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考点辽、宋、西夏的并立(中国古代史)_第1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考点辽、宋、西夏的并立(中国古代史)_第2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考点辽、宋、西夏的并立(中国古代史)_第3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考点辽、宋、西夏的并立(中国古代史)_第4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考点辽、宋、西夏的并立(中国古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城高三年级文科班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高三年级文科班级:姓名:日期:组编:樊业兵校对:审核:第周第课时高三历史学案3。3098答案:C4。3099答案:A5。3100答案:D6。3101答案:C7.3102答案:C8。3103答案:C9.3104答案:A10。3105答案:B11.3106答案:C12。3107答案:C13。3108答案:B14。3109答案:C15。3110答案:B16。3111答案:A17.3112答案:D18.3113答案:D19。3114答案:D20。3115答案:D21。3116答案:B22.6494答案:B23.6495答案:B24.6498答案:C高一历史学案考点56考点56:辽、西夏的建立和辽宋、宋夏的和战【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5.五代、辽、宋、夏、金、元(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5.五代、辽、宋、夏、金、元(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与北宋并立过的政权契丹的发展、阿保机的事迹、幽云十六州问题和辽的“蕃汉分治”制度战争起因、攻守态势转变.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影响汉文化对西夏的影响、双方和议的内容、影响宋夏和议背景、内容、影响【自主复习】北宋时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方先有族建立的辽,后有族建立的金;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注意《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在高昌建立的政权;在西部和西南部还有的势力和建立的“大理”。这些政权或势力,有的出现在北宋建国以前,有的出现在北宋建国以后。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中原地区封建割据局面的继续。这样的局面延续了三百多年,直到元朝初年,中国才重新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1、契丹兴起:原居辽河上游一带。唐末,势力发展起来,(原因——唐朝末年一些汉族农民为躲避战祸,迁到长城以北同契丹族杂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契丹社会的发展;契丹人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2、建国: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开始了化的过程;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定都上京,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文字;936年,耶律德光获取幽云十六州;改国号“”。3、制度:分治(以适应境内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统治汉人和渤海人,采用汉制;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它少数民族,权力大.★辽实行蕃汉分治制原因、特点及作用⑴原因:在辽统治的广大地区,由于南北地区的汉族和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为了适应这种不同情况,辽朝的行政管理机构分设“北面”和“南面”两个系统.⑵特点:,.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是一种民族分治。⑶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二、宋辽的和战1、战:宋太宗为了夺取幽云地区,之战失败,转入“守内虚外”(对外防御,主要防范人民).⑴北宋攻辽目的:夺取幽云十六州。时间:宋太宗灭北汉后。结果:宋军大败,由进攻转为防御,确立守内虚外政策。⑵辽攻北宋:澶州之战,在宰相寇准劝说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射死辽军统帅;2、澶渊之盟:(重中之重)1004年,澶州之战,辽方提出议和要求,1005年和议。⑴原因:①宋辽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没有能力灭掉谁,这是双方议和的根本原因。②经过长期的战争,双方的力量消耗很大,都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③契丹相对落后于中原地区,迫切想通过双边贸易来获得中原地区许多生活必须品。⑵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⑶影响:①宋辽对峙局面形成。②双方基本上维持和平局面,贸易兴旺,使者往来,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③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④岁币加重了北宋财政负担。三、西夏的建立1、建国:羌族一支,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史称西夏。2、制度: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封建化进程加快)①仿唐宋制度设中书省、枢密院。②推行科举制。③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西夏文字;既吸收汉文化,又保留党项族风俗.四、宋夏的和战1、战争: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惨重,于是元昊求和北宋同意.2、议和:1044年内容:北宋册封“夏国王”,给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影响:①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利于双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②促进汉族与党项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③岁币加重了北宋财政困难。★宋辽、宋夏关系的相同点①都由战争走向和平。②北宋都以“岁币”的形式来换取和平。③双方都维持了较为长久的和平局面。④边境贸易频繁,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两宋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⑴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③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④民族融合是主流,唐末中原地区的人民进入东北;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人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差别逐渐缩小。南宋后期许多蒙古人进人中原.⑵影响:这一时期频繁的民族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使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形成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重点知识】1、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⑴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社会阶段,过着生活。