血糖)住院患者血糖控制当前第22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主要内容

1.糖尿病的流行、现状趋势与危害性2.不同人群血糖控制的目标3.关注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必要性4.血糖监测是实施糖尿病护理管理的基本手段5.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当前第23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血糖监测的作用

直接了解机体实际血糖情况。掌握血糖波动,避免危害。找出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指导生活方式。监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为强化治疗保驾护航,使血糖控制安全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当前第24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

用药情况饮食的量和结构、用餐时间饮酒否睡眠情况运动情况情绪、精神身体的其他疾病(发热、高血压等)一个血糖值反映的问题当前第25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血糖监测时间

1、空腹血糖指进食8小时以上,一般测定隔夜晚餐至早餐前的血糖,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情况下的血糖情况。2、餐后血糖从进第一口餐时计时(不能从餐中或餐后计时),满两小时的血糖情况。3、夜间凌晨血糖一般指凌晨0-3点血糖当前第26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各时间段监测的意义

空腹血糖测定·反应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了解夜间血糖控制情况帮助调整睡前药物剂量和/或加餐多少餐前血糖测定有利于发现低血糖寻找原因,区分是饮食问题还是药物剂量问题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胰岛素剂量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反应人体在进餐后体内制造或注射胰岛素能否有效控制进餐后摄入的葡萄糖帮助调整饮食计划,调整药物种类当前第27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各时间段监测的意义

睡前血糖测定预防夜间低血糖保证夜间的安全性夜间凌晨血糖测定有效发现夜间低血糖,帮助发现无症状低血糖,保证夜间的安全性,判断早晨高血糖的原因,以便调整药物剂量低血糖测定有效发现/区分低血糖及时治疗低血糖,保证患者安全当前第28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如何合理监测血糖

--非药物治疗者

3次/天,选择不同的时段进行监测每周1-2天当前第29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如何合理监测血糖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3次/天,早/晚餐前,晚餐后两小时等每周2-4次

当前第30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如何合理监测血糖

--胰岛素治疗者

治疗开始阶段,5次/天以上达标后4次/天、三餐前加睡前不时加测餐后2小时,了解胰岛素用量是否恰当每月至少1次测夜间3点,以确认无低血糖。当前第31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特殊情况下需加测血糖频率患其他疾病时、手术前后、外出旅游时血糖值经常>10mmol/L糖尿病初发或治疗方案改变时运动前、中、后,尤其是开始一项新项目时怀疑或发生低血糖后

当前第32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

大家知道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吗?当前第33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操作及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1.75%乙醇消毒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2.弃去第一滴血液。3.试纸条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和密封。4.每6个月与检验科进行一次结果比对当前第34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主要内容1.糖尿病的流行、现状趋势与危害性2.不同人群血糖控制的目标3.关注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必要性4.血糖监测是实施糖尿病护理管理的基本手段5.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当前第35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有五类

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消瘦的患者●双胍类:适用于II型、肥胖的患者●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饭后血糖高●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适合肥胖患者当前第36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黄脲类用药一般是在饭前半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

当前第37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当前第38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苯甲酸衍生物

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当前第39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排气多等,一般服用3~4周后可自行缓解。本类药物应于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当前第40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当前第41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胰岛素的分类

当前第42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腹部

在距肚脐3-5公分的两侧的一个手掌距离内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大腿外上侧

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 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手上臂外侧臀部外上侧人体正面人体背面当前第43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注射部位还应考虑胰岛素在不同部位的吸收差异腹部87分钟50%较快适合短效胰岛素臀部较慢适合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大腿164分钟50%中等至较慢手臂141分钟50%中等至较慢适合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不同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分钟):

—研究显示,50%胰岛素吸收所需要的时间腹部最快,手臂中等,大腿和臀部较慢11.TheAmericanJournalofNursing,Vol.98,No.7,pp.55+57当前第44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对局部皮肤应用酒精进行消毒,注意不能用碘型的消毒剂,因为胰岛素中的氨基酸遇到碘后,会发生变性,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剂量和效果。当前第45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四\13点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误入肌肉层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不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用多个手指捏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