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份分析

第1页掌握中药制剂中生物碱、黄酮、三萜皂苷、醌类成份定性、定量原理与办法。熟悉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份、木质素类成份定性、定量原理与办法。理解其他成份(有机酸类、环烯醚萜类、香豆素类、单萜及二萜类、多糖类)分析办法。【目要求】药品分析学科第2页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份分析学习办法构造性质分析办法构造:母核、官能团、分子量等物理化学性质:溶解性、酸碱性、挥发性、氧化还原性、旋光性、光谱特性等分析办法:总类成份: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单一成份:多种色谱法(GC、HPLC、HPCE、TLCS、SFC等)药品分析学科第3页一、概述1、概念:生物碱是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需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之外所有含氮有机化合物,因其构造中氮原子上未共享电子对而大多具有碱性。2、含生物碱成份常用中药: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第4页中药名称主要生物碱成份中药名称主要生物碱成份山豆根制川乌马钱子延胡索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金雀花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马钱子碱、番木鳖碱(士宁)、伪马钱子碱、伪番木鳖碱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原阿片碱、黄连碱苦参麻黄黄连黄柏防己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小檗碱、巴马丁、药根碱、黄连碱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轮环藤酚碱、木兰碱药品分析学科第5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二、理化性质1、溶解性大多数生物碱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与酸结合成盐后水溶性增加,但酸不一样,生成盐水溶性有差异;季铵型生物碱、有氮氧配位键生物碱易溶于水液体生物碱及某些小分子固体生物碱则既溶于水也可溶于有机溶剂;具有酸性官能团或酯键生物碱还可溶于某些碱液或热苛性碱液。药品分析学科第6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二、理化性质2、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性水溶液中能够与某些试剂生成不溶于水复盐或分子复合物。生物碱沉淀剂: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有机酸马钱子散中生物碱成份鉴别取马钱子散1g,加浓氨试液数滴及氯仿10ml,浸泡数小时,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药品分析学科第7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二、理化性质3、显色反应生物碱在一定pH条件下可与某些酸性染料(多为磺酸肽类)生成有色络合物,可被氯仿等有机溶剂定量提出构造中具有酯键酯碱如乌头碱等可与异羟肟酸铁试剂反应产生紫红色;这些特点可用于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份分析药品分析学科第8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二、理化性质4、紫外光谱特性构造中具有共轭体系生物碱都有紫外吸取构造中氮原子与发色团直接连接或参与发色团生物碱,其吸取峰位置与测定期溶剂pH有关。药品分析学科第9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三、定性鉴别1、一般理化鉴别沉淀反应是生物碱理化鉴别常用办法,此反应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制备样品供试液时必须净化处理,避免假阳性成果药品分析学科第10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三、定性鉴别2、薄层色谱法①吸附剂:硅胶、氧化铝;②展开剂:多以氯仿、苯等低极性溶剂,加入其他溶剂调整展开剂极性;③由于硅胶显弱酸性,强碱性生物碱在硅胶色谱板上能形成盐,使Rf值很小或拖尾、形成复斑等。④显色剂:常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有时喷碘化铋钾试剂之后再喷硝酸钠试剂,可使样品斑点愈加清楚。如有荧光,不用显色⑤亦可用碘蒸汽、硫酸铈、碘铂酸等其他试剂显色。讨论:如何改善?药品分析学科第11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三、定性鉴别3、纸色谱法可用于生物碱盐或游离碱鉴别4、HPLC:保存时间定性5、GC:可用于小分子生物碱鉴别药品分析学科第12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一)总生物碱含量测定1、化学分析法①主要使用酸碱滴定法。②强碱滴定生物碱盐时,在70%~90%乙醇介质中终点比在水中显著,因此常将生物碱盐溶于90%乙醇,再用标准碱乙醇液滴定。③若选择溶剂及批示终点办法合适,还可用非水滴定法进行④要求:总生物碱纯度较高,用于药味少成份简单制剂测定药品分析学科第13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一)总生物碱含量测定2、分光光度法(1)直接测定法①不通过化学反应、利用生物碱物质本身光吸取直接进行比色测定办法。②一般用于药味较少、干扰小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药品分析学科第14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一)总生物碱含量测定(2)酸性染料比色法(例题P124)原理:

