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全套PPT课件,因网站平台原因课件可能无法预览,下载的课件是正常的。第一章时代导航生涯筑梦第一节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第二节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章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第一节正确认识自我第二节直面困难,战胜挫折第三节健康心理,驱散烦恼第四节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第三章立足专业谋划发展第一节专业起步,提升素质第二节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第四章和谐交往快乐生活第一节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第二节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第三节关爱同学,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第四节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第五章学会学习终身受益第一节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学习问题第二节掌握学习方法,科学高效学习第三节提升信息素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第六章规划生涯放飞理想第一节职业生涯,贵在坚持第二节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第三节调整职业生涯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学习目标第一章时代导航生涯筑梦1.了解职业理想的作用。2.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客观环境。3.领悟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引导作用。学习建议1.上网检索并阅读“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资料。2.搜集与本专业相关的人才市场最新行情。一、职业理想的含义和特点第一节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一)职业理想的含义所谓理想,是以客观可能性为内在根据的关于未来的美好构思、设计或愿望,是人的心理情感倾向与现实呼唤相结合的产物。就一般含义而言,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人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人们的理想是多方面、多类型的。理想包括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二)职业理想的特点职业理想是以客观发展的可能性,以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来展示未来的现实。理想与空想、幻想不同。尽管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幻想虽然反映了人们的一定需求和愿望,但一般离现实较远,不表现为人们确定的追求目标。职业理想则是建立在现实可能的基础上,反映人们对职业愿望和需求的有形化的构想。职业理想同奋斗目标相联系,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现实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社会性和时代性。1.差异性职业理想具有差异性。2.发展性职业理想具有发展性。3.社会性职业理想具有社会性。4.时代性职业理想具有时代性。二、职业理想的作用(一)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有助于人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正确地求职择业,进而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崇高的职业理想在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1.确定人生发展目标人生发展目标是根据职业理想来确定的。2.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崇高的理想是焕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内驱力,是培养良好职业素质的巨大塑造力。3.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二)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职业理想的追求和实践,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发展需求,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而且在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了社会进步。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了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因此,职业理想和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以下两点。1.有明确职业理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有明确职业理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基础社会理想是以社会大多数成员为主体的共同理想,人们总是通过社会理想的实现达到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三、树立崇高职业理想的条件(一)中职生要树立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崇高职业理想职业活动既是人们服务于社会的途径,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一个具有崇高职业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目标。造福人类的崇高职业理想,会激起一个人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为人类工作”,这是马克思最喜欢的箴言之一。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能铸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确立了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崇高职业理想,就能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只有在对社会的奉献中,个人志趣和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时代是造就人才的摇篮。职业理想的实现总是要受到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一个想奋斗成才的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理想根植于他生长的社会时代。知识的获取、才智的发展、事业的建树,都是在完成特定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中实现的。(二)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应做到的几点正确的职业理想要建立在正确的社会理想基础之上,建立在对自己、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之上,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之上,并始终植根于社会的土壤中。中职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自己中职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就必须全面地认识自己2.全面了解社会和职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一是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状况。四、抓住机会,成就未来(一)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事业为青年创造了实现人生抱负的大好机会,提供了施展聪明才干的广阔舞台,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应自觉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把人生出彩与国家富强联系起来,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二)新时代对职业素养提出新要求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不仅为更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且能激发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潜能。高新技术领域正成为我国新职业的密集诞生地,如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等。技术进步带来分工细化,催生更多职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职业正朝着高价值、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三)现代职业发展趋势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是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种种新职业应运而生。我们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个人的意愿,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现代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1.新职业出现的频率加快2.职业分工由简单到精细3.职业活动的内容不断弃旧更新4.职业模式趋于灵活和复杂一、职业与职业生涯第二节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给出了职业的定义:“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须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第一,目的性,即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第二,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第三,稳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第四,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第五,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二)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生涯是一个个体的概念,是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2)职业生涯是一个职业的概念,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经历或历程。(3)职业生涯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是指劳动者的职业周期。(4)职业生涯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每个人的具体的职业内容和职位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既体现着时间的长短,也反映着职业变更和发展的过程,包括职业的选择、职业的发展、职业的转换和晋升等具体的内容。(三)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关系职业与职业生涯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职业是职业生涯的基础,职业生涯是一系列职业的综合。当一个人的一生都从事一种职业时,职业生涯的外延就等同于职业的外延。然而在目前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终老,而是随时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大的舞台,职业与职业生涯不再等同。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区别在于职业是分类的、静态的描述,个人色彩较淡;而职业生涯注重个人发展,即将个人的职业生活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二、职业生涯的特点(一)发展性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们通过持续不断的个人修养来全面提升自己,使自己一步步地成长起来;通过人生追求的实现来促进个人价值的提升,去承担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通过有效的技能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职业化水平,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如果我们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注重发展性,就会主动发现和抓住每一个发展的机会,使自己更快成长起来。(二)阶段性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除了准备阶段以外,每个阶段都以工作岗位为中心展开,并表现出各阶段的不同。各阶段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前一阶段的状态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前一阶段的状态越好,后一阶段的状态才可能越好。前后阶段的接续关系无论是趋好还是趋坏,一般都是递进的。因此,注意职业生涯的阶段性,顺利地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对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特别重要。(三)可规划性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偶然性因素,职业生涯的可规划性正是表现在对偶然性因素的把握上。职业生涯的可规划性,并非指预言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而是给个人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总体指导,战略性地把握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四)差异性每个人在个人特质、性格气质、能力特点上都有差异,因而在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规划的确定上都有所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设计是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越个性化,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越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三、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和意义(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的职业生涯规划,又不同于已有工作经历的成年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专业定向后的职业学习、准备和起步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须把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自己强化时间观念、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自己初次就业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1.专业定向后的职业学习、准备和起步阶段2.必须把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3.引导自己强化时间观念,形成终身学习理念4.