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具制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_第1页
12.家具制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_第2页
12.家具制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_第3页
12.家具制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_第4页
12.家具制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家具制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家具制造企业(包括木质家具制造;竹、藤家具制造;金属家具制造;塑料家具制造;其他家具制造)编写更为详细的安全隐患查报标准,并依照此通用标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类上报。当标准中引用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发布新的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时,均适用于本标准。患依依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第119号令)第二十四条《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第十七条:应通过防雷装置竣工验收。6号):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所规定的企业新、改、扩项目应取得安全生产条隐患内容1.1.1.1未取得营业1.1.1.2未取得消防验收合格文件或备案凭证3未取得防雷1.1.1.4新、改、扩项目未取得“安全三同类别1.1资质证照照3类别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理机构(含理机构)设员(含职业隐患内容时”批复文件1.1.2.1营业执照内1.1未按规定建.2未按规定设2.1未按规定配依据说明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备案意见书、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意见书、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备案意见书等“安全三同时”批复文件。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3类别安全规章健康管理人员)配备缺陷隐患内容1.2.2.2未按规定配1.3.1.1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1.2未明确主要1.3.2.1未按规定建依据说明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管理间、分公司)等部门及其负责人、班组和班组长、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人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3类别度缺陷隐患内容1.3.3.1未按规定制1.3.3.2未发放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缺少培训和考核记录等资料4.1未建立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缺少环节内容1.3.4.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执依据说明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第十一条规定的十三条职业卫生管理《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第128号)4.3:基于岗位生产特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识,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识别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危险作业,应根据生产作业的安全要求,建立安全操作《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第进行培训和考核。《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第评审、修订等效力。《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第,评估报告内容齐全,评3类别隐患内容查、评估存在缺陷依据说明估结果与实际相符,评估周期不超过每年一次。1.3.4.3未及时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无修订的计划和记录资料1.3.4.4未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修订等存在缺陷《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第128号)4.5: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第号)4.6: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以文件形式发布,明确安全规章制度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第3类别安全培训培隐患内容1.4.1.1未按规定取证1.4.1.2未按规定复训1.4.2.1未按规定取证1.4.2.2未按规定复依据说明检查与监护记录、应急演习信息、技术图纸等。第二十一条:主要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依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进于公布特种作业类别及准操项目名称的通知》(川安监〔2011〕149号)和《特种设3类别隐患内容.4.3.1新进员工的“三级”教育缺陷1.4.3.2“四新”教育.4.3.3转岗、重新上岗等安全培训教育缺陷相关方等其依据说明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家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7010-2013)5.5.3.2:新入厂人员在上岗前,应参加由厂级、车间、班组安排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63号令)第十七条:实施新工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63号令)第十七条: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相关方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3类别足隐患内容1.4.3.5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培训缺陷1.5.1.1未按规定提1.5.2.1安全投入使依据说明避险知识的教育培训,并经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明确资金提取的标准、年度费用计划和使用状况审查的在企业年度资金决算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坠落、防毒、防静电、防尘、防噪声或者隔离操作等3类别相关方管理隐患内容1.5.3.1未按规定购.6.1.1相关方不具1.6.1.2未对相关方有关安全资质和能力确认2.1未按规定签动、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依据说明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h)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i)用于j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格和安全条件的相关方。工程项目承包协议应当明确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企业应与选用的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书。3类别重大危险源管理陷隐患内容等1.6.3.1未按规定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等1.6.3.2未按规定对相关方人员进行监督管理1.7.1.1未进行重大.7.1.2辨识评估不1.7.2.1未按规定进1.7.3.1未按规定对依据说明QT方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进行监管,相关方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监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查、检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用现场动态控制、远程数据和影像监控等先进技术和设3类别个体防护监控预警缺陷隐患内容1.7.3.2监控预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8.1.1在必须使用中,未佩戴或佩戴不正的1.8.1.2个体防护装备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1.8.1.3降低防护装备的发放范围和标准1.8.1.4个体防护装备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1.8.1.5未按个体防依据说明备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确保预警控制灵敏高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34.1:作业过程中存在职业性危害因素时,作业人员应佩戴个体防护装备。