BH++In-

→BH+·In-(水相)→BH+·In-(有机相)关键:酸性染料选择:甲基橙、溴麝香草酚兰(BTB)和溴甲酚绿等;pH值选择:与生物碱和酸性染料性质有关。有机溶剂选择:一般用氯仿、二氯甲烷水分干扰及消除药品分析学科第15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一)总生物碱含量测定(3)雷氏盐比色法(注意事项p126)原理:

BH++[Cr(NH3)2(SCN)4]-→

BH[Cr(NH3)2(SCN)4]测定办法:(复盐沉淀)复盐沉淀→溶于丙酮(或甲醇)→直接比色测定样品+定量过量雷氏盐→过滤→滤液→比色测定λmax=520nm(4)异羟肟酸铁比色法用于具有酯键构造生物碱测定药品分析学科第16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二)单体生物碱成份含量测定1、TLCS①生物碱不具有紫外吸取或挥发性时可用本法测定;②选用吸附剂、展开剂及显色办法与鉴别相同;③使用改良碘化铋钾等作为显色剂时,必须完全挥干展开剂后(尤其在碱性环境下展开)才可喷洒,不然背景深、反差小,影响测定。药品分析学科第17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二)单体生物碱成份含量测定2、HPLC(例题P128)①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应用较多;②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由于硅胶表面残留硅醇基影响,使生物碱分析易产生保存时间延长、峰形变宽、拖尾;③可在流动相中加入硅醇基抑制剂、离子对试剂等措施以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满足定量分析要求;④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份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期,使用较多是紫外检测器。药品分析学科第18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二)单体生物碱成份含量测定3、GC①只适用于有挥发性,遇热不分解生物碱类,如麻黄碱、槟榔碱、苦参碱和颠茄类生物碱等②制备供试品溶液时一般应采取冷提取,净化过程也要避免加热以防成份流失,最后需用氯仿等低极性有机溶剂为溶媒制备成供试液。药品分析学科第19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五、常见生物碱成份分析化合物名称构造式理化性质、构造及光谱特性常用定量分析措施小檗碱(黄连素)Berberine(Umbellatine)(C20H18NO4;336.37)异喹啉类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季铵型生物碱、有共轭体系。黄色结晶、碱性较强,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微溶或不溶于苯、氯仿、丙酮,其盐酸盐水中溶解度小。mp:1450℃UV:225,270,331。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薄层荧光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脉冲极谱法流动色谱分析法酶法第20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五、常见生物碱成份分析化合物名称构造式理化性质、构造及光谱特性常用定量分析措施士宁(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0N2O2;334.40)单萜吲哚类生物碱、环叔胺显碱性、酰胺不显碱性。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易溶于氯仿,微溶于乙醚。mp:268~290℃。UV:282。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1页第一节生物碱类成份分析五、常见生物碱成份分析化合物名称构造式理化性质、构造及光谱特性常用定量分析措施乌头碱Aconitine(C34H47NO11;645.76)二萜类酯型生物碱。易溶于氯仿、苯、无水乙醇和乙醚,难溶于水、微溶石油醚mp:204℃UV:281,273,230,202.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品分析学科第22页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一、概述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大类化合物。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为无定形粉末。1、定义: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目前则是泛指两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C6-C3-C6)互相联结而成一系列化合物。第23页中药名称主要黄酮类成份中药名称主要黄酮类成份黄芩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山柰山柰酚、山柰素槐米芦丁、槲皮素广藿香商陆素、芹菜素葛根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7-木糖苷葛根素白果山奈酚、槲皮素、芦丁枳实橙皮苷、川陈皮素、新橙皮苷、5-邻-去甲基川陈皮素高良姜高良姜素、山奈素、槲皮素茵陈茵陈黄酮、芫花素、槲皮素补骨脂补骨脂查耳酮、异补骨脂查耳酮山楂槲皮素、金丝桃苷金线草槲皮素、山奈酚2、含黄酮类成份常见中药:第24页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二、构造特性及理化性质1、构造特性第25页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二、理化性质2、溶解度①黄酮类化合物溶解度因构造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一样而有很大差异。②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③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第26页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二、理化性质3、酸碱性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酸性强弱: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5-羟基碱性:碱性氧原子性质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酮环上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电子对,故体现出薄弱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盐,常体现出特殊颜色,可用于鉴别。生成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可分解。

