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课程设计3(信息光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基本原理 31.1光栅的基本概念 31.1.1光栅方程 31.1.2光栅的色散本领 41.1.3光栅的色分辨本领 41.1.4光栅的自由光谱范围 51.2体布拉格光栅的耦合波理论 61.2.1耦合波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及模型 61.2.2光栅中光波的表达式 81.2.3光栅布拉格条件 91.2.4光波在光栅内耦合波方程 101.2.5光栅的衍射效率 111.2.6光栅的角度、波长选择性 121.3高斯光波的基本理论 122建立模型描述 132.1单色平面波入射模拟 142.1.1角度选择性的模拟 142.1.2波长选择性的模拟 142.2谱宽和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模拟 152.2.1谱宽呈高斯分布入射 152.2.2发散角呈高斯分布入射 153仿真结果及分析 163.1角度选择性的数值分析 163.1.1角度选择性与光栅厚度的关系 163.1.2角度选择性与光栅线对数的关系 173.2波长选择性的数值分析 183.2.1波长选择性光栅厚度的关系 183.2.2波长选择性与光栅线对数的关系 193.3高斯光束入射分析 203.3.1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分析 203.3.2谱宽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分析 204调试过程及结论 214.1角度选择性 214.1.1调试过程 214.1.2调试结论 224.2波长选择性 224.2.1调试过程 224.2.2调试结论 224.3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 224.3.1调试过程 224.3.2调试结论 234.4谱宽呈高斯分布的光束 234.4.1调试过程 234.4.2调试结论 235心得体会 236思考题 247参考文献 25附录 26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1基本原理1.1光栅的基本概念衍射光栅(diffractiongrating,通常简称为“光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光栅可以定义为:能使入射光的振幅或者相位,或者两者同时产生周期性空间调制的光学元件。衍射光栅通过有规律的结构,使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或两者同时)受到周期性空间调制。基于这种周期性的空间调制,体现了衍射光栅在光学上的重要应用——分光器件,常被用于单色仪和光谱仪上。1.1.1光栅方程iiθddsinθSR图1光波斜入射到反射光栅上发生的衍射在图1中,平行光波以入射角i斜入射到反射光栅上,当入射光斜入射光栅面时,有如下光栅方程d(sini±sinθ)=mλm=0,±1,±2……(1)在考察与入射光同一侧的衍射光谱时,公式(1)取正号;在考察与入射光异侧的衍射光谱时,公式(1)取负号。下面用公式(1)来说明光栅的分光原理。如公式(1)所示,衍射角θ与波长λ有关。对于给定光栅常数为d的光栅,当用多色光照明时,由于色散的原因,除零级外,不同波长的同一级亮线均不重合。光栅光谱即指对应于不同的波长的各级亮线。被分开的各级谱线,分开的程度随着级次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同一级谱线而言,波长长的衍射角大,而波长短的衍射角小。基于光栅的分光原理,即色散原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光谱仪。1.1.2光栅的色散本领有两个参数来衡量光栅的色散本领,分别为角色散和线色散角色散:波长相差0.1nm的两条谱线分开的角距离。其定义式dθ/dλ=m/dcosθ由公式(2)看出,角色散与光栅常数d的谱线所属的级数m相关。且表明,光栅的角色散和光栅常数d成反比,与级次m成正比。光栅的线色散:是聚焦物镜焦面上波长相差0.1nm的两条谱线分开的距离。其定义式dl/dλ=fdθ/dλ=fm/dcosθ公式(3)中,f是物镜的焦距。要想方便的将两条靠近的谱线分开,则光谱仪的色散越大越好。而光栅的很大的色散本领,正是基于光栅常数d的取值通常很小。光栅的大的色散本领,使光栅光谱仪成为一种优良的光谱仪器而被广泛应用。λλ+Δλλλ+Δλ图2光栅的分辨极限光谱仪的色分辨本领:指光谱仪分辨两条波长相差很小的谱线的能力。考察两条波长分别为λ和λ+Δλ的谱线。如果两条波长由于色散所分开的距离正好使得一条谱线的强度极大值和最邻近的另一条谱线上的极小值重合,如图2所示,根据瑞利判据,这两条相邻的谱线恰好可以分辨。这两条相邻的谱线的波长差λ就是光栅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差,光栅的色分辨本领定义式为A=λ/Δλ谱线的半角宽度,即谱线强度极大值到边上极小值的角宽度为Δθ=λ/Ndcosθ再由角色散的表达公式(3),与角色散θ对应的波长差为Δλ=(dλ/dθ)Δθ=(dcosθ/m)(λ/Ndcos可以得到,光栅的色分辨本领表达式为A=λ/Δλ=mN(公式(4)表明,光栅的色分辨本领正比于光谱级次m和光栅线数N,色分辨本领随光谱级次m和光栅线数N的增大而增大。