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4一、项目概况 4二、企业基本情况 5三、项目编制依据 5四、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6五、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 7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8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10一、重庆市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2011年展望 10二、重庆两江新区发展现状 12三、重庆市蔡家组团发展现状 13四、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5五、重庆市旅游业发展规划 20六、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 23七、项目提出的背景 28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0一、符合重庆市十二五规划 30二、有利于提高重庆旅游产业竞争力 31三、有利于树立重庆市旅游品牌 31四、项目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2五、有利于旅游业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 32第四章项目发展定位及市场分析 34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34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任务 36三、重庆市旅游市场现状 41四、项目SWOT分析 45第五章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47一、建设内容 47二、建设规模 47第六章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 48一、建设地址 48二、建设条件 49三、工程建设其他条件 55第七章建设方案 56一、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 56二、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原则 57三、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58四、建设方案 64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分析 76一、环境保护 76二、节能分析 79第九章劳动安全措施 87一、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87二、防护和监控措施 87三、施工安全措施 88四、劳动卫生措施 88五、预期效果及评价 89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90一、组织机构 90二、项目的监督和评价 92三、工程建设期的管理 94四、工程建成后的管理 94五、人力资源配置 94第十一章建设进度及招投标方案 96一、建设工期 96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6三、招投标方案 97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9一、投资估算 99二、资金筹措 101第十三章项目偿债计划 103一、资金筹措及安排 103二、还款计划和贷款利息估算 103第十四章经济效益分析 105一、财务评价 105二、财务评价结论 108三、不确定性分析 109第十五章社会效益及风险分析 113一、社会效益分析 113二、社会影响分析 114三、互适性分析 115第十六章项目风险分析 116一、风险因素识别 116二、风险评估 117三、应对措施 11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9一、结论 119二、建议 120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二)建设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蔡家组团(三)项目业主: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建设性质:新建(五)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建设总部基地50000平方米(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交流中心、旅游调度中心、旅游结算中心、旅游培训中心、散客集散中心)、商业公园70000平方米、五星级酒店40000平方米、精品酒店20000平方米及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3880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18808平方米。(六)项目建设期:36个月(2011年11月—2013年10月)(七)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总投资120055.7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9460.8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6862.23万元(含土地费用42000万元),基本预备费3192.68万元,建设期利息10540.00万元。2、资金筹措本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总投资120055.71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60055.71万元;银行贷款50000万元,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项目开发补助10000万元。二、企业基本情况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负责重庆市的旅游宣传、营销、推广的一个战略平台,全力打造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集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调度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和全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为一体的国有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三、项目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地区(2004)2039号文《关于印发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停车场设计规范》;●《五星级酒店设计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要点》(2006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房屋建筑部分》。●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批准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本项目适用的其他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法规;●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四、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本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项目的市场分析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项目的财务与社会效益评价五、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1、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特殊的先导性和高度关联带动性,是西部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优先发展的产业。目前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接待国际游客将达到1.37亿人次,游客数量将占世界假日旅游市场的8.3%。同时长江三峡旅游市场已有20年发展历史,其间虽有波动起伏,但近年来三峡旅游业已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要发展旅游业就要先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重庆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2、开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充分发挥重庆市城市资源优势,吸引大批游客,引进外来资金,进一步调整与改变当地产业结构,这是重庆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与争取更大的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的坚实一步。