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三首

教学要求

1.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妗建春'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判断重点字词

的意思,感知诗词大意。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所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会认“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篱、蜻、蜓、蝶”6个字。

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一年有四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学

生交流)

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的古诗,今天我们再

来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

二十五)]

2.读题目,解题意。

⑴“四时”和“兴”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

思,并猜想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出示多媒体)

“四时”是“一年四季”的意思。“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这

里的“兴”读四声,是“兴致,兴趣”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

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感想。

⑵过渡:先抓住重点词,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了。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

“冬日”五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只是其中的一首。

3.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

江苏苏州)人。诗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

“南宋四大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出示多媒体)

杂稀篱蜻蜓蝶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蜓”“杂”的书写)

“蜻、蜓、稀、蝶”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要特别注意“蜓”字

的书写,右部不要写成“延”。“杂、篱”是上下结构,“杂”下部是

3.贲复,诗,通过查字典或结合注释的方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想想

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小组讨论。

4.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⑴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

(3)峡(诲)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学生自由朗读。

⑵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2.你能简要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3.轻声自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

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4.齐读。教师相机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习方法。

教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

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习的?和大

家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方东

学生1: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学生2: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学生3:还可以问老师。

教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先借助注释,理解重

点字词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每行诗

的意思;最后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这样我们就能说出古诗的大意了。

2.学生自学。

3.大致说说诗意。(同桌说,指名说)

⑴“惟有、日长”等重点词语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日长:天长了。惟有:

只有)

⑵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学生自愿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能读懂诗意。这是一种很好的

学习方法,但我们在说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想法。

4.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学生发言质疑)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诗句。(出示多媒体)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养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是

稀稀落落的。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块蝶飞。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

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出了怎样的田园景象?

这首诗全诗都在写景,写出了乡村生活恬静安详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

田园生活的喜爱,赞颂了农民紧张的劳动生活。

六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宁静)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我

最喜欢“惟有蜻蜓蝶蝶飞”这句诗,这句诗以动写静,写出了田野静悄

悄的景象)(板书:宁静以动写静)

2.教师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3.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4.尝试背诵咱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学习古诗时,除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想象来读懂这首诗。

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思考:这首诗又

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说说大意,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

通过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读懂诗意。(出示多媒体)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⑴指名读。

⑵感知古诗大意,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前一首诗诗人重点写田园景色,后一首诗

诗人则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

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同样是写田园诗,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

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看来,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以及形形色色的

人堆诗人眼中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八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这首

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我们从中体会到了田园之美,自然

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谈话导入:同学们,图片中的春景美不

美?(美)你们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呢?(万紫千红、诗情画

意……)你们想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描写春景的诗句呢?(草长莺飞二

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鸯……)

过渡:今天,我们就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

色吧。(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读题目,解题意。

⑴“宿”,住宿、投宿;“店”,住宿的客店,即现在的旅馆、酒店;“徐公”,

指一位姓徐的人。

⑵说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⑶根据古诗题目的意思把古诗题目的节奏读准确。(宿/新市/徐公店)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多媒体)

⑴简介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

属江西)人。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

宋四大家”。有《诚斋集》。

⑵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旅途中,经过新市,

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

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

⑴大声、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⑵认读“宿、徐”两个生字。

2.学生自学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借助注释或运用其他

合适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⑴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

②指导书写“疏”。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悌五笔是提。

(2)理解词语。(出示多媒体)

疏疏:稀疏。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在诗句中做

上记号;再看看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学生1: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落、树、儿童、黄蝶、菜花”。

学生2: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2.根据交流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篱落”指篱笆;“树头”指树枝上;“小路”是诗中所写的“径”。

[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追、入(动)]

3.再读诗句,把诗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出示多媒体)

()的篱落()的小径

()的儿童()的黄蝶

()的菜花()的树

2.读诗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⑴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2)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①图文对照,指导理解“疏疏、深”。

②联系“花落知多少”,指导理解“篱落”。

③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跑。

④“无处寻”用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⑤我们学过的哪句诗中的“无”也是“没有”?(“草色遥看近却无”

中的“无”也是“没有”的意思)宿新市符公正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出示多媒源)新不馀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举,树头/新绿〃未成阴。

『我出磐藕^班涛MO噎笔下的田园风光,请你把

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小组交流诗意,再在全班交流)(出示多媒

体)

古诗大意:在稀疏的篱笆边上有一条小路向远方延伸,树上的花已

经落了,但树叶还不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

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2.看到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的感受是怎

样的?

