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结焦解决手段课件_第1页
锅炉结焦解决手段课件_第2页
锅炉结焦解决手段课件_第3页
锅炉结焦解决手段课件_第4页
锅炉结焦解决手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锅炉结焦防治、解决措施及手段锅炉结焦防治、解决措施及手段简介燃烧器形式锅炉结焦的主要因素锅炉结焦的几个部位各部位结焦原因结焦后的常用调整手段锅炉结焦的预防锅炉改造简介燃烧器形式燃烧器形式燃烧器形式直流燃烧器旋流燃烧器布置形式四角布置六角布置(褐煤)对冲布置燃烧器形式燃烧器形式锅炉结焦的主要因素燃烧煤质与炉型、燃烧器结构间有很强的耦合(匹配)特性煤质与炉型不匹配燃烧器对煤种适应能力差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导致一、二次风刚性差造成火焰刷墙一次风着火距离过近局部供氧量过大,造成该部位燃烧过于充分,导致局部热负荷过大假想切圆不合理火焰偏斜受热面分配不合理(省煤器、空预器)监控表记长期失效(氧量表长期失效)运行人员操作不当锅炉结焦的主要因素燃烧煤质与炉型、燃烧器结构间有很强的耦合(燃烧器区域水冷壁角区燃烧器最上层喷口至遮焰角区域大屏区域后屏区域冷灰斗区域斜坡灰斗锅炉结焦的几个部位燃烧器区域锅炉结焦的几个部位各部位结焦原因燃烧器区域水冷壁火焰偏斜(动量不均匀)火焰刷墙切圆过大或上下切圆不统一刚性较差角区着火距离过近动量不均匀各部位结焦原因燃烧器区域火焰刷墙冷态模拟火焰刷墙冷态模拟火焰刷墙随高度变化切圆变大火焰刷墙随高度假想切圆冷态模拟

假想切圆冷态模拟各部位结焦原因燃烧器最上层喷口至遮焰角区域煤质特性配风方式给煤量上大下小(为提高主汽温度)火焰偏斜火焰刷墙各部位结焦原因燃烧器最上层喷口至遮焰角区域各部位结焦原因大屏、后屏区域煤质特性配风方式给煤量上大下小(火焰中心过高)煤粉细度过大或制粉系统存在缺陷蔓延结果各部位结焦原因大屏、后屏区域各部位结焦原因冷灰斗区域斜坡下二次风托粉能力不足(包括:设计原因、运行调整原因、风门挡板损坏等)配风方式不合理灰斗

结构不合理,给落灰提供堆积条件各部位结焦原因冷灰斗区域结焦后的常用调整手段常用手段运行期间的调整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调整二次风配风方式调整一次风浓度调整一次风速度调整脉动燃烧调整检修期间的调整切圆调整喷口尺寸调整一次风系统阻力调整制粉系统调整目的合理控制或降低炉内燃烧强度保持炉内火焰的均匀分布结焦后的常用调整手段常用手段一次风速调整选择合适的一次风风速,保证最佳的着火距离

四角一次风速调整,一次风火焰尽可能在炉膛断面的几何中心煤粉浓度调整保证四角浓度基本均匀,避免出现偏差过大现象配风调整某区间断内进行局部氧量供给调整(倒三角形、哑铃形)运行期间一次风系统调整

——一次风速与煤粉浓度分配调整一次风速调整运行期间一次风系统调整

——一次风速与煤粉浓度分案例1机组介绍220t/h自然循环固态排渣煤粉炉,单炉膛、П型露天布置。仓储式制粉系统,一次风速挡板调节燃烧器采用四角切圆布置方式,每个对角在炉膛中心形成Ф850mm的正向假想切圆案例1机组介绍案例1燃烧器形式