3、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地解决重庆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缓慢及设施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地区的旅游文化创意竞争力,为吸引更多的重庆市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设施,从而为今后两江新区以及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该项目的建设不仅促进了重庆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并有效带动了重庆市交通运输、商贸、餐饮、旅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通过建设方案的设计论证和各项财务计算数据及指标的测算,本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都具备可行条件。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经济指标表总投资万元120,055.71其中:工程费用万元59,460.80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46,862.23基本预备费万元3,192.68建设期利息万元10,540.00平均利润总额万元13,084.38总投资收益率%10.90%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16.34%项目投资回收期年11.64年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5.76%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17,844.48项目技术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一、重庆市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2011年展望

2010年,重庆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积极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中央宏观调控要求,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内陆开放高地和金融高地建设、民生工程、“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项目为抓手,扩内需、调结构、控通胀、惠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2010年全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1、快马加鞭:经济发展创新高2010年,全市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绩,经济增速再创新高。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94.24亿元,同比增长17.1%,是直辖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速居全国第2,西部第1位,连续两年居全国前3位。2、调结构: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主动力2010年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2852.44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重8.7:55.2:36.1;非农产业比重超过90%,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因此,重庆市产业总体发展带动了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二)对2011年经济运行形势的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完成“314”总体部署,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重要一年。“五个重庆”建设、十大民生工程、内陆开放高地和金融中心建设等将继续支撑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2011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延续2010年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外环境尽管仍具有不确定性,但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延续着温和复苏状态;二是随着我国“十二五”时期扩内需、调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重大战略性调整,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或将发生重大变化,东部产业转移将加快,西部优势将进一步凸现。三是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十一五”期间2万多亿投资的综合效应将持续释放,汽摩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保障全市工业继续在健康快速的轨道中运行;“五个重庆”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发展环境,吸引各种资源要素,促进内陆开放高地、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推进;2011年是十大民生工程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关键之年,随着民生的改善,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稳固,内需进一步增强。从不利因素来看,一是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国内信贷规模有可能趋紧。二是食品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短期不可能扭转,物价上涨压力仍然突出,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存在。三是房地产和汽车消费调控政策有可能对相关工业和商贸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重庆两江新区发展现状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也就是重庆直辖13周年之际挂牌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规划面积1200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km2,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所属的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两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两江新区分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都市综合功能区三大板块;形成十大功能区,即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保税港区、鱼复现代制造和物流区、龙兴先进制造区、北部都市经济区、空港临港产业区、悦来会展城、蔡家高技术产业区,水复生态产业区、木古出口加工区。在产业布局上,将形成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材料等五大战略性产业,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并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5+3”的战略性布局。本项目建设地蔡家组团就位于两江新区西侧。重庆两江新区十大组团图三、重庆市蔡家组团发展现状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地处川东平行谷地,最早的城市产生在长江与嘉陵江两讲交汇地区,即现在的渝中区与江北城地区,然后城市沿长江和嘉陵江逐步展开,发展至今,城市建设基本上形成南密北疏的格局。重庆的城市建设也经历了半岛发展——跨江拓展——跨山发展的阶段。南部区域由于主要依托长江,建设基本成型,空间受到地形和水系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已经没有更多的城市建设拓展空间。北部区域无论从现状条件、地形条件和空间资源来看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拓展空间。因此,对于主城区而言,主城向北是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蔡家组团就位于这一大区域内。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2005年3月公布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蔡家组团定位在“五大”片区的第二片区——即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含蔡家组团)的北部片区,是城市近期的重点拓展区域。总规对蔡家组团的定位是“以居住、大型公共设施用地和以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为主的拓展区,举办国家级和世界级博览会,体育赛事备用地”。重庆市蔡家组团位于重庆市主城北部,幅员75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31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远期(2050年)规划建设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50万人。其东连江北区,南接北部新区,西承沙坪坝区,北靠北碚区,处于四区经济联动和功能衔接的枢纽位置,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11个外围组团之一,也是《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划定的重庆市近期建设的重要中心城区,更是重庆主城北上拓展的最佳空间。