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200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200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200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200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东坡画扇(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某家以制扇为业职业(2)适父死适逢(3)至懊恨不胜而去离开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C)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曰(把)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3分)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参考译文】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2005年浙江中考试题)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高启《墨翁传》,有删节)[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énɡ):充满。⑩徼(jiǎo):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A.躬操杵臼(弯腰)B.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C.所制墨,有定直(价钱)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BA.而以今墨售于内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B.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C.视之虽如玄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苛政猛于虎也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①人望见,咸异之②客有诮之曰③试之则若土炭④客闻之曰A.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23.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参考译文】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的了荆楚这个地方,一次,他遇了有人传授古带造墨的方法,于是说:吾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字身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墨,有一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辄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满而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有一乡客讥讽他说:你的墨汁做得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唉!吾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勤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容易了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在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么做可以吗?在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那乡客听这些话后说:我们这类人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说完,叹息着离开了。(2005年浙江杭州中考试题)【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1)闻崖上有声甚厉⑵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②蛇复昂首待之(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②以首俯地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然审视殊无所见。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2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2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2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2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参考译文】【甲】有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山谷溪边走路,听到山崖上传来很凄厉的声音。他就找寻道路爬山崖偷着看。只见一条身围有碗口粗的大蛇,正在树丛中摆来扑去,不时用尾巴击打柳树,柳枝被打得纷纷折断。蛇不断地辗转翻腾,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控制着它。可是仔细观看又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姓张的人非常疑惑,逐渐靠近上去,才看到原来是一只螳螂占据在蛇的头上,用螳臂紧抓着蛇头,无论蛇怎样颠扑都掉不下来。过了好长时间,蛇终于死了。再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开了。【乙】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蛇发怒,(又)回过头来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顺着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饮它的脑髓,吃饱后(就)离开了。(2005年浙江嘉兴中考试题)【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⑴有一老父衣褐()⑵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⑶父以足受,笑而去()⑷谷年十有五()⑸是负义也()⑹乃载祖归养()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良愕然,欲殴之吾欲之南海B.捐祖于野移其民于何东C.父以足受不以物喜D.直堕其履圯下其如土石何23.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良殊大惊,随目之(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2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分)2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21.(1)穿着(2)回头看(3)离开(4)通“又”(5)这(6)于是、就22.B23.(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2)哪里有(因为)年老就抛弃他的呢?24.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25.敬老爱老【参考译文】【甲】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走,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怒火,走下桥去把鞋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上来了,于是挺着身子跪着给他穿上鞋。说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会面。”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乙】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2005年浙江金华中考试题)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家人将受直②直不百步耳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系向牛头充炭直⑤直堕其履圯下⑥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A、①与④B、①与⑥C、②与⑤D、③与⑥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元方告其人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B.子侄以为言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曾于东都卖小宅生于淮北则为枳D.岂可为钱而诳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买者闻之,遽辞不置。A买房子的人听了,匆忙告辞,不置换房子。B买房子的人听了这话,急忙推辞不买了。C买房子的人听后,赶紧找借口,置之不理。D买房子的人听到这件事,拒绝买房。4.“卖宅”一事反映出陆方元具有诚实(诚信、坦诚等)的品质。【参考译文】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你这人太奇怪了,怎么能为了钱而欺骗别人呢?”(2005年浙江宁波中考试题)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带子)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羊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19、解释下列加▲词的意义(4分)①吾赖是以食吾躯________________②洸洸乎干城之具也______________③果能授孙吴之略耶______________④赫赫乎可象也__________________20、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例句中加▲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峨大冠、拖长绅者▲A、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B、良殊大惊,随目之▲▲C、尔安敢轻吾射D、殚其地之出▲▲2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9、①供养,养活②保卫③韬略,兵法④效法20、C21、现在你不去查看那些欺骗的行径,却来查看我卖的柑。【参考译文】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考。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将军坐席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通晓(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偷盗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顿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里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2005浙江宁波)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③见,便入水濡④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⑤!”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⑥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⑦感,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注释:①集:停留。②辄:总是。③遥:远远地。④濡:浸。⑤何足云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⑥侨:寄居。⑦嘉:赞美,嘉奖。1.选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行”与“禽兽行善”中的“行”意思相同一项。(A)

A.悉以咨之,然后施行B.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鹦鹉自己想,在这里虽然快乐,但不可能长久下去,于是便离开了。3.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如:做人应像鹦鹉一样,知恩图报;做人应像山中禽兽一样善待外来者;做人应当行善;善有善报;做事只要心诚便会成功;等等。【参考译文】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天神说:“你虽然一片好心,(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2005年浙江衢州中考试题)荀巨伯探病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迅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一:整个。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无义:不懂道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友人语巨伯曰子可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遂班军而还不忍委之贼既至值胡贼攻郡一郡并获全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A而吾以捕蛇独存B父以足受,笑而去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吾赖是以食吾躯3.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C)A.败义以求生。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B.岂苟巨伯所行耶?译文:难道是(我)苟巨伯所做的吗?C.贼既至,谓巨伯曰……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苟巨伯说……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译文: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耶?答案: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吾今死矣,子速去!答案: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5.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6.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7.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伯的行为。答案.友情重于生命舍生取义8.读了《苟巨伯探病友》一文之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答案.例如:苟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9.阅读全文,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答案:胡贼被荀巨伯的义所感动(为自己无义之行为而惭愧)。【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2005年浙江绍兴中考试题)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16.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18.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16.D17.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18.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评分标准]:第16题3分。第17题3分。第18题3分。【参考译文】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2005浙江绍兴)【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2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其实味不同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①吏二缚一人诣王()②晏子避席对曰()③齐人固善盗乎()④叶徒相似()⑤晏子入见,立有间()⑤逸而知人之劳()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译文:2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答:2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4分)答:【参考答案】21.其/实味/不同22.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仅仅、徒然、只)⑤一会儿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2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24.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25.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参考译文】【甲】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乙】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2005浙江台州)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惟一女远适他乡惟吾德馨B.老者暴卒士卒亡者过半C.乃俱归吾谁与归D.仍牢守故宅彼竭我盈,故克之。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参考译文】某座山的角落里住着一个老人,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猎人怜悯他的孤独,送给他一只猴子。老人疼爱它就像亲生儿子,每次出门都带着它,也不用链子拴上,也不用手牵着,那猴子也从来不跑不离开。这样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跑到老人女儿那里,泪下如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点头。老人的女儿于是和猴子一起回家。老人家里十分穷苦,没钱安葬。猴子就哭遍了乡里,乡里人于是集资掩埋了老人。老人的女儿拉它离开,猴子拱手拒绝了她,仍然坚守在老人的房子,自己采果子吃。每过五天必定要哭祭老人,好像在感念老人养育了它五年,异常哀伤。没过三个月就僵死在老人的坟前。乡人可怜它,于是把它埋在了老人的坟旁,并立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刻着:“义猴之墓”。(2005年浙江温州中考试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孔子云:“何陋之有。”2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2分)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参考答案】18.(1)有名(出名、闻名)(2)大(3)干扰(扰乱、使……乱)(4)形体(身体)(4分,每小题1分)19.(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2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21.A(2分)(2005浙江)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岳阳楼记》)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至若春和景明(2)把酒临风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微斯人,吾谁与归?18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参考答案】16、(1)日光1分(2)执持1分17、略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2005浙江湖州)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资治通鉴》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