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lhm课件_第1页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lhm课件_第2页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lhm课件_第3页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lhm课件_第4页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lhm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1秦观(1049-1100):一、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二、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苏门四学士”。工诗词。三、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著名婉约派词人知人论世秦观(1049-1100):著名婉约派词人知人论世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情芍药含春,无力蔷薇卧晓枝。纤柔婉约知人论世自在飞花轻似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情芍药含春3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宋苏轼:“有屈、宋之才。”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知人论世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宋苏轼:“有屈、宋之才。”知人论世4

秦观在《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一诗中曾追叙祖先,自叙为将门之后:“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他年轻时向往杜牧的“强志盛气”,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抱负,希望来日能驰骋疆场,为收复失地效力。但是他后天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特别是中年以后不断升级的政治迫害促使他愈加淡薄功名,厌倦官场,更多地在风尘中寻求人生的乐趣,性格也愈趋于感伤脆弱,以致于秦观中年之后,有感于壮志难酬,慨然有归隐之意,因追慕汉代的马少游,改本字太虚为少游。知人论世秦观在《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一诗中曾追叙祖先5写作背景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写作背景6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诗词朗读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7诗词赏析诗词赏析8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上阕赏析雾失楼台,上阕赏析9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还有,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上阕赏析可堪孤馆闭春寒,上阕赏析10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楼台津渡桃源虚孤馆杜鹃斜阳实虚实相生因情造景(借景抒情)上阕赏析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楼111、“雾”、“月”象征什么?本身的虚无缥缈,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2、“楼台”“津渡”“桃源”分别象征喻指什么?“楼台”喻心中的理想与希望,“津渡”喻胸中的抱负与出路。“桃源”比喻心中乐土和理想追求。思考:1、“雾”、“月”象征什么?本身的虚无缥缈,喻不可克服的123、“失”、“迷”二字好在哪里?使动用法,使……失(迷),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4、“断”字作用如何?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对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思考:3、“失”、“迷”二字好在哪里?使动用法,使……失(迷),13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1、选择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通过孤馆、杜鹃、斜阳等意象渲染环境的凄清。

“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暗含了归乡之情。“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上阕赏析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1、选择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142、“孤”字的作用如何?既写出了旅馆的地处偏僻,更突出了词人贬谪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上阕赏析2、“孤”字的作用如何?既写出了旅馆的地处偏僻,更突出了词人153、“闭”有何妙处?a.包围驿馆被春寒包围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b.锁住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上阕赏析3、“闭”有何妙处?a.包围驿馆被春寒包围衬托荒凉而16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是如何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的?“莫道不销魂,一失一迷一望断!孤馆春寒今又是,杜鹃斜阳正伤心。”沦落天涯,春寒料峭,独处客馆,往事纷纷,不寒而栗。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

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

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

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

穷的愁绪,让人弥觉其不可堪也。上阕赏析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是如何从正面写词17一个羁旅之身,所居寂寞孤馆,所感料峭春寒,所听杜鹃啼血,所见日暮残阳,贬所凄清冷漠,词人愁云惨淡。此情此景,少游只能以“可堪”道之。上阕赏析一个羁旅之身,上阕赏析18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上阕赏析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19上阕小结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上阕赏析上阕小结上片20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虚楼台:巍峨美好。被云雾吞噬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月迷津渡津渡:指引道路,走出困境。如今在朦胧月色中迷失不见。桃源望断无寻处桃源:一片乐土。如今再也找不到了可堪孤馆闭春寒实孤馆:点名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阵阵悲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逗引无穷的愁绪。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虚楼台:巍峨美好。表现了一个屡遭2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驿寄梅花,22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啊,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郴江幸自绕郴山,23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

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

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24

a.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

b.联想到事业和前程在无休止的党争漩涡中渐渐地被淹没,便无限怨恨。2、诗人有何“恨”?a.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2、诗人有何“恨”?253、请简要分析“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的用法,并试写出学过的此类用法的诗词。

“砌”字有“堆叠”之意。写出书信仿佛变成砖石,层层垒积,成为“无重数”的恨墙,沉重坚实又无法消解,是词人内心最深沉的痛苦。“砌”字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

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请简要分析“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的用法,并试写出学过26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二、郴江本该在郴山,为什么要远远的流到潇湘去。三、“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四、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27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表现出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是作者郁闷心情曲折委婉的发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幸自”和“为谁”两个28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流向了潇湘,本是自然现象,而词人却说“幸自绕郴山”,这是他的主观愿望,就像词人自己,他本希望仕途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实却是自己被贬郴州,理想迷失。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流向了潇湘,本是29下阕小结

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故,情中带景,写少游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词人最终无法穿越“雾失”“月迷”……下阕小结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故30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词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总结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31

情感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心情。全词上片

,描写

,极力渲染一份

的氛围;下片以

为主,抒写了

的心境。被贬僻远之地后孤独、苦闷的写景贬谪之地的环境苦闷、迷茫、落寞、凄凉抒情贬谪之后愁苦、孤独以及不满情感思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32情感总结1.接二连三的迁谪偏远之恨2.沦落天涯的萧索孤寂之感3.游子的羁旅怀乡之思4.一个失意者的凄苦哀怨和对政治的不满5.前途莫测的彷徨之情情感总结1.接二连三的迁谪偏远之恨33

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34《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35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