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发达的交通网络、优越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用地条件,让蔡家组团成为重庆主城区最适合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地区。蔡家组团的宏观定位是承接主城区疏散的人口、部分公共服务和交通功能,聚集以高新技术、高档次房产、高规格体育赛事等为主导产业,建设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新重庆的城市风貌。其发展方向定为“三高”:高品质的居住和都市休闲区;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仪器、仪表、微电子产业区;高规格的国际体育赛事、会展和商贸金融区,将发展成为重庆市最高档的休闲商务新城区和重庆新的经济高地。“一小时经济圈”的规划建设给北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此,北碚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一极”就是要把北碚打造成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两区”就是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重庆市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蔡家组团则是北碚区“一极”中的重中之重,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怡人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用地条件决定了其在“一小时经济圈”中将担当重要角色。蔡家组团作为重庆市城市北部重要组团之一、北碚区行政副中心,担负疏散主城区工业、商贸、居住、文化娱乐等功能的职能,组团内高效顺畅的交通系统至关重要。目前,蔡家组团已有国道212线和渝合高速公路穿过,渝合高速公路在该区域还设有专门的出入口。规划城市快速路中环线与轨道6号线经过该片区。另外,轻轨6号线也确定了经过蔡家组团的线路走向。由此可见,组团对外的交通大环境已经形成。四、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一)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1、重庆旅游发展现状“重庆将全力打造六大旅游精品,使旅游业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3月10日,重庆代表团召开记者会,全国人大代表、副市长谭栖伟向24家中外媒体记者推介重庆旅游时说到。重庆旅游业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长足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十二五”期间,重庆旅游业将全面提档升级。(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7%重庆旅游业围绕“一心两带”,即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渝东北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十一五”期间,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据了解,2010年,重庆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是2005年的3倍。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868.36亿元,同比增长30.2%,五年增长3倍;旅游外汇收入7.0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9%,五年增长2.7倍。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6亿余人次,较上年增长31.5%,是2005年的2.7倍;接待入境旅游者137.02万人次,同比增长30.7%,是2005年的2.6倍,增幅连续五年名列全国前茅。2010年,国土资源部授予重庆“中国温泉之都”桂冠,13个已开业迎宾的“五方十泉”重点温泉项目,日接待游客容量超过3万人次。“长江三峡历来是重庆旅游发展的重头戏。”谭栖伟说,“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五星级豪华游轮10艘,使得长江三峡豪华游轮达14艘,三峡旅游档次和质量再度提升。三峡旅游景区整合取得新进展,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巫山红叶节等旅游节会已形成品牌,并叫响市场。(2)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3亿元“为要素搭建平台、给美丽寻找资本、让智慧创造财富。”谭栖伟说,“十一五”期间,重庆借助各种旅游节会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5年的4000万元倍增至2010年的1.5亿元。重庆市还探索了“五位一体”旅游投融资模式,即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政府投资平台公司、银行、担保公司相互协作,通过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担保公司分别给予优惠政策、项目补助、担保支撑,提高旅游企业融资能力,促成银企合作旅游重点项目签约37个,总金额243亿元;截至2010年底,全市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3亿元。“十一五”期间,国际酒店大鳄也纷纷入驻重庆,重庆五星级酒店增长快速。目前,重庆市五星级及其标准的旅游饭店已达26家,其中,已经挂牌13家,待评13家。作为重庆打造“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星级酒店业正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领域。“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还着力在创新思路、管理、机制和方法方面下功夫,组建了旅游经济发展专家顾问团,搭建了旅游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宣传营销平台等。着力实施旅游“大营销”战略,从2006年起每年确定一个营销主题,分别实施了生态旅游主题年、乡村旅游主题年、名镇旅游主题年、温泉旅游主题年等,每个主题年在全市范围内都推出了100项宣传营销活动,基本实现了“天天有内容、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旅游氛围营造目标。(3)强化营销,拓展市场保增长“十一五”期间,重庆市连续5年开展了生态、乡村、名镇、温泉、都市旅游主题年活动,每个主题年活动以着力建设100个项目、投入100亿元资金、开展100项活动“三百工程”,全面借势、造势和成势,最给力地开展旅游招商,打造旅游产品,营造旅游氛围,提升旅游品质。二是打造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十一五”期间,市政府会同国家旅游局每年举办一次三峡国际旅游节、山水都市旅游节,每两年举办一次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三大节庆活动都由相关区县申办。五年来,旅游节庆活动立足“为美丽寻找资本、让智慧创造财富,给要素搭建平台”主题,实现旅游项目招商签约300余个,签约总额达3000亿元。各承办单位按照“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精确设计、定点落实,使每一个节庆活动都办出了规模、档次、特色和效益,成为经久不息、生机勃勃、永不落幕的节庆活动品牌。三是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十一五”期间,重庆旅游坚持以文化为灵魂,重点推出了能够代表重庆旅游形象的“十个一”工程,即:一册画、一套书、一份报、一台戏、一首歌、一幅图、一盘碟、一张网、一个电视频道、一组形象代言人。“十个一”工程充分体现了重庆旅游精品价值取向、艺术魅力、人文精神,深化了重庆旅游精品的文化内涵,使广大游客在重庆旅游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体验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扩大了重庆旅游精品的影响力,四是加强旅游目标市场促销。“十一五”期间,组织了50多个旅游促销团赴国外、境外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举办了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年活动;开展了“迎重庆奥运•游长江三峡”、“迎上海世博•游山城天街”、“川渝亲上亲、周末大串门”、“重庆人游重庆”等系列大型主题宣传营销活动,有力拓展了重庆旅游客源市场。同时,通过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品牌、设计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化区域联合促销环境、强化区域市场促销手段等措施,开拓共同的旅游市场,特别是联合湖北省共推长江三峡旅游赢得成功。2、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重庆旅游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全国30多个省级单位的旅游经济指标综合排序中,目前重庆市位居17位左右,处于中偏下水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景区、景点提档升级任重道艰;旅游经济中“散”、“小”、“弱”、“差”、“浅”的问题较为明显;旅游产品不新、新品不精、精品不强,旅游供给落后于旅游需求的发展;旅游与相关要素协调发展不够,产业带动功能发挥不充分;市场宣传营销相对薄弱,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投融资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缺乏,龙头企业及市场主体综合实力不强;旅游投入不足,相关资金整合兼顾不够,社会资金特别是有实力的大业主进入旅游业较少;旅游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鉴于重庆市旅游产业存在的诸多不足,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目前主要的应对措施。