1.1.4光栅的自由光谱范围自由光谱范围的概念:光谱的不重叠区,即为FSR,如图3所示。FSRFSRfG图3自由光谱区示意图若波长在λ到λ+Δλ之内的不同级谱线不发生重叠,则所需的条件是波长λ的m+1级谱线和波长λ+Δλ的m级谱线不会发生重叠。因此光谱不重叠区λ可由下式确定m(λ+Δλ)=(m+1)λ(8)化简上式,得到Δλ=λ/m(9)由于光栅所使用的光谱级m很小,所以它的自由光谱范围比较大。1.2体布拉格光栅的耦合波理论1.2.1耦合波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及模型耦合波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1)单色波入射体布拉格光栅;2)入射波以布拉格角度或近布拉格角度入射;3)入射波垂直偏振与入射平面;4)在体光栅中只有两个光波:入射光波R和衍射光波S;5)仅有入射光波R和衍射光波S遵守布拉格条件,其余的衍射能级违背布拉格条件,可被忽略。6)其余的衍射能级仅对入射光波R和衍射光波S的能量交换有微小影响;7)将耦合波理论限定于厚布拉格光栅中;8)体光栅有足够的厚度。图4为用于耦合波理论分析的布拉格光栅模型。z轴与x轴垂直于介质平面内,平行于介质边界,y轴垂直于纸面。xxzθsSdKθ0RθrΦ图4布拉格光栅模型图中,R为入射波,S为信号波,Ф为光栅的倾斜角,θ0为再现光波满足布拉格条件时的入射角(与z轴所夹的角),K为光栅矢量的大小,d为光栅的厚度,θr和θs为再现光波和衍射光波与z轴所夹的角度,Λ为光栅周期。光波在光栅中的传播由标量波动方程描述▽2E+k2E=0公式(10)中E(x,z)是y方向的电磁场的复振幅,假设为与y无关,其角频率为ω。传播常数k(x,z)被空间调制,且与介质常数ε(x,z)和传导率σ(x,z)相关k2=(w2/c2)ε–jωμσ公式(11)中,在自由空间传播的条件下,c是自由空间的光速,μ为介质的渗透率。在此模型中,介质常量与y无关。布拉格光栅的边界由介质常数ε(x,z)和传导率σ(x,z)的空间调制表示ε=ε0+ε公式(12)中,ε1和σ1是空间调制的振幅,ε0是平均介电常数,σ0是平均传导率。假设对ε和σ进行相位调制。为简化标记,我们运用半径矢量x和光栅矢量K。K=xK=x结合公式(11)和公式(12)(13)此处引入平均传输常数β和平均吸收常数α(14)耦合常数κ定义为(15)耦合常数κ描述了入射光波R和衍射光波S之间的耦合关系。耦合常数κ是耦合波理论中的中心参量。当耦合常数κ=0时,入射光波R和衍射光波S之间不存在耦合,因此也就没有衍射存在。光学介质通常由它们的折射率和吸收常数来表征。当满足如下条件时,运用平均传输常数β、平均吸收常数α和耦合常数κ等参量就十分方便上式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实际情况中。n为平均折射率,n1是折射率空间调制的振幅,α1是吸收常数空间调制的振幅。其中,λ是自由空间的波长。在以上的条件下,可以写出具有较高精确度的平均传输常数ββ=2πn/λ和耦合常数κκ=πn1/λ-jα1/21.2.2光栅中光波的表达式由折射率空间调制的振幅n1和吸收常数空间调制的振幅α1产生的空间调制的光栅,会使入射光波R和衍射光波S产生耦合,并且导致入射光波R和衍射光波S之间的能量交换。通过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的复振幅描述光波,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沿着z方向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能量的交换,或者说是由于吸收导致的能量损耗而产生。在光栅内的全部电磁场是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的叠加。(18)式(18)中,传播矢量ρ和δ,描述了光栅中衍射的物理过程和传播过程,包含了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中的传播常量及传播方向。传播矢量ρ表示为耦合过程中有入射波的传播矢量。δ由光栅本身所驱动,与传播矢量ρ和光栅矢量K相关。δ=ρ-K公式(19)是体现了能量转换的动力方程。选择传播矢量ρ和δ,使其尽可能的接近于光栅中衍射现象所描绘的物理过程。若实际的相位速度与假定值略有不同,根据以上理论,这些差异就会体现在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的复振幅中。xzρδKβcxzρδKβcSβcRθΦθ图5ρ、δ与K的关系图5为入射波R和信号波S的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图5中标出了倾斜因子CR和CS。传播矢量ρ由ρx和ρy给出ρ=ρx0ρ由公式(19)和公式(20),可得出ρ=δx与公式(21)相关的矢量如图6所示,它们之间集合于一个以β为半径的圆中。ρβρβKδρβKδ(a)完全满足布拉格条件(b)近布拉格条件图6矢量半径如图所示,图6(b)不满足布拉格条件,传播矢量δ长度不等于β;图6(a)满足布拉格条件,传播矢量ρ和δ的长度均等于β。