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_第1页
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_第2页
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_第3页
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_第4页
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专升本高校语文复习笔记一

总要求

L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

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育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提高人文素养。

2.能精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

说明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精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肯定的文学

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实力。

4.驾驭常用的文体写作学问,具有较高的写作实力。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学问

「要求」

L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留意

驾驭现代汉语中仍旧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

义。

2.驾驭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贝I)、而、于、以、且、

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

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推断句、被动句等,并

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方、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

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学问

「要求」

驾驭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

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见、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学问

「要求」

L争论文

争论文是指以争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见;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

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

对比证论)、比方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

用描写、抒情、争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

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

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

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需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敏

捷。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

究竟。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纳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

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四、写作学问

「要求」

1.主题和题材

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显明、集中。题材即用于

写作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新奇。

2.结构

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

结尾等。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3.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晰,详

略得当,有改变,有波澜。

(2)描写

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

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微环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

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干脆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

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争论

争论要论点正确显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精确、生动、简洁。

2023年专升本高校语文复习笔记二

五、作品阅读分析

「要求」

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结构特点,驾驭表现手法,体会作品的审美情

趣和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实力。

阅读篇目:

争论文

1.*《季氏将伐颗臾》《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3.*《秋水》(节选)《庄子》

4.*《谏逐客书》李斯

5.《陈情表》李密

6.《答李翊书》韩愈

7.*《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论毅力》梁启超

10.*《灯下漫笔》鲁迅

IL《论气节》朱自清

12.《论快乐》钱钟书

13.《心灵的灰烬》傅雷

14.《选择与支配》朱光潜

15.《论学问》培根

记叙文

16.*《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18.*《李将军列传》(书选)《史记》

19.*《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20.*《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21.《报刘一丈书》宗臣

22.《马伶传》侯方域

23.《往事》(——之十四)冰心

24.《家乡的野菜》周作人

25.《故都的秋》郁达夫

26.《沙滩上的脚迹》茅盾

27.《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28.《箱子岩》沈从文

诗词典赋

29.*《氓》《诗经》

30.《国殄》屈原

31.*《陌上桑》汉乐府

32.*《短歌行》(其一)曹操

33.*《饮酒》(其五)陶渊明

34.《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35.《山居秋暝》王维

36.*《行路难》(其一)李白

37.*《蜀相》杜甫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9.《杜陵叟》白居易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41.(泊秦淮)杜牧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陆游

43.《炉中煤》郭沫若

44.《再别康桥》徐志摩

45.*《北方》艾青

46.《门槛》屠格涅夫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苏轼

50.《声声慢》(寻找寻觅)李清照

5L*《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5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3.《长亭送别》王实甫

54.*《前赤壁赋》苏轼

小说

55.*《宝玉挨打》曹雪芹

56.*《风波》鲁迅

57.*《断魂枪》老舍

58.*《米龙老爹》莫泊桑

59.《苦恼》契河夫

60.*《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2023年专升本高校语文复习笔记三

36.《行路难》(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作者李白,我国古代宏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

划分本诗层次。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从茫然、激愤到希望、自信的感

情的,体会作者困难冲突的内心世界。

理解诗中比方句的含义。

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

重点句子:

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词语:

⑴玉盘珍羞直万钱。

⑵多歧路,今安在?

⑶直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全诗。

37.*《蜀相》

这是一首着名的七言律诗。作者杜甫,我国古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理解、分析本诗各联的内容。

了解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体会诗中所寄寓的感慨。

说明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争论融为一体的特点。

驾驭本诗颔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重点句子:

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重点词语:

⑴锦官城外柏森森。

⑵三顾频烦天下计。

⑶两朝开济老臣心。

背诵全诗。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边塞诗。作者岑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驾驭本诗写景笔调夸张、比方新奇、联想奇异的特点。

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方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词语:

⑴瀚海阑千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背诵全诗。

39.《杜陵叟》

这是一首叙事诗,新题乐府诗。作者白居易,中唐着名的现实主义诗

人,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

划分全诗的层次,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干脆控诉的作用。

驾驭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重点句子:

(1)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⑵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重点词语:

(1)麦苗不秀多黄死。

(2)长吏明知不申破。

⑶急敛暴征求考课。

(4)京畿尽放今年税。

⑸手持尺牒榜乡村。

(6)虚受吾君蠲免恩。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着名诗人。

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理解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

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背诵全诗。

41.《(泊秦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晚唐着名诗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齐

名,有"小李杜"之称。

体会本诗的深刻主题。

理解本诗构思精致,表达含蓄,语言凝练、清丽的特点。

重点词语:

⑴商女不知亡国恨。

(2)隔江犹唱后庭花。

背诵全诗。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陆游,南宋宏大的爱国诗人。

划分全诗的层次,归纳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本诗以"月夜"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重点句子:

⑴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⑶遗民忍死望复原,几处今宵垂泪痕!