第27页4、显色反应还原反应:与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显红色或紫红色)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多有下列构造,故常可与铝盐、铅盐、锆盐、镁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第28页

铝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生成络合物多为黄色(λ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可生成黄至红色沉淀。据此不但可用于判定,也可用于提取及分离工作。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黄色锆络合物。但两种锆络合物对酸稳定性不一样,当反应液中接着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

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第29页5、紫外光谱特性黄酮类由于具有2-苯基色原酮基本构造,具有特定紫外吸取峰,常有两个较强吸取带,I带在300—400nm范围内,它是由于B环桂皮酰基引发,Ⅱ带为240—285nm范围内,它是由于A环上苯甲酰基引发。黄酮类化合物当加入某些位移试剂如甲醇钠、醋酸钠、氯化铝等,可使最大吸取波长发生位移,选择性提升,还可消除杂质干扰,有助于含量测定。

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苯甲酰基桂皮酰基240~280nm300~400nm第30页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三、定性鉴别1、理化鉴别盐酸-镁粉(锌粉)反应金属盐类试剂配合反应2、色谱鉴别吸附剂:硅胶、聚酰胺。

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黄酮及其苷元;纤维素薄层则适用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显色反应:采取在紫外光下观测荧光和喷显色剂相配合办法。第31页四、含量测定(一)总成份含量测定中药制剂中如具有黄酮类成份,可根据要求测定制剂中总黄酮含量、黄酮类单体成份含量或二者同步测定。

直接测定:直接于最大吸取波长处测定其吸取度,

以芦丁等为对照品计算其含量.

显色测定:

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后来显色物与背景最大吸取波长差异较大,可消除背景(即阴性空白)干扰,以提升本法选择性及敏捷度.常用铝盐作显色试剂.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第32页四、含量测定(二)黄酮类单体成份含量测定1、薄层色谱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或水提取后,可用硅胶、纤维素或聚酰胺进行层析,达成分离目标。层析后可将具有待测组分色斑刮下,再用合适溶剂洗脱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更常用是薄层扫描仪(单波长或双波长法)直接在薄层板上扫描测定。

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第33页(二)黄酮类单体成份含量测定2、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区有较强吸取,使用HPLC法检测敏捷度较高,故该法在黄酮类单体成份定量分析中最常用。黄酮类成份HPLC条件他为正相和反相色谱两类,反相色谱应用较多。反相色谱测定多有C18键合相固定液,流动相常用甲醇-水-乙酸(或磷酸缓冲液)及乙腈-水。检测器主要采取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

第二节黄酮类成份分析第34页应用示例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测定处方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4nm。理论塔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2、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置水浴中振摇使溶解,放置至室温,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黄芩苷0.1mg)。第35页3、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量取本品1ml,置50ml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超声处理20min,放置至室温,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4、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支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80mg。应用示例第36页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一、概述1、概念三萜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萜类化合物,大多数三萜化合物均可看作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联结而成。第37页2、含三萜皂苷类成份常用中药

第38页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游离三萜类化合物一般多不溶于水,而与糖结合成苷后,则大多可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体溶液,并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泡沫,故有三萜皂苷之称。甘草酸人参皂甙(A型)第39页二、理化性质1、溶解度: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含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或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有机溶剂。

