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测井及资料讲解课件_第1页
压力测井及资料讲解课件_第2页
压力测井及资料讲解课件_第3页
压力测井及资料讲解课件_第4页
压力测井及资料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DST测试RFT(FMT)测井MDT测试及套管井地层测试方法油气水物性计算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1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1成因:1.上覆岩层地静压力;2.边水或底水的水柱压力。油田投入开发前,整个油层处于均匀受压状态,这时油层内部各处的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油田投入开发后,变为静止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某一地层深度的水压为:水压不满足(5-1)式的称为压力异常:第一节压力成因成因:第一节压力成因2成因:第一节压力成因成因:第一节压力成因21.测量原理应变压力计原理图应变压力计结构图第二节井下压力计与压力测量一、应变式压力计1.测量原理应变压力计原理图应变压力计结构图第二节31.测量原理应变压力计原理图应变压力计结构图第二节镍铬合金固体导线的电阻率为:电阻率的相互变化是体积V变化的函数,即所以由以上两式得到:

K—金属丝的应变灵敏系数,注:在弹性范围内(0.3~0.4%),K值主要取决于泊松比和比例系数

2.应变线圈的工作原理镍铬合金固体导线的电阻率为:2.应变线圈的工作原理4镍铬合金固体导线的电阻率为:2.应变线圈的工作原理镍铬合金固(1)温度影响(2)滞后影响

滞后现象:应变压力计的测量值与压力的施加方式有关,测井时压力升高时测量值要比实际值低;压力减小时测量值比实际值要高。3.影响应变压力计测量结果的因素(1)温度影响3.影响应变压力计测量结果的因素5(1)温度影响3.影响应变压力计测量结果的因素(1)温度影响纵向压电效应:晶体沿X轴方向上受力时,晶胞平面产生变形,原来互相重合的硅离子的正电荷中心分离开来,因此表现出晶体在垂直于X轴的表面上吸附电荷,这称为纵向压电效应;石英晶体的晶轴二、石英晶体压力计1.石英晶体的压点效应纵向压电效应:晶体沿X轴方向上受力时,晶胞平面产生变形,原来6纵向压电效应:晶体沿X轴方向上受力时,晶胞平面产生变形,原来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体在Y轴方向上受力时,仍然在垂直于X轴的表面上产生外部电荷,而沿Y轴方向上只产生形变,这称为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片的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或直径远大于厚度)时,厚度切变的振动频率方程为:石英晶体的晶轴二、石英晶体压力计1.石英晶体的压点效应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体在Y轴方向上受力时,仍然在垂直于X轴7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体在Y轴方向上受力时,仍然在垂直于X轴(1)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右图是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横坐标表示压应力,纵坐标表示频率,表示作用角。由图可知,当石英振子受围压时,最大,所以图-6采用围压方式设计。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2.特性分析(1)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2.特性分析8(1)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2.特性分析(2)频率的温度特性频率的温度特性方程:或见右图:AT切型的频率温度特性曲线:(2)频率的温度特性频率的温度特性方程:或见右图:AT切型9(2)频率的温度特性频率的温度特性方程:或见右图:AT切型任意温度T时的温度系数:式中,

、、为参考温度为时的一、二、三级频率温度系数(3)频率的温度系数任意温度T时的温度系数:(3)频率的温度系数10任意温度T时的温度系数:(3)频率的温度系数任意温度T时的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振子表面加精度不够,表面抛光误差较大;质量吸附效应的影响;应力弛豫效应的影响;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的、一致的精度,应该定期标定石英晶体压力计,标定分以下三个步骤:

⑴温度标定系数⑵压力标定系数⑶压力确定(4)频率的稳定性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4)频率的稳定性11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4)频率的稳定性造成频(1)仪器结构(见右图)(2)仪器标定步骤:1.采集连续的压力数据;2.是有计算机处理这些数据HP石英晶体压力计石英压力计测井图三、HP石英晶体压力计(1)仪器结构(见右图)HP石英晶体压力计石英压力计测井图12(1)仪器结构(见右图)HP石英晶体压力计石英压力计测井图试井分为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稳定试井:是改变油气井的工作制度并在各工作制度下测量相应井底压力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不稳定试井:是改变油气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引起的井底压力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方法。第三节试井与压力资料的应用试井分为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第三节试井与压力资料的13试井分为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第三节试井与压力资料的(1)空间上的叠加形式一、试井的一些基本概念1.达西定律2.镜像法则3.叠加原理一、试井的一些基本概念1.达西定律2.镜像法则3.叠加原理14一、试井的一些基本概念1.达西定律2.镜像法则3.叠加原理一(2)时间上的叠加形式(3)空间和时间上的同时叠加形式4.反叠加原理5.卷积与反卷积原理(1)卷积方法(2)反卷积方法(2)时间上的叠加形式4.反叠加原理5.卷积与反卷积原理(115(2)时间上的叠加形式4.反叠加原理5.卷积与反卷积原理(1无因次压力、无因次时间、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或储存系数、无因次距离6.模拟反卷积原理7.无因次变量无因次压力、无因次时间、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或储存6.模拟16无因次压力、无因次时间、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或储存6.模拟通常情况下,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种种原因,譬如钻井泥浆的侵入、射开不完善或酸化压裂的影响等,这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同。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现象叫表皮效应(或趋肤效应)。把这个附加压降()无因次化,可以得到无因次附加压降,用它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称之为表皮系数(或趋肤因子,污染系数等),用S表示:8.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通常情况下,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8.17通常情况下,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8.9.井筒储集效应表示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9.流动阶段9.井筒储集效应表示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9.189.井筒储集效应表示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9.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厚、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孔隙介质中渗流,压力变化服从如下偏微分方程(扩散方程):