此时的入射角等于布拉格角度cosθ0,满足布拉格条件cos(Φ–θ)=K/2β(对于某一固定波长,由于入射角度相对于布拉格角度θ0的偏移△θ的存在,导致不满足布拉格条件。同样,对于某一固定入射角,由于入射波长相对于中心波长λ0的偏移的存在,导致不满足布拉格条件。如下θ=θ0+△θ;λ=λ0+△λ(23)角度偏移量△θ和波长偏移量△λ对光栅中的衍射有同样的影响。而且,厚布拉格光栅中的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更便于观察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的关系,对公式(22)进行求导,得出dθ-λ之间的关系由失相因子ζ来表示,失相因子ζ出现在耦合波方程中,定义为(25)对公式(25)中失相因子ζ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可产生如下的表达式,其修正了角度偏移量Δθ和波长偏移量Δλ的第一量级(26)注意到,根据公式(26),角度偏移量Δθ和波长偏移量Δλ的变化会产生同样的失相因子ζ。1.2.4光波在光栅内耦合波方程下面可以对耦合波方程进行推导联立公式(10)至公式(14),并且插入公式(18)式和公式(19)。比较等式中的因子,可得到(27)(28)根据假设条件,忽略ρ+K和ρ-K方向产生的光波,以及其他高能级衍射波。此外,假设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之间的能量交换很慢,能量吸收也很慢,就可忽略R和S的二阶项。将公式(26)代入公式(27)和公式(28),可写为(29)(30)以上两式就是下面所分析的耦合波理论中的耦合波方程。公式(29)和公式(30)中缩写cR和cS分别描写为缩写(31)衍射过程的物理图像就可以通过耦合波方程公式(29)和公式(30)中所体现。沿着z轴方向传播的光波,由于和其他光波的耦合(κR,κS)或吸收(αR,αS),而产生了变化。耦合波模型的能量平衡可以通过下式来表示(32)公式(32)中,星号表示为复振幅共轭。公式(32)体现了能量平衡。第一项中的cR和cS表示了,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沿z轴方向的能量中注入了能量平衡。第二,第三项描述了由于光栅吸收导致的能量损失。若有布拉格条件不被满足,会使入射光波R(z)和衍射光波S(z)不再同步,并产生(ζS)。直接给出解的形式为其中γi和si是由边界条件决定的常数(33)1.2.5光栅的衍射效率对反射体全息光栅(cs<0),边界条件为R(0)=1和S(d)=0,于是有r1+r2=于是可得衍射光波振幅为S0=S1+S2=-jκα+jζ+cSγ1expγ2d-γ2s=-其中ν=π于是得到非倾斜、无吸收反射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为η1.2.6光栅的角度、波长选择性公式(37)可以看到,由于参量ξ的改变量与角度的偏移量Δθ以及波长的偏移量Δλ成正比,因此,入射光只要偏离布拉格角一个很小的角度,或波长超出λ±Δλ的范围,衍射效率η就降低为0,光栅的这一特性分别称之为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从相位失配因子ζ可以看出,波长偏离和角度偏离对衍射效率的影响是等效的。1.3高斯光波的基本理论图7高斯脉冲光波及其参数沿z轴方向传播的基模高斯脉冲光波,可表示为如下的一般形式(38)公式(38)中,各个符号的含义如下:ω0——基模高斯脉冲光波的腰斑半径;f——高斯脉冲光波的共焦参数;R(z)——与传播轴线相交于z点的高斯脉冲光波等相位面的曲率半径;ω(z)——传播曲线相交于z点的高斯脉冲光波的等相位面的光斑半径。公式(38)中,各个符号的具体表达式为fk=Rω2建立模型描述以上述耦合波理论为基础,在单色平面波入射布拉格体光栅(无吸收相位光栅的衍射光栅)的条件下,对耦合波方程进行分析计算,讨论光栅性能参量(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与光栅制作参数(光栅线对和光栅厚度)之间的关系。在入射衍射光栅的光波为高斯脉冲光波的条件下,高斯脉冲光波的入射角谱范围相对于中心波长会有一定的变化范围,高斯脉冲光波波长变化范围会导致高斯脉冲光波入射角相对于布拉格角度有一个变化范围。同时,由于发散角的存在,也可以推测衍射波相对于入射波有一定的变化。入射衍射光栅的光波为高斯脉冲光波时的分析方法与单色平面波入射的情况有所不同。高斯脉冲光波入射光栅的条件下,直接将高斯脉冲光波代入到耦合波理论中进行理论分析会十分繁琐,为简化分析步骤,需要通过数学方法对入射的高斯脉冲光波变换,展开为较为简单的单色平面波叠加入射的情况。让有限个单色平面波依次通过光栅,再将这些单色平面波叠加,即得到衍射波。将衍射波与入射的高斯脉冲光波进行比较,讨论这两种波的振幅变化。分析衍射效率随角谱宽度改变的变化规律以及衍射效率随发散角大小改变的变化规律。以上分析过程将主要利用到matlab软件进行仿真。Matlab软件可以通过对不同参量的设置,以及参数的变化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用图片表示,结果更加直观,使研究者更加快速简单的得到想要的结果。