五、重庆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重庆市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4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以“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大项目、大营销、大投入”战略,立足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精心打造六大旅游精品,务实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旅游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都位居全国前列。2010年,全市旅游总接待1.6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1%;其中入境旅游者13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1%、31%。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呈现了可圈可点的亮点,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借此机会,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对“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旅游发展规划作出了如下发言:1、“十二五”:重点打造六大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将着力打造长江三峡、天坑地缝、大足石刻、天生三硚、钓鱼城、白鹤梁等六大世界级震撼力旅游精品。同时,将继续围绕“一心两带”的战略部署,依托“一带五区”,即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大仙女山旅游景区、大足石刻旅游景区、钓鱼城旅游景区、金佛山旅游景区、黑山谷旅游景区,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旅游专项改革试验,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面建成全国旅游重要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成为全国旅游强市。“十二五”末重庆市将争取实现旅游过夜人达1.08亿人次,年均增长20%;入境旅游人次和外汇收入分别达到306万人次、16亿美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7%,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就业总量达到250万人。2、形成3—5个百亿产业集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除了着力打造六大世界级震撼力旅游精品外,重庆市还将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和融合化发展,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多方位搭建平台,加大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力度,全面提升重庆旅游吸引力。重庆市还将搭建宣传、营销、策划规划和旅游开发等四大平台,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同时发展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旅游中小企业。实施“百万俱乐部”计划,打造一批旅游人数超百万的精品景区。重庆市还将围绕核心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3—5个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群,围绕区县旅游精品的打造,形成20个产值规模超1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同时,构建立体旅游交通体系,提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增强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景区的可进入性以及进行旅游活动的便利性。加快加强市场监管,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开发旅游人才。注重先进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科技水平。3、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兴产业

一是推出六大旅游精品。“十一五”期间,全市集中推出了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温泉之都、天生三硚、乌江画廊等六大旅游精品。每一大精品又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重大旅游项目,按照“在谋划中立意、在策划中找魂、在规划中定位、在计划中实施”的思路,力争将大小三峡、天坑地缝、大足石刻、钓鱼城等打造成为世界级有震撼力的旅游景区。

二是做优特色旅游项目温泉。今年初,国土资源部已授予重庆“中国温泉之都”品牌。目前,“五方十泉”基本建成,“一圈百泉”渐成气候,“两翼多泉”开始启动。特别是“五方十泉”已彰显出“生态化、人性化、精致化、智能化、标准化”的世界级水准。

饭店。计划到2012年,重庆五星级旅游饭店包括营运的、在建的,要达到100家。力求做出规模、档次、品味和特色。

邮轮。计划到2012年,重庆长江三峡五星级豪华邮轮包括营运的、在造的,要达到30艘。重点在技术标准、功能定位、设施配套和外观造型上博采众长,独树一帜。高尔夫。计划到2012年,重庆高尔夫球场包括营运的、在建的,要达到20片。为规范发展,将按照不违反城规和土规、不占基本农田、不毁森林、不损害农民利益、不影响环境保护的“五不”原则严格把关,打造一批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山地、滨江高尔夫球场。都市旅游。重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蕴藏着深厚多元的旅游元素,特别是当今的“五个重庆”、“十大民生工程”、“两江新区”、“会展中心”“两江游”、“山城夜景”、“解放碑”、“朝天门”、“大剧院”、“五方十泉”、“红岩联线”、“唱读讲传”、“打黑除恶”等等,无一不给广大游客所喜闻乐见、流连忘返。计划到2012年,做响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都具有独特魅力的都市旅游品牌。

三是支持“一带五区”改革试点。市政府为加快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步伐,决定推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大足石刻、仙女山、钓鱼城、金佛山、黑山谷“一带五区”作为统筹城乡旅游改革试验区,在精品打造、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基础完善、综合实施、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走在前头,干到实处。六、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重庆市旅游经济在空间上可划分为三大发展区域。应按照“突出主线、强化主城、开发特色”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独具重庆特色的三大旅游目的地体系,共同支撑“重庆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1、以“高峡平湖”为标志的“三峡库区及两侧腹地旅游区”其范围包括长寿区以下的沿江及两侧腹地共14个区县。本区集中了三峡主线上的小三峡、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丰都名山、白鹤梁等传统知名景点和三峡腹地的天坑地缝、青龙瀑布、双桂堂、雪玉洞、神女溪、红池坝、雪宝山等绝品资源,是重庆旅游吸引远距离客源市场的主打产品,也是重庆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本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是:(1)明确发展目标。把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建成世界级游船观光旅游精品,把“高峡平湖”及其两侧腹地建设成为集生态示范、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2)把握两大定位。一是形象定位上,重点突出“高峡”、“平湖”、“大坝”三大资源特色,全力塑造“高峡平湖”的三峡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二是战略格局上,坚持“一线贯通”(长江三峡旅游黄金水道)、“两极辐射”(重庆起止极、宜昌起止极)、“三区联动”(平湖区、高峡区、大坝区)、“腹地延伸”(沿两侧支流、交通线、依托重要旅游资源)的发展格局。(3)强化三大基础。一是库区旅游专用码头工程,重点是以重庆主城航运中心港区,万州、涪陵两个沿江枢纽港区和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5个特色旅游城镇的旅游专用码头建设;二是旅游道路畅通工程,重点是以沿江县城至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彻底解决部分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的矛盾;三是游船(艇)工程,重点发展面向国内游客的旅游船,加快对现有客轮、游船的转型改造和提档升级。