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与胃病辨证_第1页
脾与胃病辨证_第2页
脾与胃病辨证_第3页
脾与胃病辨证_第4页
脾与胃病辨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脾与胃病辨证第1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位居中焦外应于腹腹痛、腹胀

部位主肌肉、四肢消瘦、四肢无力开窍于口口糜、口唇色淡等其华在唇特点:脾气宜升——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喜燥恶湿——易受湿邪困遏第2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脾与胃同居中焦,《诸病源候论·脾胃诸门》: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互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脾气一虚,鲜有胃气不虚者,故临床往往称“脾胃气虚”,两者不能截然分开,但须仔细分辨,二者又不尽相同。一般:纳而不化,多属脾虚化而不纳,多属胃虚第3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脾气虚证【概念】【病因与发病】

饮食失调

②劳倦过度

③忧思伤脾导致脾气不足④禀赋虚弱⑤年老体衰

⑥大病初愈,调养失慎

第4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及分析]

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纳少,腹胀,

食后更甚食入不消,清浊不分,下注大肠――——大便溏泻气血生化不足――肢体倦怠,形体消瘦,

少气懒言,面色无华水湿不运――――浮肿,形体肥胖

气虚―――舌淡苔白,脉缓弱第5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纳少腹胀,饭后尤甚面色萎黄或恍白脾失健运大便溏薄肢体倦怠

化源不足或浮肿(形体肥胖)神疲乏力或形体消瘦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脉虚或怠缓)辨证要点:

以运化机能减退和气虚证并见为辨证要点。脾气虚实际包括以脾失健运为主之腹胀便溏和脾气虚为主的倦怠乏力两个证候。第6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脾阳虚证【概念】脾虚寒证【病因与发病】①脾气虚久

②过食生冷③寒凉药太过④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燠土

第7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及分析]

脾阳虚衰,运化失司――纳少腹胀,大便稀溏阳虚寒生,寒凝气滞――脘腹隐痛,喜温喜按水湿不运,泛溢肌肤――水肿气化失司--尿少胃阳不足,寒饮不化--口泛清水,呃逆呕吐水湿下注――女子白带清稀量多久泻

虚寒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咣白舌淡胖

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

第8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辨证要点:寒象腹痛喜暖喜按面色恍白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周身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妇女白带清稀量多脉沉迟无力

脾失健运纳少腹胀

+及寒湿之象口淡不渴肢体困重等

第9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辨证要点:脾气虚+阳虚寒象脾阳虚

大便溏薄大便溏薄清稀甚则完谷不化脾气虚形体消瘦/浮肿小便不利,脾阳虚周身浮肿妇女带下白带清稀量多第10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中气下陷证:脾虚气陷证【概念】

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中)气下陷证。【病因与发病】

①脾虚日久②久泄久痢

③劳倦过度

④妇女孕产过多等

第11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及分析】脾虚升举无力,内脏失于托举

――脘腹重坠作胀,食入益甚(胃下垂)

其它内脏下垂(子宫、肾等)中气下陷――久痢不止或便意频频,肛门重坠

甚或脱肛清浊不分,下注膀胱――小便浑浊如米泔清阳不升,头目失养――头晕目眩脾气虚――少气乏力,倦怠懒言,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脉缓弱

第12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辨证要点】

中气下陷可分为两类:一是脏器下垂,可兼有脾气虚征象而按中气下陷治之;二是脏气下陷,精微下脱,则必见脾气虚之象方可按中气下陷辨证。

第13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补中益气汤:小剂量散剂煎汤治疗,丸剂、大剂量汤剂均非所宜。

黄芪3g干草1.5g人参1g当归0.6g

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均0.6~1g第14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脾不统血证【概念】

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于脉外,以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气)不摄血证。【病因与发病】

①久病气虚②劳倦过度

第15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及分析】

脾不摄血――出血(下出旁走)便血、尿血、肌衄(阴斑)、鼻衄、齿衄;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脾失健运――食少便溏气(血)虚――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第16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辨证要点:

出血症状+脾气虚

=脾不统血证第17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曹××,女,42岁,该患素体虚弱,少食纳呆,大便稀软。近半年来时觉脘腹冷痛,痛势绵绵,喜温喜按,食少腹胀,大便清稀,带下色白质稀,畏寒肢冷,口淡不渴,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李××,女,30岁。两年前分娩后,月经淋漓不断,经期持续不断10天,周期15天左右,经色淡质稀。经常自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腹胀纳呆,大便稀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第18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脾阴虚证【概念】

是指脾阴不足,健运失调所表现的证候。若以肠燥便秘、脉细涩为主要表现者,亦称脾约证。【病因与发病】

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过食辛辣之品;误服辛温之剂;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素体阴虚;第19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及分析】脾阴不足,失于运化――

纳呆不思食,食后腹胀

大肠失于传导――

大便干结阴虚证――消瘦乏力,口燥唇干,五心烦热,尿黄,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第20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辨证要点:

不思饮食、食入不化与便结

+阴虚证

=脾阴虚证第21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六、寒湿困脾证【概念】

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等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又名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太阴寒湿证。【病因与发病】①寒湿内侵(冒雨涉水、居住潮湿气候阴雨等)②过食生冷或嗜食肥甘等第22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及分析】

寒湿困脾,脾运失司,升降失常――

脘腹痞闷胀痛

水湿泛溢肌肤--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胆汁外溢肌肤--黄疸(阴黄)寒湿下注--妇人带下清稀量多寒湿内困,脾失健运--头身困重、食少便溏、泛恶欲吐、口淡不渴,面色晦黄舌胖、苔白腻/白滑,脉濡缓第23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辨证要点:

本证病因为寒湿,病机为困脾,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之纳呆、腹胀、便溏、与寒湿中阻之象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本证可兼见于杂病和外感病。【证候鉴别】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均有纳呆食少、腹胀、便搪等表现,但脾阳虚证为阳虚运化失职,导致寒湿内阻,以虚为主;寒湿困脾证为寒湿内盛,阻遏脾阳,以实为主。

第24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七、湿热蕴脾证【概念】

指湿热内蕴中焦,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等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又名中焦湿热证、脾经湿热证。【病因与发病】①湿热内侵②饮食不节第25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及分析】

湿热中阻,运化失司,升降失常――

脘痞腹胀,纳呆呕恶(厌油)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面目皮肤发黄(阳黄)湿热蕴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痤疮疮疡等)湿热下注气机不利――

大便溏泻,粘腻不爽,小便短赤

湿热证――身热起伏(不扬),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第26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辨证要点:

肢体困重,脘痞腹胀,纳呆呕恶湿邪困脾大便溏泄(粘腻)不爽(肌肤粘腻)湿热中阻阳黄、皮肤瘙痒(小便短赤)身热起伏(不扬),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功能失调+湿热证=湿热蕴脾证第27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胃脘灼痛隐隐饥不欲食胃阴虚胃脘嘈杂(似饥非饥,似饱非饱)脘痞不舒干呕呃逆阴虚证: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八、胃阴虚证第28页,讲稿共3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九、食滞胃脘证(食滞胃肠证)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弱,难以运化

胃失和降:胃脘胀满疼痛、拒按饮食不化(吐后得减)胃气上逆:嗳气吞酸,或呕吐酸腐停滞胃脘肠腑气滞:腹痛、矢气便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