重点词语:

⑴朱门沉沉按歌舞。

⑵沙头空照征人骨。

⑶中原干戈古亦闻。

⑷遗民忍死望复原。

背诵全诗。

43.《炉中煤》

作者郭沫若,现代着名学者、诗人。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

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

分析说明诗中比方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理解本诗用反复咏叹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44.*《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着名诗人。本诗选自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

驾驭本诗诗人故地重游所抒发的困难情感。

理解本诗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理解本诗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5.*《北方》

作者艾青,现代着名诗人。本诗选自艾青诗集《北方》。

理解本诗在写作上留意用形象展示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

分析本诗的结构:前三节用一系列详细形象表现北方的悲伤,以此呈

现出北方人民在抗日斗争年头蒙受的灾难;末一节抒情述理,着重表达诗人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必胜的信念。

46.《门槛》

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篇选自屠格涅夫的

《散文诗集》。

理解这是一篇充溢象征意蕴的散文诗。

分别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等的象征意义。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煌。

理解本词是一首抒写亡国伤痛哀怨的词。

理解、分析词中触景生情、对比和比方等表现手法。

重点句子: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重点词语:

(1)春花秋月何时了。

⑵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背诵全词。

2023年专升本高校语文复习笔记四

10.《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其次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

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其次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

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

手法。

驾驭本文所用比方、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11.《论气节》

作者朱自清,现代着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驾驭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着名学者、作家。

驾驭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确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

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

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运用的比方和警策语。

13.《心灵的灰烬》

作者傅雷,现代着名翻译家。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看法。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方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支配》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着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当如何选择和支配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驾驭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15.《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方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6.《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

相传为左丘明所着。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

昵,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君将若之何?

(6)公赐之食,食舍肉。

⑺其是之谓乎?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亟请于武公。

⑵都城过百雉。

⑶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无庸,将自及。

⑸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公伐诸鄢。

⑺请以遗之。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爱其母,施及庄公。

17.《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

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了解孟尝君是着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主动意义。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驾驭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铁归来者也。"

(4)窃以为君市义。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⑶孟尝君怪之。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驱而之薛。

⑹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

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

10表,共130篇。

驾驭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驾驭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微环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

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⑴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⑸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⑹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⑼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

广不尝食。

(Io)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Il)为虏所生得。

(12)急诣部,如书。

(1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4)余睹李将军,惨惨如鄙人。

19.*《张中丞传后叙》

理解"后叙"的含义。驾驭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争论并重、文

章前半部分争论与后半部分记叙的有机结合。

驾驭本文前半部分为许远辩诬所采纳的论证方法;驾驭作者补叙南霁

云事迹所采纳的写作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几段文字:

⑴自"守一城,杆天下"至"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⑵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⑵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⑷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破半箭。

(5)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不能通知二父志。

⑵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3)以此诟远。

⑷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⑸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6)初守睢阳时一,士卒仅万人。

⑺弃城而逆遁。

(8)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0.*《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中唐着名作家,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唐宋八大家之

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驾驭全篇主旨: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

"的社会弊病,以及由此给广阔人民带来的苦难。

驾驭本文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说明道理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⑵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⑶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⑷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⑸故不我若也。

⑹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且硕茂,早实以蕃。

⑵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

⑶其蔚也若子。

⑷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⑸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⑹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⑺吾小人辍飨蜜以劳吏者。

⑻故病且怠。

2023年专升本高校语文复习笔记五

21.《报刘一丈书》

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的写作目的。

理解本文"干谒者"、"权者"、"门者"的形象特征。

驾驭本文在揭露"干谒者"奴颜媚骨的丑态和"权者"虚伪贪欲嘴脸时所

采纳的细微环节描写的手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⑵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⑷袖金以私之。

⑸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何至更辱馈遗...

