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竞赛班)(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竞赛班)(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竞赛班)(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竞赛班)(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竞赛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竞赛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2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3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4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储存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5以上从身体的角度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身体”不同于人工智能机械化、数字化的“身体”。正因如此,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只不过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类的身体和基本的艺术创作工具,而是变成了具有某种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材料二:1在媒体沟通会现场,技术团队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部分绘画作品,不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虚实,小冰的作品都已经趋近于真人的绘画表达。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相关专业人士评价小冰画作:构图很好,静物抽象的涂抹,动物造型的表现能力,艺术的感觉很准,假装不经意的表现。看起来极其不经意,但是该到的点都到了,而且又都能点到为止,整个画面随意而灵动,敢于大虚大实,敢于让很多东西淹没在黑暗之中。2在小冰的命题创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系列中,观众可以惊喜地看到很多绘画先贤的“复活”:比如使用弗兰茨·马尔克的笔法绘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飞机;比如好似莫奈绘画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远处却是明灭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3可以这样认为,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并不应以击败人类为目标,而应着眼于在达到与相应人类创造者的同等水准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摘编自“中国美术家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板桥画竹和微软小冰“看图创作现代诗”都是通过“看”进行艺术创作的,这说明艺术家和人工智能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B.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C.从微软小冰创作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看到绘画先贤的“复活”,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通过学习人类艺术而具有一些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这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B.“人如其文”这--说法说明了艺术创作对象的特质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艺术创作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的。D.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和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更好的未来。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艺术从主题、形式到技术都令人惊叹,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公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B.“当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理念、常识或将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对人类艺术的取缔。”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艺术创造里面有多少劳动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现在已经实现了。”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模仿人脑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类身体那样感知外部环境、进入创作状态,只是‘人工’而非‘人类’行为。”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光明前景的认识。【答案】1.D2.C3.D4.①材料一先使用设问开篇,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引发关注,并引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这一观点。