引导自己初次就业成功(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活动伴随人的大半生,甚至更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中职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中职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2.引导中职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3.促进中职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4.增强中职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第二章认识自我健康成长学习目标1.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掌握培育自我意识的途径。2.能正确认识职业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直面困难和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3.能够尊重个体生理及心理特点差异,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知识。4.了解情绪的成因,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建议1.和朋友进行交流,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2.反思自己经历过的重大事件,从中认识自我的个性特点。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及特点第一节正确认识自我(一)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二)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还表现在个体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四)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比较稳定、成熟。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二、自我意识的构成(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正确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一个人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自己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等。三、培育自我意识的途径(一)正确的自我认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认知自我可以遵循如下步骤:首先,需要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最后,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描述的维度越多,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二)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要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策略是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自己人生的亮丽风景线。(三)积极的自我提升提升自我的途径之一是提升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意志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拥有较高的自我期望,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提升自我的途径之二是克服自我障碍。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因为考试前过于焦虑,所以在大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是典型的自我障碍,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借口。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在积极的自我尝试中会发现自己新的支点。(四)关注自我成长自我的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在将成长作为一条线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整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而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一、挫折的含义第二节直面困难,战胜挫折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由于妨碍达到目标的现实或想象的阻力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挫折可以说是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是由这件事情产生的一种体验。当人们在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挫折感。二、中职生常见的挫折(一)学业挫折对于中职生而言,学习是未来立足社会、提升自身竞争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希望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但这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容易给中职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导致挫折感的产生。(二)经济压力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缴纳高昂的学费已经让家庭捉襟见肘了,生活费更是寥寥无几,甚至需要学生自己勤工俭学挣得生活费。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不甘于艰苦朴素的生活,但家庭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高消费需求,从而导致心理长期不平衡,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三)人际交往挫折在学校,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因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相差较大,以及社会交往经验、技巧不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摩擦和冲突。本来外出上学就让很多学生因远离熟悉的家乡、父母和同学感到忐忑不安,一旦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就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令他们产生压抑和焦虑心理。(四)就业挫折目前,随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当多的中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都曾经体验过各种就业挫折:有的学生缺乏自信,瞻前顾后,没有主见;而有的却趾高气扬,盲目自大,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三、应对挫折(一)正确认识挫折人生不可能万事坦途,总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我们不要畏惧、害怕,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它,战胜它。学会用挫折激发意志,促使自己改进方法,提高能力,加倍努力去争取胜利。做到“能向前,也能后退;能索取,也能吃亏;能取胜,也能失败”,我国古代也有勇于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奋斗、成才的楷模。司马迁遭宫刑而写成《史记》,曹雪芹家庭遭变故而作《红楼梦》……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屠刀下仍然坚贞不屈,英勇斗争,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没有理由在小挫折面前畏缩、害怕,更没有必要为此焦虑不安。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正视其存在,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二)学会正确归因在遭遇挫折时,我们通常会分析挫折的原因,或者说对事情的结果进行归因,只有正确归因,才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有人倾向于外在归因,认为挫折是由运气、机会、命运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有人倾向于内部归因,认为挫折是由自己的认识、技能、努力程度、策略选择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三)做出积极行为反应1.情绪转移,寻求升华中职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书法、美术、音乐、体育锻炼等),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2.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3.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4.调整目标,再接再厉中职生受到挫折,有时是因为期望太高,目标太大。5.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自己无法走出挫折的阴影,也不能获得朋友、家人的帮助,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第三节健康心理,驱散烦恼在人的身体内有这样一些组织结构,它们能分泌少量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这些少量的化学物质即为激素,而分泌这些激素的组织结构则被称为内分泌腺。到了青春发育期,脑垂体就会分泌与发育有关激素:一是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发育;二是促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增重;三是促性腺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这三种激素好似三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青春的大门,女孩一般在11~12岁,男孩一般在13~14岁开始进入发育高峰期,到18岁基本结束。在此期间,人体各器官系统蓬勃发展,第二性征出现并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身体外形、内脏等发生变化,性器官不断发育直至成熟。(一)身体和体重经过整个青春期的身高增长变化,男孩平均增长28厘米,女孩平均增长25厘米。男孩停止身高增长的平均年龄约为21岁,女孩停止身高增长的平均年龄约为17岁。青春期过后,男孩女孩的体貌和身高都已基本成型。(二)脑和神经系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首先表现为脑重量的变化。在青春期,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地分化发展,脑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分析、理解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此时大脑的兴奋性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脑和神经系统的最后成熟,还要等到20~25岁以后。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由于体内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加强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绪不稳定、易激动,也易疲劳。此时的脑和神经系统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因此,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兼顾学习和娱乐,注意劳逸结合,使身心健康地发展。(三)性发育和性成熟青春期发育最重要、最明显的生理特征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并日趋明显。男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胡须、出现阴毛和腋毛;女孩主要表现为声音高亢、乳房发育、骨盆变宽,阴毛和腋毛也相继出现。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调节轴作用下,男孩的睾丸体积增大,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出现遗精现象。女孩的卵巢重量增加,能够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出现月经现象。遗精和月经的出现,分别标志着男孩和女孩已达到性成熟,具有了生育的能力。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一)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伴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形成,中职生的独立意识急剧增强,不想被动地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他们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但同时,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考虑问题往往不周全,在许多方面仍然需要依赖成年人。(二)情绪两极化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往往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偶尔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三)心理容易“闭锁”进入青春期,中职生结束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孩童时代。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渐成熟,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比孩童时代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比如,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或者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甚至偶尔会拒绝父母的关爱。(四)行为易冲动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行为易冲动的原因。(五)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中职生人际交往欲望强烈的表现: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投,年龄相仿,能够相互理解,分享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与自己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交际圈的平衡与协调。(六)认知水平迅猛提升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认知水平迅猛提升,具体表现为其认识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有显著提升;其思维方式变化明显,逐步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三、青春期性心理(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性心理的发展,一方面受性生理发育的制约,它是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另一方面受性文化的影响,它是性心理发展的社会条件。