在含水丁醇或戊醇中溶解度较好,且又能与水提成二相,可利用此性质从水溶液中用正丁醇或戊醇提取皂苷,借以与亲水性糖、蛋白质等分离。三萜皂苷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第40页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二、理化性质2、显色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皂苷溶解于醋酐中,加浓硫酸-醋酐试剂,能产生颜色变化,一般由黄色转为红色、紫色或绿色。

冰醋酸-乙酰氯反应:皂苷溶于醋酸中,加入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稍加热,则展现红色或紫红色。

氯仿-硫酸反应:皂苷溶于氯仿,沿管壁滴加浓硫酸后,在氯仿层展现红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金属盐类反应:+铅、钡、铜盐→沉淀第41页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三、定性鉴别1、理化鉴别①泡沫反应:多用于检查具有皂苷原料药;②化学显色反应:仅在组成药品较少中药制剂中使用。2、TLC---皂苷定性鉴别中最常用办法。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硅藻土等。展开剂:氯仿-甲醇-水(13:7:2)(10℃下列放置,下层)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下层)显色剂:三氯醋酸、氯磺酸-醋酸、50%及10%硫酸乙醇液、碘蒸气等显色剂进行显色,不一样浓度硫酸乙醇液最常用。第42页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四、定量分析(一)总成份分析提取分离:一般需要用合适溶剂提取。提取溶剂可为多种浓度甲醇(70%-95%)、乙醇、异丙醇、丁醇、戊醇。总皂苷成份分离可用有机溶剂,如水饱和正丁醇萃取,也可用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后溶剂洗脱。1、重量法

①该法主要用于含皂苷原料药质量控制。②在中药制剂中,当处方中药味含皂苷类成份较多时,常用正丁醇作溶剂,测定正丁醇浸出物。第43页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四、定量分析(一)总成份分析2、比色法:常用显色剂有:香草醛-硫酸、香草醛-高氯酸、醋酐-硫酸、高氯酸、浓硫酸以及亚甲蓝等。用比色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总皂苷或总苷元含量时,可选用单体皂苷或皂苷元作对照品,但要注意测定单体皂苷或皂苷元与总皂苷换算系数。第44页(二)皂苷元含量测定皂苷元取得:得到总皂苷后,加酸(如硫酸、盐酸)加热水解,得到皂苷元;将样品先行水解,再用有机溶剂从水解后溶液中提取皂苷元。测定办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第45页

三萜皂苷类单体成份含量测定:(1)薄层色谱法样品经合适提取、纯化后,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可排除其他组分干扰,常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皂苷元或单体皂苷,定量办法可采取薄层洗脱—比色法或薄层扫描法。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第46页

三萜皂苷类单体成份含量测定:(2)高效液相色谱法大多数三萜皂苷类成份,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可利用其在紫外区末端吸取来检测,但敏捷度相对要低。若中药制剂中所含三萜皂苷类成份本身具有较强紫外吸取,如甘草酸、远志皂苷等,可用HPLC分离并用紫外检测器检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萜皂苷类成份应用日渐广泛。

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份分析第47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一、概述中药中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其中以蒽醌类化合物最为多见,包括蒽醌及其不一样还原程度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二蒽酮、二蒽醌等。这些化合物在中药中可游离存在,也可与糖结合成苷,称为蒽苷。

第48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二、构造特性及理化性质1、构造类型及特性苯醌类苯醌类化合物从构造上可分为邻苯醌及对苯醌两大类。因前者不稳定,故天然存在苯醌化合物多为对苯醌衍生物,且在醌核上多有-OH、-OCH3、-CH3等基团或更长烃类侧链。

对苯醌邻苯醌第49页萘醌类萘醌化合物从构造上考虑能够有α(1,4)、β(1,2)及amphi(2,6)三种类型。但迄今为止从自然界得到几乎均为α-萘醌类。

α-(1,4)萘醌β-(1,2)萘醌amphi-(2,6)萘醌菲醌类天然菲醌衍生物包括邻醌(A)及对醌(B)两种类型。(A)(B)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50页蒽醌类