在定解条件下的解为:把它写成压差的形式为:二、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1.基本微分方程和压降公式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二、试井19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二、试井应用叠加原理可以导出压力恢复公式。叠加原理示意图2.压力恢复公式应用叠加原理可以导出压力恢复公式。叠加原理示意图2.压力20应用叠加原理可以导出压力恢复公式。叠加原理示意图2.压力若画出压力降落曲线(曲线,称为MDH曲线);或压力恢复曲线(曲线,称为Horner曲线);或在时,画出曲线(称为MDH曲线),并量出其直线段的斜率,就可以算出:流动系数:地层系数:

有效渗透率:

表皮系数:3.由压降曲线或压力恢复曲线求参数若画出压力降落曲线(曲线,称为MDH21若画出压力降落曲线(曲线,称为MDH

试井解释就是根据试井中所测得的资料,包括压力和产量等,结合其它资料来判断油气藏类型、测试井类型和井底完善程度,并确定测试井的特性参数,如渗透率、储量、地层压力等。(1)常规的试井解释方法。(2)现代试井解释方法。试井分析示意图三、试井解释应用实例1.系统分析与试井解释试井解释就是根据试井中所测得的资料,包括压力和产量等,22试井解释就是根据试井中所测得的资料,包括压力和产量等,某一产油井的压力恢复数据见《生产测井原理》P334表5-1。赫诺曲线(Horner)2.压力恢复分析应用实例某一产油井的压力恢复数据见《生产测井原理》赫诺曲线(Horn23某一产油井的压力恢复数据见《生产测井原理》赫诺曲线(Horn对压力恢复Horner分析方法进行续流校正的具体方法:方法一:采用卷积(褶积)计算(杜哈默原理):方法二:Meunier等人1985年提出的,以下压力恢复形式的卷积积分方程。3.涡轮流量计在试井中的应用对压力恢复Horner分析方法进行续流校正的具体方法:324对压力恢复Horner分析方法进行续流校正的具体方法:3

钻柱测试(试井)分析(DrillstemTesting)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测试技术,简称DST测试。DST是一种临时性的完井方法。

测试层段的选择是根据裸眼井测井、录井和取心资料,由地质人员按照不同要求提出的,通常是测井解释的可疑层。DST测试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流动期和恢复期,并且井口总是与大气相通的,一个DST试井的流动期可以作为是一次段塞流试井第四节钻杆测试分析1.测试原理2.测试资料分析钻柱测试(试井)分析(DrillstemTes25钻柱测试(试井)分析(DrillstemTes如果流动进入了无限作用径向流阶段,Correa等人1987年给出了以下分析方法,DST试井流动期的井底压力可用下式近似表示:与关系在直角坐标上成一条直线,其斜率与流动系数成反比,外推这一直线到无限大生产时间(=0)可得原始地层压力。

注意:此方法只适用于非自喷测试井,不适用于高产水井和已产生消耗的储层。3.DST流动期的分析如果流动进入了无限作用径向流阶段,Correa等人1926如果流动进入了无限作用径向流阶段,Correa等人19Correa等人1987年提出了以下DST恢复方法。如果,则:

对上面两边取对数得,表皮系数用下式计算:4.DST恢复期资料分析方法Correa等人1987年提出了以下DST恢复方法。427Correa等人1987年提出了以下DST恢复方法。4测试仪器:

斯伦贝谢:重复式地层测试器称作RFT(RepeatFormationTester)

贝克阿特拉斯公司:FMT(FormationMultiTester)

主要应用:

确定油层渗透率的纵向分布;确定压力纵向剖面;确定油水界面及地层的连通性。取样抽取地层流体。第五节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分析测试仪器:第五节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分析28测试仪器:第五节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分析测试仪器:第五节RFT工作原理示意图FMT井下仪器结构示意图一、井下仪器工作原理及曲线定性分析1.井下仪器工作原理RFT工作原理示意图FMT井下仪器结构示意图一、井下仪器29RFT工作原理示意图FMT井下仪器结构示意图一、井下仪器FMT仪器在渗透率中等时理想的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2.曲线定性分析FMT仪器在渗透率中等时理想的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2.曲线定性30FMT仪器在渗透率中等时理想的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2.曲线定性在高渗透地层中测试响应在低渗透地层中的测试响应探管堵塞密封失效液体可压缩性的影响3.RFT仪器在不同条件下测试曲线在高渗透地层中测试响应在低渗透地层中的测试响应探管堵塞31在高渗透地层中测试响应在低渗透地层中的测试响应探管堵塞在球状坐标中,球形流动的压力扩散方程为:定解条件:采用贝克阿特拉斯公司的FMT仪器资料进行压降分析时:各种流动条件二、地层测试分析理论基础1.理论基础及压降分析在球状坐标中,球形流动的压力扩散方程为:各种流动条件二、地32在球状坐标中,球形流动的压力扩散方程为:各种流动条件二、地1.表皮效应井眼附近的渗透率测量值受井眼周围地层损害影响的现象称为“表皮效应”。考虑的影响后,压降渗透率表示为:2.压降期间最大流量上限3.探测半径4.含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2.影响压降分析的因素1.表皮效应绝对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2.影响压降分析331.表皮效应绝对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2.影响压降分析当两次预测完毕后,预测试室内充满流体,地层流体停止向探头方向流动(相当于试井中的关井),此时压力很快开始升高,并逐步向原始地层压力恢复。刚开始时,压力恢复以球形方式向外传播。传播到上下夹层(非渗透隔层界面)时,由球形变成径向或柱形传播。压力扰动的球形传播压力扰动过渡到柱形传播三、压力恢复分析当两次预测完毕后,预测试室内充满流体,地层流体压力扰34当两次预测完毕后,预测试室内充满流体,地层流体压力扰在球坐标系中,压力扩散方程的表示形式为:定解条件为:利用叠加原理,对于只有一个预测试室的情况对于有两个预测试室的仪器,利用叠加原理,已知各向异性d及,求和1.球形压力恢复在球坐标系中,压力扩散方程的表示形式为:已知各向异性d及35在球坐标系中,压力扩散方程的表示形式为:已知各向异性d及压力扩散方程:

定解条件为:对于只有一个预测试室的仪器(FMT),柱形压力恢复时间函数为:对于有两个预测试室的仪器(RFT),图5-36柱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与及的关系2.柱形压力恢复压力扩散方程:图5-36柱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2.柱形压36压力扩散方程:图5-36柱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2.柱形压(1)地层厚度及计算模型利用下式可以估算出地层的有效厚度:球形压力恢复曲线球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与及的关系3.影响压力恢复分析的因素及其它相关参数(1)地层厚度及计算模型球形压力恢复曲线球状流时的压力恢复37(1)地层厚度及计算模型球形压力恢复曲线球状流时的压力恢复(2)压力恢复法的探测深度和探测半径探测半径的表达式为:定义流量最大值处距探头的距离为最大作用半径,2%总流量发生的部位距探头的距离为最小作用半径,则可按下式估算(RFT):对于FMT仪器:不同探测距离处的恢复压力与恢复时间的关系(2)压力恢复法的探测深度和探测半径探测半径的表达式为38(2)压力恢复法的探测深度和探测半径探测半径的表达式为由恢复法测出的渗透率的最大值与压力计的精度有关。可测量的渗透率的最大上限为:由上式可知,抽取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分辨率越高,则可测渗透率越大。

实际上,T不能任意缩短,以防脱气等现象发生。(3)测量渗透率的上限由恢复法测出的渗透率的最大值与压力计的精度有关。可测量的39由恢复法测出的渗透率的最大值与压力计的精度有关。可测量的1.超压作用是指泥浆滤液侵入井眼附近地层后使其压力显示高于实际地层压力的现象。其估算公式如下:

计算表明,渗透率越大,超压越小。由于是一个稳定值,因此不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的斜率,所以不影响由此计算的渗透率(见右图)2.侵入带内多相流动影响a.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增压的效果(4)泥浆滤液侵入的影响1.超压作用a.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增压的效果(4)泥浆滤401.超压作用a.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增压的效果(4)泥浆滤

续流效应:由于流体具有压缩性,与试井类似,当预测室停止抽吸后,流体不是立即停止流动,而是仍然持续向探头流动,直至探头压力与地层压力平衡。这就是续流效应通常定义一个时间常数,用于分析续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预测试室关闭后,恢复时间时,续流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流动系统中有气体存在,由于气体压缩系数远大于液体,此时总的压缩系数为:(5)续流影响续流效应:由于流体具有压缩性,与试井类似,当预测41续流效应:由于流体具有压缩性,与试井类似,当预测用模拟记录曲线确定:(如右图所示)把、代入球形压力恢复方程并整理得:统计资料表明,与有以下近似关系:当时当时,预测试压力记录四、快速直观解释方法用模拟记录曲线确定:(如右图所示)预测试压力记录四、42用模拟记录曲线确定:(如右图所示)预测试压力记录四、根据上述计算渗透率的基本公式,需要预先计算以下参数:

(1)压力(2)流量(3)压缩系数(4)粘度

对于水基泥浆,斯伦贝谢公司利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值:五、计算渗透率的现场实例根据上述计算渗透率的基本公式,需要预先计算以下参43根据上述计算渗透率的基本公式,需要预先计算以下参右图是FMT的压力实测模拟曲线,探头直径为0.562英寸,预测试从第31秒开始,第39秒关闭。抽取到的是泥浆滤液,电阻率为0.027m,地层温度为76(170℉),NaCl的当量浓度为120000ppm,稳定状态的流动压力为900psi,压力恢复至3930psi。计算地层粘度,压降渗透率,球形压力恢复渗透率,柱形压力恢复渗透率。预测试压力记录1.实例1右图是FMT的压力实测模拟预测试压力记录1.实例144右图是FMT的压力实测模拟预测试压力记录1.实例1解:由矿化度(120000ppm)与地层温度(170℉)求得流体的粘度为0.5cp,cm3/s,(1)计算压降渗透率:(2)计算球形压力恢复渗透率:(3)计算有效厚度:(4)计算柱形压力压力恢复渗透率:球形压力恢复曲线实例圆柱形压力恢复曲线实例1.实例1解:由矿化度(120000ppm)与地层温度(170℉)求得45解:由矿化度(120000ppm)与地层温度(170℉)求得用斯伦贝谢的RFT进行测试,已知预测试室关闭后的压力为5895psi,第一次预测试流动导致的压降为=5895-5761=134psi,第二预测试室流动导致的压降为=5895-5544=351psi。第一预测试室的流动时间s,第二预测试室的流动时间s。求压降渗透率。(见书中P367图5-45)解:流入第一预测试室的流量为:流入第二预测试室的流量为泥浆滤液的粘度为0.5cp。所以得到:2.实例2用斯伦贝谢的RFT进行测试,已知预测试室关闭后46用斯伦贝谢的RFT进行测试,已知预测试室关闭后以左图的RFT测试结果为例,利用球形压力恢复公式计算地层渗透率。由预测室关闭后的恢复时间及读出的(恢复压力数据见课本表5-2)可以算得:RFT测试压力记录3.实例3以左图的RFT测试结果为例,利用球形压力恢复公式计算地47以左图的RFT测试结果为例,利用球形压力恢复公式计算地图a是一口井的测试实例,用柱形压力恢复模型求渗透率。已知,层厚40cm,压力记录显示=15.4秒,=5.6秒,=10/15.4=0.65cm3/s,=1.8cm3/s=40cm=1.31ft。作出Horner图得到如图b所示的曲线。b.预测试室压力记录a.圆柱形流动情况下的压力曲线4.实例4图a是一口井的测试实b.预测试室压力记录a.圆柱形流48图a是一口井的测试实b.预测试室压力记录a.圆柱形流六、确定渗透率方法的对比1.压降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的关系2.球形压力恢复渗透率与DST测试结果的比较六、确定渗透率方法的对比1.压降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的关系49六、确定渗透率方法的对比1.压降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的关系右图以深度为纵坐标,以泥浆压力为横坐标作图。该图反映了对应于泥浆密度的压力梯度变化。

注意:计算压力梯度时,应使用垂直深度,不使用测井深度静液柱压力和油藏压力剖面七、RFT测试的其它应用1.静液柱压力分析(泥浆柱压力)右图以深度为纵坐标,以静液柱压力和油藏压力剖面七、R50右图以深度为纵坐标,以静液柱压力和油藏压力剖面七、R渗透率较高时,压力恢复很快,最后的恢复压力与地层压力相同。对于低渗透层,压力恢复较慢,需要用恢复曲线外推求地层静压力。把所有测点处的地层压力沿深度连线,即可确定地层的流体性质及界面位置。流体密度与地层压力梯度的关系为:2.确定油气水界面及地层连通性渗透率较高时,压力恢复很快,最后的恢复压力与地2.确51渗透率较高时,压力恢复很快,最后的恢复压力与地2.确递减对油藏压力剖面的影响一口油井内产层的压力分布3.分析油藏生产动态递减对油藏压力剖面的影响一口油井内产层的压力分布3.分析52递减对油藏压力剖面的影响一口油井内产层的压力分布3.分析自然裂缝性储层的饱和度和压力典型分布4.裂缝性储层的生产特征自然裂缝性储层的饱和度和压力典型分布4.裂缝性储层的生产特53自然裂缝性储层的饱和度和压力典型分布4.裂缝性储层的生产特(1)确定气油比GOR:(2)确定气水比GWR:地层测试器回收的水一般是钻井液滤液和地层水的混合物。若回收的数量很小,则几乎是钻井泥浆滤液;若回收水的数量较大,则需要准确确定其中地层水的体积,假定混合水的电阻由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两部分电阻并联构成,则:式中,—地层水占混合水的相对体积。