随着青少年身体的成长和性的成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成熟程度的逐步提高,青少年的性意识进一步发展,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对异性的暂时疏远从青春期开始,男女青少年的交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2.对异性的好感、接近随着青春发育期高峰的到来,青少年情窦初开,男女青少年之间不再互相攻击,而是只要有异性同龄人在,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产生一些微妙的行为变化。3.对异性的倾慕、依恋随着生理发育的完成,青少年性机能也日趋成熟,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增多,使青少年的性意识由朦胧逐渐向清晰发展。(二)青春期性心理的表现1.性渴望进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由于性器官的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猛然感觉到自己和异性的强烈差别,唤起了青少年对性和异性的好奇。2.性萌动性萌动是指青春期的性冲动。3.性梦幻性梦幻又称为性幻想,是指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系列带有性色彩的心理活动。4.异性交往的尺度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男孩与女孩的交往属于正常现象,这种交往与同性别同学的交往相比,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唯有如此,异性之间的友谊才能长久。(1)不必过分拘谨。(2)不应过分随便。(3)不宜过分冷淡。(4)不可过分卖弄。(5)不应过分严肃。(6)不应违反习俗。一、情绪概述第四节认识情绪,管理情绪(一)情绪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遇到挫折、逆境,这就涉及情绪问题。情绪是由人对其所接受到的刺激事件的理解自然生成的,是可以从行为表现观察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是否感受到它,它都时刻伴随着每个人。(二)情绪的类型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1.快乐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2.愤怒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3.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4.悲哀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二、中职生的情绪(一)中职生情绪的特点1.情绪强烈、不稳定,具有两极性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2.情绪内容丰富,具有多样性进入职校后,由于生活领域的扩大,学识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中职生的精神世界也迅速扩大,有着强烈的求知和成才欲望,能够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中职生常见的不良情绪1.抑郁据统计,全世界有4%~5%的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可能会出现抑郁。2.冷漠冷漠是个体对挫折情境的一种自我逃避式的退缩性的心理反应,带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或自我防御性质。3.焦虑焦虑是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不安的紧张情绪,是紧张、担忧和烦躁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体验。4.自卑自卑是一种带有自我否定倾向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的轻视或不满,这类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5.易怒易怒是指容易因不经意的小事而愤怒的情绪状态。6.自负自负是与自卑相反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过度的自我接受,通常表现为自以为是,轻视他人。三、情绪的管理为了防止情绪问题未得到及时管控而产生严重的后果,中职生可以参考以下方式管理情绪。1.进行适度的宣泄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放松。2.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3.交往调节某些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4.情绪升华情绪升华是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高水平的宣泄,是将消极情感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5.自我暗示当不良情绪产生时,中职生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激励自己,从而放松紧张的心情,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第三章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2.掌握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3.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学习建议1.搜集各种资料,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2.上网搜索并学习大国工匠故事,并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一、中职学校专业的内涵第一节专业起步,提升素质(一)专业的内涵在《辞海》中“专业”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从广义、狭义来理解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合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专业。(二)专业教育中职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专业教育是随着学科分化和职业分化而产生的。因此,专业教育满足的是人或社会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授一些专业技能,如工、农、医、财经、法律、管理等的专业应用性知识,以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后能从事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三)中职院校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在国民经济不同的产业、行业领域内,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职业已经消失,新的职业不断产生。而专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从学科和技术的角度划分的。从实践层面讲,有些专业的设置不完全是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有部分专业是按某一应用技术领域的需要来设置的。因此,专业和职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专业为职业服务,职业对专业的设置起导向作用。中职专业设置一般从研究社会职业开始,找出各相关职业所需的技术与能力,确定通用技能项目与技能要求,集中归纳并研究出职业组群的技术名称或行业名称,名称尽可能是社会通用的学术称谓,并与国家职业小类或细类相统一,然后进一步研究专业标准等一系列专业建设。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一)诚信的职业道德《礼记·大学》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更有“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忠告。职业道德的修炼是伴随每一个职业人的一生的,也是职业人打造自己的“职业品牌”的关键所在。(二)合理的职业知识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要素已经由农业经济的土地、工业经济的资本转变为知识经济的知识与创新。无论是国家、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学习力是最根本的竞争力。要做一名符合职业要求的从业者,就必须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职业进步和事业成功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需要强调的是,要想在一定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绩,知识结构应该是以专精为主,以广博为辅,特别要注意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厚度,努力成为某一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专家。(三)必备的职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要素已经由农业经济的土地、工业经济的资本转变为知识经济的知识与创新。无论是国家、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学习力是最根本的竞争力。要做一名符合职业要求的从业者,就必须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职业进步和事业成功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需要强调的是,要想在一定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绩,知识结构应该是以专精为主,以广博为辅,特别要注意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厚度,努力成为某一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专家。(四)端正的职业态度心态决定成败,每个人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而决定个人含金量高低的则是心态。纵使你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整日消极抱怨、患得患失,又怎么能完成本职工作,又如何能达到职业的要求。职场的竞争表面上是知识、能力、职位、业绩、关系的竞争,实质上却是职业态度和人生态度的竞争。拥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即具有敬业精神,是职业的保证。敬业精神之可贵,在于具有敬业精神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报酬而付出劳动的人,他们更注重的是成就感、事业心的满足和在工作中追寻生命价值的体验及所获得的生活乐趣。简单地说,他们是一些热爱工作并充满活力的人。(五)健康的身心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指体格强健、动作协调、体能充足;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能力健全、情感健康、意志坚强。我们知道,所有的工作只有在从业者身心健康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完成。一个人即使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超群的职业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但若没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就不可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更不可能达到一名从业者的基本职业要求。健康的身心素质是职业对从业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因此,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我们一定要加强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锻炼。一、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二节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爱岗和敬业的合称,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础,而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具体来说,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二)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种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但做的人还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达到极致。它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因精益求精而获得成功的。(三)专注本职专注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和坚持,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德国除了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公司外,还有数以千计普通消费者没有听说过的中小企业,它们大部分“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领域上不断积累优势,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其实,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古代工匠大多穷其一生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几件内容相近的事情。《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大抵如此。(四)勇于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能获得一定成效的行为。二、工匠精神的传承(一)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1.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2.工匠精神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经济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品牌经济。3.工匠精神是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重员工的价值、启迪员工的智慧、实现员工的发展,不仅是员工个人成长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二)在实践中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执着、坚守,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益求精。如40年来一直为火箭焊接“心脏”的高凤林;30多年来,作为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的周东红,一直保持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辉煌成绩……作为中职生,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各类职业竞赛等活动,在劳动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切实传承、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四章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学习目标1.能够尊重长辈,培养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感悟亲情对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2.理解良好师生关系对个人学习、健康成长的作用。3.掌握同学、同伴交往的正确方式。4.理解抵制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学习建议1.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人际交往的知识,结合本章所学内容进行思考。2.反思自己在处理冲突时的得与失,以便今后更好地处理冲突。一、亲子关系第一节