《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4.2:生产经营单位购置、配备、发放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不得随意降低个体防护装备的发放范围和标准。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并取得市场准入资质。3隐患隐患内容类别护装备的分类、分级进行装配1.8.1.6未按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范围进行配备1.8.2.1未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1.8.2.2未建立健全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1.8.2度个体防护装1.8.2.3未按规定对备管理缺陷作业人员进行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保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1.8.2.4未对职业病防护依据说明《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7《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3)9.8: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个体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专业知识的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年第52号)第二十六条:对职业病防护设备,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3类别陷隐患内容1.8.2.5未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定期检、维修1.8.2.6未对相关应检、维修1.9.1.1未按规定申全依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第二十六条:对职业病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第二十六条:对职业病应急救援设施,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企业,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以及有关法规的3类别隐患内容1.9.2.1未按规定对9.2.2未按规定对1.9.2.3职业病检测3.1未按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检测结果未公示等依据说明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3类别陷隐患内容1.9.4.1未按规定建1.9.5.1可能产生职依据说明护措施如实告和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总局第51号令)第四3类别其他陷隐患内容(包括新建、改建、扩“三同时”1.9.5.2未按规定将职业病患者调离原岗位等1.10.1.1未按规定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1.10.1.2未按规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10.2.1未按规定制定各类应急预案依据说明条:建设单位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引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年第52号)第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或指定负责人负单位生产安全特点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或配备具有专业技能的安人员。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3类别陷隐患内容进行有效管理(论证、评审、修订、备案和持续改进等)1.10.3.1未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1.10.3.2未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1.10.4.1未建立应急设施,未配备应急装1.10.4.2未按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等依据说明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救援的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第二十六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条,具体要求如下:企业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3类别其他隐患内容依隐患内容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排查方案制定与实施、隐患治理及验收核查、效果评估的管理要求。5.8.1.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范围包1.11.1.1未按规定括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行为及环境。企业应结合产品的生产工艺、设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安全监测技术及安全装置的配置及可靠性、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及技能,依据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对事故、事件认识或信息,制定事故隐患排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针对事故隐患的类型明确应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理措施,以及负责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期限,并应提供相应的资源。治理工作不符合要求按计划和规定的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完成。5.8.2.3: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家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7010-2013)5.8.2.4:应对事故隐1.11.3.1未按规定患和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书对事故隐患进行上报面报告。3类别事故报、调查处理其他陷隐患内容1.12.1.1未按规定及时报告1.12.1.1未按规定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1.12.2.1未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分析等依据说明产事故管理制度,应明确事故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回顾、书面报告样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危害,防止发生次发生后,企业应组织事故调查组或按规定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政府有关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3患1选址缺陷陷.1.1.1作业场所未按规定选择在常年主导风上风或侧风2.1.1.2地质条件不良2.1.1.3企业内新建构筑足2.1.2.1建构筑物的防火等求建构筑物的安全距2.1.2.3建构筑物防雷设施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厂址不应选在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以及采矿陷落(错动)区等地质条件不良地段;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或内涝威胁地带,或防洪标准应符合《防洪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4、3.5、4、5.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17-2010)4.11、4.12、4.2.3(1)、4.2.433平面布的设置和施工不符合标准规范2.1.2.4建构筑物抗震等级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1.2.5工业企业工作场所、辅助用室的卫生学要求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1.2.6防洪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在同一建筑内混合设置2.1.3.2建筑物内的功能分(GB50601-2010)3.2.3、5.1.1(3、6)、6.1.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3.1、3.4.1、3.7.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3.2.2、3.3.2、4.1.7、4.1.9、19.1.2、21.1.2、21.1.3《防洪标准》(GB50201-94)4.0.1《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4.1:合用场所不应设置在下列建筑内:a)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的建筑;b)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及三级以下的建筑;c)厂房和仓库;d)建筑面积大于2500m2的商场市场等公共建筑;e)地下建筑。