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1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2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3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4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第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鲁氏菌病的概念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第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鲁氏菌病最初认识

很久以前,在地中海沿岸各族人民中久已存在一种常见的,以长期高热为特征的消耗性疾病。由于临床症状与许多发热病类似且病因不明,当时医生认为是肠伤寒或疟疾。由于这种疾病不伴有急性肠道损害,且又具有独特的周期性的弛张热和波浪热,1861年Burnet(伯内特)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1886年英国军医布鲁氏(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第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鲁氏菌病最初认识

1897年Hughes(休斯)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Bruce(布鲁氏)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1897年Wright(莱特)与其同事发现患者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瑞特氏)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也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布恩)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人们对于本病本菌以及从感染动物传给人的危害性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后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宿主。第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病原学布鲁氏菌属(Brucella)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rmelitensis)1、2、3型牛种布鲁氏菌(Brabortus)1、2、3、4、5、6、7、9型猪种布鲁氏菌(Brsuis)1、2、3、4、5型沙漠森林野鼠种布鲁氏菌(Brneotomae)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ovis)犬种布鲁氏菌(Brcanis)第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世界概况人间疫情(16个国家)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有170个国家报告有人畜布病疫情发生。人间发病率波动范围较大,曾超过1/10万的国家有:希腊、意大利、美国、阿根廷、阿拉伯、老挝、黎巴嫩、匈牙利、伊朗、爱尔兰、北爱尔兰、西班牙、叙利亚、马耳他、原苏联和葡萄牙。

第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世界概况畜间疫情(184个国家)世界上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山羊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非洲和南美洲等,有101个国家和地区有牛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东南亚及欧洲南部等。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猪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美洲、非洲北部和欧洲。

世界上畜间布病是以牛种布鲁氏菌感染牛为主,占家畜布病的1/2以上。第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内蒙古疫情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布病的主要流行区之一,第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内蒙古疫情第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几十种,布病是公认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因此其流行危害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落后的重要标志。布病流行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影响从上游的养殖到下游产品的流通和消费。家畜患布病常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使牲畜头数明显减少,产肉、产奶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包括乳、肉及其制品,皮、毛、医药等在内的民生需求。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民间致富乃至国际贸易及旅游事业,第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关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57.7%,牛患布病流产率为30.2%。我国过去畜间布病严重时,每年损失于流产牛犊5-6万头,因空怀、流产等原因每年少生幼畜105-140万头。近年来,随着人畜疫情持续回升,经济损失更为严重,全区各地因病致贫的情况多有发生,致使本来就不富足的一些农、牧民生活更加贫困。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据估算,每年全国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逾100亿元。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对人的危害人感染布病后非常痛苦、疼痛难忍,布鲁氏菌可侵犯全身的各个脏器,造成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由于布病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若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有效、彻底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留下后遗症导致终身残疾,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当前我区布病疫情已经再度成为我国特别是重点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

第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卫生部举措2010年9月3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赴内蒙古调研卫生工作。陈竺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巴特尔出席了卫生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人间布病联合防治项目协议书签字仪式。双方商定,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共同启动联合防治工作,力争到2012年年底,以旗、县为单位,急性期布病患者的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均达到70%以上,显著降低布病对广大农牧民的危害。

第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鲁氏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布鲁氏菌可被所有的碱性染料所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吉姆萨呈紫红色。布鲁氏菌培养的最大特点是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需要各种氨基酸、生物素、镁、铁、钙等离子。可在弱酸或弱碱性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适宜PH值为6.6-7.4,适宜温度为34-37℃。

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0.3-2.5微米之间,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布鲁氏菌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2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布鲁氏菌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敏感。表一不同温度对布鲁氏菌的影响温度布氏杆菌生存时间温度布氏杆菌生存时间湿热55℃60分钟湿热60℃15-30分钟湿热70℃7-19分钟湿热80℃6分钟湿热90℃5-14分钟湿热100℃1-4分钟干热60-70℃60-75分钟干热80℃40-59分钟干热90℃30-39分钟干热100℃7-9分钟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布鲁氏菌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表二常用化学因子对布鲁氏菌作用的比较药品名称浓度(%)布鲁氏菌生存时间石碳酸1-21-5分钟新洁尔灭0.130秒来苏儿21-3分钟来苏儿31分钟以内漂白粉0.2-2.52分钟以内过锰酸钾0.1-0.2 7-15分钟福尔马林0.2 20分钟以上氢氧化钾2 3分钟肥皂水2 20分钟以上