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他非常喜爱这美丽的田园风光。(板书:情

喜爱)

;配乐读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只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

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吧。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⑴你能看着图片,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给同学们听吗?

(2)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喜爱之情,请

你想象乡村生活的场景,用欢快的语气再读一读这首诗。

2.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这个

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有趣。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清平乐•村居》,背诵课文。

2.认识“锄、录『'2个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理解“翁媪、亡赖”

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

馨、平和的乡村生治的向往之情。

4.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

议一议”的方法学习这首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题目,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这两首古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写的《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2.“清平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感觉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很

舒适)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田园中的景象)

3.“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用来演奏的曲子,这样的曲子给你

一种怎样的感觉?(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

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要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要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

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⑴指名让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

⑵指导书写。

"赖":左右结构。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茅”:上下结构。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

“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横画间距均匀,长短

不一。

4.指名读,说说词的特点。(长短句;有词牌名;有上下阕;押韵)

5.学生默读这首词,看看还有哪个字、词、句不理解。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

议Q

6.交流释疑。

⑴“翁”指什么?“媪”指什么?“翁媪”指什么?

“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指老公公。“媪”字左边是一个“女”

字,指老婆婆,老奶奶。“翁媪”指老翁和老妇。

⑵你知道“溪东”是什么意思吗?

(3)“锄豆”这个词可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的意

思?(锄豆就是锄掉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我们理演了喜与词语的意思后,再来齐读这首词。

2.教师读词,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⑴“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⑵读词的上阕,你发现了什么?(“小、草、好、媪”四个字的韵母相同,

都是“ao”)

过渡:韵母相同或相近,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

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读读词的下阕,说说还有哪些字押韵。(东、

笼、蓬)

4.学生再次齐读,感受这首词的韵律之美。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了哪些

画面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

卧剥莲蓬图)

2.品环境。

⑴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一品这首

词,想象词中的图画。

①我们首先来欣赏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前两句?

②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青青草”,而不是“青

草”?

(2)赏景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播放潺潺的流水声)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

又矮又小,很是简陋,那为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美的感觉呢?(“茅檐”

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小乡村)(板书:茅檐

低小)

⑷学生齐读,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3.品人物。

⑴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

⑵这一家共有几口人呢?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①品小儿。

学生: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教师: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

学生:“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与现在的意思不同。

教师: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古今词义

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板书:小儿亡赖)

教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的呢?“卧”是一种怎样的姿

态?你能想象出“小儿卧剥莲蓬”的样子吗?

学生: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滴兴就打个滚儿,晃动着小脚,侧着身

子,用手托着头……

教师:他是多么快活,多么自由自在啊!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

爱的就是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词?(指名读)

②品大儿和中儿。

学生1:我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学生2:我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说明他心灵手巧。(板书:

大儿勤劳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教师:虽然他们年岁已长,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童心未泯。其实

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不懂“相媚好”这个词的

意思。(出示图片)你们看,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亲热地聊天,

这就是——“相媚好”。“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

你出觉得“翁媪”带着醉意,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板书:翁媪醉

吴音相媚好)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

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

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着自己喜欢干的活,真

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向往)

4.播放音乐,学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

字进行描述。

2.给自己写出的画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安逸、闲适

宿新市徐公店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曾落、一径、枝头(静)

儿童、黄邺茅兼花、低逐入(动)

意新绿黄翁媪醉吴音相媚好

清平乐•村居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亡赖

教学反思:

2、乡下人家

教学要求

1.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风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

爱。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构、冠”等1。个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结构。

3.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致。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本第4页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哪些风景给

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看完图片,同学们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乡下

人家)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请同学们去小组内交流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学生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学生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4.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陈醉云,书法艺术大师、诗人。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

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毛笔书法的熏陶。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

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醉

云集》等。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

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⑴认读生字。(出示多媒体)