(2)书中情意甚殷。

(3)上下相孚。

⑷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⑸恶气袭衣裾。

(6)闻鸡鸣,即起盥栉。

⑺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8)官人幸顾我!

(9)相公又稍稍语人日……

(Io)间道经其门。

(11)斯则仆之褊哉。

22.《马伶传》

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侯方域。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

精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借鉴意义:艺术创作要获得胜利,必需深化生活,以间接

生活体验来弥补干脆生活之不足。

理解"见昆山犹之见分宜"的讽刺意义。

驾驭本文运用的倒叙手法。

了解与文章内容关系亲密的人名、地名、剧目名等:

(1)留都(2)桃叶渡(3)雨花台(4)《鸣凤》(5)椒山先生

⑹河套⑺严嵩⑻顾秉谦(9)昆山(Io)分宜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3)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4)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⑸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

⑵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着。

⑶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4)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催也。

23.《往事》(——之十四)

作者冰心,"五四"以来着名的女作家。本文选自冰心散文集《往事》,

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驾驭本文拟人化的修辞方法。

理解文中大海形象的象征意义。

驾驭全文赞美大海的品行,号召年轻人做"海化"青年的中心思想。

24.《家乡的野菜》

作者周作人,现代散文家、学者。本文是一篇反映浙东地方民情风俗

的散文。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比较烘托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眷恋家乡的真挚

情感。

驾驭本文运用俚歌谚语随意点染、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25.《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现代着名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理解本文所写北京秋天"清、静、悲凉"而又"色调浓、回味永"的特点。

理解本文选取富有北京地方色调的景物表现故都秋色的写景方法。

分析本文通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突出全文中心思想的写

法。

分析概述全文写景、抒情、争论三者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

现手法。

26.*《沙滩上的脚迹》

作者茅盾,现代着名作家,"文学探讨会"的提倡者和组织者。本文是

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

理解本文通过"他"在沙滩上找寻、追求"真的人的踪迹”所表达的心路历

程,及其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

理解文中不同意象的象征意义:如"夜叉"象征黑暗势力,"人鱼"象征诱

惑,"光明之路"象征欺瞒,"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象征奸诈等。

27.《爱尔克的灯光》

作者巴金,现代着名作家。本文是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理解文中"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含义。

分析并说明全文中心思想。

理解文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

理解本文以灯光为线索贯串全文的特点。

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驾驭本文记叙、争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8.《箱子岩》

作者沈从文,现代着名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归纳本文的主题。

划分赛龙舟一段的描写层次,并联系全文说明这段场景描写的作

用。

理解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的值景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从这一

对比中所引发的思想感情。

驾驭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9.*《氓》

本篇选自《诗经。卫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本篇是一首叙事诗,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层次。

本篇又是一首"弃妇诗";分析本诗女主子公(弃妇)的性格特征。

指出诗中的比兴句,理解其含义。

重点句子:

⑴秋以为期。⑵载笑载言。

⑶二三其德。⑷言既遂矣。

⑸夙兴夜寐。⑹信誓旦旦。

重点词语:

⑴匪我愆期。⑵将子无怒。

⑶犹可说也。⑷自我徂尔。

⑸淇水汤汤。⑹渐车帷裳。

⑺女也不爽。⑻总角之宴。

30.《国粉

本诗选自《楚辞。九歌》。作者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宏大成就

的爱国诗人。《九歌》是屈原依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

组诗,共11首。

说明"国殄"的含义,概括全诗的主题。

驾驭全诗语言整齐、节奏短促的特点和刚健豪壮的风格。

重点句子:

(1)身既死兮神以灵。

⑵子魂魄兮为鬼雄。

重点词语:

⑴凌余阵兮蹦余行。

⑵平原忽兮路超远。

⑶首身离兮心不惩。

31.《陌上桑》

本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是一首着名的汉代乐府

民歌。

概述本诗主要内容,驾驭主题思想。

分析罗敷的性格特征。

分析本诗刻画罗敷形象所运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理解罗敷夸夫一节的构思特点、述说层次及在揭示主题和刻画人物

方面的作用。

借由此篇,了解汉代乐府民歌的形式特征。

重点句子:

⑴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⑵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⑶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重点词语:

(1)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⑵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⑷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5)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32.*《短歌行》(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曹操,汉代末年的着名政治家、军事家,

又是一位诗人。

划分本诗的层次,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招纳贤才的急迫心情,

分析诗中所表现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剧烈愿望。

了解诗中所用比方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化用《诗经》成句给予新意

的特点。

重点句子:

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重点词语:

⑴对酒当歌。⑵沉吟至今。

⑶枉用相存。(4)契阔谈宴。

33.*《饮酒》(其五)

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东晋末年着名诗人,古

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分析本诗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理解全诗平淡醇美,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色。

背诵全诗。

34.《从军行》(其四)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

人,擅长七言绝句。

理解本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分析诗

中所表现的将士们的卫国热忱与英雄气概。

重点词语:

⑴青海长云暗雪山。

⑵黄沙百战穿金甲。

⑶不破楼兰终不还。

背诵全诗。

35.*《山居秋暝》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作者王维,盛唐着名的山水田园诗派

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风格清爽淡雅。

分析本诗以动写静、动静相衬,写出夜间山中安静美丽景色的表现

手法。

理解本诗"诗中有画"的写作特色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趣。

以本诗为例,驾驭律诗的对仗特点。

重点句子:

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重点词语:

(1)竹喧归浣女。

(2)王孙自可留。

背诵全诗。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见易错成语总结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差强人意一差:略微地。原来意思是很能激昂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

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足。简洁误会为“不如人意”。

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方学问由浅入深、按部就班、达

到更高的水平。亦比方学艺深得师传。

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凹凸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

申为改革变更。

耿耿于怀:对所经验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超。

苦心孤诣:专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建业绩为

他人所不及者。

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分。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灵敏。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受灾难。

叹为观止:赞美欣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备之至。

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烂漫,相处融洽。

目无全牛: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望见的是完全的牛(“全

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

以“目无全牛”比方技艺精湛纯熟。典出《庄子.养生主》。

紧锣密鼓:多比方公开活动前的惊惶的舆论打算。

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方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方灾祸、变乱皆由内部缘由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特别漂亮或景物特别美丽。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不刊之论一刊:删改,修订。不行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

论的精当,无懈可击。简洁误用为贬义。

弹冠相庆一《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

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婵去帽子上的灰尘打算做官。后

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将有官可

做,多用作贬义。运用时简洁弄错感情色调。

重整旗鼓一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气再干。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不谋而合一没有事先商议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样。本词与“不谋

而合”区分开来,“不谋而合”也有不事先商议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样的

意思,但“不谋而合”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无可非议一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分。“无可厚

非”意思是不行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然有

缺点,但是还是可以宽恕的。

莫衷一是:折衷,决断;是:对。成语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

出一样的结论。运用时要留意术语不能指一个人。

刮目相看一指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留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

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果。

不足为训一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好整以暇一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旧镇定自若。不能误用作贬义。

仁者见仁一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视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本词运用也要留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

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

性的大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屡试不爽一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留意不能将词义理

解反了。

曾几何时一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会为不久的将来。

附庸风雅一附庸:追随,风雅:文静,多指才学。为了装饰门面结交

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作褒义。

含英咀华一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渐渐咀嚼。比

方欣赏、领悟诗文的精华。运用时留意本词领悟的对象。

拾人牙慧一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

别人而缺乏主见。运用时留意褒贬色调。

无所不为一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运用时要留意褒

贬色调。

登堂入室一比方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

到了很高的境地。运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狗尾续貂一比方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方事

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

时含谦义。

休戚与共一休:快乐,戚:悲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担当,指同

甘共苦。留意不能将本词与“休戚相关”混淆,后者只比方关系亲密而无

同甘共苦之义。

过犹不及一犹:犹如。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

好的。不能错误得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穷形尽相一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误会为“原形

毕露”之义。

数典忘祖一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方忘本。现也用来比

方对本国历史无知。

天马行空一天马:神马。马的奔腾犹如腾空飞行。多比方诗文、书法

等气概豪放,不受拘束。

风声鹤唳一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

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惶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捉襟见肘一原指衣服破烂,生活贫困。后来也比方顾此失彼,无法应