(4)主推四大产品。三峡旅游要加快推出四大旅游产品线路:一是进一步完善以传统观赏山水峡谷自然风光为主的三峡游船观光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不断深化并推出以历史遗迹和民族民俗风情为主的三峡文化鉴赏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启动以平湖开发和游艇发展为主的三峡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名品线路;四是延伸跟进以“走进三峡腹地”为主的三峡科考、探秘、猎奇专项旅游新品线路。形成游船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专项与时递进而又同时并存的三峡特色旅游产品线路体系。(5)创新思路。近些年来,重庆市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国发41号文件精神,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上作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比如,在改革试点上,提出并实施了《重庆市“一带五区”统筹城乡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验总体方案》。在管理体制上,提出并实施了坚持适用法律、管理体制、产权关系、经费渠道、人员性质不变、实行跨行业多形式合作的“五坚持一合作”思路,整合长江三峡旅游景区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市场准入上,提出并实施了“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引进世界内河优秀游轮企业”、“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重庆公民出境旅游业务”、“建立长江三峡旅游营销中心”等。在政策配套上,提出并实施了“鼓励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政策”、“对开辟入境旅游新航线、包机、包车、包船等实行悬奖攻关”、“对旅游企业一律实行15%所得税计征政策”、“对市级旅游大项目给予规划调整、资源整合、土地配置、税费减免、融资担保的支持”等。在财政投入上,提出并实施了“市区县两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在金融支持上,提出并实施了主管部门贴息、地方政府优惠、担保公司担保、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业主承贷的“五位一体”投融资模式”、“探索以项目特许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支持有市场的旅游企业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权置换、上市融资等方式进行市场融资”。2、重庆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整体规划。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和协调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旅游业特殊的产业特点,围绕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打破区域、条块、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和体制性障碍,统一思想、整体规划、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党委指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区县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2)打造精品,提高重庆旅游核心竞争力。一是在布局上要整合资源,要围绕“重庆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强化都市旅游、突出三峡旅游、主推特色旅游、发展跨区旅游,有效地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克服重庆市旅游资源相对分散,整体形象不甚清晰等问题。二是在建设上要突出重点,要按照世界级、国家级和地方级三个层次,进一步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扩大招商引资,启动一批旅游重点建设工程。三是在运作上要加强协调,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旅游产业规律,切实推进传统景区(点)的提档升级和新景区(点)的开发建设,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形成规模,可持续发展,共同提升重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把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3)完善旅游交通,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以航空为先导、公路为主体、水路为重点、铁路为专项,形成水陆空衔接协调、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进一步增强重庆旅游的可进入性。一是要切实加快长江三峡各主要景点旅游登岸码头、码头至景点的连接道路及综合配套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旅游船特别是国内游船档次,抓紧制定国内游船的管理标准,进一步明确交通、港航、旅游各自的管理职责。二是要加快骨架公路干道连接主要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公路建设,提高路面等级,打通断头路,形成旅游环线;增辟通往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完善旅游交通指示标识,增辟旅游专用停车场,强化旅游车辆服务质量的行业管理。三是加快重庆国际空港的扩建,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形成区域性旅游“口岸高地”,方便远距离中外旅游者进出重庆。四是扩大旅游专列,加强铁路旅游产品的策划创新,增加重庆市与周边城市间的夕发朝至列车,夜息日游,为游客出行旅游提供方便;跟进渝怀铁路的建设步伐,做好沿线铁路旅游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开发建设并与其它旅游交通方式联动,通过开发旅游,带动和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4)强化宣传促销,不断拓展客源市场。一是围绕“重庆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塑造,加强前期论证和总体策划,科学地制定出迅速提升重庆旅游整体形象的最佳实现方式和行动方案,切实保障和提高宣传促销的总体效果。二是要努力增加宣传促销经费,加强行业内外的整合营销,整合各地区、各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和旅游企业的优势和力量,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和对海内外公众的持续影响力。三是要有针对性地拓展“本地、国内、海外”三大目标市场,以市内为基础,侧重主城区及区域中心城市市民的周末及节假日休闲度假市场;以国内为主体,突出周边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内观光游览、重大节庆赛事、商(公)务会展市场;以海外为重点,继续巩固和努力恢复港澳台传统市场,重点抓好以日、韩为重点的近程亚洲市场和远程欧美市场,并对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成长性看好的新兴客源国市场予以密切关注和启动培育。(5)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一是加快地方性旅游法规、政府规章、行业规范性标准建设和完善,理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积极转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依法行政和为市场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重庆旅游市场秩序。二是按照“大型集团化、中型专业化、小型网络化”的发展方针,内引外联,政策扶持,培育多元化旅游投资开发主体,做大做强旅游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重庆旅游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要大力推进“人才兴旅”战略,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深化职业诚信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执业准入制度。强化旅游执法监督和行业诚信自律,推进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和质量认证制度。七、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临加入WTO后旅游行业更加激烈竞争的环境,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大力促进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支持政策。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监督和服务;对各区县旅游产业发展建立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年底进行述职评比,坚持赏罚分明;每五年分批组织各区县和市级部门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及旅游局长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一次以上,每年组织旅游大项目所在区县主要领导和项目业主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各一次以上。