构冠朴素率倘附捣绘谐

①注意读准平市音“素”,翘舌音“率”。

②"冠"是多音字,在本课市读guAn,它还有一个读音guM,可以组

词“冠军”。

(2)学写生字。(出示多媒体)

构饰蹲凤序例率觅耸

踏倘绘谐寄眠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蹲、率、谐”的书写)

“构、饰、蹲、例、踏、倘、绘、谐、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率、觅、耸、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凤、序”都是半包围结构

的字。

“蹲”:左窄右宽,右下部“寸”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上部。

“率”:中间部分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十”的横要写

得长一些,托住上部。

“谐”: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短横,第四笔是竖提。

(3)理解词语。(出示多媒体)

装饰或饰品。源令:拿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倘若:表示假设。和谐:和睦协调。

三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如果给课文配图,你觉得可以配几幅

图?请你给每幅图起个好听的名字。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总结。(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

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四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出示多媒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

景。

3.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

段话的含义。

⑴学生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是指“使人陶醉;使

人迷恋”。这段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

有的、使人陶醉的美。

4.再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作者的语言中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

人”的美。

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乡善缶会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课文吧!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是不是想起了一首古诗一《过故人庄》?

大家一起读读吧!(出示多媒体)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

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1.学生齐读本课重点字词。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

⑴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第1句:屋前搭架。第2句:花落结瓜。

第3句:装饰可爱。

(2)这一自然段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教师: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1: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

学生2:石狮子太单调,而瓜架颜色鲜明,有青、红的瓜,还有碧绿的

藤和叶。

教师: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3)教师总结。(板书:屋前瓜果美又香)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名读。

⑴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三句:第1句写种花悌

2句写种竹子;第3句写看笋)(板书:种花种竹看笋)

⑵你们是喜欢这里的花,还是喜欢这里的竹呢?

①“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和“独特”分别是什么含义?

花不用精心打理,很朴素,但开得很美,所以很华丽,由此显出农家

风光的独转。

②写竹子的有两句话,第1句话很简单,一读就懂。第2句话写得

很有意思,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让你觉得有意思。

◎笋慢慢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的

动态画面。

(3)下面请同学们扮演老乡来夸一夸乡下人家,谁来夸一夸?

学生1:我们这儿有美丽的花儿,花儿能预报时间。

学生2:我们这儿有翠绿的竹笋,炒竹笋可是一道美味佳肴。

教师:谁还能从其他方面夸一夸乡下人家?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乡下人家,你会用哪个词?(好风

光)(板书:好风光)

(5)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这样我们就能把第2自然段变成一句诗。

(板书:种花种竹好风光)

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1.看来同学们基本学会了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读书方法,想不想

自己试试?分别读第3〜6自然段,看能不能也概括成一句诗,并写在该段

的空白处。注意:概括的诗要能和上面的诗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

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

鸣入梦乡)

2.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诗,说说你们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

读的。(指名回答)

教师: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景吧,谁来和大

家分享一下?

学生:小鸡抢食的情景、小鸭戏水的情景、乡下人家吃饭时悠闲

的情景、乡下人家夜晚入睡后做的好梦……

3.课文写得精彩,你们说得更精彩!同学们,这就是乡下人家充满情

趣的房前屋后,这就是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一年四季。有默默不语

的,有热闹嬉戏的,还有悠闲快活的,乡下人

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你们有没有喜欢上这里呢?让我们带着对乡下

人家的喜爱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⑴这一自然就其不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最好的概括,我们再

来概括出两句诗作为总结好吗?谁来试试?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①乡下人家的景致是怎样的?(独特、迷人)(板书:独特迷人风景好)

②乡下人家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呢?(舒畅、安逸)(板书:乡

下人家心欢畅)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质朴、善良、勤劳的

乡下人家的赞美之情。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欣赏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了解了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生活,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2.课外延伸: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我们可以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比的写作手法等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得很美,很有特色。

板书设计

2乡下人家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

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乡。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课后反思:

3、天窗

教学要求

1.会认“慰、藉”2个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抓住“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天窗带给乡下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带给乡下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谈自身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慰、藉”2个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

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的乡村,几乎每户人家都习惯在屋顶上开

个天窗,天窗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天窗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

窗》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板

书:天窗)

2.教师: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为什么要开天窗?

