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表现(1)人口迁移①美洲: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②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拓展提升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迁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由发达国家主导;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2)物种交换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②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思维点拨物种交换的意义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开发;促进文明交融。2.恶果: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条件: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2.概况(1)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2)大西洋贸易①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②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换取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图说历史“三角贸易”(3)太平洋贸易

拓展提升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由于欧洲人用白银购买亚洲的商品,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也刺激着明朝商品经济的活跃。(2)西方殖民者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这也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3)西方传教士东来,在传教的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等。三、早期殖民扩张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2.概况(1)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2)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3)荷兰、英国、法国: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3.评价(1)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①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②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3)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图说历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

开拓视野戈雷岛,大西洋的一个岛屿。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

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物种交换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史料实证史料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随后欧洲的船长们建立了双方永久性联系的桥梁……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西半球,同时欧洲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读史技巧史料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三层,第一层强调了哥伦布发现美洲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物种交换,第二层反映了人口迁移和亚洲食物来源的扩大,第三层反映了白银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互动探究写出16世纪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并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提示:路线:西欧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亚洲的路线;西欧通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路线;美洲通过太平洋到达亚洲的路线。影响: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表现(1)市场空间范围扩大: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2)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玉米、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珍珠和象牙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3)市场联系便捷: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4)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5)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1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对16—18世纪物种交流的情况的表述,考查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

答案:A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史料实证史料

“非洲到处在流血……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脱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读史技巧史料中的关键信息为“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据此可分析出影响。互动探究根据史料,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提示:使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从而更加贫困落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2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B.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题目立意本题以“三角贸易”为命题切入点,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

答案:B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联的发展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文教科技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成就:①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②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③人民教育生活水平提高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一)苏联的发展2.问题: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②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二)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内容:①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引发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混乱)。(二)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内容:②经济上: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二)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2)评价①积极:A、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B、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C、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局限: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赫鲁晓夫黑白墓碑(二)苏联的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1)内容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后期: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严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二)苏联的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2)评价: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继续坚持把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二)苏联的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1)内容:经济:1985年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思想: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2)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主义随之兴起;苏联解体。原因:①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外部原因)“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尼克松率先(三)苏联解体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一)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八个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1.背景: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人民民主国家。2.成就:战后各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3.问题: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二)东欧的改革与成效国家内容结果局限南斯拉夫(最早)捷克

斯洛伐克其他国家政治: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经济: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①促进经济发展②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政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经济: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外交:独立制定外交政策“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扼杀改革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曾取得显著成效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实质: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①根源: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内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③外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方式国家结果波兰、阿尔巴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变冲突统一分裂解体19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