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二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收到的群众来信中,反映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始终没有间断过。

B.谁又能否认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呢!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经常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黄冈的五十多个乡镇。

D.大家事先都知道这场灾难势必难免,政府也作了移民安排,但还是有人没有逃脱这场无妄之灾。

2.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B.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D.数罟不入湾池

3.在下列词作中,采用铺叙手法描写景物的是()

A.《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结论B.立论、驳论、正论C.引论、论据、结论D.论点、论据、论证

5.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京味的著名作家是()

A.夏衍B.巴金C.冰心D.老舍

6.北宋开创豪放派词的词人是()

A.欧阳修B.苏轼C.辛弃疾D.王安石

7.“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

A.《陈情表》B.《谏逐客书》C.《大同》D.《秋水》

8.王国维认为抒写“无我之境”的代表作是()A.《蒹葭》B.《饮酒》(其五)C.《秋兴八首》(其一)D.《早雁》

9.《张中丞传后叙》中张巡、许远所守之城是指()

A.汴州B.睢阳C.徐州D.和州

10.《哀溺文序》的文体是()

A.童话B.史论C.寓言D.小说

11.《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

A.慷慨悲凉B.沉郁顿挫C.明白晓畅D.优美雅致

12.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之前B.戊戌变法失败后C.五四运动之时D.五四运动之后

13.本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

A.列比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演绎论证

14.

15

鲁迅《灯下漫笔》发表在()。

15.陆游的《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的线索是()

A.歌舞B.月夜C.泪痕D.笛声二、填空题(10题)16.《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17.小说《麦琪的礼物》在结构上由__________条情节线索组成。

18.日薄西山__________。

19.小说《麦琪的礼物》在结构上由__________条情节线索组成。

20.“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

21.

22.在本文中,作者提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

23.李商隐,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24.苏轼《水调歌头》:"________,千里共婵娟。"

25.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题)26.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27.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28.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29.《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30.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一)阅读《大同》片段,回答下列21~23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隐:家:池:固:32.请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3.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五、现代文阅读(3题)34.④句中说,“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⑤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

35.作者对“永远的快乐”是怎么看的?你认为存在吗?

36.

阅读牛汉《根》一诗,然后回答30~32小题。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1973年

六、作文(1题)37.右面是一幅题为《三代人赶集》的漫画,请你描述一下画面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2.AA项“数”意思是“计算”;B项“数”意思是“次数”;C项“数”意思是“规律”;D项“数”意思是“细密”。

3.B

4.D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5.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作家常识。【应试指导】老舍作品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味,语言简洁传神,富有表现力,代表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都体现了这些特点。

6.B

7.A“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见于晋李密的《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8.B

9.B

10.C

11.D

12.B《论毅力》写于1902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惨遭杀害,大批维新党人被贬官、监禁、流放,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梁启超的心情虽然极度地苦闷彷徨,但仍然积极进取;他满怀激情地写作本文,旨在勉励身处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为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百折不挠,振奋精神,冲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因此应选择B项。

【错误分析与防范】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应尽量多掌握一些,这将有利于我们做出判断。

13.D

14.B

15.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行文线索。【应试指导】《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在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月夜”贯穿全诗,写月下达官贵人、守边战士和沦陷区遗民的不同表现,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加强了批判力度。

16.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

17.两

18.气息奄奄

19.两

20.青鸟殷勤为探看

21.

22.“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3.义山;玉溪生

24.但愿人长久

25.六宫粉黛无颜色

26.Y

27.Y

28.Y

29.Y

30.N31.隐:消失。家:家族。池:护城河。固:坚固保障。32.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的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这句话是郭橐驼所说的树之天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33.这首诗中夸张的句子有“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几句。这种夸张的手法把突如其来的寒冷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句。这种比喻带着奇妙的想象,把艰苦的西域从军生活,染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表现了为了保卫国家、甘于奉献的乐观豪迈的情怀。

34.不多余这样的评议透露着作者对故都的怀念之情。不多余,这样的评议透露着作者对故都的怀念之情。35.作者认为没有所谓“永远的快乐”,只有暂时的快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