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质数和合数”,是学生学习数论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先寻找1~20各数的因数,然后按其所含因数的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本节课将采用“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上。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地加工和重组,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引导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经历概念的模糊——清晰——不断完善——应用的过程。并不断在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自始至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的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我们力求让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对自身终生发展起长久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课件和学生练习卡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和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同时,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通过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我们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知识主动建构者。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我们将通过课件和学生练习卡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请用简便的方法快速判断以下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7、31、42、53、64、71、88、97。3、拓展应用。请举出一个大于100的质数和一个大于100的合数,并解释你是如何判断它们的。4、再创造。请你设计一个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巩固对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并在游戏中发挥创造力,设计出自己的判断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强化练习和拓展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质数和合数概念的掌握,提高对快速判断方法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再创造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引入在课件上展示了一组数字,让学生从中选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因数。然后通过分类,将这组数字分为奇数和偶数。接着,介绍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二、质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什么是质数和合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以及质数和合数之间的联系。三、自主探究1.方法定向学生提出了一些研究数的方法,最终决定先列举一些数字,再研究它们的因数规律。老师建议从较小的数字开始研究。2.初步体验老师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数字2-12的因数,并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3.自主发现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圈出其中比较特殊的数字,并思考它们的特殊之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老师问道:“谁能说一下,你圈出了哪几个数?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1回答:“我圈出了2、3、5、7、11这几个数,它们都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老师让其他同学举手,发现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这几个数,因此老师在课件上圈出了这些数。学生2回答:“我选择了9和16,因为它们都有3个因数。”只有一个同学与其想法相同。学生3回答:“我圈出了4、6、8、9、10、12这几个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它们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老师指出,所有同学的选择都有一定道理,而大多数同学的发现与当天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老师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数,发现它们都是质数,也叫做素数,因为它们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质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另一类数叫做合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它就是合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除了1和本身是否还具有其他因数。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含有其他的因数,它就是合数。生:合数。师:我们来判断一下课前复习中的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依次回答)师:你是怎样很快判断出12是合数的?生:因为12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它还是2的倍数。师:这种方法很简便。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只要能再找出它的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师:我们全班一起来判断几个数。仔细看好屏幕上出现的数,如果你认为它是质数就请站起来,如果你认为它是合数就请坐端正。(教师依次出示:20、22、37、31、35、29、87、100、1)(学生判断)生1: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生2:1只有一个因数1,它既不符合质数定义也不符合合数定义。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好,有理有据。1很特殊,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那比1大的数呢?生:一个比1大的数至少有两个因数,因此它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师:对了,非负的自然数按所含因数的情况来分,就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质数、合数和1。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能快速的找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出示1——20个数)(学生活动:在练习纸上写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师: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生: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齐读20以内的质数)师:这里是20以内的质数,那么剩下的数是什么数?一部分学生:合数。另一部分学生:不对,剩下的数是合数和1。师: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生: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师:同学们已经能很快地找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再加上我们前面学习的奇数、偶数,这么多的概念,你还能识别清楚吗?生(自信地):能!(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快速抢答)(1)在非负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2)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都是质数,这两个数是(2和3)。(3)2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9);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2)。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从概念入手来学习知识。在探究环节中,我们可以紧紧围绕概念的本质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从所含因数的情况来看,你觉得哪些数比较特殊?”“请仔细观察这一类数(质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样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迫使学生去主动探究。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促使其思维向质数、合数的概念逐步逼近,以至对概念产生自己的数学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经验,让他们经历数学家探索数的问题的一般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通过研究方法的选择、概念的得出、再完善和应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积累宝贵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发生命活力,师生共建和谐、高效课堂。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是激发生命活力,建立和谐、高效课堂的保证。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教学,充分给予学生亲自实践、思考、发现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去找寻。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学生可以在兴趣盎然中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发展数学思考。然而,在本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节奏较快,没能完全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在课后强化练习时,也没有照顾到特殊情况。此外,快速抢答环节虽然大多数孩子的参与热情高涨,但同时也暴露出个别孩子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识别困难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放慢节奏,帮助学生加以区分,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有一处机会被错过了,这个机会本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当学生已经掌握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后,老师问道:“你是怎样很快判断出12是合数的?”学生回答说:“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它还是2的倍数。”老师却着急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只要能再找出它的一个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