案例1燃烧器形式案例1均等配风方式的常规燃烧器设计特点:充分燃烧每层上二次风喷口处过量空气系数均为1.20案例1均等配风方式的常规燃烧器设计特点:案例1化验时间:2005-8-23燃料及灰渣工业分析煤种--------1元素分析碳Cy%取样分析计算结果55.382氢Hy%取样分析计算结果3.353氧Oy%取样分析计算结果4.594氮Ny%取样分析计算结果1.145硫Sy%取样分析计算结果1.016工业分析灰份Ay%取样分析结果30.037水份Wy%取样分析结果4.58应用基挥发份Vy%取样分析结果19.829应用基固定碳Fc%取样分析结果45.6510低位发热量QdyKJ/Kg取样分析结果21646.91燃用煤质资料案例1案例1表盘参数部分主要参数序号项目符号单位数值1记录时间t--23日8:0023日10:002锅炉负荷D主t/h2202193汽包压力PMPa11.2511.354主蒸汽压力P主Mpa10.1710.205主蒸汽温度T主℃544.35466给水温度Tgs℃2092097排烟温度Tpy(左/右)℃157/156160/1588炉膛负压Pl(左/右)Pa-121/-144-119/-1509炉膛含氧量O(左/右)%2.9/3.12.9/3.410上级空预器出口风温Tk〃(左/右)℃364/363363/36411送风机电流IsA515012引风机电流IyA63.16313一级减温水量D"yjw(左/右)T/h1.5/1.491.5/1.514一级减温开度(左/右)%100/100100/10015二级减温水量D"ejw(左/右)T/h3.0/2.892.98/2.9916二级减温开度(左/右)%100/100100/9317给煤量BT/h3331.5案例1表盘参数序号项目符号单位数值1记录时间t--23日表盘记录分析:主蒸汽温度长期处于高限一、二级温水量全开,主汽温度不好控制锅炉不能长期满负荷运行现场测试氧量校准测试炉膛温度场测试一次风速、浓度测量案例1表盘记录分析:案例1案例1氧量实测表盘显示2.9/3.1实际测量4.7/4.4通过大量表盘参数报表查阅,发现吸、送风机开度有较大变化时,炉膛出口氧量也基本保持在2.9/3.1左右。案例1氧量实测案例1宏观调整(过量空气系数调整)炉膛中的热量是煤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后产生的。作为反应物质的氧气,其供给的时机段和供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煤粉的燃烧速度和燃尽程度,也就是说氧量供给量直接影响炉内燃烧程度。案例1宏观调整(过量空气系数调整)案例1温度测试

(在保持锅炉原运行状态下进行)案例1温度测试

(在保持锅炉原运行状态下进行)案例分析断面温度分析案例分析断面温度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从炉膛温度测量可以发现:炉内温度场不均匀,火焰中心有偏斜现象造成火焰偏斜的原因:安装存在问题喷口摆角偏差检修炉膛变形(安装、放炮)检修同层一次风速偏差严重运行同层一次风浓度偏差严重运行某个角的二次风门存在较大问题案例分析从炉膛温度测量可以发现:炉内温度场不均匀,火焰中心有偏斜现象案例分析一次风速测量(原运行状态下测量)#1#2#3#4下层一次风35242933挡板开度(%)75909095上层一次风33262734挡板开度(%)85858595案例分析一次风速测量(原运行状态下测量)35242933挡板对给粉机转速进行实测给粉机转速就地测量与表盘数据偏差较小一次风浓度测量(取样称重法),同层各管浓度偏差较小案例分析给粉机转速效验对给粉机转速进行实测案例分析给粉机转速效验各项测量数据分析汇总表盘氧量不真实,造成实际运行过程中氧量偏大炉膛温度场不均匀,有火焰偏斜现象一次风速偏差较大一次风浓度偏差较小初步判定炉内结焦原因:一次风速偏差大造成火焰偏斜风量过大设计特性α=1.2,当α>1.2炉内燃烧强化,同时造成火焰上升案例分析各项测量数据分析汇总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具体调整以就地实测氧量为准进行氧量调节(降低氧量)