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二、亲子关系危机(一)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即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逐步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已经开始出现,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相当深入。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仍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子女会感到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这个过程也称心理上的“断乳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在此阶段,子女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导致双方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关系往往会转化成亲子关系危机。(二)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由于和子女的交流不多,会导致与青春期的子女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另外,对于大多数现代家庭来说,家长对子女一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获得较好的教育,将来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家长们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学习,而对其内心世界却了解甚少,造成双方缺乏有效沟通。(三)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亲子依恋是指子女和父母之间建立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系。亲子依恋是子女情绪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称为个人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之所以说是“关键期”,是因为儿童在0~2岁时可以与看护者产生非常密切的情感联系。儿童与父母若不能正常经历这个阶段,相互之间的这种亲密联系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四)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一方面,父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难免在处理亲子关系上执行着陈旧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现代的子女,因不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观念。因此,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就客观存在了。三、构建和谐温暖的亲子关系(一)理解父母

首先,子女应当看得起父母。无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他们都为社会也为家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理解和珍惜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其次,子女应当经常和父母聊聊天,谈谈自己的事情。遇到重大的事情时,一定要征求父母的意见,不要自作主张。

最后,子女要避免和父母赌气、顶撞。对于父母的缺点要能谅解,对于生活中的事情要善于听取父母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二)关心父母从小事入手,养成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的行为习惯。中职生现在还要靠父母抚养照顾,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对家庭、对父母不需承担任何责任;相反,应该自觉自愿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主动帮助父母、关心父母。想一想,当在外面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看到子女的笑脸和递过来的拖鞋、茶水时,心里该有多么温暖。关心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平时要留心父母的心情和身体状况,如果看到父母的精神不好,要问一问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哪儿不舒服。(2)主动做家务活,如买菜、刷碗、洗衣服,为父母分忧。(3)父母过生日时,送一件小礼物,最好是亲手做的小物件或自己获得的奖品,也可以给他们表演节目。(4)节假日可以陪父母逛逛公园、看场电影、参观展览等。一、师生关系第二节