蒽醌类成份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一样还原程度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及蒽酮二聚物等。蒽醌氧化蒽酚蒽酮蒽酚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51页2、含醌类成份常用中药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52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丹参醌IIA大黄素第53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1)溶解性苯醌及萘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而蒽醌类则往往结合成苷存在于植物体中;游离醌类多具有升华性;小分子苯醌及萘醌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可据此进行提取、精制工作。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或不溶于水。结合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中,在热水中也可溶解,几乎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

第54页(2)酸碱性蒽醌类化合物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酸性,在碱性水溶液中易溶,但加酸酸化时又可重新沉淀析出,所谓碱提取—酸沉淀即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根据以上性质,醌类化合物提取可采取碱提取-酸沉淀法。

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55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3)显色反应羟基蒽醌+碱→橙,红,紫红,蓝

+Pb2+/Mg2+→配合物。与Pb2+形成络合物在一定pH条件下能沉淀析出,故可用于该化合物精制。9、10位未取代羟基蒽酮化合物+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紫,绿,蓝,灰第56页三、定性鉴别1、显色反应将中药制剂用合适办法提取分离,制成供试品液,利用碱性条件下呈色反应或醋酸镁显色反应等可对羟基蒽醌类成份进行鉴别。2、升华法游离蒽醌及其他醌类衍生物多具有升华性。中药制剂中如具有此类成份量较大,可采取升华法得到升华物,可见光下观测或加碱性试液显色定性。如大黄流浸膏鉴别。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57页3、薄层鉴别(1)吸附剂:多用硅胶(2)展开剂:A: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或相近百分比),适于他离蒽醌苷元和蒽醌苷。B:正丙醇-乙酸乙酯-水(4:4:3)和异丙醇-乙酸乙酯-水(9:9:4),适于分离番泻苷和二蒽酮苷.C:不含水或甲醇混合溶媒适合于分离蒽醌类苷元。(3)显色办法:主要有喷碱性试剂或醋酸镁甲醇液、氨气熏及在紫外灯下观测荧光,亦可在可见光下直接观测色斑。

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58页四、含量测定蒽醌类成份含量测定1、游离蒽醌测定中药中具有游离蒽醌量一般不高,且为脂溶性,故此部分另用弱极性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提取后加碱比色测定。2、结合蒽醌测定一般是取游离蒽醌测定项下药渣将苷提出,水解成苷元后再测定;将药渣先行酸水解,然后用非极性溶剂提取苷元后测定;取待测样品先行酸水解,然后用非极性溶剂提取苷元后测定,其成果为总蒽醌含量,从中减去游离蒽醌含量,即得结合蒽醌含量。