表计校验辅助参考:送风机电流、挡板开度(负荷一定)调整一次风速

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挡板调整#1#2#3#4下层一次风30313129挡板开度(%)501008585上层一次风30313029挡板开度(%)85858585案例分析具体调整30313129挡板开度(%)501008案例分析炉膛温度场测试火焰中心仍有偏差案例分析炉膛温度场测试案例分析同层一次风速偏差小于5%,二次风门开度基本相同,火焰中心仍有偏差喷口角度(切圆)炉膛断面几何变形一次风挡板问题一次风调整#1#2#3#4下层一次风30342928挡板开度(%)451007585上层一次风30313029挡板开度(%)85858585案例分析同层一次风速偏差小于5%,二次风门开度基本相同,火焰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情况好转固定一次风挡板运行中控制氧量减温水量下降,主蒸汽温度正常掉焦量有所减少停炉检修期间对切圆进行检查、调整检查原因:存在疑问同层一次风调平情况下仍有火焰偏斜检查结果锅炉水平断面几何变形个别喷口角度上倾(喷口与套管间距过小,硬性安装)案例分析情况好转案例分析按角度摆放喷口导致错误偏差图形仅作示意案例分析按角度摆放喷口导致错误偏差图形仅作示意案例分析后因煤质来源发生变化,再次出现锅炉结焦现象,锅炉最大稳定出力175t/h煤质特性发热量高24543固定碳66.7挥发份8.1Fz值5.6(1.5~2为易燃煤、大于2为极易燃煤)案例分析后因煤质来源发生变化,再次出现锅炉结焦现象,锅炉最大案例分析Fz=(Vad+Mad)2×FCad×10-4由于结焦部位在燃烧器区域因此在调整过程中需控制着火距离提高一次风速配风调整案例分析Fz=(Vad+Mad)2×FCad×10-4二次风调整根据结焦部位进行调整哑铃型双塔形倒塔形案例分析二次风调整根据结焦部位进行调整案例分析下层上二次风和上层下二次风调整空间有限,无法达到煤粉着火有效控制的目的托粉出现问题二次风挡板、一次风速无法控制着火案例分析下层上二次风和上层下二次风调整空间有限,无法达到煤粉着火有效检修调整切圆调整喷口尺寸调整一次风系统阻力调整检修调整切圆调整锅炉结焦的预防加强巡视一般来说结焦有个过程,当炉内出现轻微结焦时,如果及时巡视检查,是可以较早发现的。并且早期结焦不一定会在锅炉表盘中表现出来。当主要参数异常时,例如:主汽温度高,减温水量逐步升高,直至全开,主汽温度仍无法控制,说明炉内结渣已相当严重。锅炉结焦的预防加强巡视锅炉结焦的预防做好定期热试工作良好的信息沟通(煤质变化应及时进行配风调整)根据长期大量试验制定切实可性的运行执行卡片(规范操作)加强运行人员培训锅炉结焦的预防做好定期热试工作锅炉结焦的预防设备维护过程中的配合(例如:分离器挡板的调整)锅炉结焦的预防设备维护过程中的配合(例如:分离器挡板的调整)常规燃烧器调整手段有限在调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改造给水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省煤器受热面积小,为保证锅炉出力燃料量增加一、二次风系统空预器面积不匹配燃烧器结构与煤质不匹配(对煤种适应范围小)常规燃烧器调整手段有限在调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改造分级燃烧装置首先介绍分级燃烧空气分级燃料分级常规燃烧器顶层加装一层燃烬风其次介绍分级燃烧的好处:在设计过程中就对高度空间上的过量空气系数分配做了相应的调整,可较好的控制燃烧强度分级燃烧装置首先介绍分级燃烧分级燃烧200MW机组空气分级燃烧器分级燃烧200MW机组空气分级燃烧器分级燃烧100MW机组空气分级燃烧器分级燃烧100MW机组空气分级燃烧器分级燃烧50MW机组空气分级燃烧器分级燃烧50MW机组空气分级燃烧器分级燃烧分级燃烧示意分级燃烧分级燃烧示意分级燃烧燃烧器区域容积热负荷