②然后从身体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动力、过程以及对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艺术家个人的反作用,并分别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③最后,得出了“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5.①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②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③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艺术家的“看”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而人工智能的“看”却与艺术家的“看”有着本质的不同。B项,“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可知,影响因素还有“学习能力的强弱”。C项,“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可知,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的”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可知题干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故选C。3.本题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表述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艺术应当持有的态度。B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对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冲击与颠覆。C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的完成和对艺术创造里面劳动成分的代替,与“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的论点相反。故选D。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通读原文,可以知道这段材料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出论点。第一自然段中首先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这样的问句来开头,可以说吸引了读者的兴趣,接下来就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最终得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的观点。其次,分析论点。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这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讲述的内容分别是“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都是从身体的角度出发论述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作用力。在其中也阐述了艺术家的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并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论点。第五自然段对以上阐述进行总结,并得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5.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要想谈谈“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光明前景”,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第五自然段以及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如:①材料一原文“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②材料二原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还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③材料二原文“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以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④材料二原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以知道,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往事的酒杯苏童我父亲不喝酒,他爱抽烟。但我的两个舅舅爱喝酒,他们不抽烟。我们三家人住互相紧邻的房子里,各家的空气似乎总忙着竞争,我们家有烟味,但我的两个舅舅家经常飘出酒香来,酒香自然轻松胜出。这是我小时候便懂得的常识。我大舅家家境较为富裕,讲究吃,我大舅妈擅长做红烧肉,做了红烧肉我大舅必然要喝一盅。他们家的晚餐桌上酒香与肉香齐飞,喧嚣着飞到我们家。我总是被肉香吸引,吸引得不能自已。舅舅就是舅舅,一块红烧肉会被我大舅夹在筷子上,然后我会听见一个天籁般的声音,来,吃一块。我现在一直在回忆一件事,我大舅当年喝的是什么酒?可我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只能确定是白酒。我脑子里只惦记着红烧肉,当然记不住他喝的是什么酒了。我三舅家餐桌上的东西与我家的差不多,白菜青菜咸菜之类的,无甚风景,但他人穷志不短,爱喝几口酒。是五加皮。我对他家的餐桌没兴趣,轻蔑地望过去,忽略一切,就记住了桌上的那个酒瓶子。我第一次喝酒是在北京上大学期间。有个黑龙江的同学来自体工队,爱吃朝鲜冷面,爱喝啤酒。他带我们去府右街附近那家延吉冷面馆去吃冷面,就在当时的首都图书馆斜对面。一群大学生不进图书馆,一头扎进冷面馆,毫不汗颜。我们随同学点单,每次都各要一碗冷面,伴以一扎散装啤酒。啤酒装在大塑料杯里,泛着白色的泡沫,一如虚荣的泡沫。要喝,喝下去太平无事,但就是没有实际意义,还涨肚子。我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一直想着教室二楼的厕所,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离北师大的大门最近的厕所。第一次醉酒是在大四那年了。春天的时候学生们都下到河北山区植树劳动,大家天天觉得饿。