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了这一功能。我们在matlab中建立m文件,首先输入折射率、折射率调制度等常量。再将角度偏移或波长偏移量利用linspace函数创建向量,输入衍射效率的表达式。利用max函数求出衍射效率中的最大值,在将其归一化。最后利用plot函数绘制出衍射效率η随波长偏移和角度偏移的具体图形,分析改变光栅厚度或光栅周期后它的变化情况。2.1单色平面波入射模拟2.1.1角度选择性的模拟根据公式(36)ν=π式中,不考虑波长的影响,即认为单一大小的波长以不同的入射角入射,则失相因子ζ可以表述为ζ=Δθ·联合公式(36)和(37),分别改变光栅的光栅周期与光栅厚度,模拟出光栅在不同条件下的角度选择性。2.1.2波长选择性的模拟根据公式(36)ν=π式中,不考虑角度的影响,即认为不同大小的波长以单一的角度入射,则失相因子ζ可以表述为ζ=Δ联合公式(36)和(37),分别改变光栅的光栅周期与光栅厚度,模拟出光栅在不同条件下的角度选择性。2.2谱宽和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模拟2.2.1谱宽呈高斯分布入射对于谱宽呈高斯分布的入射光束,在固定入射角的情况下,只有波长满足布拉格条件时才能得到最大衍射效率,所以当波长有偏移量Δλ的时候,衍射效率下降。从而归一化光束强度公式可以写为G(λ,ω)=exp[-2((λ-其中ω为谱宽,当λ-λ0等于ω时,光强下降为原来的η2.2.2发散角呈高斯分布入射对于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入射光束,在固定入射波长的情况下在入射角满足布拉格条件时,衍射效率才达到最大值,当发散角有偏移量Δθ的时候,衍射效率将会下降。从而归一化光束强度公式可以写为G其中b为发散角,当θ-θm等于b时光束强度下降为原来的1η3仿真结果及分析3.1角度选择性的数值分析讨论角度选择性时,假定波长的偏移量Δλ等于零,则主要参照以下两个依据1)角度选择性曲线中的水平选择角,定义为角度选择性曲线的主瓣半宽度。水平选择角越大,光栅的角度选择的范围越宽。2)角度选择性曲线中的第一个旁瓣高度。旁瓣高度越高,对角度选择的影响越大。3.1.1角度选择性与光栅厚度的关系根据公式(37),在matlab软件中编写程序进行数值分析,选取光栅线对数为1200线对/mm。光栅的厚度在1mm到1.6mm之间每隔0.2mm进行变化。如图8所示,绘制不同光栅厚度下的角度选择性的曲线图。(a)光栅厚度1mm(b)光栅厚度1.2mm(c)光栅厚度1.4mm(d)光栅厚度1.6mm图8不同光栅厚度下的角度选择性对比这4个图形,比较光栅的水平选择角和旁瓣高度随光栅厚度的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得出结论:当光栅厚度变大时,光栅的选择角度变小,旁瓣高度变大。3.1.2角度选择性与光栅线对数的关系根据公式(37),在matlab软件中编写程序进行数值分析,选取光栅厚度为1mm,光栅的线对数在800线对/mm到1400线对/mm之间每隔200线对/mm进行变化,变化。如图9(a)线对数800线对/mm(b)线对数1000线对/mm(c)线对数1200线对/mm(d)线对数1400线对/mm图9不同光栅线对数下的角度选择性对比这4个图形,比较光栅的水平选择角和旁瓣高度随光栅线对数目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得出结论:当光栅线对增大时,光栅的选择角度有所减小,旁瓣高度变小,但不明显。3.2波长选择性的数值分析讨论光栅的波长选择性时,假定角度的偏移量等于零,即不考虑光栅的角度选择性。主要参照以下两个依据:1)波长选择性曲线中的波长变化范围。波长变化范围越大,则光栅的波长选择的范围越宽。2)波长选择性曲线中第一个旁瓣高度。旁瓣高度越高,对波长选择的影响越大。3.2.1波长选择性光栅厚度的关系根据公式(37),在matlab软件中编写程序进行数值分析,选取光栅线对数为1200线对/mm。光栅的厚度在1mm到1.6mm之间每隔0.2mm进行变化。如图10所示,绘制不同光栅厚度下的波长的曲线图。(a)光栅厚度1mm(b)光栅厚度1.2mm(c)光栅厚度1.4mm(d)光栅厚度1.6mm图10不同光栅厚度下的波长选择性对比这4个图形,比较光栅的水平选择角和旁瓣高度随光栅厚度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发现当光栅的厚度增加时,波长变化范围在逐渐减小,旁瓣高度在增大。3.2.2波长选择性与光栅线对数的关系根据公式(37),在matlab软件中编写程序进行数值分析,选取光栅厚度为1mm。光栅的线对数在800线对/mm到1400线对/mm之间每隔200线对/mm进行变化。如图11(a)线对数800线对/mm(b)线对数1000线对/mm(c)线对数1200线对/mm(d)线对数1400线对/mm图11不同光栅线对数下的波长选择性对比这4个图形,比较光栅的水平选择角和旁瓣高度随光栅线对数目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得出结论:光栅的线对数增加时波长变化有所减小,旁瓣高度减小但不明显。3.3高斯光束入射分析3.3.1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分析当发散角呈高斯分布时,由于角度偏移量Δθ的存在,会使光栅的衍射效率下降。