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二、现代师生关系的类型(一)民主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勒温等人曾研究过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的师生关系,结果表明:专制型与放任型师生关系都有许多弊端,导致师生关系的各种障碍,而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学生较为愉快,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也好,并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

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共同创造。(二)友爱型师生关系现代师生关系更需要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激发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这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内部心理机制。教师对学生的爱通过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利于调节、控制学生的行为,通过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炽热的情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三)对话型师生关系对话型师生关系即师生就有关教学主题共同交流、分享,从而形成的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是指双方之间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在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双方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获得理解和沟通。在这种交往中,不仅有师生知识层面的交往,也涉及生活经验的交流,同时还表现出了师生各自的人格魅力。(四)期待型师生关系期待型师生关系是在友爱型师生关系基础上产生的,是指教师对学生抱有某种期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行为。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提出过著名的“期待效应”:凡被教师预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实为随机抽取的),几个月后他们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对这些“特殊”儿童的成绩期望的变化,使这些随意选择出来的儿童的成绩发生变化。虽然期待型师生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期待效应,但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的确离不开一定的期待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向期待,从而产生师生互动,使师生关系发生预期的变化。从性质上讲,期待型师生关系可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两种,积极的期待会引起学生行为上的积极变化。(五)合作型师生关系合作型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所产生的关系,是基于对话型师生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他们以真诚、信任的态度协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习在高效状态下进行。合作型师生关系体现了民主精神,反映了师生之间对尊重、信任、协作的愿望,代表了现代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三、师生冲突的处理

