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跟踪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跟踪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跟踪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跟踪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跟踪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跟踪练一、单选题1.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A.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B.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C.旨在防范地方叛乱 D.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2.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设置及职权情况。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3.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打破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4.《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命题试士。”士子多半只读程朱课本,甚至只能背诵程文墨卷。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5.如图中“?”处所对应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②中正之身,优劣悬殊,苟知人者智,则不知者谬矣③但取门资,不择贤良④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下表是唐朝中央机构职责的整理。其中④对应的机构是官职职责①尚书省掌典领百官。②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③刑部掌律令……按覆谳(读[yàn],审判定罪)禁之政。④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A.户部 B.吏部 C.中书省 D.礼部7.唐代前期,租庸调制的主要纳税对象是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而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据此推知,两税法(

)A.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 B.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C.抑制了土地兼并进程 D.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8.电影《通天帝国》讲述了武则天时期修建通天浮屠塔背后的故事。在当时,唐朝中央机构中关于修建浮屠塔的运作程序应该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9.《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10.如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扩充科举取士的人数,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A.解决了考试弊端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实现了公平公正 D.促进了诗歌繁荣11.选官是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D.明朝内阁是中央级行政机构,但始终无法定地位12.秦汉时期,官员没有明确的品级划分,以俸禄多少表示职位高低,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创九品分阶制,将官阶分为九品,至北魏形成了九品十八级二十阶的职官分级制度。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A.官僚政治得到发展 B.选官制度出现变更C.中枢体系运转有序 D.门阀士族垄断政权13.在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发展史上,出现过依靠门第的高低来确定官职高低的作法,实际上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倒退,这种选官制度是A.宗法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14.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二者均认为科举制A.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B.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C.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D.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15.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B.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C.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 D.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16.据史书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据此可知(

)A.科举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巩固C.科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 D.官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17.假如在古代中国,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做官的主要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农从商,努力经营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购置田产,兼并土地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8.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 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 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19.如图是中国古代某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延续所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士族 B.宦官 C.朋党 D.藩镇20.汉初,三公位高权重,汉武帝任用尚书、侍中、中书令等心腹侍从以分三公之权,此后三公权力日益削弱。到魏晋南北朝,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主持的三省正式取代三公掌握相权。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A.强化了皇帝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C.同三公一样不利于君主集权 D.增强了官僚制度的专业性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四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4)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哪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请简要说明理由(1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回答:(1)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2)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3)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度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4)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2.D3.C4.C5.C6.A7.A8.B9.D10.B11.C12.A13.C14.A15.B16.C17.A18.D19.A20.A21.(1)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进步性:打破了士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3)原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土地为主;纳税对象增多。22.(1)察举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隋(或隋唐)(4)科举制;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3.(1)先秦时期实行世官制度,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