忘了是哪个同学饿得“揭竿而起”,提议大家去县城上饭馆,打牙祭。我现在已经忘了在那个小饭馆里吃了什么,却记得席间的那瓶酒。是当地小酒厂生产的粮食烧酒,名字竟然叫白兰地,极其洋气。我们都清楚那不是白兰地,但那烧酒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醇厚,颇有劲道。恰逢我们的杨敏如老师刚刚给我们讲过李清照,她太爱李清照了,或许也是爱喝几口的人,讲起“薄醉”,怕学生不懂其意蕴,竟然言传身教,在讲台上摇摇摆摆地走了几步,强调说,薄醉是舒服的醉,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我们在小酒馆里谈论杨敏如老师与薄醉,大家都有点贪杯,要寻找薄醉的滋味。令人欣喜的是,走出小饭馆时我脚下真的有踩棉花的感觉,头脑亢奋却清醒,我听见我的同学都在喊,薄醉了,薄醉了!毕业工作之后,一张巨大的社会大酒席召唤着你,一般来说,绕开它是很难的,何况你不一定想绕开它。喝酒喝酒喝酒!干了干了干了!无论走到哪里聚会作客,那个声音都会像空气一样追随你,不同的人对那个声音有不同的好恶,要么像苍蝇,要么像福音。饮酒之事,在我看来更像一种刑罚,所谓薄醉的滋味,竟无法与之重逢。如果一个人想起酒来,想到的是酒臭与呕吐,不免令人沮丧,是酒的遗憾,也是人的过错。我不怨自己的酒量,下意识地将其归咎于酒桌上的恐怖主义。具体地说,我认为很多地方的酒桌上没有李清照,只有恐怖分子。酒桌上的恐怖分子信奉“酒文化”。“酒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细节是劝酒,各地的劝法不同,但目标一致,劝到客人一醉方休,劝到客人烂醉如泥,只要不喝出人命,都称其为喝好了、尽兴了。我在杂志做编辑时,有一次采风途经六县,六个接待方对我们热情如火,每地停留两天,每天必喝两场。每顿饭至少举杯三次,每次举杯必须连饮三杯。你若是尊重地主讲究礼仪,每一顿至少要喝九杯。但这不过是个基础。当地人的劝酒技术不会让一个小伙子只喝九杯了事,因此有同乡喝三杯,同龄喝三杯,属相一样喝三杯,姓氏一样喝三杯,最后是相同性别的喝三杯。我记得当年我是多么友善,又是多么爱面子,明明已经被吓得不轻,却强充好汉,无奈酒量有限,十几杯二十几杯酒喝下去,只好摸着翻江倒海的胃冲去厕所,没有一醉方休的幸福,只有一吐方休的痛楚。我还记得那时候下苏北,总是这样一去一回,去的时候朝气蓬勃像张飞,回来的时候病歪歪的满腹怨言,真像李清照了。往事不堪回首,其中有一部分往事是浸在酒杯里的。年复一年的酒,胜似人生的年轮,喝起来滋味不一样,但总是越来越沧桑越来越绵厚的。有一年前辈作家陆文夫到南京开会,晚上大家聚餐饮酒,我看见他独自喝酒,喝得似乎很孤独,便热情地走过去要敬酒,结果一个同事拉住我说,千万别去,他不接受敬酒,他很爱喝酒,但一向是自己慢慢喝的。对于我那是醍醐灌顶的一刻,原来一个人喝酒是可以与他人无关的。我至今难忘陆文夫坐在那里喝酒的姿态,如同坐禅。那种安静与享受,不是出于对酒最大的尊敬,便是最深的爱了。我爱酒多年,至今还经常奔北各种酒席与朋友一起喝酒。无朋不成席,这是常识,但说到底,酒杯也是灵魂的容器之一。这容器的最深处,终究是一个人的快乐,一个人的哀愁,或者一个人的迷茫。很欣慰地发现,如今这也快成常识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小时候虽然懂得酒香味胜过烟味的常识,却只被大舅家的肉香吸引,说明那时“我”并未真正懂得喝酒的真谛。B.“我”第一次喝酒和第一次醉酒都是大学期间和同学一起,虽然记忆深刻,但都只是少年轻狂的举动,没有实际意义。C.“很多地方的酒桌上没有李清照,只有恐怖分子”,这句话表现出“酒文化”的恶俗,表达了作者对它强烈的反感和批判。D.作者说“无朋不成席,这是个常识”,是对“无酒不成席”这句俗语的某种程度的否定,厘清了酒席上人与酒的主次关系。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行文节奏舒缓,从“我”的两个舅舅爱喝酒的往事入笔,自然带出自己喝酒的几次经历,最后点出文章的主题。B.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如把舅舅的声存比作“天籁”,其实并非表现声音动听,而是准确刻画了儿童渴望吃肉的心理。C.写“我”在苏北采风一段,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将接待方的“热情”渲染得淋漓尽致。D.题目“往事的酒杯”是惯常表达“酒杯里的往事”的倒错运用,构思巧妙,意味深长,且收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8.结尾处“如今这也快成常识了”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根据作者关于喝酒的见闻和经历,简要分析,人们喝酒时的不同心态。【答案】6.B7.C8.①欣慰:酒关乎灵魂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体现了社会的进步;②遗憾与期待:还有不少人并未懂得饮酒的真谛,常识尚需要花时间去领悟和发现。9.①第一次喝酒,是跟随大同学喝啤酒,反映了从众、虚荣的心态;②第一次醉酒,是在酒馆寻找薄醉的体验,反映了附庸风雅的心态;③工作应酬中被劝酒和烂醉如泥,反映了陷于酒文化中的痛楚与无奈;④儿时两位舅舅喝酒和陆文夫独酌,反映了内心的安静与享受。【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少年轻狂”和“没有实际意义”错误。第一次喝酒是盲目跟随,不是少年轻狂;第一次醉酒让作者体会到李清照所谓“薄醉”的感觉,这些都是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而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能说“没有实际意义”。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写“我”在苏北采风一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当时喝酒的场景,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例如“同乡喝三杯,同龄喝三杯,属相一样喝三杯,姓氏一样喝三杯”运用排比,“翻江倒海的胃”运用夸张,“去的时候朝气蓬勃像张飞”运用比喻,并没有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所蕴含的情感的分析能力。作者在结尾说“但说到底,酒杯也是灵魂的容器之一。这容器的最深处,终究是一个人的快乐,一个人的哀愁,或者一个人的迷茫。如今这也快成常识了”,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喝酒的体会与感想,而最后总结出喝酒是关乎灵魂的事,“快成常识了”表明这种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让作者在苏北所经历的那种胡喝乱喝的现象越来越少,喝酒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此的欣慰之情;而“快”字表明,这种观念还没有成为常识,还有不少人并未懂得饮酒的真谛,所以,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遗憾与期待之情。