师生之间和睦相处才能顺利完成知识传播的过程,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消除误会、加强沟通是理顺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必须要做的工作。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从学生方面来说,一是有些学生既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同情心和羞耻心,当他们违纪违规受到教师批评时便随意顶撞;二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当受到他所“不服气”的教师的批评时也会顶撞;三是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上因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四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欠佳,自控能力差,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

从教师方面来说,可能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有:一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缺乏情感交流;二是对待学生不公平,厚此薄彼;三是情绪不稳定,易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当,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动辄训斥学生;五是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六是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因未能及时矫正,引起学生不满而导致冲突。四、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学生该怎么做(一)真诚地尊重教师

从古至今,很多流芳百世的伟人,大都是尊敬师长的典范。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回到阔别了32年的故乡韶山,晚上在招待所设便宴招待家乡父老,特请85岁的老师毛宇居坐在首位,他陪坐在老师旁边。毛泽东同志向老人们一一敬酒。毛宇居摸着银须乐呵呵地站起来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同志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二)用心理解教师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本人并非圣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大多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关心的,或许某些教师,会让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无法理解甚至反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跟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进而阻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多一点理解,师生间的相处便会更美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无私而伟大,作为中职生,正处于渴望知识和接受教育的阶段,教师给予学生的远多于学生所能回馈的。所以,以一颗尊敬、感恩的心对待教师吧!一、中职生人际关系的特点第三节

关爱同学,建立友好同伴关系(一)人际交往的迫切愿望

中职生思想单纯、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比成年人更为强烈,他们希望通过交往去获得别人的认可、接受、尊重、信任,去拓宽视野,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求。(二)注重情感需求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需求,他们崇尚真诚、纯洁的友谊,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交往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情感需求。中职生在同辈中寻找情感交流的对象,既表现为为了消除孤独、寻求友谊,也表现为通过与异性同辈的交往来满足情感需求。(三)注重平等性中职生之间是同学关系,不存在利益冲突,且具有共同的学习任务和比较一致的学习目的;同时,学校和教师提出的要求,给予的机会也都是平等的。因此,中职生交往中的平等性特点是由彼此的非利益冲突关系和较强烈的平等交往意识决定的。这使得每个中职生在学校或班级中都是平等的,人际关系是比较稳定的,通常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四)交往内容比较丰富由于中职生兴趣广泛、情感丰富、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对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现象都很关注,希望自己见多识广,因此交往的内容比较丰富,会在专业学习以及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交流,而且还会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宣泄,发生思想的碰撞和融汇。二、中职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原则(一)平等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已经是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之一。当代中职生在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拥有强烈的平等意识。就中职生群体的特殊性而言,校园中的共同生活,使得中职生的社会身份具有同一性,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平等关系。就中等职业教育的使命而言,它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对学生除了学业、道德等因素的基本评价外,没有对学生财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任何评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可以说,平等的观念体现在中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校园中最有影响力的价值取向之一。1.要学会客观认识别人

中职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区,在进入职业学校前已经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要摒弃自身的优越感

每个中职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点,这种优点可能是交往对象不具备的,甚至永远不可能具备。3.平等待人,不厚此薄彼

在面对不同交往对象时,处理类似事情的基本方式应是一致的,不应该厚此薄彼、因人而异。(二)尊重原则人际交往中的“平等”观念包含着“尊重”的价值取向。如果没有平等,尊重就无从谈起。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代表着对交往对象全面的欣赏。中职生个体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对自我有着相对完整的认识,在交往中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的尊重心理需要比较强烈,因此尊重是交往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相互之间的尊重,一味地挖苦、讽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交往就不能持续下去。1.要做到有礼交往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调节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2.调节自我心理,摒弃不良情绪

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在交往中,接收到的信息或许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由此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三)互利原则互利原则是指交往双方总会为对方提供一定的好处,作为交往的一方既要坦然接受,同时还要努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为对方考虑,为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较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人际交往而言,中职生之间交往的利益纠葛比较少,互利的纯粹性可以得到保障。互利原则落实到交往中,需要中职生乐于帮助交往对象,同时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要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需要强调的是,互利不是等价交换,贯彻互利原则,要求中职生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帮助他人的能力。(四)真诚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心与心的互动、沟通的结果,是真诚对待交往对象的结果。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可以通过沟通来改变;反之,态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人的行为。交往中,一方的真诚会感染到对方,进而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真诚的交往态度,可以敲开别人的“心灵之门”,因为真诚可以带给对方安全感,促使对方摘下防备的“面具”。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展现真实的自我,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传递给对方,如果态度不够真诚,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就会使对方产生戒备之心,交往就会停留于表面。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即使你不善言辞,即使你缺乏沟通技巧,你的真诚也会影响对方。