付。

粉墨登场一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方坏人登上了政治

舞台。

安土重迁一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

地。“重”在这里说明为“难”O

别无长物一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

容除此之外空无全部。

不易之论一很简洁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行

更改的言论。

大而化之一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当心谨慎。

独具只眼一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河东狮吼一不是河东的狮子大叫,它是指厉害的妇人,用来讪笑怕老

婆子的男人。

敬谢不敏一指尊敬地表示实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刚好感谢。

详细而微一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微小之

外。

如坐春风一比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好的教化。简洁错误理解为自然风光

的美妙。

名师共享:弄清成考语文成语用错的类型

成语运用时应留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

含义,成语的感情色调与适用范围,还要留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

的相关性与融合性。依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识这些出错的类型,适

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

意义去进一步深化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会词义,

运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干脆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须要透过字面

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假如对成语意义不加细致推敲,仅从字面去简洁、肤

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日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好像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或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

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⑤此城四郊多垒,坚如磐石,不宜强攻。

例⑥告辞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行,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

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灵敏,写作技巧纯熟。如:“他

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①句明显是望文生义,以

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方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

击或首先蒙受灾难。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方谣

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特

长”,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全部”。⑤中的“四郊多垒”与“坚如磐

石”并提。明显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实。而“坚如磐石”与“四郊多垒”

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

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紧急。⑥“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

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

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

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

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

容人多,场面热情”。②中“有口皆碑”,意即“全部人的嘴都是活的记

功碑,比方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调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

斤八两”比方彼此不前不后,多含贬义。如:”论本领,他们俩可算半斤

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方双方各得一半,也比方不前不后,

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

应当留意的是,有些成语依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调,

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独树一帜”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

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有意另搞一套”。又如

“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方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宏大力气;作贬义时,

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显明的褒贬色调,运用时不能依据

句子感情倾向的须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

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美丽,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③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见猎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④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常很少参与社交活动。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方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③中的“蠢

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打算进犯或坏人打

算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④中的“卓尔

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别出

心裁。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明显是误认为“不群”

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

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调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留意的是修辞上的褒

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有意用的一

种修辞方法,一般状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国民党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

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特别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有意褒词贬用,以

达到一种剧烈的讽刺效果。

4、运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详细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

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需弄清运用范围和运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分也会

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

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

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挚友之间;“眉开眼笑”只用于人,

不用于其他事物;“同日而语”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

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

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

花卉"。②中“巧夺天工”,意为“精致的人工赛过自然”。而“桂林的

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自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

很多内容,假如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简洁误用。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最终结为秦晋之好。

2023年成人高考如何提高作文成果

首先,考生对作文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

作文是一道含分最高的考题,不少考生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

至运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如押题、背诵一些范文等等。“其实,这种做法

无异于赌博,押中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届时假如打算好的篇章文不对题,

岂不是自己把自己害了吗?”

其次,把握作文特点,发挥自己擅长的文体,赢得阅卷老师青睐。

由于成人高考作文实行自拟题目的形式,建议考生把大的题目往小拟。

平常训练作文立意时,可采纳一题多立意的方式,以提高立意构思的实力,

争取在考试时写出有思想相识,深度、立意新奇的文章。

此外,考试不对文体进行限制,考生可依据自身状况,自由地选择自

己熟识、擅长的文体。对一般考生来说,在复习时,选择记叙文和争论文

两种文体进行练习就可以了。

最终,要留意布局谋篇,严格限制字数。

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在短小的篇幅中完整地表达意思,这就特殊要求考

生重视文章的布局,留意层次之间的联系。”考生在练习时要留意布局谋

篇,搞清作文结构,而不要啰嗦地写一大堆,这样既超出字数奢侈时间,

又得不到阅卷老师的好感。”

2023年成考专升本《高校语文》复习两大误区

误区一:轻视语文选择题

近两年的试题中,选择题的分值成倍增加,从2023年起先达到40分,

接近单科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不容忽视。这部分内

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常识、文体学问、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字词句的精

确说明。

例:下列作品中,属于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宗臣的《报刘一丈书》B.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C.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D.李斯的《谏逐客书》

其中,C项是一篇序跋文,第一个解除。A、B、D三个选项中都含有

“书”字,文言文中的“书”通常指书信,但是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写

给国君的,其中的“书”是奏章的意思,因而可以解除。宗臣的《报刘一

丈书》虽然是书信,但此文主要运用漫画笔法,通过人物形象讽刺当时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