⑵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文化的影响。⑶采取的措施相同.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仿照汉字创制本.⑷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都采取“"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⑸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后又都与宋朝,接受宋的“”,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2、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新特点中原汉族政权力量相对衰弱,在与少数民族的征伐中多处于,并且多以条件,保持着与少数民族的议和。少数民族则显示了刚刚走上封建化的勃勃生气,在与中原王朝的征战中,多处于攻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日渐成熟。【巩固练习】1、(04北京1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D.制造瓷器、印刷书籍2、(06年北京卷)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3、(05上海历史)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A.国力虚弱B.豪强争权C.藩镇割据D.分封诸侯4、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据《辽史·刑法志》》。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实行藩汉分治的政策B.保持契丹的民族习俗C.采取民族分化的政策D.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5、宋人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记载:“自晋割赂北虏(契丹),建为南京……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城北在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引文中所说的南京是今天的A.巴林左旗B.洛阳C.江苏南京D.北京6、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党项族元昊和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中国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开发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生活7、唐朝末年许多中原地区人民来到契丹境内,主要是因为A.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乱B.契丹势力不断扩大C.契丹人希望学习汉族先进经验D.汉族人要帮助契丹人向封建制过渡8、宋朝曾把契丹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戌”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潼渊之盟前B.澶渊之盟后C.宋金和议前D.宋金和议后9、与北宋并立,“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B.辽C.金D.吐蕃10、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A.助长了契丹的势力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C.缓和了民族矛盾D.维持了长久和平11、宋人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记载:“自晋割赂北虏(契丹),建为南京……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城北在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引文中所说的南京是今天的A.巴林左旗B.洛阳C.江苏南京D.北京12、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据《辽史·刑法志》》.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实行藩汉分治的政策B.保持契丹的民族习俗C.采取民族分化的政策D.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1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汉字“和"的演变过程,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是社会进步的车轮,下列关于中国文字论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而是比较成熟的文字B.契丹人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C.党项人仿照汉字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D.中国的文字是由中国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14.“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的先例,如辽统治者在其统治区内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其积极意义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契丹与汉族的矛盾B.有利于适用契丹控制的不同地区的统治需要C.使契丹族各部得以统一D.有利于辽的统治巩固15.新华网银川2006年11月28日电,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境内的开元堡古城遗址经过三个月的考古发掘,确认这是一座宋代中等规模的驻军古城堡,大小堡数十座,犬牙交错,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宋代修筑这些城堡的目的是防御A.西夏B.蒙古C.金D.辽16.右图为河北宣化辽契丹贵族墓中的壁画《备茶图》,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快②辽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③汉族生活习俗传到契丹族④茶叶在北方大面积种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材料三: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粕俱贱,科役不烦故也。——余靖:《武溪集·论河北榷盐》请回答:⑴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⑵材料三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18、阅读下列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材料1:(-)宋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肖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材料2:元昊称帝后,宋复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到不多,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材料3:在宋、夏战争正紧张的时侯,还派使臣刘六符向宋施加压力,再次索取关南地(后周世宗从辽夺取)。宋派富弼使辽,答应每年给辽用加银10万两,绢10万匹,才算了事。澶渊之盟时给辽的物品称为“岁币”,这次改为“纳”字,……—以上均摘自《简明宋史》请回答:⑴据材料1,盟约内容有何特点?指出其维系的基础是什么?⑵比较材料2与材料1,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⑶比较材料3与材料1,指出两次宋辽盟约的不同点?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考点56:辽、西夏的建立和辽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