第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

表三布鲁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生存时间介质名称生存时间介质名称生存时间水5天-4个月尘埃21-72天尿4天-5个月以上衣服30-80天鲜牛乳2天-18个月奶酪25-67天冻肉14-47天培养基60天-10个月土壤4天-4个月粪8天-4个月畜舍及周围4天-5个月以上皮毛45天-4个月酸乳2天-1个月腌肉20-45天干燥胎膜4个月第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发病机理布病的发病过程与布鲁氏菌在细胞内寄生特点密切相关。发病过程比较复杂,细菌、毒素(内毒素)、变态反应三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参与布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第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鲁氏菌的毒力及致病力

毒力是病原体致病力的总称。包括侵袭力、毒素和抗宿主的防御机制的生存能力。布鲁氏菌不同种型的菌株具有不同的毒力,甚至同种型的不同菌株,其毒力大小也有差异。羊、牛、猪种布鲁氏菌各生物型的某些菌株多为强毒株。犬种布鲁氏菌具有一定的毒力,野外和实验室均可侵入致病。绵羊附睾种和沙漠森林野鼠种布鲁氏菌毒力较低。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鲁氏菌都能感染人;绵羊附睾种和沙漠森林野鼠种布鲁氏菌尚无感染人发病的报道。第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

储存宿主与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犬、鹿、马等。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第二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布鲁氏菌可以经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新的机体感染:

一、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布鲁氏菌可通过粘膜、眼结膜及损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有报道毒力强的羊种菌可以通过微小的伤痕或完整的皮肤侵入人体。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的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业等职业人群中,通常发生于下列场合: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饲养放牧人员;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羊圈、牛舍;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乳制品;采集病畜、患者的血液和病理材料;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从事布鲁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鲁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二、经消化道感染人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在完全不与病畜接触的的情况下由于食用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的例子很多。有的人喜喝生奶,吃生乳制品(白油),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手把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布鲁氏菌经口腔、食道粘膜进人机体。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三、经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沾有小于5个微米(气溶胶颗粒大于5个微米则被鼻腔和上呼吸道阻留)的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多见于皮毛加工业,布鲁氏菌实验室研究工作及菌苗的制作过程(气溶胶)。但在布病疫区,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清是通过哪一个环节感染的。。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布鲁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态。感染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淋巴源性迁徙阶段菌血症阶段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慢性布病阶段慢性纤维化阶段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鲁氏菌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淋巴液局部淋巴结感染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布鲁氏菌在淋巴结内局限感染量大、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弱血行播散(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多发性病灶形成迁延性病灶病灶外播散残余变态(消散、纤维化)隐性感染痊愈慢性期急性期治疗布鲁氏菌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淋巴液局部淋巴结感染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布鲁氏菌在淋巴结内局限隐性感染痊愈布病发病示意图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各系统病理变化皮肤:特异性肉芽肿,出血,结缔组织层的纤维裂解,水肿。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心脏:特异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主要侵犯主动脉瓣,较少侵犯二尖瓣。肝、脾:布鲁氏菌性肝炎(浆液性→增殖-肉芽肿性→硬变性炎症),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脾脏肿大。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各系统病理变化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肺:病灶性卡他性肺炎,肉芽肿(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肉芽肿的本质是迟发超敏反应所致的炎症),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卵巢炎和输卵管炎等。神经系统:中枢神经:脑膜炎、脑炎、脊髓膜炎、脊髓炎等;周围神经: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损害显著。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关节周围炎、滑囊炎和腱鞘炎。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发病和前驱期症状:有急有缓。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要症状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晚上。4.2531无热0.413稽留热9.3363驰张热12.7893间歇热15.36112不规则热42.11307低热15.78115波状热构成比(%)例数热型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热是典型的热型。波与波之间短者3-5天,长者数周。近年来波状热型已较少见。第三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要症状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被褥,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要症状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虽可从事般性工作,但容易疲劳,而且不易消除;严重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慢性期患者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甚至成为就诊的主要原因。