Qv=BQnet.v/V燃烧器区域容积分级燃烧燃烧器区域容积热负荷案例2某电厂一期工程4台200MW机组锅炉均采用DG670/410-12型煤粉炉。自投产,4台锅炉相继出现全炉膛大面积严重结焦的现象。结焦部位下至斜坡,上至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炉膛水冷壁吸热能力严重恶化,导致炉膛最高温度超过1600℃,大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及高温再热器管壁处在长期严重超温状态下。由于减温水量在全开状态下仍然不能控制过热汽温度在最高额定的545℃以下,致使管壁温度高达580℃。不仅使得锅炉机组只能在155~160MW工况下运行,同时造成锅炉受热面长期超温爆管日益加剧。最终4台200MW机组降铭牌到160MW勉强稳定运行。案例2某电厂一期工程4台200MW机组锅炉均采用DG670/磨煤机实际出力达不到设计出力ZQM-2168.5型磨煤机设计出力27t/h,实际运行最大出力仅为23t/h,按照细度R90=21%折算,出力仅有18T/H。在保证一次风量和煤粉细度不太粗的情况下,远远不具备机组满负荷运行时的供粉能力。当煤质变差,原煤含水量增加时,磨煤机出力更低。另外随着磨内碾磨部件的磨损,碾磨能力下降,进一步限制了磨煤机出力,形成恶性循环。

案例2磨煤机实际出力达不到设计出力案例2煤粉细度难以控制实际运行中,煤粉细度R90高达45%,R200高达29%,远远超出设计细度要求(R90=21%、R200=2%)表二细度统计表由于煤粉细度过粗,延迟了燃烧过程,导致燃烧器上部到炉膛出口处高位结渣。案例2煤粉细度难以控制案例2煤粉分配均匀性差自投产以来,各层一次风管的煤粉浓度偏差较大,为解决该问题,在一次风管上加装可调缩孔,通过可调缩孔虽然使得同台磨煤机各一次风管内的通风量保持基本一致(消除了一次风速偏差),但各管粉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相当一部分管路的粉量偏差仍高达40%(同层对比)。造成炉内火焰偏斜。

案例2煤粉分配均匀性差案例2空气预热器设计问题

在大量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现,设计院提供的一次风率为26%,其中高温热风份额61.8%,低温热风份额38.2%,而制造厂家在设计计算中,将26%的一次风率全部认定为高温热风份额,造成实际运行中,一次风空气预热器相对偏大40%,二次风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相对减少20%,造成排烟温度上升15℃左右。设计排烟温度145℃,实际排烟温度180℃。案例2空气预热器设计问题案例2由于实际排烟温度升高使得锅炉热效率下降约2%左右。锅炉在保证同样负荷的情况下,增加了锅炉燃煤量,也就是说锅炉容积在没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输入炉内的热量增加,炉膛容积热负荷增大,加剧了炉内结焦。而且,空气预热器的设计问题,造成了一次风温偏高,二次风温偏低的问题。一次风温偏高,使得煤粉着火距离短,造成喷口附近水冷壁结焦。案例2由于实际排烟温度升高使得锅炉热效率下降约2%左右。锅炉在保证空预器烟气量分配调整通过计算和多次试验,利用堵板减小空气预热器一次风侧受热面积,使排烟温度下降到145~147℃左右,锅炉热效率基本达到设计值。案例2空预器烟气量分配调整案例2燃烧器存在的问题根据靖远煤质的特点,DG670/410-12型锅炉设计的燃烧器与靖远煤质不匹配。煤质工业分析

Aad7.11

Vad39.49Mad2.92Cad50.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