同时,市政府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局市合作协议》,共推重庆旅游业发展。在这种前提下,组建了重庆交旅集团和重庆旅控集团两大政府投资主体,扶持做大做强,目前,资产总额已达500亿元,主要投向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旅游大项目,目前正在全力实施“三十工程”,即建设10个4A级以上景区、10家五星级饭店、10艘五星级豪华邮轮。成立了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通过创新“旅游+文化”的运作模式,承担市级层面旅游宣传营销、旅游节庆会展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任务。还将建立重庆旅游商品展销中心,集中展示重庆旅游商品,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进重庆旅游电视频道、重庆日报旅游版、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重庆旅游大厦、长江三峡旅游营销中心等创建工作。在办好10所旅游中职、高职学校的基础上,积极创办中国旅游大学。因此,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完善“旅游+文化”的运作模式,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旅游节庆会展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任务、建立重庆旅游商品展销中心、集中展示重庆旅游商品,从而提出了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重庆市十二五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提到,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形象,强化整体营销,建成特色鲜明、产品多元、服务最优良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到2015年入境旅游突破300万人次。构建山水都市旅游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空间格局。重点打造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画廊、天生三硚、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将合川钓鱼城、酉阳桃花源等打造成为5A级景区。全面提升观光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开发邮轮游艇等专项旅游。完善旅游设施,建设百家五星级酒店和一批特色旅游酒店,引进国际顶级酒店管理品牌。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营销,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办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山水都市旅游节和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壮大旅游龙头企业,建设旅游职业学院,培育旅游人才体系,优化旅游环境。建设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三峡游艇基地,沿江旅游码头,旅游汽车营地,全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安全监控系统,五星级游轮,五星级宾馆,西部旅游服务中心,城市旅游标识系统,长江三峡旅游营销中心。本项目的建设正是符合十二五规划刚要的要求,建设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重庆旅游业提供场所,成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交流、旅游调度、旅游结算、旅游培训、散客集散的中心。二、有利于提高重庆旅游产业竞争力重庆市旅游产业集群化在提高重庆旅游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如下作用:促进重庆市旅游企业创新。近几年,旅游产品“无新意”已成为制约重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推陈出新”已是当务之急。促进重庆市旅游企业竞争合作。重庆的旅游市场长期恶性低价竞争,整个旅游业缺乏区域竞争力。集群可使重庆的旅游企业改变竞争方式,由竞争走向竞合,并使重庆的旅游业逐步走出困境。产生规模效应并获得外部经济。在一定限度内,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与企业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它们都能使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重庆的旅游资源较为分散,相关的旅游企业集聚度并不高。为了获取外部经济,集群化发展是较好的途径。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区域旅游经济,乃至重庆市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外商投资尤其是直接投资的企业区位选择,往往在其他外资企业集中区或者国内相关产业的企业集中区,即产业集群区。重庆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必然会使重庆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进而带动重庆市整个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三、有利于树立重庆市旅游品牌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品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品牌就显得身单力薄,付出的成本高,但效果却不明显。重庆的旅游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共同树立一个区域旅游品牌,对每个企业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可使重庆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相对集中,从而能更快地扩大和树立本地的品牌。一旦重庆树立旅游品牌,在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从而也提升了重庆的旅游竞争力。四、项目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将有利于促进本地的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活力和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缓解市民活动需求同场所稀缺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项目区区位优势、便捷交通条件和良好资源环境,在组团自身建设同时、从全市发展层面出发,谋求产业联动,力争使项目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有利于旅游业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九五”之初,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不失时机地确立了把旅游业作为重庆市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地位。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关于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若干问题的决定》、《重庆市旅游发展纲要》等一系列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为全市旅游产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直辖五年,是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最活跃、最迅速的时期。初步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市向中国旅游名市的历史性跨越。如今马上步入“十二五”,重庆旅游业也正朝着稳步发展的方向前进,项目的建设势必将蓬勃发展的重庆旅游业带入一个新的起点,由此可见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四章项目发展定位及市场分析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一)发展目标依托重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三峡库区文化,到2013年,形成重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重庆建成中国西部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二)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重庆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增进游客的体验值。针对重庆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活动性的特点,大力发展具有吸引力的动态文化旅游产品,如文艺演出、体育竞技、艺术展示、节庆、节事等活动,使之逐渐成为全国著名品牌,乃至世界知名品牌。