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作者第一次喝酒是在大学的时候,看到同学喝啤酒,也学着喝啤酒,但并没有体会到喝酒的妙处,此时作者是一种从众、虚荣的心态;第一次醉酒是在听了老师讲解李清照的“薄醉”之后,和同学们一起喝酒,最终真的体会到了“薄醉”的感觉,反映了作者当时附庸风雅的心态;而在作者工作之后,作者陷于各种应酬之中,在被劝酒和烂醉如泥之间,作者体会到了喝酒的恐怖,反映了陷于酒文化中的痛楚与无奈;而让作者体会到喝酒的安静和享受的是陆文夫先生的独酌,再联系文章开头作者两位舅舅的喝酒情景,这种喝酒的状态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的喝酒状态。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关忠节公家传[清]鲁一同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氏,山阳人也。起家行伍,道光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明年,夷事萌芽。夷目律劳卑①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居虎门六年,禁烟事起。英吉利趸船适至,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夷计不得逞,明年四月,分船溯大洋,上天津,诡投书乞和,而前直隶总督琦善,驰传赴广东,林公以罪去。于是和议兴,海防撤矣。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大帅②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醉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坠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艐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长庆既去,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轸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选自《通甫类稿》,有删节)[注]①律劳卑:英国贵族,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理。②大帅:这里指钦差大臣琦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B.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C.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D.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伍”为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本文中亦用其来泛指军队。B.“署”在文中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与之同义的还有“兼”“领”“拜”“权”。C.“游击”作为武官名,始于汉朝。至清朝仍然沿用,官阶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D.“谥”是指人死之后,后人评定其生平事迹,据此给予的带有褒或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天培为国建功,临危受命。他担任广东水师提督之后,加强海防,同时整顿军务,成为东南地区防御外侮的倚仗。B.关天培善于合作,甚谙军务。他积极配合林则徐查获并焚烧了英国运来的烟土,在林公罪去后,仍苦心孤诣经营炮台。C.关天培不惧强敌,英勇抗争。在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炮台的危急时刻,援军未及时到位,他亲临靖远炮台,昼夜督战。D.关天培视死如归,尽显气节。他在京城饮酒之时“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的“醉语”可叹可泣。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2)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14.学者罗立刚评价寻回关天培遗体的过程“依稀可窥见人性的微光”。请结合文本分析,哪些行为可体现“人性的微光”。【答案】10.D11.B12.C13.(1)英军进攻大角、沙角等地,使水师的战船遭到损坏,大帅(琦善)每天用书信与英军往来,希望(紧张形势)能够宽缓。(2)关天培俘获了他,宽恕他而没有杀他,让他在身边供职,(吴某)总想着用来报答关天培的办法。14.孙长庆的义举,吴某的报恩,夷人的“义许”。【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关天培到了广东,就亲自到远海,巡察扼守要塞,修建炮台防守,将铁索成列排开(以拦阻敌船),军务严整,东南各地倚仗它,把它作为抵御外海的重地。“历”的宾语为“重洋”,所以应在“洋”后面断开,排除A;“排”的宾语为“铁索”,并且“肃然”的主语为“军务”,所以应在“索”后断开,排除BC;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与之同义的还有‘兼’‘领’‘拜’‘权’”错误。“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亲临靖远炮台”错误。由原文“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可知,是他住在了靖远炮台。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坏”,使……遭到破坏;“冀”,希望;“少”,稍微。(2)“宥”,宽恕;“给事左右”,在身边供职;“所以”,……的办法。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长庆既去,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可知,孙长庆不顾自身安危去寻找关天培的尸体,体现孙长庆的义。由原文“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可知,吴某一直想要报关天培的不杀之恩。