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疫苗_第1页
基因重组疫苗_第2页
基因重组疫苗_第3页
基因重组疫苗_第4页
基因重组疫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病学名词基因重组疫苗01基因重组噬菌体的基因重组适用病情之阻击艾滋病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有什么区别乙肝近期保护效果目录0305020406基本信息基因重组疫苗是用基因重组技术在活载体上插入目的基因所表达的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抗原制备的疫苗。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筛选弱毒菌株或弱毒病毒株困难的缺点。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内基因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包括同源重组、位点特异重组、转座作用和异常重组四大类。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机制。指整段DNA在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在进化、繁殖、病毒感染、基因表达以致癌基因激活等过程中,基因重组都起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也归类为自然突变现象。基因工程是在试管内按人为的设计实施基因重组的技术,也称为重组DNA。有目的的将一个个体细胞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细胞内DNA分子,使之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来自供体的目的基因被转入受体细菌后,可进行基因产物的表达,从而获得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产品,如胰岛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是通过以相应基因与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基因重组而大量生产的。即基因重组由于基因的独立分配或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而在后代中出现亲代所没有的基因组合。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和接合等方式。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使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通过噬菌体媒介,将供体细胞DNA片段带进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自然界中转导现象较普遍,可能是低等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一种基本方式。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是指一个基因的DNA序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DNA组合起来的。基因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特点是双DNA链间进行物质交换。真核生物,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细菌可发生在转化或转导过程中,通常称这类重组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recombination),即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可在此序列的任何一点发生。然而在原核生物中,有时基因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限于该小范围内,只涉及特定位点的同源区,把这类重组称作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recombination),此外还有一种重组方式,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在形成重组分子时依赖于DNA复制完成重组,称此类重组为异常重组(illegitimaterecombination),也称复制性重组(replicativerecombination)。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历史:1936年et发表了噬菌体能产生突变体,其噬菌斑的外形和野生型的有明显区别,可惜的未能引起重视,以致噬菌体遗传学延迟了十年才得以建立。1946年第11届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在宣布一基因一酶学说的胜利,及Ledernerg、Tatum细菌杂交实验报告的同时,Hershey和Luria宣布发现了噬菌体的r,h突变,Delbrück和Hershey发表了他们各自发现的噬菌体重组,这四项重大的发现分别在1958年和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两项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的发展。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细菌不同,而和真核的重组十分相似。杂交是用标记不同的噬菌体之间进行。然后计算重组噬菌体占总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来确定重组值。一般可以选用2-4个基因差异的噬菌体来混合感染细菌。首先把不同类型的噬菌体混合起来和细菌一起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细菌的浓度要达到可以长成菌苔(lawn)的水平,噬菌体的浓度要很稀。每个噬菌体感染一个细菌,经过裂解周期,宿主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子噬菌体又去感染周围的细菌,结果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圆形清亮的斑,称为噬菌斑(plaque),而一个噬菌斑来自最初涂布平板时的一个噬菌体。噬菌斑的形态必须选择容易区别的,以表示噬菌体的相应表型。单个的噬菌体只能在电镜下才可观察其形态,突变引起其形态变化没有电镜是无法鉴别的,但突变影响到生活周期,会产生不同的噬菌斑,因此通过噬菌斑的观察我们很容易观察基因型的变化与重组。Hershey等用T2噬菌体的两个不同表型特征:噬菌斑的形态和宿主范围来进行杂交。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有什么区别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有什么区别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适用病情之阻击艾滋病适用病情之阻击艾滋病自1985年我国报道了首例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者人数不断增加,正处在流行快速发展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供的最新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例,其中艾滋病人677例(已死亡356例),报告感染者遍布全国各省,到2000年底前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将突破100万,形势十分严峻。世界各国已有几种药物被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但由于价格昂贵(1.3—5.0万美元/人/年治疗费用),全球仅有5%左右的HIV感染者能够获得治疗。另一方面这些艾滋病的药物存在着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对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科学家又一次将目光集中于新型艾滋病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并认为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阻止艾滋病流行的唯一可能途径。解放军军需大学研究所病毒室、解放军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军需大学)于1990年跟踪HIV流行的发展趋势,启动了AIDS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研究。军需大学首先利用自己构建的高效痘苗病毒基因重组真核活载体表达系统(该基因重组表达系统具有安全、廉价、易操作、稳定、外源基因容量大、忠实表达各种外源蛋白),进行了HIV—1型和HIV—2型两种国外流行株艾滋病病毒多种完整结构蛋白表达和调控研究,为AIDS疫苗的研究积累了一定数据。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HIV—1型和HIV—2型巨分子多种嵌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和小鼠免疫原性实验研究。近年来的HIV疫苗的实验免疫结果表明,如上所述的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DNA疫苗、巨分子病毒样粒子蛋白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不同疫苗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原性。乙肝近期保护效果乙肝近期保护效果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课题报告,研究人员在湖南省湘潭市等4个乙肝疫苗试点区内,对1986~1988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新生儿,按免疫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血随访,在15年随访中没有加强免疫的前提下,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效果持续在90%左右。项目组在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乙肝疫苗试点区,于1996年开始应用基因疫苗替代血源疫苗,并使新生儿基因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5%以上。随机抽样2000多名1996年进行基因疫苗接种的新生儿,分别于1997、1998、2000年采血观察基因疫苗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和近期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大规模推广后安全、有效和可行,抗-HBs阳转率和近期保护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