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人,被誉为“民族之魂”,他时刻用深刻的情怀、睿智的眼光来关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他逝世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他的一位友人美国作家斯诺,曾用一副对联来表示对他的哀悼:“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导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一颗璀璨的巨星是永远绕不过去的人物,我们在初中的时候便学习过他的许多作品。同学们能回忆起哪一些?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孔乙己》

今天,我们再随着他的脚步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一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的学生。对人的尊称。解题:相当于“纪念”的“纪”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知人论世1.复习旧知——作者介绍:①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以笔名“鲁迅”行世。②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③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④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散文集:___________

⑥散文诗集:________

⑦杂文集:《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周树人豫才二《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文学思想革命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民族魂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

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和觉醒……

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韧性的战斗仍在我们的眼前!

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

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界战士倒下了!!覆盖在为他送行的棺柩上的旗帜上的三个大字——民族魂,却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称鲁迅为民族魂,是因为:

一,他对封建专制、封建文化作了最无情、最猛烈、最持久的战斗;他深情地拥抱和吸纳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使自己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启蒙家,还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巨人。

二,他对苦难深重的愚弱的国民的劣根性作了最透辟、最全面、最震撼人心的剖析。

三,他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民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民、进步的爱国青年发出了深情的吟唱。

一方面鲁迅用匕首、投枪进行寂寞的韧性的战斗,另一方面,他又用鲜血来滋养自己苦难深重的民族。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吟唱:“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他就是用生命化为邓林的夸父,他就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鲁迅就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人物,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拥护、爱戴、崇仰!写作背景三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天津东站集结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平各界举行示威活动历史重现

请愿群众与执政府卫队对峙

段祺瑞「三一八」殉难烈士追悼会刘和珍杨德群“三一八”惨案后高举被枪杀学生的血衣,继续英勇斗争的人们

(摄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给下面红色字注音并解释词义寥落菲薄桀骜(liáo稀少)(fěi微薄)(ào性格倔强)不惮(dàn不怕)喋血尸骸立仆四正字正音(dié

流血满地)(hái尸骨、尸体)(pū立刻倒下)殒身不恤攒射浸渍绯红屠戮干练长歌当哭(zì浸润、渗透)(cuán集中射击)(fēi鲜红,本文应指淡红)(lù屠杀,大批残杀)(gàn既有才能,又有经验)(dàng用写文章代替哭泣)(yǔn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抹杀(

mǒ一概不计,完全勾销)惩创(chuāng惩罚、惩治)五整体感知三、四、五节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交代写作缘起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4、分析文章总体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记念刘和珍君

关于烈士事迹(第三、四、五部分)

关于请愿事件的意义(第六、七部分)

关于文章缘起(第一、二部分)一.交代写作的缘由--悲哀愤怒二.交代写作的目的--唤起民众五.叙述遇害现场六.总结经验教训--选择战法七.概括死难意义--奋然前行三.回忆和刘和珍的交往四.追述请愿经过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注意:区别“写作思路”与“谋篇布局”(含线索、内容、情感、手法等)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节1、作者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分析六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⑵生活艰难,毅然预定《莽原》全年⑶学生自治会的成员⑷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⑸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⑹“欣然前往”参加请愿⑺中弹牺牲追求进步追求真理有威信、组织能力善良、为人祥和有使命感、责任感热爱祖国、热心运动勇赴国难、不惧牺牲刘和珍形象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学生。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但可以看出她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她本性善良,为人祥和;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嫉恶如仇,勇于反抗,勇赴国难,不惧牺牲。