由原文“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可知,英人被孙长庆的义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参考译文:关忠节公家传[清]鲁一同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是山阳人。关天培出身于军队,道光三年,暂时代理吴淞营参将的职务,不久就获得正式任命。道光十三年入朝,皇帝在御便殿召见他,(他)五次因为功勋而被军机处记名(以备升职)。道光十四年,英军侵犯我朝的事件开始发生。英国驻华商务首领律劳卑到来,不遵守约定,让英国军船驶进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因为疏于防守获罪被革职,朝廷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到了广东,就亲自到远海,巡察扼守要塞,修建炮台防守,将铁索成列排开(以拦阻敌船),军务严整,东南各地倚仗它,把它作为抵御外海的重地。驻守虎门六年,禁烟的事兴起。英国运送烟土的船只到来,关天培已经对海务很熟悉,并且前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威名谋略一向显著,和关天培特别投合,到了之后就拘禁了律劳卑,扣留了英人贩卖鸦片的船只,查获了鸦片二万二百多箱,并把它们烧毁。上报使朝廷知道,皇帝非常高兴,按功劳大小差别(对他们)行赏。英军的计策没有得逞,第二年四月,分别派遣船只从大洋逆流而上,一直到天津,假装向朝廷上书请求和解,而前任直隶总督琦善,迅速奔赴广东,林则徐因罪罢免官职。于是和议兴起,海防被撤除。这年十二月,英军进攻大角、沙角等地,使水师的战船遭到损坏,大帅(琦善)每天用书信与英军往来,希望(紧张形势)能够稍微长久的缓解。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防守这里的只有几百个瘦弱的士兵,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请求援军,却没有得到答复。当初,关天培因为海运的事务到京城,时时和老友去酒店喝酒,喝醉后感叹说:“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终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他幼小的孩子先被送回去,等到这时就封了一口木匣寄给家人,木匣非常的坚固不可打开,关天培死后家人打开看,里面仅有数枚掉落的牙齿,几身旧衣罢了。关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于是决定自己定下计策,住在靖远炮台,日夜督战。不久,英军的大船突然到来,关天培率领游击麦廷章勇猛地登上炮台,大声呼喊,督促激励士兵,从卯时一直到未时,被杀死击伤的敌人超过自己一方,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染湿了全身的衣服和战盔、铠甲。战事危急,关天培叫来他的仆人孙长庆让他离开。孙长庆哭着说:“我跟随主人几十年,现在形势危急,从道义上说不应该让主人去死而独自保全性命。”(孙长庆)用手抓住关天培的衣服不放手,关天培非常愤怒,拔出剑来驱逐他,把官印扔给他,孙长庆(只得)大哭着离开。等他到了半山腰,回头看时,关天培已倒在地上气绝身亡。孙长庆离开关天培后,把官印送到大帅府中,而自己又回到炮台寻找关天培的尸体。英军重兵把守炮台,(孙长庆)就请求通事吴某。吴某曾经做汉奸,关天培俘获了他,宽恕他而没有杀他,让他在身边供职,(吴某)总想着用来报答关天培的办法。到这时,他就替孙长庆反复游说英人,言辞诚恳,英人被他的义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孙长庆)进入炮台寻找关天培的尸体,英军用刀枪交叉当在孙长庆胸前,孙长庆跪着前行,到处寻找却没能找到(关天培的尸体)。最终到关天培站立的地方,抬起几十具尸体才找到关天培半身都已烧焦的尸体。事情上报到朝廷,皇帝含悲悼念,让他的子孙时代承袭骑都尉的官职,并赐予(关天培)忠节的谥号,恩赐按所赠官职(骑都尉)的礼仪办丧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①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②,夜台茫昧得知不?【注】①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不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诗人牵挂好友,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C.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16.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梦境内容: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梦见的是不相干的闲人,而没有梦到友人;白诗“夜来携手梦同游”,梦见与友人重逢,二人携手同游。②因梦生情:元诗运用白描,先写好友梦己,再写自己没有梦到友人的惆怅,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白诗先以梦中相会的愉悦与梦醒后的失落对比,再由梦引出下文凄苦的现实,抒发了和好友天人永隔的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诗人牵挂好友”错,由“念君怜我梦相闻”可知,是好友牵挂诗人。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分析梦境内容:元诗《酬乐天频梦微之》中描写梦境内容的诗句是“惟梦闲人不梦君”。元稹收到白居易诉说衷肠的诗篇的时候,正在病中,由于生病心神错乱,经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到过的“闲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白诗《梦微之》中描写梦境内容的诗句是“夜来携手梦同游”。作者夜里梦见与元稹携手共同游玩,梦中二人携手同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风波、官场污浊,可能耻笑那魑魅小人、假义君子……点出了梦中与老友相会的愉悦。(2)分析因梦而起的情感:元稹的这首酬答诗构思奇巧,全诗纯用白描,感情极其诚挚。诗一开始交代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后两句,诗人紧扣好友寄诗中的急切询问,并作了深情的回答。诗中并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好友的苦苦思念挂牵,而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经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到过的“闲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使人感到痛苦惆怅,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苦思相念之情。