注意:、、应换算到同一温度下。八、液体取样分析1.确定地层液体性质参数(1)确定气油比GOR:八、液体取样分析1.确定地层液体性54(1)确定气油比GOR:八、液体取样分析1.确定地层液体性判断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1)回收到的只有油和气(2)回收的是油和水若有地层水,且其含量超过回收流体体积的15%时,则地层产油和水,可按下式估算产水率:(3)回收到的是气和水(4)回收到的既有油,又有水和气估计产液性质的经验图版2.判断地层流体性质判断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估计产液性质的经验图版2.判55判断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估计产液性质的经验图版2.判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器套管电缆地层测试器的探头部分九、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器1.CWFT仪器概况2.CWFT下井仪器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器套管电缆地层测试器的探头部分九、套管56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器套管电缆地层测试器的探头部分九、套管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是斯伦贝谢公司1990年推出的一种新型地层测试器,是MAXIS-500车上的一支重要的下井仪器,MAXIS全称为“多功能数据采集和成像系统”,MDT(ModularFormationDynamicsTester)全称为组件式动态测试器。第六节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是斯伦贝谢公司57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是斯伦贝谢公司MDT测试记录的一个例子MDT仪器组件一、仪器结构与性能MDT测试记录的一个例子MDT仪器组件一、仪器结构与性能58MDT测试记录的一个例子MDT仪器组件一、仪器结构与性能1992年,P.A.Goode和B.K.Michael提出了计算垂直和水平渗透率的模型:点源的位置为(,0,0),流量为q,在垂直、水平探头(,,)处的压力变化为式中:及=0、=的关系曲线二、用MDT多探头测试结果计算渗透率的方法1.计算模型1992年,P.A.Goode和式中:及=591992年,P.A.Goode和式中:及=对于水平方向上的探头对于垂直探测器,则有:垂直、水平探头的压力差为:

水平探测器的压力响应

见下面垂直探测器的压力响应图两个探头的压力相关关系图。2.水平和垂直探头的压力响应对于水平方向上的探头水平探测器的压力响应见下面垂直60对于水平方向上的探头水平探测器的压力响应见下面垂直压力响应图垂直探测器的压力响应图时的、与的对比图压力响应图垂直探测器的压力响应图时的、61压力响应图垂直探测器的压力响应图时的、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DST测试RFT(FMT)测井MDT测试及套管井地层测试方法油气水物性计算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62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第五章压力测井及资料分析试井62成因:1.上覆岩层地静压力;2.边水或底水的水柱压力。油田投入开发前,整个油层处于均匀受压状态,这时油层内部各处的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油田投入开发后,变为静止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某一地层深度的水压为:水压不满足(5-1)式的称为压力异常:第一节压力成因成因:第一节压力成因63成因:第一节压力成因成因:第一节压力成因631.测量原理应变压力计原理图应变压力计结构图第二节井下压力计与压力测量一、应变式压力计1.测量原理应变压力计原理图应变压力计结构图第二节641.测量原理应变压力计原理图应变压力计结构图第二节镍铬合金固体导线的电阻率为:电阻率的相互变化是体积V变化的函数,即所以由以上两式得到:

K—金属丝的应变灵敏系数,注:在弹性范围内(0.3~0.4%),K值主要取决于泊松比和比例系数

2.应变线圈的工作原理镍铬合金固体导线的电阻率为:2.应变线圈的工作原理65镍铬合金固体导线的电阻率为:2.应变线圈的工作原理镍铬合金固(1)温度影响(2)滞后影响

滞后现象:应变压力计的测量值与压力的施加方式有关,测井时压力升高时测量值要比实际值低;压力减小时测量值比实际值要高。3.影响应变压力计测量结果的因素(1)温度影响3.影响应变压力计测量结果的因素66(1)温度影响3.影响应变压力计测量结果的因素(1)温度影响纵向压电效应:晶体沿X轴方向上受力时,晶胞平面产生变形,原来互相重合的硅离子的正电荷中心分离开来,因此表现出晶体在垂直于X轴的表面上吸附电荷,这称为纵向压电效应;石英晶体的晶轴二、石英晶体压力计1.石英晶体的压点效应纵向压电效应:晶体沿X轴方向上受力时,晶胞平面产生变形,原来67纵向压电效应:晶体沿X轴方向上受力时,晶胞平面产生变形,原来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体在Y轴方向上受力时,仍然在垂直于X轴的表面上产生外部电荷,而沿Y轴方向上只产生形变,这称为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片的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或直径远大于厚度)时,厚度切变的振动频率方程为:石英晶体的晶轴二、石英晶体压力计1.石英晶体的压点效应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体在Y轴方向上受力时,仍然在垂直于X轴68横向压电效应:当石英晶体在Y轴方向上受力时,仍然在垂直于X轴(1)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右图是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横坐标表示压应力,纵坐标表示频率,表示作用角。由图可知,当石英振子受围压时,最大,所以图-6采用围压方式设计。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2.特性分析(1)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2.特性分析69(1)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频率与压应力的关系2.特性分析(2)频率的温度特性频率的温度特性方程:或见右图:AT切型的频率温度特性曲线:(2)频率的温度特性频率的温度特性方程:或见右图:AT切型70(2)频率的温度特性频率的温度特性方程:或见右图:AT切型任意温度T时的温度系数:式中,