模拟发散角呈高斯变化时,选取b为发散角大小,对其变化对衍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当b增大时。角度偏移Δθ的范围会增大,从而使得总体衍射效率减小,如图12所示,显示了三种不同光栅线对数的η-b曲线。图12衍射效率随发散角b变化的曲线从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发散角b从10-4rad到10-1rad的范围变化时,随着b的不断增大,衍射效率逐渐下降,当b接近0.1rad时,衍射效率趋近于0。说明高斯分布的从不同光栅线对数的3条η-b曲线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线对数越大,衍射效率下降得越快。这与组成高斯波形的各级平面波在入射时,光栅线对数增加后水平选择角变小有直接的联系。3.3.2谱宽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分析当谱宽呈高斯分布时,由于波长的偏移量Δλ的存在,会使衍射效率下降。模拟角谱宽度呈高斯变化时,选取ω为谱宽大小,对其变化对衍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当ω增大时。角度偏移Δλ的范围会增大,从而使得总体衍射效率减小,如图13所示,显示了三种不同光栅线对数的η-ω曲线。图13衍射效率随谱宽ω变化的曲线从图13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ω从1nm到100nm变化时,衍射效率逐渐下降,当ω超过10nm后,衍射效率就已经基本小于10%。由此说明说明,高斯分布的谱宽大小对衍射效率的影响非常明显。从不同光栅线对数的3条η-ω曲线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线对数越大,衍射效率下降得越快。这与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分析时的结论是一致的。4调试过程及结论4.1角度选择性4.1.1调试过程1)在程序中定义相关常量;2)控制函数因变量的变化范围;3)将效率公式的表达式推写出来,并带入相关量;4)对求得的效率函数进行归一化,并绘制函数曲线;5)改变光栅参数,绘制不同光栅参数对函数曲线的影响。4.1.2调试结论1)光栅厚度增加,光栅的水平选择角减小,旁瓣高度增大;2)光栅线对数增加,光栅的水平选择角减小,但不明显。旁瓣高度减小,也不很明显。4.2波长选择性4.2.1调试过程1)在程序中定义相关常量;2)控制函数因变量的变化范围;3)将效率公式的表达式推写出来,并带入相关量;4)对求得的效率函数进行归一化,并绘制函数曲线;5)改变光栅参数,绘制不同光栅参数对函数曲线的影响。4.2.2调试结论1)光栅厚度增加,光栅波长变化范围在减小,旁瓣高度增大;2)光栅的线对数增加,光栅波长变化范围减小。旁瓣高度减小,但不明显。4.3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4.3.1调试过程1)在程序中定义相关常量;2)写出不同发散角衍射效率表达式;2)计算各个发散角的衍射效率,并通过积分得到总效率;3)计算不同范围大小发散角的衍射效率;4)对衍射效率归一化,并绘制函数曲线;5)改变光栅参数,观察衍射效率曲线特性的改变。4.3.2调试结论随着b的增大,光栅的衍射效率逐渐下降。当b接近0.1rad时,衍射效率趋近于0。说明高斯分布的发散角的大小对衍射效率的影响非常明显。从不同光栅线对数的η-b曲线中,可以看出,线对数越大,衍射效率下降得越快。这与组成高斯波形的各级平面波在入射时,光栅线对数增加后水平选择角变小有直接的联系。4.4谱宽呈高斯分布的光束4.4.1调试过程1)在程序中定义相关常量;2)写出不同谱宽衍射效率表达式;2)计算出各个波长的衍射效率,并通过积分得到总效率;3)计算不同范围大小谱宽的衍射效率;4)对衍射效率归一化,并绘制函数曲线;5)改变光栅参数,观察衍射效率曲线特性的改变。4.4.2调试结论随着ω的增加,衍射效率逐渐下降,当ω超过10nm后,衍射效率就已经基本小于10%。由此说明说明,高斯分布的谱宽大小对衍射效率的影响非常明显。从不同光栅线对数的η-ω曲线中,可以看出,线对数越大,衍射效率下降得越快。这与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光束入射分析时的结论是一致的。5心得体会本次以“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为题的课程设计内容充实,不仅使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得到了复习与巩固,我一直以来学习使用的matlab软件对这次课程设计不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之前通过一些课程学习对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有一点了解。