常被称为“懒汉病”、“爬床病”。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要症状头疼为急性期常见症状之一。常伴有头痛,个别头疼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当大脑皮层功能降低时,往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部分病例可有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等。慢性患者在疲乏无力的同时,也经常诉说头疼头痛。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要症状骨关节肌肉等疼痛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急性期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剧烈。常使患者辗转呻吟,甚至用一般的镇痛剂无法缓解。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由于肌腱变硬和挛缩,常使四肢关节强直,变形,甚至照成终身残疾、无法恢复。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要症状神经痛:多因神经干和神经根受累所致神经根痛多发生于病后2-3日,以腰骶神经根受侵居多,患者觉腰部及俩下肢剧痛。神经干病变多发生于肋间神经、坐骨神经。肋间神经受累时,患者自觉剧烈胸痛,随呼吸而加剧。坐骨神经受累时,两下肢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如脑膜受到侵犯时可有剧烈的头疼脑膜刺激症状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要症状其它症状急性期常表现食欲不振,腹泻,便秘,顽固性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肿痛,女性病例可见附件炎乳房肿痛和流产等,部分病例可有心悸、神经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慢性期患者有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燥不安、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急性期(1333)慢性期(1739)例数%例数%寒战发烧乏力头痛关节痛关节肿腰痛肢体麻木手脚发热肝肿大脾肿大睾丸肿大胃痛食欲不振73910248528121014124---284135331-65555.4476.8263.9260.9276.099.30---21.3110.1324.83-49.14-389851486971-5712121747475107284-22.3748.9427.9555.84-32.831.211.214.264.264.316.1514.26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急性期(1333)慢性期(1739)例数%例数%腹泻便秘腹痛咳嗽皮肤出血点失眠滑囊炎皮下结节皮疹流产耳鸣心悸淋巴结肿大15534420333917122924-1--7711.6225.8115.2324.981.279.156.900.30-0.07--5.78---36-10--322314216---2.07-0.58--0.170.121.328.170.92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主要体征一般状况:一般神智清醒,很少有昏迷。急性期患者无消瘦。急性期:发热和骨关节疼痛时可见两颊潮红,痛苦表情。慢性期:面色苍白、潮湿多汗、颜面浮肿。若关节受损常呈强迫姿势。皮肤:充血性皮疹、水疱疹、脓疱疹、出血性紫斑。急性期患者多因大量出汗而皮肤湿润。淋巴结:局限性或多发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化脓。骨关节系统关节病变:主要侵犯大关节,表现为滑膜、滑囊炎,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脊椎病变:多发生于胸椎和腰椎,棘突有明显压痛。骨骼病变:可发生骨膜炎、骨炎和骨髓炎,多见于长骨、腕和踝骨等。软组织:纤维组织炎和脓肿。肝脾肿大: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急性期病例。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各系统改变呼吸系统:急性期可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病变多在两肺下叶,经过治疗消失较快。消化系统:胃和十二指肠分泌功能降低,胃酸(胃炎,胃溃疡)、胰岛素减少,消化酶浓度降低。泌尿生殖系统:男性:睾丸、附睾肿胀、疼痛,阴囊充血水肿,多为单侧。女性:可发生乳腺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肾脏损害不多见,肾功能障碍多为一过性,高热时可见蛋白尿、少量管型和红、白细胞。第四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均可受累,以慢性患者多见。心肌炎和心肌营养不良(低血压和收缩期杂音)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动、静脉炎等。神经系统:中枢神经: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周围神经: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和神经丛神经炎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出现一些神经-精神症状。感觉器官:视网膜血栓性静脉炎、葡萄膜炎、Target角膜炎、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等;听力减退或耳聋。各系统改变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X光骨关节系统关节缘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局限性骨质疏松骨质缺损灶骨端的透明灶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软组织硬化呼吸系统:双肺呈局限性浸润,以斑点及絮状模糊或支气管炎性改变最为常见,肺纹理增强,分布紊乱,边缘不清楚。肺间质呈不同程度网状增粗。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布病的临床分期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SAT滴度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鲁菌疫苗接种史,SAT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及以上。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分离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病原分离:检出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出现可见凝集(阳性)。平板凝集试验:0.02(++)及以上。皮内变态反应:4.0平方厘米。ELISA检测IgGIgM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和诊断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原则诊断原则: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所以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第五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患者直接接触家畜或畜产品、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布鲁氏菌培养物,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临床症状:发热: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依据血清学检查

