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阅历和学问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受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识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觉并提出问题,主动地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加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受自主探究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数学学问、方法、思想等必需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进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依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看、沟通、商量,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索、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加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缺乏的地方,比方: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肯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同伴的帮助下,我肯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2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计算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而“凑十法〞的建立对于今后的学习都将起着很重要的迁移作用,怎样才能“观念新,思维活,基础实〞,将设计思路转换成课堂实践后,我的感悟是:

1、围绕“凑十法〞细心组织材料。从创设情境小猴子送信,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的简便快捷为后面发觉“凑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再通过学生自由摆小棒,理解“凑十法〞的基本方法,把握其主要特征。最终通过对9加几的整理比较,进一步对“凑十法〞的理解把握,并能敏捷运用。结尾“质疑〞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

2、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讨论、合作、沟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表达出来。本课中“凑十法〞探究,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经受了“感知发觉——理解把握——稳固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方式,初步学会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正是课改所提倡的“给孩子猎物,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自主探究的开始。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阅历和学问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受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胜利之处: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识运动会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觉并提出问题,主动地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加教学活动。

2、让学生经受自主探究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数学学问、方法、思想等必需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进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依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看、沟通、商量,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索、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加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缺乏之处:

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肯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指导老师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肯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4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把握好本节学问,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把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相互沟通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问阅历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获取学问,将学生已有的学问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看、学会思索、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看法等各方面均得到进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阅历,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终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特别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许多缺乏,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准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依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留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喜爱数学。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把握好本节学问,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看,理解和把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索算法。依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阅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表达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依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到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依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留意给学生有自己发觉的机会,充分敬重学生自己发觉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从中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准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留意表达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稳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也存在很多缺乏,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依据信息,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这一环节,很多学生不够主动,不擅长动脑,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高,可能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再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很差。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和培育。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6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把握好本节学问,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依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识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觉并提出问题,主动地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识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生疏,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假如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识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数学学问、方法、思想等必需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进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依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的小棒理解凑十法。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索、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加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假如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或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稳固了9加几,还培育了学生敏捷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渐渐培育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好,但这样会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根据,让我们思索如何让学生能够喜爱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把握应当学到的学问和主动的参加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7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特别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状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这些方法还都属于比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提出反对。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并总结出了“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来帮助孩子计算。

在看大数这一个小部分里,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确定了9、8、7、6、5各数的好朋友是谁,也就是以上各数与哪个数可以凑成十,并一起编了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热,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演化为拍手歌,作为课中操让孩子活跃思维。

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课也出现了许多缺乏之处,首先是从数数到凑十法演化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太过重要,明显地焦急让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于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思想就被动地根据我的方法来做。其次,孩子说得多,动笔少,速度跟不上思维。许多孩子口诀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计算。还有一点就是,课本信息窗的内容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情境,我还应当多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计算9+7时,依据凑十法将7分成1和8,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为7和3也是好朋友!〞这个想法让我惊叹,分不同的加数这个环节我本来准备在复习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思索,但是这个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就有这样的思索是特别好的。我假装苦恼地问孩子们:“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么办啊?〞孩子们在简短的商量之后给出了答案:“凑十法〞中提到过“看大数,分小数〞,所以大数找朋友比较简洁!

从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们多思索、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加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沟通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表达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胜利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终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洁,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8

“怎样培育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麻烦的教学问题。我特别期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有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育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索。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阅历,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育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期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一年级的学生,〔特殊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育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觉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沟通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沟通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呈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9

《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把握好本节学问,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胜利之处:

1、复习旧知,为学习新学问打好铺垫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如:9+1+89+1+49+1+3这些连加式题,让学生观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好算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敬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欢乐。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阅历,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充分敬重学生的选择,表达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索,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育,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

3、让学生经受自主探究的过程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有些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所以我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如:选择两名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其中一名用数的方法,另一名学生用凑十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渐渐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到达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准时内化计算方法,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索、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宠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良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缺乏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的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一味的求快,直奔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孩子们看着图,先提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思索计算过程的空间。觉得自己有时候,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不够细,教学时免不了因为一开始的粗枝大叶而走回头路。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0

一、教学背景:

很多人都认为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犹如一张白纸,其实不然。一年级学生在进小学前,所把握学问已深浅不一:有的学生有上幼儿园,但每个幼儿园的教学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二十以内的数及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甚至学习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只是把握一点有关数的学问;而部分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家人也没有给他们特殊的辅导,进小学时连数数都不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让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吃得好〞、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学生“吃得饱〞、学习能力弱的后进学生“吃得了〞,在教学中必需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对这种现状,我实行了分层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9加几》一课中尝试教学的设计与过程,与大家一起探讨和讨论。

二、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处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把握9加几的计算原理。使A层次的同学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能自主找到最优方法“凑十法〞,并理解思维过程;B层次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C层次同学能在老师帮助下说出算式的答案。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片段

片段一:以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出示与学校运动会场面,让学生自己看图相互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预备了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结束时,还有多少盒?