但是对于分析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则需要更加细致的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更加熟练得利用软件进行研究才能够做得到。在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通过与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问题得以成功解决。并且最终较好地得到了实验结果,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软件调试的过程中,我通过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翻阅课本以及在软件本身功能的帮助下,顺利得到了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结果。并且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使得我最终完成了对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所以我得到结论,利用软件的功能来实现对一些课题的研究是极其方便与高效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学习好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对于一些课外软件的学习必不可少。它们不仅能提高我们对于分析问题的理解能力,对于我们本身的能力的提高也是有莫大的帮助。在预答辩时,易老师问了我关于布拉格条件相关的问题,让我懂得了透射型光栅和反射型光栅之间的布拉格条件存在的具体区别:对透射光栅而言布拉格角度sinθ0=K2β;而对与反射型光栅而言布拉格角度cosθ在本次以“高斯光束经反射型体光栅后的光束传输特性分析”为题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虽然我在前期表现的不够突出,没有给易老师留下较深的印象,但最终还是在易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加上我在后期的努力,使得本次课程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感谢易老师!6思考题1体光栅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备体光栅?

答: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通过用紫外线照射后进行热加工,永久性改变具有多种成份的BragGlassTM的折射率,BragGlassTM使相位体衍射光栅的制作成为现实,绝对衍射效率超过99%,温度稳定性为400°C;2)在块状光敏材料中通过折射率调制来制备体衍射光栅,这种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具有很大的优势。3)通过两束光的干涉,造成非线性光纤光敏材料内折射率发生规律性的改变来实现光栅的制取。4OptiGrate公司制作的一种体布拉格光栅通过在光热控制折射率变化,即光热玻璃(PTR)内进行刻录来实现,这种产品的光栅光谱窄度可达20pm,角度可达到1mrad;制备体光栅的材料有:1)光敏材料,如卤化物银感光乳液、感光性树脂、光敏聚合物、光热塑料、掺有不同价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与掺锗的硅玻璃以及光折变晶体等2)现在流行的有光热折变玻璃(PTR)和OptiGrate公司使用的无机光敏硅酸盐玻璃等材料。7参考文献[1]吕乃光编著.傅里叶光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5-114[2]梁铨廷编著.物理光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01-209[3]易迎彦.反射型体光栅特性研究及在频谱合束中的应用:[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4]冯宇.体布拉格光栅中角度、波长选择性与光栅参数的关系:[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5]杨晨.超短脉冲照射下体光栅衍射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大学,2008[6]周建兴、岂兴明、矫津毅.MATLAB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87-229[7]曹弋主编.MATLAB教程及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3-100附录:源程序代码1衍射效率与Δθ的关系(取不同的线对数与厚度)clearn=1.52;%定义材料折射率n1=4*10^-4;%定义折射率调制度lambda=1.064*10^-6;%定义中心波长d=[0.001:0.0002:0.0016];%定义光栅厚度变化范围no=[800:200:1400];%定义光栅线对数变化范围dthetad=linspace(-0.05,0.05,1000)%定义角度变化范围dtheta=dthetad/180*pi;%将角度转化为弧度fori=4:-1:1%将线对数分为4个不同的值进行考察grat=0.001/no(i);%求出光栅周期thetavalue=lambda/(2*grat*1.52);%布拉格条件theta0=acos(thetavalue);%求出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入射角度xi=(dtheta.