、、为参考温度为时的一、二、三级频率温度系数(3)频率的温度系数任意温度T时的温度系数:(3)频率的温度系数71任意温度T时的温度系数:(3)频率的温度系数任意温度T时的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振子表面加精度不够,表面抛光误差较大;质量吸附效应的影响;应力弛豫效应的影响;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的、一致的精度,应该定期标定石英晶体压力计,标定分以下三个步骤:

⑴温度标定系数⑵压力标定系数⑶压力确定(4)频率的稳定性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4)频率的稳定性72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4)频率的稳定性造成频(1)仪器结构(见右图)(2)仪器标定步骤:1.采集连续的压力数据;2.是有计算机处理这些数据HP石英晶体压力计石英压力计测井图三、HP石英晶体压力计(1)仪器结构(见右图)HP石英晶体压力计石英压力计测井图73(1)仪器结构(见右图)HP石英晶体压力计石英压力计测井图试井分为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稳定试井:是改变油气井的工作制度并在各工作制度下测量相应井底压力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不稳定试井:是改变油气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引起的井底压力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方法。第三节试井与压力资料的应用试井分为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第三节试井与压力资料的74试井分为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第三节试井与压力资料的(1)空间上的叠加形式一、试井的一些基本概念1.达西定律2.镜像法则3.叠加原理一、试井的一些基本概念1.达西定律2.镜像法则3.叠加原理75一、试井的一些基本概念1.达西定律2.镜像法则3.叠加原理一(2)时间上的叠加形式(3)空间和时间上的同时叠加形式4.反叠加原理5.卷积与反卷积原理(1)卷积方法(2)反卷积方法(2)时间上的叠加形式4.反叠加原理5.卷积与反卷积原理(176(2)时间上的叠加形式4.反叠加原理5.卷积与反卷积原理(1无因次压力、无因次时间、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或储存系数、无因次距离6.模拟反卷积原理7.无因次变量无因次压力、无因次时间、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或储存6.模拟77无因次压力、无因次时间、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或储存6.模拟通常情况下,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种种原因,譬如钻井泥浆的侵入、射开不完善或酸化压裂的影响等,这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同。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现象叫表皮效应(或趋肤效应)。把这个附加压降()无因次化,可以得到无因次附加压降,用它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称之为表皮系数(或趋肤因子,污染系数等),用S表示:8.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通常情况下,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8.78通常情况下,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8.9.井筒储集效应表示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9.流动阶段9.井筒储集效应表示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9.799.井筒储集效应表示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9.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厚、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孔隙介质中渗流,压力变化服从如下偏微分方程(扩散方程):

在定解条件下的解为:把它写成压差的形式为:二、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1.基本微分方程和压降公式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二、试井80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二、试井应用叠加原理可以导出压力恢复公式。叠加原理示意图2.压力恢复公式应用叠加原理可以导出压力恢复公式。叠加原理示意图2.压力81应用叠加原理可以导出压力恢复公式。叠加原理示意图2.压力若画出压力降落曲线(曲线,称为MDH曲线);或压力恢复曲线(曲线,称为Horner曲线);或在时,画出曲线(称为MDH曲线),并量出其直线段的斜率,就可以算出:流动系数:地层系数:

有效渗透率:

表皮系数:3.由压降曲线或压力恢复曲线求参数若画出压力降落曲线(曲线,称为MDH82若画出压力降落曲线(曲线,称为MDH

试井解释就是根据试井中所测得的资料,包括压力和产量等,结合其它资料来判断油气藏类型、测试井类型和井底完善程度,并确定测试井的特性参数,如渗透率、储量、地层压力等。(1)常规的试井解释方法。(2)现代试井解释方法。试井分析示意图三、试井解释应用实例1.系统分析与试井解释试井解释就是根据试井中所测得的资料,包括压力和产量等,83试井解释就是根据试井中所测得的资料,包括压力和产量等,某一产油井的压力恢复数据见《生产测井原理》P334表5-1。赫诺曲线(Horner)2.压力恢复分析应用实例某一产油井的压力恢复数据见《生产测井原理》赫诺曲线(Horn84某一产油井的压力恢复数据见《生产测井原理》赫诺曲线(Horn对压力恢复Horner分析方法进行续流校正的具体方法:方法一:采用卷积(褶积)计算(杜哈默原理):方法二:Meunier等人1985年提出的,以下压力恢复形式的卷积积分方程。3.涡轮流量计在试井中的应用对压力恢复Horner分析方法进行续流校正的具体方法:385对压力恢复Horner分析方法进行续流校正的具体方法:3

钻柱测试(试井)分析(DrillstemTesting)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测试技术,简称DST测试。DST是一种临时性的完井方法。