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59页四、含量测定3、蒽醌类单体成份测定中药制剂中蒽醌类单体成份测定一般要将样品水解后再进行测定,测定办法主要有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为蒽醌类成份常用定量分析办法,经层析分离后,可在可见光、紫外光及荧光下扫描测定。蒽醌类成份在紫外及可见光下都有强吸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测定蒽醌类单体成份,具有敏捷、精确、简便等特点。在含蒽醌类化合物中药制剂分析中应用日趋增多。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第60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例1、牛黄解毒片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测定—混合碱液比色法.对照品溶液测定: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精密称取10mg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100µg/mL)。取1mL对照品液于10mL量瓶中,在水浴上蒸干,加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放置1小时,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为空白,在510nm波长处测定。样品测定:⑴游离蒽醌测定:取牛黄解毒片10片,刮去糖衣,精密称定重量,研细。称取一片重,置于具塞三角瓶中,精密加入氯仿100mL,称重,水浴上回流4小时,取下,加塞,放冷,称重,用氯仿补充至原重量,滤过,吸取滤液50mL于分液漏斗中,用蒸馏水20mL洗涤数次,至水层无色,弃去水液。氯仿层用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振摇萃取数次,直至混合碱液无色,合并碱液,用20mL氯仿洗涤数次,至氯仿层无色,弃去氯仿层。将混合碱液在水浴上加热数分钟至氯仿挥尽,冷却,移入10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放置1小时,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为空白,在510nm处测定,计算游离蒽醌含量(相称于1,8-二羟基蒽醌含量)。第61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例1、牛黄解毒片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测定—混合碱液比色法⑵总蒽醌测定:精密称取游离蒽醌项下牛黄解毒片粉一片置于150mL烧瓶中,加2.5mol/L硫酸30mL直火回流4小时,放冷,加入氯仿20mL,水浴回流0.5小时,放冷,吸出氯仿液,再加氯仿,反复操作至氯仿无色为止。合并氯仿层液,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水层无色,弃去水液。氯仿液用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振摇萃取数次,至碱液无色,合并,用20mL氯仿洗涤数次,至氯仿层无色,弃去氯仿液。将碱液置水浴上加热至氯仿挥尽,冷却,移入50mL量瓶中,用混合碱液稀释至刻度,放置1小时,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液为空白,在510nm处测定,计算游离蒽醌含量(相称于1,8-二羟基蒽醌含量)。⑶结合蒽醌计算:每片含结合蒽醌量=每片含总蒽醌量—每片含游离蒽醌量。第62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四、含量测定例2、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3:2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10mg,置50mL棕色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丹参酮ⅡA40µg)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10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精密称定,研细,取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第63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五、常见醌类成份化合物名称

构造式理化特性常用定量措施大黄酸(Rhein)(C15H8O6,284.21)

为黄色针状结晶(升化法),mp321℃~322℃,330℃分解。几乎不溶于水,溶于碱和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UVλmaxMeOHnm(ε):229(36800),258(20230),435(11100)。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

第64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五、常见醌类成份化合物名称

构造式理化特性常用定量措施大黄素(Emodin)(C15H10O5,270.23)为橙色针状结晶,mp265℃~267℃。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等碱液中。25℃时溶于(g/100mL):乙醚0.140、氯仿0.071、四氯化碳0.010、二硫化碳0.009。UVλmaxEtOHnm(Logε):220(4.55),252(4.26),265(4.34),289(4.34),437(4.10)。

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

第65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五、常见醌类成份第66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五、常见醌类成份第67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五、常见醌类成份第68页第四节醌类成份分析五、常见醌类成份第69页第五节挥发性成份分析一、概述挥发性成份是指中药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并易挥发成份,其化学组成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成份和其他分子量较小、易挥发化合物。

按照化学构造分类: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第70页中药名称

挥发油中主要成份中药名称

挥发油中主要成份厚朴辛夷肉桂陈皮川芎薄荷广霍香β-桉油醇、α-蒎烯、柠檬烯、醋酸龙脑酯柠檬烯、丁香酚、桉油精、α-蒎烯桂皮醛、桂皮酸、乙酸苯丙酯柠檬烯、柠檬醛藁本内酯、3-丁叉苯酞、香桧烯薄荷酮、薄荷脑、乙酸薄荷酯广霍香醇、苯甲醛、丁香酚、桂皮醛羌活

细辛

豆蔻

丁香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萜品烯醇-4、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细辛醚优香芹酮、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龙脑、樟脑、草烯松油烯、蒎烯丁香酚、水杨酸甲酯、α-蒎烯、β-蒎烯、乙酰丁香酚含挥发油成份常用中药第71页第五节挥发性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薄荷醇桂皮醛柠檬烯第72页第五节挥发性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显色反应:

具有酚类成份+三氯化铁

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具有羰基化合物+苯肼或苯肼衍生物、羟胺试剂结晶性衍生物。具有醛类化合物+硝酸银氨试液银镜反应。具有不饱和化合物+溴红棕色褪去。具有肟类衍生物+浓硫酸蓝色或紫色反应。