2、请找出具体描写刘和珍外貌的句子。(1)想象中的刘和珍——桀骜、锋利(2)第一次见到的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3)赁屋授课时的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4)教职工准备引退时的刘和珍——黯然至于泣下(5)怎样的刘和珍死掉了——微笑着,很温和3、写人时为什么选择写其生前的微笑和温和及其他情形?(1)铺垫和反衬下文的遭枪杀(2)在此基础上再写刘和珍的遇难经过,更突出了烈士的沉勇友爱,为国捐躯的品质,控诉反动军阀屠杀爱国青年的罪行。背部中枪,说明学生不是在冲突中被杀害而是被有计划地蓄意杀害。“其一是手枪”。说明有军官指挥进行杀害,这次惨杀是有组织有准奋的。4、特写烈士遇难经过的用意是什么?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暗示了“三·一八”惨案是段祺瑞执政府设下的罗网,揭露了执政府的卑劣与凶残。5、文中多次提到刘和珍“始终微笑着”,请问突出刘和珍的温和美好有什么作用?从哪里个方面分析?内容结构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与杀人者的凶残和庸人的麻木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暴徒”、“受人利用”等流言不攻自破为抒发悲愤之情奠定基础第一部分:第一、二节1、请小组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迟迟没有动笔写?课文分析六2、请小组讨论,分析以下句子,说说句子的含义,想想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④……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2、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然而又只能用文字来纪念,更能突出悲愤之情。1、强调为生者而写,又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的悼念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知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悲痛欲绝,无法言说,悲愤到极点而出离愤怒,难以下笔③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愤怒的揭露敌人的真面目④……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要总结教训、意义,"更奋然而前行"。"正"是恰到时候的意思。勿忘血债,警醒庸人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反动派,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以同物来偿还的。3、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句子,思考下列句子的有几层含义?

4、请同学们议一议“哀痛者”“幸福者”指什么人?他们又为何“哀痛”,为何“幸福”?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里的“哀痛者”“幸福者”指的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哀痛者”是指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为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是指他们为改变黑暗现状而斗争,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敢于面对反动派统治下的悲惨凄凉黑暗现实,绝不回避,并且视死如归,这是大无畏的精神。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对烈士的热情讴歌。课文分析六第三部分:第六、七节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下面句子,说说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是什么?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是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鲁迅是不支持这种行为的。这段话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徒手请愿虽然付出极大牺牲,但结果对社会进步影响并不大。因此,作者希望人们从这次惨案中吸取教训,采用更有效的斗争方式。拓展延伸“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鲁迅《空谈》

2、阅读第七小节,这一节,鲁迅是在鼓励有志青年要继续前进。

这与前面对请愿的不支持是否矛盾?不矛盾。前面是希望青年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而这里是在鼓励青年们为了正义和革命勇敢前进的精神。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单纯地肯定和颂扬,也不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这又看出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

“苟活者”指那些有是非观,不忘烈士死难,支持革命,但还没有投身革命,不敢斗争的民众。“真的猛士”是指那些勇毅者。尽管非人间的苟活者很多,但即使苟活者,也会看到一点希望,哪怕依稀微茫,而猛士们会在烈士精神鼓励下,更加勇猛的前进、斗争!3、阅读第七小节,怎样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死难的意义七在第六、七节中找出作者总结“3·18”惨案事件意义的句子,并概括其意义。1.血不会白流,精神留在心中2.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3.给苟活者希望,激励猛士前行佳句赏析八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先生所指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指段祺瑞执政府的血腥镇压及其走狗文人流言蜚语的中伤。作者无话可说是因为愤怒到极点。在此,作者尖锐地指出了沉默情况下面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和结局,激励人们要在沉默中爆发,抒发了自己对黑暗现实产生的强烈愤慨和浓黑的悲凉,也揭示了自己由黑暗现实悟得的深刻道理:只有在沉默的爆发,才能拯救衰亡的民族。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的“伟绩”

“武功”等分别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话用了反语、借代的修辞方法。“文明人”、“惊心动魄的伟大”、“伟绩”、“武功”都是反语,“伟绩”是指灭绝人性的劣迹;“武功”是指凶残野蛮的暴行。“几缕血痕”借代段政府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