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课件_第1页
古文二则课件_第2页
古文二则课件_第3页
古文二则课件_第4页
古文二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古文二则【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列子》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知音难得的道理。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伯牙善鼓琴》【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相传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一书,名篇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2、给下列汉字注音。

峨峨兮()卒()霖()更造崩山之音()__________:出自《伯牙善鼓琴》,意思是一般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难遇,也用来比喻乐曲高雅精妙。écùlíngēng高山流水3、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学法指导:结合语境、课下注释、古汉语词典来完成,并收集积累重点字词。)

⑴伯牙鼓琴()⑵志在登高山()⑶洋洋兮若江河()⑷卒逢暴雨()⑸伯牙所念()弹奏,名词作动词意念,心情盛大的样子通“猝”,突然心里想的⑹钟子期辄穷其趣()⑺乃援琴而鼓之()⑻更造崩山之音()⑼志想象犹吾心()⑽吾于何逃声哉()辄,就;穷,穷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旨趣,意旨拿,拿过来再叙述,讲述逃:逃避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学法指导:虚词“之”:回忆虚词“之”的用法,最常用的有结构助词“的”。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补充音节,主谓之间等。根据句意或上下文来判断,从中寻找规律。)

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②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③乃援琴而鼓之()④子之听夫()代词,代指伯牙心中所想的助词,的代词,代指琴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翻译句子

(学法指导:先要弄清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遵循翻译五字口诀“留、补、调、删、换”来翻译句子,使句意表意清楚,无语病。)

⑴钟子期辄穷其趣。⑵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⑶乃援琴而鼓之。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情趣。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⑷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⑸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⑹吾于何逃声哉?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理解其中的意趣。你听得太好了!(你)所描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啊。。我到哪里才能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学法指导:自读课文,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探究活动三】跳读课文,明白道理。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郢人》

【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熟记重点字词意义。2、掌握课文内容,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3、正确认识知己、知音,感悟朋友间真挚的友谊。【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作者简介: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庄周因崇尚自由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挥洒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讲得引人入胜,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2、给下列汉字注音。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来完成。)

郢()垩()蝇翼()斫()尝试为()寡人为()之_________:出自《郢人》,意思是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法高超。èyǐyǐzhuówèiwéi运斤成风3、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学法指导:结合语境、课下注释、古汉语词典来完成,并收集积累重点字词。)

①郢人恶慢其鼻端若蝇翼()②听而斫之()③尝试为寡人为之()④吾无以为质矣()⑤臣则尝能斫之。()⑥虽然,臣之质死久矣()通“墁”,涂抹;蚊蝇的翅膀听信,听任;砍、削实验没有用来连词,这里指虽然、倒是即使这样;对象,这里指搭档4、指出下列句子中虚词“之”“而”的用法。

(学法指导:回忆虚词“之”“而”的用法,。)

(1)①使匠石斫之()②宋元君闻之()③尝试为寡人为之()④臣之质死久矣()(2)①听而斫之()②尽垩而鼻不伤()代词,代指白点代词,代指这件事代词,这,这样助词,的表顺接表转折5、翻译句子

(学法指导:先要弄清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遵循翻译五字口诀“留、补、调、删、换”来翻译句子,使句意表意清楚,无语病。)①郢人恶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②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像苍蝇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挥舞斧子像疾风一般掠过,任意砍削,白色的泥点完全削尽,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③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④尝试为寡人为之。⑤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我曾经能砍削鼻头上的白泥点,但现在不能了,因为我的搭档死了很长时间了。你试着为我这么做一遍吧。我没有可以做搭档的人了,我再也找不到可以一起说话的人了啊。。【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庄子给他的随从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法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故事内容)2、为什么匠石能成功地砍掉郢人鼻端的白土?

讲述了郢人和匠石之间互相配合,除去鼻尖上白点的故事(或“郢人斫垩”的故事)因为郢人和匠石之间互相了解对方与信任对方。3、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探究活动三】跳读课文,明白道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