真诚不仅是促进人际交往深入发展的因素,还是个人自信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把真诚和不加掩饰地指明别人的缺点相混淆,把展现真实自我和不保留自我空间相混淆,把真实的态度表示和不分场合的语言表达相混淆,都是错误的表现。真诚同平等、尊重、互利等原则一样,在不同的情况下,要学会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三、同伴间友好相处的具体方法(一)学会理解尊重

每个人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同学之间能否友好相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彼此间的相容程度。如果同学间能够互相理解尊重,就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大家的关系就容易保持融洽。(二)做聪明的听众交往中,面对面交流的情况很多,这是增进友谊、加深了解的机会。这需要中职生运用最基本的交往技巧,提升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1.善用心灵的窗户

沟通交流中,语言是主要工具,表情和肢体动作是辅助工具。2.回应对方的关切

沟通交流是表达自我、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3.不喧宾夺主

任何一次交流,都有一定的主题。(三)善于说“谢谢”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含蓄,尤其是在面对亲人和朋友时。“谢谢”一词通常被用作礼貌用语,殊不知,它也是沟通亲人和朋友情感的润滑剂。当亲人和朋友为自己提供一些无私的帮助和资源时,我们的一句“谢谢”,会使得别人由衷感到幸福。1.选准说“谢谢”的时机

同样的语言,在不同时机说出,起到的作用会有很大不同。2.表达“谢谢”要饱含深情

情感是“谢谢”背后的支撑,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谢谢”只能属于礼貌用语或外交辞令。(四)学会赞美别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在一块大白布上涂上了一个小黑点,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大家回答都是“一个小黑点”。老师却说:“不!这是一块大白布!黑点只是白布上微不足道的一小点。”这个故事影响了曼德拉的一生,从此以后他始终关注事物美好的地方,而非定睛于微不足道的黑点。这样的故事同样启迪着我们。在交往中,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对方的优点,不能只关注对方的缺点,要学会赞扬别人。1.真诚的赞美

赞美别人是容易的事情,但赞美不恰当、不真诚,就容易变成阿谀奉承。2.雪中送炭的赞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劣势,当一个人在前进时,这些劣势有时会成为他的负担。(五)善于换位思考交往中总会发生矛盾,面对矛盾如何解决,换位思考无疑是最佳途径之一。所谓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人们思考问题时喜欢从自己的处境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是必然的逻辑,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人际交往是双方的互动。任何一方的意见表达、行事方式都会影响双方的交往。因此,单纯考虑自己的好恶取向、情感需求,忽视对方的立场与诉求,难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1.了解别人的经历,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

每个中职生的经历都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更多。2.全方位地了解交往对象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化交往关系,就要全方位地去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同时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一、校园暴力第四节

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

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主要包括抢劫、抢夺、纠纷及斗殴等行为。

校园是培养人的地方,本该是一方净土,是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偶尔会看到在校园内发生一些暴力事件,轻则恶语伤人,重则还会出人命。这给美丽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竭力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可以说,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二、如何防范校园暴力(一)防抢劫、抢夺

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抢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这两类犯罪行为都容易转化为凶杀、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严重侵犯他人的财产及人身权利,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给他人造成生命、健康及精神上的损害。因此,必须积极防范。要避免抢劫案和抢夺案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外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现金和贵重物品,如果因需要必须携带大量现金或贵重物品时,可请同学随行。(2)现金或贵重物品最好贴身携带,不要置于手提包或挎包内。(3)不外露或向他人炫耀贵重物品,应将现金、贵重物品藏于隐蔽处。(4)尽量不要在午休或夜深人静时单独外出,特别是女同学,不要在僻静、阴暗处行走、逗留。如果必须通过僻静、阴暗处,最好结伴而行,或者携带一些防卫工具。(5)发现有人尾随或窥视,不要紧张或露出胆怯神态,可以大胆回头多盯对方几眼,或哼首歌曲,或大叫同学、老师的名字,并改变原定路线,立即向有人、有灯光的地方奔跑。(二)防纠纷、斗殴中职学校出现打架斗殴现象,绝大部分是由于同学之间因一些小的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而酿成的。1.中职生之间发生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职生之间发生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争吵斗嘴,互相攻击、谩骂;二是打架斗殴,由争吵不断升级,演变为你推我搡,最后大打出手。2.怎样防止纠纷的发生