通过创意大型旅游宣传、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文艺交流等活动,提高重庆的国际认知度、美意度。3、实施体制创新战略,激发旅游文化产品经营主体的活力。旅游行业是个依托性很强的行业,要整和资源,实现创意发展,必须突破现行管理体制的约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强化市场主体地位,试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治,鼓励进行部分经营权的转让,股份制合作的探索,在营销、线路设计安排、新产品开发方面与旅游公司合作。因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的高度关联性和依托性,鼓励文化、文物、体育、商业、工业、房地产等行业与旅游行业混合经营,推出新型创意型旅游产品。4、实施行业联动战略,做足文化旅游氛围。鼓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行业实现旅游文化氛围的营造。政府、协会通过市场推荐、表彰奖励等方式引导、鼓励旅游企业实施概念性创意,推出特色饭店、特色餐饮、特色酒吧等富含文化内容的旅游企业,推动旅游行业文化创意水平。5、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提高产品保护度与体验度。让文化旅游资源借助科技之力,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建设方便游客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让重庆的文化旅游资源全方位展示给游客。建设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和科技活动场所。在传统景区内利用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借科技手段把各类遗产的文化内涵以感性的、动态的方式传递给旅游者。6、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促进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促进旅游商品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旅游商品设计者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7、实施人才集聚战略,使重庆成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人才聚集地。加速行业人才培养,逐步成立专家库,借用外脑,集中智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任务(一)促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经营,丰富创新旅游商品1、设立旅游商品研发推广展示中心。在重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交流中心,发挥集聚效应,培育旅游商品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旅游商品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发展成具备设计、研发、展示、投资、孵化、培训、交易等功能的旅游商品研发产业基地。研发推广展示中心将按照“企业运作、政府支持、行业集中、功能完善”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重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优势,以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为依托,以产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为手段,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集成,全面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旅游商品设计、投资和孵化平台。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交流中心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性化管理,集中体现和实施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全过程、多方位、专业化的标准服务,为企业成长营造最优良的空间。旅游商品研发推广展示中心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规划、公共关系策划、财务体系设置、法律事务咨询、战略发展计划、信息技术支持、办公后勤保障、融资模型设计、市场业务拓展等企业管理及运作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逐步完善从政策支持、创业基金、园区配套、产业配套到生活服务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体系。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交流中心通过广泛的融资渠道,包括政府资金、海外资金等,为投资者和企业搭建对接平台,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获得项目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重庆市政府将从每年文化创意发展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支持入驻企业;同时逐步扩大风险投资网络化支持平台规模,通过风险投资、租金折股、服务折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交流中心将通过构建展示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旅游商品研发推广展示中心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支持,先从底层搭建通用开发工具平台和购置共享设备,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流的技术开发环境;作为旅游商品大奖赛优秀作品的展示平台和旅游商品研发、谈判、交易、流通、转换的平台,进行旅游创意商品知识产权的转让,同时逐步建立多媒体、网络、平面设计等作品数据库、图片数据库等。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旅游培训中心将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展开与大学和有关设计部门的人才培训合作,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如吸引设计单位、院校将毕业生实习基地放在中心;吸引高端人才,促进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开发;联合创办专门技校,为企业培训员工。2、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设立专项资金,吸引社会各界参加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大奖赛将以部分特定景区(点)为主题。3、政府加强对获奖作品的专利保护措施,实施政府重点采购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二)开发现代娱乐业等创新产品,丰富重庆旅游产品内容按照走向规模、走向时尚、走向参与的原则,开发创新现代娱乐业产品。(三)深度开发城区民俗旅游,增加传统旅游产品的体验值按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深度开发以城区为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四)积极开发时尚文化创意活动,增加动态参与性产品鼓励国际、国内著名文化旅游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利用其人才、技术、资金、品牌和营销渠道,与本市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提高本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优秀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五)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传统文化产品的保护度与体验度。重庆已有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馆多处。虽然我们还缺乏世界级影响力的博物馆,但有不少博物馆的收藏品价值高,知名度大,技术设备也比较先进。许多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观光景区。但总体上看,重庆的多数博物馆质量不高,内容不丰,规模不大,可观赏性不强,游客较少。它们只对部分国内游客有一定吸引力。此外,几乎所有博物馆都是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国家财政支持。保守的观念,僵硬的体制,有限的资金支持,缺乏激励机制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博物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大部分博物馆目前还只满足于收集、保护、研究这几项初级职能,而对展示、教育、欣赏和传播这几项当今国际博物馆界更为重视的功能无动于衷。(六)培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旅游区功能,引导游客参观文化创意活动。在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交流中心设计有游客可以参观的旅游商品设计室,游客可现场购买旅游商品,并与设计者进行交流。培育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的旅游功能,游客除可参观动漫等娱乐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还可亲身参与部分活动,增加游客对数字娱乐产业的了解和体验。