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_第3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_第4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将一针筒内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明显变大,猜想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发生怎样的变化?一、水的三态变化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将一针筒内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明显变大,猜水水蒸气个数大小间隔排列方式你能总结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大小、数目、能量、间隔、排列方式变化的情况吗?水水蒸气个数大小间隔排列方式你能总结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的实质数目大小距离排列方式物理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和分子的

。这样的变化是

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1、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的实质数目大小距离排列方式物自学解决问题1: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这一现象吗?水蒸发水蒸发时: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变成水蒸气。自学解决问题1: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自学解决问题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这是什么原因?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水蒸气冷凝烧水时:水分子获得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运动,当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能量,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彼此靠近,凝结成水滴。自学解决问题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这一滴水聚集了约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二、分子的性质这一滴水聚集了约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

取两只相同容量的小烧杯,分别加入30mL的热水和30mL的冷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探究: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取两只相同容量的小烧杯,分别加入30mL的热水和观察与思考:溶液很快变红溶液慢慢变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观察与思考:溶液很快变红溶液慢慢变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分子在不停运动着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二:分子在不停运动着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二:实验探究:100mL+100mL<200mL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探究:100mL+100mL<200mL酒精和水的混合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三: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三:在通常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间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在通常情况下:固体分子气体分子液体分子>>物体的热胀冷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3)分子相互间存在间隔(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我来小结: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3)分子相互间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1)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2)湿衣服能够晾干,且夏天比冬天干的快。(3)酒精温度计能指示的温度的高低。小测验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小测验小检测(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说明

。玻璃塞刻线虚线A溶液都变为红色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液面下降分子间有间隔小检测(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三、水的天然循环水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导致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三、水的天然循环水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导致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水的四、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m3。

(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1.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四、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海洋水(2)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很小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约占淡水总量的13%,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3%。(2)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很小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天然水的成分泥沙(不溶性杂质)水2.净化天然水的方法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细菌、微生物可溶性的矿物质天然水的成分泥沙(不溶性杂质)水2.净化天然水的方法颗粒较大(1)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吸附沉降①类型静置沉降②作用:(加明矾)(1)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吸附沉降①类型静置沉降②作(2)过滤除去颗粒较小不溶性杂质。①作用:②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滤纸要贴近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漏斗末端靠在烧杯内壁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玻璃棒的作用:引流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2)过滤除去颗粒较小不溶性杂质。①作用:②注意事项:一贴二(3)吸附除去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①作用:②方法:加活性炭……(物理变化)(3)吸附除去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①作用:②方法:加活性炭…(4)杀菌消毒除去水中细菌、微生物①作用:②方法:加氯水、通氯气、加漂白粉……(4)杀菌消毒除去水中细菌、微生物①作用:②方法:加氯水、通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自来水自来水生产过程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自来水自来水生产过程(5)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蒸馏水(5)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蒸馏水2.过滤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1.沉降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4.消毒杀菌除去细菌、微生物5.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小结:净化天然水的步骤和作用3.吸附除去有色、味的杂质2.过滤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1.沉降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五、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1.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2.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蒸发、结晶五、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六、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的来源:(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3)农业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六、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的来源:(1)工业废水;(2多识一点:2.硬水和软水(1)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2)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或煮沸。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多识一点:2.硬水和软水(1)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2)硬1.某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气体通常含有甲烷、氮气和二氧化碳等,则瓦斯气体是

物。2.在下列物质中的纯净物下画线。②食醋牛奶加碘盐氧气煤①

水冰冰水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③硫酸铜溶液清新的空气食盐水镁条混合【跟进训练】1.某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气体通常含有2.在下列物3.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分离的是()

①含泥沙的食盐②浑浊的河水③含有沙子的大米④食盐和白糖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4.天然水中的杂质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对于不溶性杂质,除去的方法有

;对于可溶性杂质,除去的方法有

。A过滤蒸馏3.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分离的是()4.天5.对于(1)静置沉降、(2)吸附沉淀、(3)过滤、(4)灭菌、(5)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净化程度由高到底的顺序是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综合运用上述五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操作顺序是

。(5)(4)(3)(2)(1)(5)(1)(2)(3)(4)(5)5.对于(1)静置沉降、(2)吸附沉淀、(3)过滤、(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创设情景: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一、水的分解一、水的分解1.水的电解实验问题: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1.水的电解实验问题: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现象: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现象: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耗电能,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①

②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通电(H2O)

(H2)(O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耗电能,是一个吸收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原子新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原子新分子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

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

导线。试回答:(1)其所用电源为

电,由图可知A端为

极。(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

来检验。(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直流正氧气带火星木条4mL跟踪练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跟踪练习: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我发现: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1.化学变化;2.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不属于,因为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因为该变化的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属于,因为该变化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属于,因为该变化的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跟踪练习:我发现:不属于,因为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因为二、氢气的燃烧二、氢气的燃烧现象:1.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实验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点燃(H2)(O2)

(H2O)现象:1.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2.(在火焰上方罩一特别提醒:

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否则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特别提醒: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上有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成水,这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及时反馈淡蓝水雾氢气+氧气水点燃氢元素和氧元素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色火焰,罩在火三、化学反应的类型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表达式:AB→A+B特征:一变多表达式:A+B→AB特征:多变一三、化学反应的类型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1.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D.氨气+氯化氢→氯化铵试一试C

1.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试一试C2.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氧化钠+水→氢氧化钠D.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C2.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C3.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B3.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B四、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能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柴能燃烧等。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等。四、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交流讨论:物质有许多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腐蚀性、熔点、毒性、可燃性、稳定性等,请你将上述性质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腐蚀性、毒性、可燃性、稳定性交流讨论:物质有许多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腐蚀性、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分物质的性质:描述时,常在表达中有“能、能够、可、可以、难、易、会”等关键词存在,表示物质具有某种能力。如:纸张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酒精可以挥发、铁能生锈等。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分物质的性质:描述时,常在表达中有“能、能判断原则:1.根据文字叙述先判断是变化还是性质。2.根据这一过程,有无新物质生成,进一步判断,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一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判断原则:1.根据文字叙述先判断是变化还是性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当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并以此抑制苏联,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加速战争进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核武器空袭行动。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十几万居民死亡,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在三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对日本长崎市核打击,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广岛市原子弹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陆军航空军在日本广岛市于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投下原子弹的历史事件。1945年夏天,日本败局已定,但是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

原子的结构如何被发现的呢?让我们走进--------原子结构发现史原子的结构如何被发现的呢?原子结构发现史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他被称为化学之父)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森发现原子中还有电子(1897年)汤姆森认为:电子是一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原子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呢?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原子中。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森发现原子中还原子α粒子束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是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的多原子α粒子束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α粒子束α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原子α粒子束α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α粒子未发生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α粒子束α粒子被反弹α粒子未发生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α粒子束α粒子被反弹1.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透金箔。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空间很大。原子核带正电,当带正电的α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排斥而改变方向。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正面撞击原子核时,α粒子被反弹回来。假如当时你在现场,你能试着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吗?1.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透金箔。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你知道原子核到底有多大吗?万人体育场如同原子蚂蚁如同原子核原子核体积比原子体积小得多。你知道原子核到底有多大吗?万人体育场如同原子蚂蚁如同原子核原在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在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一、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中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中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根据表格你得到什么启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根据表格你得到什么启示?观察表格,你发现了哪些规律?1.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3.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观察表格,你发现了哪些规律?1.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B【跟进训练】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B【跟进训练】

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B.C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

金属、稀有气体和大多数非金属固体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金原子碳原子氦原子金属、稀有气体和大多数非金属固体物质都是由原子原子很小原子在不停的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隔下列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哪些性质?原子很小原子在不停的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隔下列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哪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3.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B.两种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C.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B【跟进训练】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跟进三、原子中的电子阅读课本P40,看完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电子的分层排布?2.分析氧原子结构示意图。3.哪些物质容易失去原子?哪些物质容易得到电子?哪些物质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三、原子中的电子阅读课本P40,看完后回答下列问题: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规律:1.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2.排满里层,再排外层。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原子的稳定结构1.小组讨论原子的稳定结构是什么样的?2.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一般在化学反应中是怎么变化的从而达到稳定结构?3.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判断下列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得失电子的?原子的稳定结构1.小组讨论原子的稳定结构是什么样的?8个(氦为2个)

稳定结构稳定稳定一般﹤4个

不稳定结构易失去电子活泼一般≥4个

不稳定结构

易获得电子

活泼原子最外电子数与结构、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稳定稳定一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判断下列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得失电子的?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判断下列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得失电子的?278+17218+11+1128288+17钠原子(Na)氯原子(Cl)钠离子()氯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得到一个电子Na+Cl-食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NaCl

278+17218+11+1128288+17钠原子(Na)构成物质的一种新微粒:离子(1)离子:(2)分类阳离子阴离子(3)表示(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符号,如Na+、Cl-离子结构示意图+17288氯化钠(NaCl)是由

构成的。带电的原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钠离子(Na+)氯离子(Cl-

)构成物质的一种新微粒:离子(1)离子:(2)分类阳离子阴离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课件第四节元素第四节元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探究一:元素离子得失电子原子分子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成分。离子得失原子分子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成分。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氢元素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氢元素碳元素质子数相同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2.元素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3.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5.能不能说有2个氢元素?为什么?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种类种类个数个数宏观微观氢元素和氧元素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种类种类个数个数宏观微观氢元素和氧元素一个氧人体中常见元素的含量:人体中常见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2.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4.人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氧、硅、铝、铁、钙氧氧氧、碳、氢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结合教材47页的“多识一点”,观察元素分为哪几种?每种元素的汉语名称从部首上分析,各有什么特点?

徐寿

气、氵、石非金属元素“钅”(汞除外)金属元素元素结合教材47页的“多识一点”,观察元素分为哪几种?每种元素的1.元素符号书写的规律

一个字母大写两个字母一大一小探究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