纠纷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尽力防止纠纷的发生,避免酿成更大的错误。(1)冷静克制,切莫莽撞。(2)诚实谦虚。(3)注意语言美。3.怎样防止斗殴的发生(1)防突发性斗殴的“偏方”——说服术。(2)防报复性斗殴的方法——攻心术和暗示效应。(3)防演变性斗殴。(4)防群体性斗殴。三、预防艾滋病(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HIV破坏免疫系统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他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发展成艾滋病以前,患者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2.血液传播

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输入带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带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针头、注射器或其他锐器单采浆操作污染。3.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HIV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故建议HIV感染者不要生育,如已生育,应禁止母乳喂养。(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为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中职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乱性。(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8)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四、拒绝不良诱惑(一)不良诱惑的表现形式

当前,中职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面临着各种诱惑,如色情、赌博、毒品等。中职生要提高认识,对黄、赌、毒保持高度的警惕,拒绝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引诱或强迫自己从事与黄、赌、毒相关的非法活动。1.黄

“黄”是指淫秽物品。2.赌

“赌”即赌博,是指利用赌具,以钱财作为赌注,以占有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3.毒

毒品,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甲基苯丙胺,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二)不良诱惑的危害1.色情的危害(1)色情文化被称为“精神海洛因”,学生长期沉迷于此将荒废学业。(2)色情信息宣扬的是各种畸形的性行为,长期接受这些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3)一些有组织的色情提供者会诱骗学生提供各种有偿性服务,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2.赌博的危害(1)荒度学业。赌博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必定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业荒废。(2)助长不劳而获的习气。(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4)破坏人际关系。(5)引发犯罪。3.毒品的危害(1)危害身体机能。(2)导致精神障碍与心理变态。(3)极易感染疾病。(三)面对不良诱惑的对策1.远离色情(1)要正确认识性。(2)要重视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2.远离赌博(1)不要抱有侥幸心理。(2)远离赌博性质的游戏。(3)转移注意力。(4)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多运动,多锻炼。3.远离毒品(1)充分认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危害性,加强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伦理道德观念。(2)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避免孤僻的生活方式。(3)提高对毒品的防御能力,不要结交有吸毒恶习的朋友或听信他们的谎言。(4)绝不可因好奇而尝试毒品,以防止上瘾而难于自拔。(5)一旦沾染毒品,要积极主动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自觉接受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戒除及康复治疗。第五章学会学习终身受益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的意义;了解中职生常见的学习问题。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理解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习建议1.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学习榜样的事例,并与同学分享讨论。2.搜集关于提升信息素养的方法。一、认识学习第一节

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学习问题(一)学习的意义1.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浓缩在各种书籍和其他载体中。2.提高素质、修养人性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学习在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学习的分类1.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1)知识学习。(2)技能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2.加涅的学习分类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系列学习。(4)言语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学习。(8)问题解决。

加涅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五方面的结果,相应的有以下五类学习。(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3.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奥苏伯尔特别重视意义学习。(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的特点是教师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2)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教科书上的符号和词句,而且能理解这些符号和词句所代表的实质性内容(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等),必要时还能应用这些内容。二、中职生常见的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一)中职生常见的学习问题1.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按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懒惰行为。(2)容易分心。(3)厌倦情绪。(4)缺乏方法。(5)学习生活充满了盲目性。2.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的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3.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是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二)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学习问题,中职生首先应恰当调节自己的学习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积极心态。(2)制订学习计划。(3)培养学习兴趣。(4)加强自我监控。一、制订科学可行的学习计划第二节

掌握学习方法,科学高效学习(一)不说大话

自己能完成多少量的计划,就制订多少量的计划。如果为了取悦家长、老师甚至自己而去制订一些华而不实的计划,那么很可能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而精心制订计划的时间和努力都被白白浪费了。人不是不知疲倦的机器,如果计划太满,开始可能还干劲十足,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半途而废,还不如踏踏实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因此,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记得不说大话,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效率和努力程度安排适当的学习量。注意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娱乐时间,尤其是在周末或寒暑假。(二)小步推进

要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必须有可以长期坚持的计划。如果平时懒懒散散,对学习某课程比较头痛,那么在计划初期就不能安排太多的任务,在做好简单的知识学习基础上,觉得可以坚持的话,再考虑增加学习任务。为了确保计划得以完成,应小步推进,以防“欲速则不达”。(三)定时定量

如果要看一本书,要求自己“每周看4个小时”,那就是定时的方法;如果给自己的规定是“每周看三章”,那就是定量的方法。定时和定量都是控制计划量的方法,应该因人而异地使用,关键是确保学习效果。如果自己是一个自律且学习效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