第73页(一)化学反应法利用挥发性成份构造或功能基化学性质进行鉴别,但专属性不强。

大多数挥发油成份能在浓硫酸(或浓盐酸)存在下与香草醛形成多种颜色化合物。例冰硼散中冰片(合成龙脑)鉴别处方: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取本品0.5g,加乙醚10ml,振摇,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放置,使乙醚挥发后,加新配制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显紫色。第五节挥发性成份分析三、定性鉴别第74页第五节挥发性成份分析三、定性鉴别(二)TLC吸附剂:硅胶、氧化铝展开剂:石油醚、正己烷---不含氧烃类。(石油醚、正己烷加少许乙酸乙酯或苯---含氧化合物)显色剂:茴香醛-浓硫酸试剂(通用型),若干扰较多,选用专属性强显色剂。第75页常用显色剂: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与挥发油中各成份产生多种鲜艳颜色2%高锰酸钾水溶液:在粉红色背景下产生黄色斑点时表白含不饱和化合物。荧光素-溴试剂:在长波长紫外灯下观测,如薄层显黄色荧光,表白含乙烯基化合物2,4二硝基苯肼试剂:如产生黄色斑点,表白也许具有醛或酮类化合物异羟肟酸铁试剂:如产生淡红色斑点,表白具有内酯类化合物三氯化铁试剂:斑点显蓝色或绿色,表白具有酚性物质0.05%溴酚蓝乙醇溶液:斑点显黄色,表白含酸类物质硝酸铈铵试剂:在黄色背景上显棕色斑点,表白具有醇类物质碘化钾-冰醋酸-淀粉试剂:斑点显蓝色表白含过氧化物第五节挥发性成份分析第76页处方:檀香、丁香、木香、冰片、薄荷脑等。取本品0.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石油醚(30~60℃)10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低温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冰片对照品,加石油醚(30~60℃)制成每1ml含0.5mg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楚。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对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避瘟散中薄荷脑、冰片鉴别

第77页四、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可分为总挥发油和单一成份测定。总挥发油测定,采取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可分别测定相对密度在1.0下列和1.0以上挥发油含量。单一成份测定:GC(首选)HPLCTLCSGC-MSGC-FTIR第五节挥发性成份分析第78页挥发油测定器第79页第六节木脂素成份分析一、概述木脂素是一类在生物体内由二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化合物。第80页中药名称

主要成份中药名称

主要成份五味子

牛蒡子连翘远志

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拉帕酚连翘脂素连翘脂苷中国远志脂酚厚朴细辛杜仲黑芝麻厚朴酚

和厚朴酚细辛脂素

芝麻脂素(+)-1-羟基松脂素葡萄糖苷芝麻脂素

含木脂素类成份常用中药:第81页第六节木脂素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CH3CH3OCH3OCH3H3COH3COH3COH3CO牛蒡子苷(元)五味子甲素1、溶解性游离—难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丙酮、乙醇等.成苷时—可溶于甲醇、乙醇等.第82页第六节木脂素成份分析二、构造及理化性质2、紫外光谱特性(多数木质素具有苯环特性吸取)λmax=250-350nm3、显色反应通用型显色剂:磷钼酸乙醇、硫酸乙醇(不一样木质素化合物可显示不一样颜色)。

Labat反应:+硫酸+没食子酸→蓝绿Ecgrine反应:+硫酸+变色酸→蓝紫(具有亚甲二氧基木质素特性反应,反应机理都是分解后产生甲醛与两分子酚缩合显色)第83页第六节木脂素成份分析三、定性分析TLC吸附剂:硅胶展开剂:亲脂性溶剂(苯、氯仿,加甲醇等)显色:香草醛试液,浓硫酸试液,磷钼酸乙醇溶液、碘熏四、含量测定总成份:变色酸比色法(目测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单体成份:TLCSHPLC第84页第六节木脂素成份分析五、常见木脂素类成份第85页第七节其他成份分析一、香豆素类成份香豆素是具有苯骈吡喃酮母核内酯类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芸香科和伞形科植物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