测试层段的选择是根据裸眼井测井、录井和取心资料,由地质人员按照不同要求提出的,通常是测井解释的可疑层。DST测试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流动期和恢复期,并且井口总是与大气相通的,一个DST试井的流动期可以作为是一次段塞流试井第四节钻杆测试分析1.测试原理2.测试资料分析钻柱测试(试井)分析(DrillstemTes86钻柱测试(试井)分析(DrillstemTes如果流动进入了无限作用径向流阶段,Correa等人1987年给出了以下分析方法,DST试井流动期的井底压力可用下式近似表示:与关系在直角坐标上成一条直线,其斜率与流动系数成反比,外推这一直线到无限大生产时间(=0)可得原始地层压力。

注意:此方法只适用于非自喷测试井,不适用于高产水井和已产生消耗的储层。3.DST流动期的分析如果流动进入了无限作用径向流阶段,Correa等人1987如果流动进入了无限作用径向流阶段,Correa等人19Correa等人1987年提出了以下DST恢复方法。如果,则:

对上面两边取对数得,表皮系数用下式计算:4.DST恢复期资料分析方法Correa等人1987年提出了以下DST恢复方法。488Correa等人1987年提出了以下DST恢复方法。4测试仪器:

斯伦贝谢:重复式地层测试器称作RFT(RepeatFormationTester)

贝克阿特拉斯公司:FMT(FormationMultiTester)

主要应用:

确定油层渗透率的纵向分布;确定压力纵向剖面;确定油水界面及地层的连通性。取样抽取地层流体。第五节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分析测试仪器:第五节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分析89测试仪器:第五节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分析测试仪器:第五节RFT工作原理示意图FMT井下仪器结构示意图一、井下仪器工作原理及曲线定性分析1.井下仪器工作原理RFT工作原理示意图FMT井下仪器结构示意图一、井下仪器90RFT工作原理示意图FMT井下仪器结构示意图一、井下仪器FMT仪器在渗透率中等时理想的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2.曲线定性分析FMT仪器在渗透率中等时理想的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2.曲线定性91FMT仪器在渗透率中等时理想的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2.曲线定性在高渗透地层中测试响应在低渗透地层中的测试响应探管堵塞密封失效液体可压缩性的影响3.RFT仪器在不同条件下测试曲线在高渗透地层中测试响应在低渗透地层中的测试响应探管堵塞92在高渗透地层中测试响应在低渗透地层中的测试响应探管堵塞在球状坐标中,球形流动的压力扩散方程为:定解条件:采用贝克阿特拉斯公司的FMT仪器资料进行压降分析时:各种流动条件二、地层测试分析理论基础1.理论基础及压降分析在球状坐标中,球形流动的压力扩散方程为:各种流动条件二、地93在球状坐标中,球形流动的压力扩散方程为:各种流动条件二、地1.表皮效应井眼附近的渗透率测量值受井眼周围地层损害影响的现象称为“表皮效应”。考虑的影响后,压降渗透率表示为:2.压降期间最大流量上限3.探测半径4.含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2.影响压降分析的因素1.表皮效应绝对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2.影响压降分析941.表皮效应绝对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2.影响压降分析当两次预测完毕后,预测试室内充满流体,地层流体停止向探头方向流动(相当于试井中的关井),此时压力很快开始升高,并逐步向原始地层压力恢复。刚开始时,压力恢复以球形方式向外传播。传播到上下夹层(非渗透隔层界面)时,由球形变成径向或柱形传播。压力扰动的球形传播压力扰动过渡到柱形传播三、压力恢复分析当两次预测完毕后,预测试室内充满流体,地层流体压力扰95当两次预测完毕后,预测试室内充满流体,地层流体压力扰在球坐标系中,压力扩散方程的表示形式为:定解条件为:利用叠加原理,对于只有一个预测试室的情况对于有两个预测试室的仪器,利用叠加原理,已知各向异性d及,求和1.球形压力恢复在球坐标系中,压力扩散方程的表示形式为:已知各向异性d及96在球坐标系中,压力扩散方程的表示形式为:已知各向异性d及压力扩散方程:

定解条件为:对于只有一个预测试室的仪器(FMT),柱形压力恢复时间函数为:对于有两个预测试室的仪器(RFT),图5-36柱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与及的关系2.柱形压力恢复压力扩散方程:图5-36柱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2.柱形压97压力扩散方程:图5-36柱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2.柱形压(1)地层厚度及计算模型利用下式可以估算出地层的有效厚度:球形压力恢复曲线球状流时的压力恢复数据与及的关系3.影响压力恢复分析的因素及其它相关参数(1)地层厚度及计算模型球形压力恢复曲线球状流时的压力恢复98(1)地层厚度及计算模型球形压力恢复曲线球状流时的压力恢复(2)压力恢复法的探测深度和探测半径探测半径的表达式为:定义流量最大值处距探头的距离为最大作用半径,2%总流量发生的部位距探头的距离为最小作用半径,则可按下式估算(RFT):对于FMT仪器:不同探测距离处的恢复压力与恢复时间的关系(2)压力恢复法的探测深度和探测半径探测半径的表达式为99(2)压力恢复法的探测深度和探测半径探测半径的表达式为由恢复法测出的渗透率的最大值与压力计的精度有关。可测量的渗透率的最大上限为:由上式可知,抽取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分辨率越高,则可测渗透率越大。

