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

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通过怀疑而明辨是非,从而建设起新的学说。师板书“怀疑”“学问”,就这二者的关系,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看看作家是怎样阐述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的。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大学教授。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学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精神。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3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运用。学习目标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列举典型的事例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它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对比论证:通过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证明论点的方法。4.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本文的结构层次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怀疑与学问》——论题《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中心论点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第一、二段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者先要会疑。”——程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两个分论点: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递进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第三段:因果关系①②③︱④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举例论证。3、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⑴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⑵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⑶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第3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内容上: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❷举例论证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点”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人的传说。结构上: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从第三段顺利过渡到第四段,体现了说明文结构语言的严密。)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第4段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一层

(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了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

(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中心层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四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作者举例时,就读书时该怎样怀疑、追问,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具体的借鉴,对人很有启发。第六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而这正是他日后成为大学问家的基本条件。这一事例论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第6段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1.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讲道理论证论点。3.举实例论证论点。4.归纳总结,照应论点。第6段开头“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调换?为什么?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即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最后辨明正确与否。不能第6段引用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怎样理解第⑥段中“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句子?作者阐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阅读课文,填写表格。正

面反

面结

论经过“怀疑”“思索”“辨别”,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没有经过“怀疑”“思索”“辨别”,是盲从和迷信。①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②只有打消懒惰思想情绪,解放思想,学术才会有发展,有进步③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④读书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怀疑精神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也列举了大量具体的事例。如:第①段引用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第②段引用张载的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从而提出中心论点;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第⑤段引用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⑥段引用笛卡儿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第④段列举了“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个例子论证“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⑥段列举了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阐述了学问家做学问时应有的态度。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引论部分板书设计怀疑与学问论证部分做学问“会疑”做学问“须疑”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对于书本对于学问常怀疑常辩论常评判常修正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1.你是否赞成文章的论点?如果赞成,请再举出相关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反之,请说明理由并辅以相关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事例。随堂练习

不矛盾。本段主张“不要多疑”,是从与人相处的角度提出的;课文主张“要多疑”,是从治学角度提出的。多疑,往往是不好的。1.文段论证的论点是什么?2.本段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本段的论证思路是()A.由正到反B.由古及今C.由远及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