C层次学生会用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B层次学生会用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A层次学生会用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片段二: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9+4该怎么计算呢?

A、B同学能借助学具,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能尝试着说出“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方法一:9+4=10+4-1=13

方法二:9+4=6+4+3=13

方法三:9+4=9+1+3=13

最终总结板书:9+4=13

1

3

10

C层次学生能正确读出9+4=13

片段三:学问迁移,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老师出示运动场上其他小朋友的图片,提问:你能算出跳远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A、B层次学生进行小组沟通,列式计算;

C层次学生能依据学具演示感知“凑十法〞过程。

然后要求学生练习实际,小组商量生活中的关于9加几的数学问题。

A、B学生能依据算式9+6尝试口头编生活数学题;C层次学生感知生活实例与数学紧密联系。

三、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有的放矢

课堂分层教学是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素养教育基本要求的一种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但是分层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同一阶段,不同的学生所在层次并不相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表现不同,学习的效率也不同;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所在也不肯定相同。

为了能更好的表达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的作业也进行分层,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各有所得。A层次学生要求准时完成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最好独立完成;B层次学生要求能把基础题型独立完成,略微冗杂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C层次学生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会读会写。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高,学习气氛更加深厚。同时也避开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困惑

在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时,老师要设计和评改不同的作业,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假如每个课时都这么设计和批改也难免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怎样才能更高效一点呢?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1

九加几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春教学反思5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把握好本节学问,九加几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九加几的例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阅历,自主的探究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沟通、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通过多种练习的稳固,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进展学生应用意识。依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学生已有的阅历,他们对于“凑十法〞这种术语学生很生疏。但是已经有许多学生已经能尝试算出九加几等于几。争对本班学生原由的认知基础我力争表达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1、口算9+〔〕=10

生1:9+1=10

生齐:9+1=10

2、9+1+2=9+1+6=9+1+3=9+1+5=9+1+7=9+1+8=

生1:9+1=1010+2=12

师:特别不错!你把计算过程也说出来了。〔之后全部的学生都如此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这两道口算层层相扣,由易到难,相互递进。开门见山到如过程中我留意到了学生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

二、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化的。教师应敬重学生的想法,鼓舞学生独立思索,提供算法多样化。〞依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留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觉的机会,充分敬重学生自己发觉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表达学生多种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纳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比方:点着数、接着数、凑十法等。着重讲解凑十法。

三、培育学生应用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育学生应用意识和尝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结合九加几的题目,在教学中我支配了对所学学问的应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包括新课到如中从现实问题因如计算问题:通过学生提出有几盒饮料?进行解决。把解决问题与计算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有后面应用部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跳绳的与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9+3=12〕

2、跳绳与跑步的一共有几人?〔9+6=15〕

3、跳绳的与跳远的一共有几人?〔9+7=16〕

4、跳绳与数饮料的一共有几人?〔9+8=17〕

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很多简洁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爱的方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看和认识四周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沟通的意识都得到培育和进展。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留意引导学生参加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进展。

《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把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把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过程中把握计算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嘉奖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殊的喜爱〕,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学问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到达良好的效果。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贝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学问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依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状况做了简洁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5篇》。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洁的语言相互劝说,老师给予准时的帮助和引导〕,在商量中学生明白: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同学沟通不仅稳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美丽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特别好,解答正确率较高。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表达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学问的探究,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究中获取学问,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亲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索。

学生吸收学问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习更应当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学问,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受。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准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把握学习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课堂缺乏深度。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很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把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缺乏,假如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学问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肯定的困难。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当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剧烈。〞动手操作可以增添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2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把握好了本节的学问,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常常熟识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留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到处都隐藏着数学学问,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觉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觉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认。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提倡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日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识和喜爱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生疏,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假如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识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把握学问,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开心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学问的过程。数学的一些学问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依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学问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把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索、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气氛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假如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肯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学问的敏捷运用能力。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把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稳固了9加几的学问,而且还培育了学生们的敏捷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日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细致和完好,不过这样也会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根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加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深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爱上我的课。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阅历和学问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育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认真观看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到达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很多缺乏之处。如:

1.探究新知。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9个,右边6个的彩色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稳固新知,查找规律。我出示了“9+□=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这里应当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9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观看、发觉规律。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便说了几种可能性,就直接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游戏,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进展很不利。本身套圈游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进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第二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觉课堂中的缺乏后再次修改教案。假如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教师肯定能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