3区、防火间距不符合标准规范2.1.3.3建筑物内防振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防振间距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1.3.4人体触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3.5建筑物内的,当应采用置于伸臂范围之外的电击防护安全措施时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1.3.6建筑物内的防爆措施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1.3.7建筑物内的各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1.2.1.4.1作业场所狭窄难以《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2.4:建筑物内的,产生强烈振动的生产设施应避开防振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构筑物布置,保证与防振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有足够防振间距。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23821-2009)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5.7:生产设备上供34场地狭5地面开6安全逃2.1.4.2工具、材料放置混乱2.1.4.3作业环境不整洁.1.5.1坑、沟、池、井等2.1.6.2厂房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走道、门的设置不符人员作业的工作位置应安全可靠。其工作空间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腿、足在正常作业中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危险作业点应留有足够的退避空间。《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0号)第三十条:原材料、成品、器材、设备、废料应当合理堆放,不得妨碍操作、通行和装卸。《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0号)第三十条:企业生产废料应当及时清除。号)第三十条: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内可能引起人身伤害的坑、洞、井、沟、池应当设置盖板或者围栏;对可能导致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特殊设施损害的生产施工作业,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7: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3隐患隐患内容类别2.1.6.3不满足家具企业设置不符合要求不满足家具企业车间环境车行道、安全通道等的7交通线2.7交通线安全出口和安全通道,在厂房和车间内任意一点至安全出口和安全通道之间的m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m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包括:竹材、藤材和代木材料)加工车间内应设有贯穿车间纵横的通道。主最窄处不得小于2m;单独用作安全疏B38安全标2.1.7.2不满足家具企业的厂区环境、工业建筑物、车间环境、仓库等处的要求2.1.8.1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变电站、配电室等电气设施和使用场所的安全标志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1.8.3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1.8.4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畅通无阻,应与竖向设计相协调,应有利于场地及道路的雨水排除,应使厂内(GB15630-1995)5、6、7: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的标志、火灾时疏散途径的标志、灭火设备的标志、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地方或物质的标志、方向辅助标志、文字辅助标志、消防安全标志杆等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应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3~1232.1.8.5各类管道的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1.8.6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未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标志。2.1.8.7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未设置围栏和警示灯。2.1.8.8在危险作业地点未.9.1钢直梯的设置不符.9.2钢斜梯的设置不符.9.3平台或通道的防护号)第二十八条0号)第三十条《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32.2设备设施陷栏杆或设置不符合相关规范的疏2.1.9.6受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1.9.7工业建筑应进行可靠性鉴定的而相关规范的要求2.2.1.1工艺、作业和施工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1通用设备及其零部《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3.1.1:工业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可靠性鉴定: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时;用途或使用环境改变时;进行改造或增容、改建或扩建时;造成灾害或事故时;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者出现较严重的腐蚀、损伤、变形时。《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5.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关于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强3施缺陷件的性能不满足相关规范等的2.2.2.2输送机和输送线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2.2.2.3空压机不满足相关的要求气动工具不满足相度、刚度、稳定性、密封性、耐腐性和可靠性相关规定章节。QT、载物传送带、导轨、导向装置、转轮等安全装置和部件工作正常,无损伤、磨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的规定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3机不满足相关2.2.3.1焊炬及割炬不满足足品加工设备不满足相关规范的a)砂轮机防护罩的强度、开口角度及与砂轮之间的间隙应符合《磨削机械安全a)焊炬、割炬气路通畅,射吸能力、气密性正常。b)焊炬、割炬点火时应使用摩擦打火机、或固定的点火器或其他适宜的火种。c)焊炬、割炬点火时不得机械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装置。b)机器运转或移动危险区,以及机器加工存在3隐患隐患内容类别.5塑胶家具制品加工2.2.4.1锅炉存在缺陷设备缺2.2.4.3压力管道存在缺陷陷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排污阀、炉水冷却器、保护装置、水处理应符a)使用中的气瓶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使用期满或送检未合格的气瓶禁止继续使GB4的规定在气瓶外表面涂色和或标注字样等相关要求。轿厢结构牢固可靠、运行平稳,轿门关闭时无撞击,轿厢内应有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设施,轿厢门开启灵敏,防夹人的安全装置完好有效,间隙符合要3起重机械存在缺陷2.2.4.6场(厂)内专用机2.2.5.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5.2自动灭火系统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符合2.2.5.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等泡沫灭火系统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5.5灭火器的配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ba)车身整洁,所有部件及防护装置齐全、完整b)动力系统运转平稳,无异常《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1~8.4、8.633隐患隐患内容类别.6建筑的防烟与排烟2.2.5.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2.2.5.8消防车道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2.2.6.1变配电系统不满足陷2.2.6.2固定电气线路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2.2.6.3临时低压电气线《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1~9.