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门太守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李贺及“行”这种文体。2、学习赏析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水平。3、熟练背诵、默写《雁门太守行》。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意识。学习重点:赏析本诗艺术特色,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延伸:(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2)结合注释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二、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1)竟然是李贺在17岁时写成的。李贺的诗幽冷浓艳、虚幻荒诞,非常有特色有个性,人称“诗鬼”。历史长河奔流,千年诗篇生辉。在璀璨的诗歌史上,许多优秀的诗人靠他们优秀的作品赢得了各种美誉。李白被称作“诗仙”,杜甫被称作“诗圣”。“诗仙”、“诗圣”是多么“高大上”的称号,但有一位诗人却被称作“诗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诗鬼”李贺。(2)解题。“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3)简介作者:师生交流资料(检查预习,了解作者风格)。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课前让大家搜集李贺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派代表说一下。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课件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他的诗歌自成一体,被称为“长吉体”。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年仅17岁的李贺写成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拍案叫绝呢?播放朗诵视频《雁门太守行》诗歌品读赏析读诗韵要求: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注意:划出生字词,标注拼音出示课件(朗读注音),强调字音和节奏。解诗意在感知基础上,提出不明白之处,小组成员间合作讨论,师生质疑解惑。出示课件(诗歌意思):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师明确: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三)悟诗情: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明确主题: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3、齐读(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四)品诗言:感受形象美读诗,分别从修辞、用词的精妙、感觉角度、用典、内容等方面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品读诗歌的美感。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试说。(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2)简要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压”字,一字传神,形象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的,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开”依次排开之意,见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下笔劲拔,雄姿杰出。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感觉的角度来描写战争的?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半卷”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5)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点明主旨,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诗人生活在国势日衰,战乱纷起的唐朝后期,西有吐蕃扰边,北有回纥、奚、契丹作乱。他们各霸一方,时而联合叛上,时而恃强兼并,个个虎视眈眈,欲吞王室。诗人尽管平生倍受压抑,壮志未酬,但对于藩镇势力是切齿痛恨的。(6)诗中有两处运用典故,找出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临易水”,使人想到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给人悲壮的感觉;“报君黄金台上意”中的“黄金台”,引用典故,燕昭王设黄金台招贤纳士,表达将士回报君主厚待,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五)、赏诗风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感受诗中的形象美,谈出你的感受。师归纳: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小结本诗艺术特色: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六)、背诗作“背过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背诵在诗歌学习中的重要性。现在就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先自由背诵,再小组内检查,然后小组间比赛,看看哪个组背的既快又准。四、学以致用古诗词赏析方法:1.读诗韵2.解诗意3.悟诗情4.品诗言5.赏诗风6.背诗作试用以上方法自我赏析李贺的另一首代表作《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李

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五、课堂总结。《雁门太守行》以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用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这就是《雁门太守行》的魅力,这就是诗鬼的才气。再让我们送读一遍这首《雁门太守行》。(集体背诵这首诗)五、布置作业1、“边塞诗”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另一方面,边塞诗体现出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边塞诗”诗词名句,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写点赏析文字,与同学交流。2、背诵默写这首诗。板书设计:雁门太守行李贺“长吉体”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角声、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坚定政治立场。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评测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雁门太守行李贺[来源:学_科_网Z_X_X_K]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来源:Zxxk.Com]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首诗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的战斗场面,勾勒出将士们的勇雄形象。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一个“压”字,把敌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3.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雁门太守行》课后反思

回顾这次《雁门太守行》的上课经历,我感慨良多。下面我从学校教研、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三方面做一下总结和反思。“教研团队智慧多”,集体力量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能力,互动教研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说是我一个人在上课,但是,我的背后有一个优秀的教研团队,是这个团队给了更大的勇气与启迪。我校几位语文老师积极听课评课,献计献策,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有这样的团队,研讨的氛围很浓,大家的出发点与着意点都是文本如何解读,课堂教学如何设计等,显得很为平等与真诚。互动教研更有利于凝聚众人智慧,思维发散与聚合,必然催生出新的智慧。“设计不厌百回改”。我的备课经历告诉我,不要急于设计教案,首先要做的事是读教材研教材挖教材。只有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读活、读进去、读出来,才有可能设计出比较好的方案,厚积才能薄发。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要务。文章不厌百回读,每次研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经过反复研读,多次修改,才能定下一个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成功课堂靠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成功的课堂靠的是教师的成功引导,学生的积极回应,课堂上应该是充满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尊重学生,展示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有成就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有思考的动力与表达的欲望。学生一旦有了思考的动力与表达的欲望,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关注对学生的激发、尊重与展示,是好的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深扎在课堂上。课堂结构是什么样的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我的这节课设计并不繁复,只是从诗歌学习的六个步骤出发,让学生读诗韵、解诗意、悟诗情、品诗言、赏诗风、背诗作,一步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完成诗歌的教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