在旅游交通、服务设施、接待设施、信息标识、旅游商品等方面为游客提供完善的设施和服务,争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访。(八)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使重庆成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人才聚集地。人才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由于产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由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喜好者和消费者一般是接受过较高程度文化教育的人,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或许就是旅游对象的专业人士;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往往有较高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要求。因此,就要求文化旅游吸引物的策划者、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文明素质以及专业素养都比较高。重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现有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达不到产业本身发展的要求。产业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缺少既懂专业又有管理能力的人员。与该产业发展巨大的潜力和前景相比,重庆人才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严重不足。其后果必然造成未来几年内重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解决人才问题,一靠引进,二靠培养。要尽快制订有利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计划,与此同时,企业应当与大学联手加大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后备力量培养力度。三、重庆市旅游市场现状针对重庆市旅游市场现状,对项目进行了市场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自驾车游成为主要出游方式●自驾车游、家庭出游是游客出游的主流方式;●汽车是主要的出游方式,从侧面反映了重庆周边市场的火爆;●游客以25-44岁的中青年为主。出游比列分析2、一日游经济持续降低,多日游消费增高●重庆一日游游客花费持续降低,2006年达到最低点;●多日游游客花费增长迅速,观光旅游主导向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转变。3、自然风光类景点倍受青睐,复合型景区成为旅游热点●旅游偏好:重庆旅游市场最受游客所青睐的为自然风光类景点;●在旅游项目上喜欢观赏风景、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复合型的参与体验类旅游项目。4、娱乐项目上游客消费较高,其次为食宿费用●消费构成,重庆市居民在娱乐支出占最大比重,其次是食宿费用,●反映出重庆居民对高层次的旅游消费有很大的需求。5、商务旅游者所占比较较大,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出游目的,从06、07两年重庆游客的出游目的上来看,以商务会●议为目的的游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有逐渐上涨的趋势。6、1-2小时车程距离为游客所钟爱,近郊环城都市圈为出游热点●周末出游以1-2小时的车程距离为主。综上所述,重庆市旅游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旅游业不仅仅是吸引客人来游山逛水那样简单,应该让游人品味得到蕴藏于青山秀水中的文化内涵要学会用文化创意这个崭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包装青山秀水,赋予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不再只是一个理念,而是一个崭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因其文化性、体验性和参与性的特征,能够与文化创意产业完美融合。重庆的旅游业经历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时机,恰到好处。2010年全年,重庆市入境游客137.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03亿美元,分别增长30.7%和30.9%;国内游客1.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68.36亿元,分别增长31.6%和30.3%。全年公民出境旅游人数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在这么大的市场潜力支撑下本项目拟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00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18808平方米的总部基地50000平方米、商业公园70000平方米、五星级酒店40000平方米、精品酒店20000平方米及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38808平方米。四、项目SWOT分析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SWOT分析表项目优势(S)本项目劣势(W)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北上战略”的主要拓展区,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拓展区和增长极。组团(园区)距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15公里(约15分钟车程),寸滩港口18公里(约18分钟车程),龙头寺火车站18公里(约16分钟车程),距市中心20公里(约20分钟车程)。组团境内有1条黄金水道--嘉陵江纵贯南北;2条轻轨6号线和6号支线从组团中心穿过;3条铁路运输动脉--襄渝、遂渝快速铁路、兰渝铁路从组团西边穿过,在组团内设有货运和客运站场;4条陆上快速干道--国道110线、渝武高速公路、在建的外环高速以及中环线穿越全境,共同形成了水、陆、空综合联运的独特优势和快捷的物流体系。2.本项目是政府的重点项目,对重庆市、北碚区以及两江新区的旅游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3.本项目建设风险小,其建设成本不仅有项目本身的收入进行补偿,而且还有财政资金兜底。1、产业发展滞后。在关注优势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重庆市旅游产业现阶段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首先,从外部环境而言,在全国各地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势之下,重庆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不浓、步伐缓慢。2、资金保障。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的供应不足将是项目建设的最大劣势。本项目机会(O)本项目威胁(T) 1.本项目处于新成立的两江新区内,项目的发展将会带动新区以及整个重庆甚至是整个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资源整合。2.项目建成后,消费群体将会不断扩大,为项目带来客观的人力和收入。本项目并无太大威胁第五章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一、建设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建设总部基地50000平方米(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交流中心、旅游调度中心、旅游结算中心、旅游培训中心、散客集散中心)、商业公园70000平方米、五星级酒店40000平方米、精品酒店20000平方米及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3880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18808平方米。二、建设规模1、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2、净用地面积80000平方米;3、总建筑面积218808平方米;(1)总部基地50000平方米;(2)商业公园70000平方米;(3)五星级酒店40000平方米;(4)精品酒店20000平方米;(5)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38808平方米。第六章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一、建设地址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蔡家组团。重庆市蔡家组团(同兴工业园区)区位条件优越,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北上战略”的主要拓展区,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拓展区和增长极。组团(园区)距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15公里(约15分钟车程),寸滩港口18公里(约18分钟车程),龙头寺火车站18公里(约16分钟车程),距市中心20公里(约20分钟车程)。组团境内有1条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