*pi*d(1).*sin(theta0))./(grat.*cos(theta0+dtheta));%将数据带入参数fi=(pi*n1*d(1))./(lambda.*cos(theta0+dtheta));%将数据带入参数eta=1./(1+(1-xi.^2./fi.^2)./((sinh((fi.^2-xi.^2).^0.5)).^2));%根据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效率M=max(eta)%取因变量的最大值figure(5-i)%对所的数据作图plot(dthetad,abs(eta)/M)%对所的数据作图st=num2str(no(i));%对所的数据作图sd='光栅线对数为';%对所的数据作图ret=strcat(sd,st)%对所的数据作图re=strcat(ret,'个/mm时的η-dθ曲线')%对所的数据作图title(re)%对所的数据作图xlabel('dθ/度');ylabel('衍射效率η')%对所的数据作图end%结束循环fori=4:-1:1%将厚度分为4个不同的值进行考察grat=0.001/no(1);%求出光栅周期thetavalue=lambda/(2*grat*1.52);%布拉格条件theta0=acos(thetavalue);%求出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入射角度xi=(dtheta.*pi*d(i).*sin(theta0))./(grat.*cos(theta0+dtheta));%将数据带入参数fi=(pi*n1*d(i))./(lambda.*cos(theta0+dtheta));%将数据带入参数eta=1./(1+(1-xi.^2./fi.^2)./((sinh((fi.^2-xi.^2).^0.5)).^2));%根据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效率M=max(eta)%取因变量的最大值figure(9-i)%对所的数据作图plot(dthetad,abs(eta)/M)%对所的数据作图st=num2str(1000*d(i));%对所的数据作图sd='光栅厚度为';%对所的数据作图ret=strcat(sd,st)%对所的数据作图re=strcat(ret,'mm时的η-dθ曲线')%对所的数据作图title(re)%对所的数据作图%对所的数据作图xlabel('dθ/度');ylabel('衍射效率/η')%对所的数据作图end%结束循环2衍射效率与Δλ的关系(取不同的线对数与厚度)clearn=1.52;%定义材料折射率n1=4*10^-4;%定义折射率调制度lambda=1.064*10^-6;%定义中心波长d=[0.001:0.0002:0.0016];%定义光栅厚度变化范围no=[800:200:1400];%定义光栅线对数变化范围dlambda=linspace(-2*10^-9,2*10^-9,1000);%定义波长变化范围fori=4:-1:1%将线对数分为4个不同的值进行考察grat=0.001./no(i);%求出光栅周期thetavalue=lambda/(2*grat*1.52);%布拉格条件theta0=acos(thetavalue);%求出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入射角度xi=(dlambda*pi.*d(1))./(2*grat.^2*cos(theta0)*n);%将数据带入参数fi=(pi*n1*d(1))./(lambda.*cos(theta0));%将数据带入参数eta=1./(1+(1-xi.^2./fi.^2)./((sinh((fi.^2-xi.^2).^0.5)).^2));%根据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效率M=max(eta)%取因变量的最大值figure(5-i)%对所的数据作图plot(dlambda,abs(eta)/M)%对所的数据作图st=num2str(no(i));%对所的数据作图sd='光栅线对数为';%对所的数据作图ret=strcat(sd,st)%对所的数据作图re=strcat(ret,'个/mm时的η-dλ曲线')%对所的数据作图title(re)%对所的数据作图xlabel('dλ/m');ylabel('η')%对所的数据作图endfori=4:-1:1%将厚度分为4个不同的值进行考察grat=0.001/no(5);%求出光栅周期thetavalue=lambda/(2*grat*1.52);%布拉格条件theta0=acos(thetavalue);%求出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入射角度xi=(dlambda*pi.