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0.1~6.0.11a)变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相邻配电室的门应双向开,高压配电间的窗门应装序应标志正确,应设有接地母排和接地端子,应有接地标志,接地导线应连接接地母排和接地端子,且与电网接地系统连接等相关要求。32.2.6.4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不满足标准规范2.2.6.5电网接地系统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不得设置临时用电线路等相关QTa)应设置接地母排和/或接地端子,应有接地标志,接地导线应连接接地母排和/或接地端子,且与电网接地系统连接。b)应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的规定,在动力及照明配电柜(箱)的用电保护控制线路护装置等相关要求。接地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工作接地、主干保护导体(PE或PEN线)、电气设备(配电箱、柜或用电设备)与接地系统连接、接地故障速断保护装置、系统保护性接地网配置与等电位,应符合《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a)接地电阻检测每年应不少于一次,且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测量。低压电力网中电源系统中性点工作接地电阻、当采用共用接地网时诸种接地系统中要求电子设备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网时的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b)应保存接地网及接地装置定期检测记录。3电防护系统不满照明等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6.8电气保护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6.9移动式设备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6.10防爆电气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6.11电气设备防雷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6.12电气设备防静电识。b)明敷的接地导体(PE干线)表面应涂15mm~100mm宽度相等的绿、防雷引下线的设置经过建筑物出入口,在建筑物出入口应设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25295-2010)中关于电器设备布线、照明、设备绝缘等相关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4.1、4.2、4.3、《可移动式电动工具的安全》(GB13960-1997)7、8《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5、6、7《电子设备防雷技术导则》(DL/T381-2010)5.1、6.1、6.2、6.3、6.4、3陷2.2.6.13电气设备电磁防护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6.14电气设备的检测检验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2.7.1未按规定对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施设备进行安全2.2.7.2未按规定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2.2.8.1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施不符合要求。2.2.8.2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控制不符要求。2.2.8.3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重点监控工艺参《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16号)第二十二条:包括存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3等装置装备数、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采用的控制方式不符合其要2.2.8.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测监控体系,控制措施不符合要求。2.2.8.5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未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未作好记录,未由有关人员签字。.1.1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2.3.1.2外露危险零部件及〔2009〕1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席令第70号)第二十九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6.1:以操作人员的操作3危险部位,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装置2.3.1.3生产设备未按规定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装置2.3.1.4布置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时,未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2.3.1.5有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时未按规定设置便于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然中断动力源时,运动部位的紧固联接件或被加工物料等有松脱或飞甩的可能设备的噪声超过有关标准规定时,未予以隔离。加热设备及反应釜等的作业孔、操纵器、观察孔等未设置防护设施等。32防护装.7设备的噪声超过有8加热设备及反应釜等的作业孔、操纵器、观察孔等未设置防护设施减振、消音、保险、联锁、信号、监测等可靠的安全、卫生装置不可靠2.3.2.2对有突然超压或瞬间爆炸危险的设备,不设置泄压、防爆等安全装置2.3.2.3防护屏、防护罩、各类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带防护装置的联锁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3.2.4平台和栏杆不符合GBT08)相关章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18831-2010)3原辅物3防护不当2化处当2.3.3.1未按规定配置、使2.4.1.1仓储设施的设置不符合物品储存仓库不符2.4.2.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准规范的要求学品,库房与明火间距应大于30m。5.6.3.2.2:危险化学品及有毒物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场所、库房中,其贮存条件、贮方式、贮存限量应符合《常用危险化3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未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2.4.2.3安全设施、设备未进行维护、保养,不能保证其定划分爆炸性危险区,爆炸危险区的Ⅰ区和Ⅱ区应监测可燃气体浓度,设置可库房内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禁合取化剂、腐蚀品同库存放。5.6.3.2.12:禁止将灭火方法不同的物质同库存放。气体34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使用条件和管理不符合法规要求2.4.2.5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未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范的要求2.4.2.7气瓶运输、储存、使用等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使用条件(包括工艺)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没有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二十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5《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第六章3职业病危害1职业病标.5.1.1职业病危害因素不2.5.1.2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浓度不符合要求2.5.1.3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不符合要求2.5.1.4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满足要求.2.1作业场所缺少防护第二十七条: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3、《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581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