《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交代梦中二人携手同游的情形,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后文又由梦境引出现实生活的凄苦;颔联写自己身体多病,而老友已长眠地下近十年;颈联设想老友一身枯骨已化作泥土,自己徒剩一具躯壳寄于世间;尾联告诉老友,儿子爱婿已相继离世。全诗用梦中相会之愉悦和醒来之痛苦相对比,更突出了对故人的思念之切和对自己现实不幸的感伤和惆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慨叹。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情人之间书信难通,平添几重愁苦。(2)《过秦论》中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退却匈奴七百余里,以致“_________,_________”。(3)边塞诗中经常出现“孤城”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示例一: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示例二: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示例三: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鸿雁”“报怨”“腓”。六、选择类18.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被动句,“于”表被动,意思是“被”;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也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意思是“被”;B.“此三者,吾遗恨也”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是省略句,“告”后省略介词“于”;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是状语后置句,“以组”是后置状语。故选A。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时汉连伐胡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信而见疑

且单于信汝【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其:代词,代指《离骚》。/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句意:就《离骚》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B.伐:夸耀炫耀。/讨伐。句意:每制定出一条法律,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绩。/当时汉朝廷连年讨伐匈奴。C.两个“从”都通“纵”,合纵,联盟。句意:在这以后秦国想攻打齐国,齐国跟楚国联盟亲善联合抗秦。/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D.信:诚信。/信任。句意:诚信而被怀疑。/况且单于信任你。故选C。七、非选择类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答案】(张仪)到达楚国后,又用丰厚的金银财宝收买(怀王的)近身侍臣靳尚,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如”,到;“因”,用;“币”,财物,引申为贿赂,收买;“诡辩”,谎言。八、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断探寻着“形”上之“自然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合”“和”思想,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彼此相“和”才能生生不息。“合”则“和”,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如出一辙,无论是道家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处,还是儒家说的“中庸”之道,本质都是“以和为美”“以和为贵”,()《考工记》指出,好的器物制作所需之“美材”必须要符合“天时地气”,然后“巧者合之”。“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无不是先因其地、以其时而取材,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西周思想家史伯认为“和”是在差异中寻求平衡与统一,而非简单的趋同。中国传统造物活动正是不断地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自然万物周而复始发展变化的规律中,探究“和谐共生”之道。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 B.造物最高境界莫过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C.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人合一” D.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是造物的最高境界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以和为美”,但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B.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D.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以和为美”,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答案】21.C22.D【解析】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本题语段陈述的话题是“中国传统造物活动”,而括号后面有文字“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可推知括号内的句子要以“造物”开头,故可排除AD两项;“中国传统”应该修饰“造物”,而非“天人合一”,故排除B。