*d(i))./(2*grat.^2*cos(theta0)*n);%将数据带入参数fi=(pi*n1*d(i))./(lambda.*cos(theta0));%将数据带入参数eta=1./(1+(1-xi.^2./fi.^2)./((sinh((fi.^2-xi.^2).^0.5)).^2));%根据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效率M=max(eta)%取因变量的最大值figure(9-i)%对所的数据作图plot(dlambda,abs(eta)/M)%对所的数据作图st=num2str(1000*d(i));%对所的数据作图sd='光栅厚度为';%对所的数据作图ret=strcat(sd,st)%对所的数据作图re=strcat(ret,'mm时的η-dλ曲线')%对所的数据作图title(re)%对所的数据作图xlabel('dλ/m');ylabel('衍射效率η')%对所的数据作图end%结束循环3谱宽呈高斯分布的入射光衍射效率分析clearn=1.52;%定义材料折射率n1=4*10^-4;%定义折射率调制度lambda=1.064*10^-6;%定义中心波长d=0.001;%定义光栅厚度no=1200;%定义光栅线对数M=0;%归一化常数forw=0:0.3*10^-10:3.5*10^-8%定义角谱变化范围dlambda=linspace(0,w,1000);%将角谱分成不同大小的波长的组合s=0;%归一化求和因子fori=1:1000%对不同大小的发散角分别计算效率g(i)=exp(-2*((dlambda(i))./w).^2);%角度分布呈高斯型grat=0.001/no;%求出光栅周期thetavalue=lambda/(2*grat*1.52);%布拉格条件theta0=acos(thetavalue);%求出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入射角度xi=(dlambda(i)*pi.*d./(2*grat.^2*cos(theta0)*n));%将数据带入参数fi=(pi*n1*d)./(lambda.*cos(theta0));%将数据带入参数eta(i)=1./(1+(1-xi.^2./fi.^2)./((sinh((fi.^2-xi.^2).^0.5)).^2));%根据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效率s=s+eta(i).*g(i)*w/1000;%积分计算效率endetalambda=2*s./w*(2/pi)^0.5;%归一化M=max(M,etalambda)plot(w*10^9,abs(etalambda)/M,'g')%对所的数据作图title('衍射效率与角谱宽度的关系')%对所的数据作图axis([03501.01])%对所的数据作图xlabel('w/nm');ylabel('η')%对所的数据作图gridon%对所的数据作图holdon%对所的数据作图end4发散角呈高斯分布的入射光衍射效率分析clearn=1.52;%定义材料折射率n1=4*10^-4;%定义折射率调制度lambda=1.064*10^-6;%定义中心波长d=0.001;%定义光栅厚度no=1200;%定义光栅线对数M=0;%归一化常数forb=0.00001:0.00001:0.007%定义发散角变化范围dtheta=linspace(0,b,300);%将发散角分成不同大小的发散角的组和s=0;%归一化求和因子fori=1:300%对不同大小的发散角分别计算效率g1(i)=exp(-2*((dtheta(i))./b).^2);%角度分布呈高斯型grat=0.001/no;%求出光栅周期thetavalue=lambda/(2*grat*1.52);%布拉格条件theta0=acos(thetavalue);%求出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入射角度xi=(dtheta(i).*pi*d.*sin(theta0))./(grat.*cos(theta0+dtheta(i)));%将数据带入参数fi=(pi*n1*d)./(lambda.*cos(theta0+dtheta(i)));%将数据带入参数eta(i)=1./(1+(1-xi.^2./fi.^2)./((sinh((fi.^2-xi.^2).^0.5)).^2));%根据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效率s=s+eta(i).*g1(i)*b/300;%积分计算效率endetatheta=2.*s./b*(2/pi).^0.5;%归一化M=max(M,etatheta)plot(b,abs(etatheta)/M,'r')%对所的数据作图title('衍射效率与发散角的关系')%对所的数据作图xlabel('d/rad');ylabel('η')%对所的数据作图axis([07*10^-301.01])%对所的数据作图gridon%对所的数据作图holdon%对所的数据作图end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HYPERLINK"/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