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隐性感染病例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初筛试验阳性者。*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出现下列实验室检查一项及以上阳性者。*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SAT滴度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鲁菌疫苗接种史,SAT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分离到布鲁菌。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相鉴别。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鉴别诊断风湿热布病与风湿热相同处是发热及游走性关节痛,但风湿热可见特殊的心脏改变、风湿性结节及红斑,少见肝脾肿大、睾丸炎、乳腺炎及神经系统损害。实验室所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速更为明显,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为阳性,布病特异性检查呈阴性。此外,水杨酸制剂对风湿热有明显疗效,而用于布病时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鉴别诊断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患者的持续发热、肝脾肿大,以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等表现,酷似布病。该病与布病的主要区别:多为高热,常有典型的体温曲线;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表情淡漠、听力减退、嗜睡、谵语等;相对脉缓;皮肤可见蔷薇疹;多有消化系统症状,血清肥达反应阳性,滴度逐渐增高;伤寒菌培养阳性。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为阴性或弱阳性。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鉴别诊断肺、淋巴结核布病患者可见长期微热、多汗,容易急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沉稍快,中度贫血等,易误诊为肺结核。但肺结核病人全身中毒表现比较严重,明显消瘦,颜面苍白,两颊潮红,血沉加快更为明显,咳嗽、痰中带血,痰内可查到结核杆菌。胸部X线检查有特异性改变。淋巴结结核和布病患者虽然都可以发生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结核患者除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外,其淋巴结多粘连成块,破溃流脓形成瘘道及瘢痕。第六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鉴别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均是关节疼痛严重,反复发作、阴天加剧,且布病患者又可合并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有风湿热的病史,关节腔少见积液,一般不发生关节畸形,大关节病变多见,心脏有特殊改变,血沉快,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增高,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阴性或弱阳性,服用抗风湿药有效。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治疗原则早期、规范、足量、联合用药,中蒙西医结合。确诊后立即给予治疗,以防疾病向慢性发展。鼓励患者,医患配合。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国家)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维持水分及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抗菌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利福霉素、四环素族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阿奇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国家)急性期治疗重症病例慢性期治疗主要并发症的治疗特殊人群的治疗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国家)急性期治疗(侧重消灭病原体)一线药物多西环素100mg口服,2次/天,联合利福平600-900mg口服,1次/天,6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延长疗程。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15mg/㎏肌注,1次/天,2-3周。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国家)

二线药物: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多西环素,联合妥布霉素0.32g肌注,1次/天,2-3周。多西环素,联合复方新诺明(TMP-SMZ),2片/次,2次/天,疗程同多西环素。利福平,联合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200mg,口服,2次/天或者环丙沙星750mg,口服,2次/天)疗程同利福平。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国家)重症病例或难治性病例可加用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慢性期治疗(以变态反应性为主联合应用抗生素)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治疗多采用利福霉素、四环素族药物,用法同急性期治疗,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国家)主要并发症的治疗合并睾丸炎可在抗菌治疗基础上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脑膜炎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器官或其他组织脓肿病例,在前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国家)特殊人群的治疗儿童用法:可使用利福平联合TMP-SMZ治疗。利福平10-20mg/kg/d;TMP-SMZ儿科悬液(6周-5个月)120mg、(6个月-5岁)240mg、(6-12岁)480mg,每天两次。6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延长疗程。孕妇用法:利福平联合TMP-SMZ治疗。6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延长疗程。中医中药治疗:适用对各期病人治疗,对慢性期病人尤为常用,依不同症状体征进行辩证施治。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治疗对症治疗:头疼或失眠者,可口服止痛剂和镇静剂;高热持续不退可采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剂;关节疼痛严重者可用5-10%的硫酸镁局部热敷;关节腔积液时,可行关节腔穿刺。第七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病程与预后病程以3-12个月居多。治疗及时,措施得力,预后良好。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患者死亡。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疗效判定

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编著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为依据判定疗效。疗效判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劳动能力基本恢复。好转: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正常;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劳动能力基本恢复。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注: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羊、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人间布病发病主要传染源是羊和牛,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牛次之。在羊布病区人的感染率可高达42.12%,患病率7.71%或更高,据统计,由羊所致的布病占到80%-90%,由牛所致的布病为10%左右。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鲁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在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患者而传染引起的病例,以及患者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例。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疫区居民、兽医等常年接触牲畜的人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据估计,所有报道的病例数仅为实际发病人数的有50%。由此推断由隐形感染获得免疫的人数也会有50%。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布病的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对各类传染源,如病畜的流产胎儿、奶、肉等均应消毒处理或焚烧、深埋。对病畜栖息地要彻底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三个月以上,方准运出疫区。病畜、健畜分群分区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三个月自然净化后才能供健康畜使用。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经皮肤粘膜感染:接产助产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乳胶手套及线手套。病畜流产物不能随意丢弃,应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场地要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消毒;房间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来自疫区的皮毛在收购地进行消毒、包装,并经表面消毒后运出。(福尔马林、环氧乙烷、日晒、辐照等)第七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经消化道感染: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巴氏消毒(70℃,30分钟);煮沸消毒。不收病畜奶,装奶桶必须消毒。肉类加工:病畜肉尸及内脏需高温处理或腌渍60天后再出售。生殖器官和乳房只能作工业原料或销毁。家庭食用:切忌食用生的或半生半熟家畜肉;生、熟一定要分开,餐具不能混用。防止饮水污染:加强水源管理,定期消毒。第七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