实际上,T不能任意缩短,以防脱气等现象发生。(3)测量渗透率的上限由恢复法测出的渗透率的最大值与压力计的精度有关。可测量的100由恢复法测出的渗透率的最大值与压力计的精度有关。可测量的1.超压作用是指泥浆滤液侵入井眼附近地层后使其压力显示高于实际地层压力的现象。其估算公式如下:

计算表明,渗透率越大,超压越小。由于是一个稳定值,因此不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的斜率,所以不影响由此计算的渗透率(见右图)2.侵入带内多相流动影响a.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增压的效果(4)泥浆滤液侵入的影响1.超压作用a.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增压的效果(4)泥浆滤1011.超压作用a.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增压的效果(4)泥浆滤

续流效应:由于流体具有压缩性,与试井类似,当预测室停止抽吸后,流体不是立即停止流动,而是仍然持续向探头流动,直至探头压力与地层压力平衡。这就是续流效应通常定义一个时间常数,用于分析续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预测试室关闭后,恢复时间时,续流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流动系统中有气体存在,由于气体压缩系数远大于液体,此时总的压缩系数为:(5)续流影响续流效应:由于流体具有压缩性,与试井类似,当预测102续流效应:由于流体具有压缩性,与试井类似,当预测用模拟记录曲线确定:(如右图所示)把、代入球形压力恢复方程并整理得:统计资料表明,与有以下近似关系:当时当时,预测试压力记录四、快速直观解释方法用模拟记录曲线确定:(如右图所示)预测试压力记录四、103用模拟记录曲线确定:(如右图所示)预测试压力记录四、根据上述计算渗透率的基本公式,需要预先计算以下参数:

(1)压力(2)流量(3)压缩系数(4)粘度

对于水基泥浆,斯伦贝谢公司利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值:五、计算渗透率的现场实例根据上述计算渗透率的基本公式,需要预先计算以下参104根据上述计算渗透率的基本公式,需要预先计算以下参右图是FMT的压力实测模拟曲线,探头直径为0.562英寸,预测试从第31秒开始,第39秒关闭。抽取到的是泥浆滤液,电阻率为0.027m,地层温度为76(170℉),NaCl的当量浓度为120000ppm,稳定状态的流动压力为900psi,压力恢复至3930psi。计算地层粘度,压降渗透率,球形压力恢复渗透率,柱形压力恢复渗透率。预测试压力记录1.实例1右图是FMT的压力实测模拟预测试压力记录1.实例1105右图是FMT的压力实测模拟预测试压力记录1.实例1解:由矿化度(120000ppm)与地层温度(170℉)求得流体的粘度为0.5cp,cm3/s,(1)计算压降渗透率:(2)计算球形压力恢复渗透率:(3)计算有效厚度:(4)计算柱形压力压力恢复渗透率:球形压力恢复曲线实例圆柱形压力恢复曲线实例1.实例1解:由矿化度(120000ppm)与地层温度(170℉)求得106解:由矿化度(120000ppm)与地层温度(170℉)求得用斯伦贝谢的RFT进行测试,已知预测试室关闭后的压力为5895psi,第一次预测试流动导致的压降为=5895-5761=134psi,第二预测试室流动导致的压降为=5895-5544=351psi。第一预测试室的流动时间s,第二预测试室的流动时间s。求压降渗透率。(见书中P367图5-45)解:流入第一预测试室的流量为:流入第二预测试室的流量为泥浆滤液的粘度为0.5cp。所以得到:2.实例2用斯伦贝谢的RFT进行测试,已知预测试室关闭后107用斯伦贝谢的RFT进行测试,已知预测试室关闭后以左图的RFT测试结果为例,利用球形压力恢复公式计算地层渗透率。由预测室关闭后的恢复时间及读出的(恢复压力数据见课本表5-2)可以算得:RFT测试压力记录3.实例3以左图的RFT测试结果为例,利用球形压力恢复公式计算地108以左图的RFT测试结果为例,利用球形压力恢复公式计算地图a是一口井的测试实例,用柱形压力恢复模型求渗透率。已知,层厚40cm,压力记录显示=15.4秒,=5.6秒,=10/15.4=0.65cm3/s,=1.8cm3/s=40cm=1.31ft。作出Horner图得到如图b所示的曲线。b.预测试室压力记录a.圆柱形流动情况下的压力曲线4.实例4图a是一口井的测试实b.预测试室压力记录a.圆柱形流109图a是一口井的测试实b.预测试室压力记录a.圆柱形流六、确定渗透率方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