3.过渡: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

充满想象。下面就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4.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主编《人民文学》和《译文》等刊物,撰写《夜读偶记》

等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论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团结壮大革命文艺

队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有《茅盾全集》行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⑴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4.由示祠语。

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

闪闪烁烁蝙蝠霸气猫头鹰

⑴注意读准翘舌音“帐、烁、锐”,前鼻音“滩、蝙",后鼻音“鹰”。

(2)指名反复读易读错或难读的词语,学生练读。

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蝙、鹰”的书写)

“蝙”:左窄右宽,右下部的“网”中是一横、两竖。

“鹰”: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6.理解词语。(出示多媒体)

天窗:房顶上为采光、通风开的窗子。

扫荡:泛指彻底清除。

锐利:(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

霸气十足:专横的气势。

三再读课文弄清结构

1.快速浏施课支,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

开天窗?

2.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开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原因。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孩子们下雨被叫回家和夜晚被喊去休

息时,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赞美孩子们的丰

富的想象力。

3.完成填空。(出示多媒体)

文章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

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嚷着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

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油此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四学习文尾,学会质疑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1:“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2:为什么“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由,实,”?

3.过渡:同学们面得很存,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2.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的原因,了解天窗带给乡下孩

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用自己的话说

说大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薪课。

⑴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出示多媒体)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

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们看

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①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②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③简要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2)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

‘有',从‘虚'中看出‘实'”的?为什么“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去课文第4〜7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吧。

二细读课文重占感悟

去意样的:情求N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

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板书: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并作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1.夏天阵雨来了时。(板书:夏天阵雨来了时)

⑴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

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学生: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非常高兴。

教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生:我是从“顶喜欢、跑跳、仰着脸”等词语看出来的。

②过渡沐板窗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

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分别用横线和浪纹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②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出示多媒体)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

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

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聚厂监了布晟梓葩感受,冰市而蒲J艾霸布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

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因为孩子们透过小小的天窗一边看雨点闪电,

一边想象,心中感到无比的紧张、刺激与兴奋,透过想象,孩子们的细微

感受变得更加敏锐)

③作者没有具体描写风、雨、雷、电是怎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的,

请你想象一下,说说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3)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

因而,作者说——(学生朗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

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

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

“有”“虚”“实”)

2.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板书:被逼着上床去“休息”

时)

(1)学习第6、7自然段。

①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去“休

息”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②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浪

纹线画由孩子们出看到的事物想蓑到用桌象。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品读交流。

①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却被大人们逼着上

床去“休息”时,心情是怎样的?(无奈和不甘)

②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你根据自己

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出示多媒体)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

的星;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

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是,想

象到的是。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

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加强语势

的坂臬。

③教师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

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

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激发了孩子们多少神奇的想象啊!(板

节:力、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豪)

(4)语言训练。

同学们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

面对一方小小的夜空时,我们的思绪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

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出示多媒体)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

们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我会我那才或畸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兀数奇幻的■云彩,有的

像,宥的像,看的像。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

是,也许是,也许是。

(5)晚上上子们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他们的思想却没有“休

息”,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

作者说——(学生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

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笑手的天'窗有布么深刻的含义?(天窗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怀揣着

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让心灵通向更广袤的美经

世界)

四拓展练笔,训练读写

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

窗,带给了你怎样的想象空间呢?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

2.乘坐汽车、火车或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选择一种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第7自然段的写法

写一段话,请用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

板书设计

3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无”-“有”

小小的空白唯一的

.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虚”-“实”

慰藉

课后反思:

4、三月桃花水

教学要求

1.会认“绮、谈”2个字,读准多音字“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绮、谈”2个字,读准多音字“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3.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题目

1.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充

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描

写了美妙的春景,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板

书:三月桃花水)学生齐读题目。

2.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刘湛秋,作者、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

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⑴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铃铛绮丽回旋应和纤细

草如茵柳如眉沉醉谈心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出示多媒体)

绅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

回旋:盘旋;绕来绕去地活动。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纤细:非常细。

2.读懂文义。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错误读音。

⑶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了。

(4)教师提问。

①这篇课文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的、迷

人的、令人陶醉的)

②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快的

语气,带着欢喜的情感来读课文)

(5)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