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1.“虽然……但”不合逻辑,本句话前后应该为递进关系,所以应去掉“虽然……但是”;2.“不仅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语段更强调“和而不同”,所以“以和为美”与“和而不同”的语序是错误的,应该前后交换。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D。故选D。九、语言表达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顿饱餐之后,_______。这一众所周知的生活体验,究竟是怎样引起的?一个常见的解释:人吃完饭后,肠胃功能活动显著加强,血流量随之增加;相应的,大脑中的血流量开始减少,继而供氧量下降,所以会产生困倦的感觉。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可并没有得到科学研究证据的支持。甚至有研究表明,饭后大脑的血流量不仅没减少,_______。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餐后犯困呢?餐后犯困和促食欲素的水平有关系。促食欲素也叫下丘脑泌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进食能够引起身体血糖的升高,进而抑制促食欲素的分泌。而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会导致人体因倦,让人缺少“精气神”。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胰岛素和犯困也密切相关。一般认为,_______,但是可以通过影响血糖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饭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上升,胰岛素就会分泌出来帮助降低血糖:胰岛素还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使人体中的色氛酸含量增多,进一步形成褪黑素,从而让大脑产生睡意。【答案】大脑会不同程度地犯困反而还会增加胰岛素对睡眠没有直接作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的结论“所以会产生困倦的感觉”可知,该句的内容是人在一顿饱餐之后,大脑会产生困倦,据此可写“大脑会不同程度地犯困”;第二空,根据前文“不仅没减少”可知,前后分句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选用“反而”,内容是饭后大脑的血流量有所增加,据此可写“反而还会增加”;第三空,根据后文“可以通过影响血糖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可知,该句的意思是胰岛素对睡眠不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此可写“胰岛素对睡眠没有直接作用”。十、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的舞台上,音乐剧王子阿云嘎用质朴、深情的歌声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厚重的兄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唱完毕,在主持人的一系列追问下,阿云嘎道出童年时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成人,后只身前往北京追求音乐梦想的艰苦经历。更不幸的是,在追梦期间,哥哥得癌症也离开了他,阿云嘎表示要继续奋斗,肩负起照顾嫂子和侄儿的重任。现场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谢央视让他们感受到了在困难中奋然前行的力量。但当节目组在阿云嘎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出他和哥哥的巨幅照片,阿云嘎瞬间情绪崩溃,说:“很多时候我不敢看这个……其实,来这个节目,我不愿分享自己的事。”对此,你怎么看?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主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为梦执着,艰难也奋然音乐剧王子阿云嘎用质朴、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演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兄弟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了梦想执着追求,兄弟友爱互助的感人事迹。是啊,逐梦路上困难挫折必相伴,要头脑清醒认清它、战胜它,定能收获梦的色彩。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著名的“治学三境界”,即一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二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概括起来也就是“知”“行”“得”三境界。王先生,请原谅我的高攀,我认为战胜挫折也需要这三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挫折,有人在久远的时空隧道中留恋:“命之蹇兮,壮士一去不复返!”有人在辽阔的星河宇宙中感叹:“关山难越,失路悲难!”有人在无情的狂风暴雨中觅见:“自古人生路,需留下丹心一片!”有人在世态的混水浊流中呼喊:“满怀抱负,岂能让灵魂受限!”他们不想拒绝成功,但更不能阻挡挫折的驾临。没有谁不渴求一帆风顺,可是,扬帆远航不遇风暴,踏路远行不涉险滩,那只能是幻想。任何一个历史的关口,任何一个生命的驿站,都有美丽的风景。可是你需战胜挫折,才能去领略。任西风凋尽碧树,也请你独上高楼,让你的灵魂升为云影,化为仙鹤,虽高处不胜寒,却有无限美景。这就是所谓的“知”。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经意的旅程或许会遇上不期而至的风雨,不经意的一次鼓励可能给了我们勇往直前的机遇。生命有涯而无涯,当你悲观失望时,请想想张还迪。当你的世界暗淡无光时,请想想贝多芬。当你的梦想如镜花水月时,请想想三毛。人生中一个小小的笑话并不是整个世界的泪水,一次小小的挫折更不是整个旅程的沧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前面是浊浪滔天,还是天风浩荡;无论是荆棘泥潭,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